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管加工設備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退火爐導輥承托裝置。
背景技術:
金屬管加工的步驟包括對金屬板的熱鍍鋅,以起到美觀、防銹等作用,熱鍍鋅過程包含退火工序,退火是一種金屬熱處理工藝,指的是將金屬緩慢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持足夠時間,然后以適宜速度冷卻,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殘余應力,穩定尺寸,減少變形與裂紋傾向;細化晶粒,調整組織,消除組織缺陷,退火工序在退火爐中進行,退火爐內設有若干導輥,用于支撐和引導鋼板,現有的退火爐中,導輥通過軸承安裝于支座上,以實現導輥的滾動,由于導輥在退火爐內工作溫度高達1500攝氏度,導輥在旋轉過程中不斷形變,導致軸承容易變形損壞,由于軸承的造價高昂,更換配件費用高,且會導致生產停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退火爐導輥承托裝置,提高耐高溫和抗形變性能,延長壽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退火爐導輥承托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退火爐相對兩個側壁上的兩個支座和設置于退火爐內的導輥,所述退火爐的兩個側壁在支座的上方分別開設有同軸線的通孔,所述導輥的兩個端部分別穿過側壁的兩個通孔并延伸至退火爐外,每一所述支座上樞設有兩個軸線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滾輪,所述導輥的端部擱置于兩個滾輪上方之間并與兩個滾輪抵接。
進一步的,所述導輥的每個端部均開設有寬度大于滾輪厚度的環形槽,所述每個支座的兩個滾輪局部嵌入環形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每一支座上設有從頂端往下延伸的用于容納潤滑油的腔體,所述每個滾輪下部位于腔體內。
進一步的,所述每一支座的頂端開設有四個半圓通槽,每兩個半圓通槽為一組,且兩兩對應設置于座體兩個相對的腔體側壁上,所述滾輪的兩個軸端分別擱置于兩個對應的半圓通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支座通過螺栓螺母鎖緊固定于側壁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退火爐導輥承托裝置,采用雙滾輪支撐導輥,對導輥形變包容度高、耐高溫性能好,且延長了配件的使用壽命,避免頻繁更換配件導致生產線停工,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退火爐導輥承托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退火爐導輥承托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局部A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2的B-B剖視圖。
圖5為支座和滾輪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退火爐導輥承托裝置,用于退火爐1中支撐導輥3,每個退火爐1沿著長方向設有若干組該退火爐導輥承托裝置,附圖1和圖2中只顯示了退火爐1的局部,退火爐導輥承托裝置包括固定于退火爐1相對兩個側壁11上的兩個支座2和設置于退火爐1內的導輥3,支座2通過螺栓螺母鎖緊固定于側壁11上,退火爐1的兩個側壁11在支座2的上方分別開設有同軸線的通孔,導輥3的兩個端部分別穿過側壁11的兩個通孔并延伸至退火爐1外,每一支座2上樞設有兩個軸線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滾輪21,導輥3的端部擱置于兩個滾輪21上方之間并與兩個滾輪21抵接,導輥3的每個端部均開設有寬度大于滾輪21厚度的環形槽31,每個支座2的兩個滾輪21局部嵌入環形槽31內并與導輥3抵接,每一支座2上設有從頂端往下延伸的用于容納潤滑油的腔體22,每個滾輪21下部位于腔體22內,每一支座2的頂端開設有四個半圓通槽23,每兩個半圓通槽23為一組,兩兩對應設置于座體2兩個相對的腔體側壁24上,滾輪21的兩個軸端分別擱置于兩個對應的半圓通槽23內.
如圖1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退火爐導輥承托裝置的使用原理如下:鋼帶放置于導輥3上,鋼帶被牽引往前運動的過程中,帶動導輥3轉動,導輥3由兩個滾輪21支撐,不同于軸承支撐,導輥3只有下部與滾輪21接觸,而上部沒有約束,因而能夠容許導輥3產生更大的形變,而不易發生損壞,腔體22放置潤滑油,用于冷卻和潤滑。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若干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