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用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攔渣澆注包。
背景技術:
澆注包是指貯存、運輸和澆注高溫熔融鐵水的容器。鐵水澆注包的外殼由結構鋼板制成,以支撐熔融鐵水的重量,其內襯覆著耐火材料,以隔離熔融鐵水的熱量。熔融鐵水出口(包嘴)位于熔融鐵水澆注包的上部,以便將熔融鐵水澆注到鑄模中。在冶煉爐中熔化的鐵水流入熔融鐵水澆注包中,然后通過運輸裝置送到澆注跨,在此處,熔融鐵水從熔融鐵水澆注包中流出澆注到多個鑄模中。熔融鐵水中由于鐵水氧化,以及融入鐵水中的雜質而導致生產鐵渣,鐵水中含有鐵渣,一方面會使鑄件中出現渣孔,影響鑄件質量,另一方面會在澆注包的內壁以及包嘴部位結渣,當包嘴部位結渣達到80%以上時,澆注包則無法正常運行,必須進行勾渣處理。已有技術中,多采用扒渣、撇渣等方法處理,扒渣方法存在鐵水損失問題;撇渣時,將鐵水澆注包通過傾翻機將鐵水倒入中間包,鐵水通過中間包撇渣器下方出口流出,鐵渣留在中間包內,這種方法雖然除渣效率高,但中間包因鐵渣積累而容積逐漸減少,致使中間包壽命低,中間包耗量大。同時,扒渣、撇渣設備均為外置設備,這樣不僅增加設備投入,而且需要天車作業,增加工人勞動強度。
申請號為CN201420509600的中國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渣鐵分離澆注包,包括呈茶壺狀的包體,在包體壺口位置修砌的壺口耐火材料和耐火磚,包體為雙層結構,包括內層為耐火材料澆注層體,外層為帶保溫夾層的雙層鋼板體,壺口的嘴部位于包體上部位置,壺口耐火材料和耐火磚的兩端與包體相連。該澆注包利用鐵渣浮在鐵水表面,在傾倒時上部的鐵渣被耐火材料和耐火磚攔截,從而起到一定的渣鐵分離效果,但是當澆注包內的鐵水越倒越少時,鐵渣還是會隨著鐵水沿包體側壁流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攔渣澆注包,在鐵水傾倒的完整過程中都能夠起到對鐵渣的攔截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攔渣澆注包,包括包體以及包嘴,包體內鉸接有第一攔截網,包嘴下方設有擋塊,當傾倒包體時,第一攔截網轉動到擋塊位置并將包體封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包體上鉸接第一攔截網,這樣在需要攔截網便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轉動,當轉動到擋塊位置處時,由于擋塊的作用被阻擋而不能繼續向前轉動,由此第一攔截網將包體封口,鐵水中的鐵渣、雜質等在隨鐵水被倒出的過程中由于第一攔截網的過濾作用而被阻攔在第一攔截網下方的包體內,由此起到將渣鐵分離的作用。
優選的,包體側壁上設有一體成型的兩個第一固定塊,第一固定塊內設有第一連接孔,第一攔截網的一端設有第一轉軸,第一轉軸可轉動地穿設在第一連接孔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包體側壁一體成型兩個第一固定塊可用來固定第一攔截網,第一轉軸的兩端套設在第一連接孔內,實現對第一攔截網的鉸接,且兩端鉸接的方式相比于一端鉸接具有更好的穩定性。
優選的,第一連接孔為內螺紋孔,第一連接孔內螺紋連接有第一軸套,第一轉軸套設在第一軸套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澆注包屬于大件,因此在澆注包上加工出第一連接孔難度較大,而要將第一連接孔的內表面加工成十分光滑的表面就更加困難,粗糙的內表面會導致第一轉軸在第一連接孔內不能靈活轉動;而第一連接孔通過螺紋連接第一軸套,內螺紋孔只是起到對第一軸套的固定作用,因此對內螺紋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而第一軸套屬于單獨加工的零件,因此第一軸套的內表面可以加工成很光滑的面,這樣第一轉軸嵌套在第一軸套內時可以實現靈活、順暢地轉動,從而在傾倒澆注包時,第一攔截網可以順利地轉動到擋塊處,避免出現轉動不及時導致包體未封口渣鐵一起倒出的現象。
優選的,第一轉軸位于第一軸套內的表面設有環形的第一潤滑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第一攔截網能不能及時地轉動到擋塊處對澆注包能不能實現渣鐵分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第一轉軸的表面設置環形的第一潤滑油槽,在第一潤滑油槽內添加潤滑油,隨著第一轉軸在第一軸套內轉動,潤滑油在第一轉軸和第一軸套之間形成薄薄的一層油膜,減小了第一轉軸和第一軸套之間的摩擦力,使得第一轉軸轉動更順暢和靈活,第一攔截網能夠及時轉動到擋塊處,防止在第一攔截網將澆注包包口封閉之前鐵水先被倒出來。
優選的,包體敞口處鉸接有可上下轉動的封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鐵水與氧接觸發生氧化容易產生鐵渣,因此在包體敞口處設置可開閉的封蓋后,相比于沒有封蓋的澆注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澆注包內的氧氣含量,減少鐵渣的生成,從而減少鐵水的損失,也減輕除渣工作量,提高鑄件的品質。
優選的,第一攔截網包括鉸接在一起的固定段和轉動段,固定段固定在封蓋下表面,當傾倒包體時,轉動段轉動到擋塊位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第一攔截網固定在封蓋的下表面,當需要將鐵水倒入澆注包內時打開封蓋,倒完鐵水后將封蓋蓋上,當傾倒澆注包時,第一攔截網的轉動段由于重力的作用隨澆注包的傾斜而轉動,固定端與轉動段將鐵水的出口封住,鐵渣不能通過第一攔截網,而鐵水可以順利從包嘴倒出,從而實現攔渣目的。
優選的,固定段與轉動段鉸接的那端設有轉動槽,轉動槽的兩側設有第二固定塊,第二固定塊內設有第二連接孔,轉動段與固定段鉸接的那端設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的兩端可轉動地穿設在第二連接孔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固定段與轉動段通過匹配的轉動槽和第二轉動軸實現鉸接目的,第二轉軸兩端連接在第二固定塊內的第二連接孔內,實現穩定可靠的轉動連接,在澆注包包體傾斜時,第一攔截網能夠順利地轉動到擋塊位置。
優選的,第二連接孔為內螺紋孔,第二連接孔內螺紋連接有第二軸套,第二轉軸套設在第二軸套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第二連接孔內螺紋連接第二軸套,第二轉軸通過第二軸套與第二連接孔鉸接在一起,由于第二軸套的內表面更容易加工成光滑的表面,因此第二轉軸在第二軸套內轉動時會比在內表面粗糙的第二連接孔內轉動更為順暢和靈活,第二轉軸的靈活轉動才能保證第一攔截網在澆注包包體傾倒時發生轉動,并及時轉動到擋塊位置將鐵水的出口封住,實現攔渣作用。
優選的,第二轉軸位于第二軸套內的表面設有環形的第二潤滑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第一攔截網能不能及時地轉動到擋塊處對澆注包能不能實現渣鐵分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第二轉軸的表面設置環形的第二潤滑油槽,在第二潤滑油槽內添加潤滑油,隨著第二轉軸在第二軸套內轉動,潤滑油在第二轉軸和第二軸套之間形成薄薄的一層油膜,減小了第二轉軸和第二軸套之間的摩擦力,使得第二轉軸轉動更順暢和靈活,第一攔截網能夠及時轉動到擋塊處,防止在第一攔截網將澆注包包口封閉之前鐵水先被倒出來。
優選的,包體內豎直設有第二攔截網,第二攔截網將包體內部空間分割為兩部分。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攔截網將澆注包的內部空間分割為兩部分,往包體內倒鐵水時從遠離包嘴的那半個敞口往內倒,鐵水在充滿包體的過程中,第二攔截網對其具有首次的過濾鐵渣作用,再經過第一攔截網的過濾作用,可以將鐵水中的鐵渣有效地攔截在包體內。
綜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攔渣澆注包,能在傾倒鐵水時無需多余的操作,便可方便地將鐵水中的鐵渣隔離在包體內,防止鐵渣與鐵水一起進入鑄模中影響鑄件質量;此外,收集留存在澆注包內的鐵渣方便回收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截面示意圖;
圖2為第一固定塊示意圖;
圖3為第一軸套安裝示意圖;
圖4為第一攔截網示意圖;
圖5為第一潤滑油槽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2的截面示意圖;
圖7為第一攔截網示意圖;
圖8為固定段示意圖;
圖9為轉動段示意圖;
圖10為實施例3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1、包體;101、包嘴;102、擋塊;103、第一固定塊;1031、第一連接孔;2、第一攔截網;201、第一轉軸;2011、第一潤滑油槽;202、固定段;2021、轉動槽;2022、第二固定塊;20221、第二連接孔;203、轉動段;2031、第二轉軸;20311、第二潤滑油槽; 3、第一軸套;4、封蓋;5、第二軸套; 6、第二攔截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攔渣澆注包,包括包體1,包體1為敞口的立方體,包體1外壁靠近敞口處設有包嘴101。包體1與包嘴101相對的內壁上設有兩個與包體1一體成型的第一固定塊103。包體1位于包嘴101下方的內壁上還設有一體成型的擋塊102,當第一攔截網2轉動到擋塊102位置時,第一攔截網2將澆注包包體1內的敞口封住。
如圖2~3所示,第一固定塊103內設有內螺紋孔形式的第一連接孔1031,第一連接孔1031通過螺紋連接第一軸套3。
如圖4~5所示,第一攔截網2的一端具有第一轉軸201,第一轉軸201轉動連接在第一軸套3內,且第一轉軸201的兩端與第一軸套3貼合的表面上設有環形的第一潤滑油槽2011。
當鐵水倒入澆注包包體1內后,傾倒澆注包,隨著澆注包的傾斜,本來相對于包體1底面垂直的第一攔截網2在重力作用下逐漸轉動,直至轉動到第一攔截網2與包體1底面平行的位置,剛好被擋塊102擋住,不能再繼續轉動,鐵水也在第一攔截網2轉動的過程中向包嘴101處流淌,但是由于在澆注包豎直放置時第一攔截網2本就在鐵水上方,因此在澆注包傾倒的過程中,第一攔截網2能夠在鐵水流淌到包嘴101之前預先到達擋塊102處,將包體1的敞口封住,此時鐵水只能通過第一攔截網2上的網孔流出,再倒入鑄模中,而鐵渣等固體顆粒雜質由于顆粒較大被阻擋在第一攔截網2內,實現鐵渣分離的目的。
實施例2
如圖6所示,一種攔渣澆注包,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包體1的敞口處鉸接有封蓋4,封蓋4可以上下轉動。
如圖7所示,第一攔截網2固定在封蓋4的下表面,第一攔截網2分為固定段202和轉動段203,固定段202的一端焊接在封蓋4上。
如圖8~9所示,另一端設有轉動槽2021,轉動槽2021的兩側設有第二固定塊2022,第二固定塊2022內設有內螺紋孔形式的第二連接孔20221,第二連接孔20221通過螺紋連接第二軸套5。轉動段203的一端設有第二轉軸2031,第二轉軸2031的兩端轉動連接在第二軸套5內,且第二轉軸2031兩端與第二軸套5貼合的面上設有環形的第二潤滑油槽20311。
在往澆注包包體1內倒鐵水之前先打開封蓋4,倒完鐵水后再將封蓋4蓋上。傾倒澆注包,第一攔截網2的轉動段203隨包體1傾斜的過程中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而發生轉動,轉動段203從本來與包體1底面垂直的位置轉動到擋塊102處,由于擋塊102的作用而不能繼續向前轉動,此時第一攔截網2的固定段202與轉動段203形成一個直角,配合封蓋4將包體1的敞口封閉,使得鐵水被包裹在第一攔截網2與封蓋4形成的空間內,鐵水可以從第一攔截網2上的孔洞流出,再經包嘴101倒入鑄模中,而鐵渣等大顆粒雜質則被攔截在包體1內,從而實現了攔渣目的。
實施例3
如圖10所示,一種攔渣澆注包,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別在于,包體1內豎直焊接有第二攔截網6,第二攔截網6與包體1的內壁連接,將包體1內部分為兩部分。
在向澆注包包體1內倒鐵水時,從包體1遠離包嘴101的那半個敞口處傾倒,鐵水從這半部分空間逐漸填滿包體1底部,并繼續上漲,在這過程中鐵水首先經過了第二攔截網6的初次過濾作用,攔截了大部分鐵渣,再經過后續傾倒過程中第一攔截網2的二次攔渣作用,有效將鐵水中的大部分鐵渣、雜質出去。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