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陶瓷質磚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陶瓷質磚磚面干拋方法及應用該干拋方法的干拋系統。
背景技術:
一般陶瓷釉面墻地磚(以下簡稱陶瓷質磚)燒成之后,要對陶瓷質磚周邊和表面進行磨削加工,以消除陶瓷質磚表面的不平整,以及消除陶瓷質磚大小頭和波浪邊,達到表面平整和規格方正的瓷磚產品。
現有的瓷質磚(石材)拋光加工流程一般包括粗磨邊、刮平定厚、研磨拋光、精磨邊倒角以及納米液涂覆等工序,研磨拋光工序是對磚坯表面進行精細研磨,使瓷磚表面獲得光潔平整的高光澤度的鏡面效果。
一般的,傳統的陶瓷質磚面拋光方法采用水噴射冷卻磨塊、大漫流形式清理瓷磚加工表面的。但是由于陶瓷質磚上表面結構比較緊密,下表面比較疏松,因此上表面吸水率低,下表面吸水率高,此時,磨頭加工陶瓷質磚表面時,需要大量水沖洗陶瓷質磚面,因為拋磨的時候會產生磚屑,如果不沖洗干凈,就可能把已經加工好的陶瓷質磚面磨花,造成二次傷害。磨頭中心的水射流可以清除磨頭中心位置的磨屑,最后以漫流的方式,沖洗瓷磚表面其余地方的磨屑。
需要考慮的是,為了解決沖洗產生的污水以及污泥,陶瓷廠需要配套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置,另外,這樣水拋的過程中,陶瓷質磚反面會大量吸水,后期需要配套設施對瓷磚進行烘干,更令人頭疼的是,陶瓷質磚反復的物理變化,可能造成釉面龜裂等問題,而且傳統水磨拋光的陶瓷質磚,烘干之后依然含有一定的水分,為了防止水分析出破壞外包裝,以及影響瓷磚的質量,陶瓷質磚在裝箱的時候需要貼上隔水的薄膜,這樣必然會增加瓷磚的成本。
然而,隨著科技發展,節能減排、自動化與智能化是陶瓷行業發展主題,陶瓷裝備企業更是使出渾身解數,為廣大客商呈現出不同方式的節能與減排效果。而陶瓷質磚在生產過程中的吸水、由吸水引發的干燥等問題是影響節能減排、自動化與智能化的重要因素,另外,干燥所須的時間很長,能耗又很大,包裝時還會碰到很多問題,包裝一旦有水分,運到客戶家里面都發霉了。
可見,現有陶瓷質磚加工工藝不僅需要大量的水,而且后期需要做除水工序,這些問題都是陶瓷設備制造廠家和瓷磚廠家有待解決的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陶瓷質磚磚面干拋方法,實現陶瓷質磚磚面的無水加工,節省后續的烘干工序。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陶瓷質磚磚面干拋方法,降低成本及能耗,并提高生產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陶瓷質磚磚面干拋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空氣、冷風和/或冷卻風降到設定的溫度范圍后再利用空氣壓縮裝置進行加壓后形成冷氣流,冷氣流通過輸氣裝置送入磚面磨削裝置;
步驟2,進入磚面磨削裝置的冷氣流通過噴頭噴射至磨塊、磨頭體和/或磚面;
步驟3,利用負壓吸附磚面的磨屑,由噴頭噴出的冷氣流向下推動,遇到磚面后產生水平方向的氣流,水平方向的氣流吹走附著在磚面上的磨屑,并帶走磚面的熱量,水平流動的氣流遇到負壓吸塵罩的側壁后向著磨頭體方向向上翻轉,并吹向磨頭體,從而形成連續不斷的氣流循環。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磚面磨削裝置內的磨頭體由負壓吸塵罩蓋??;
其中冷氣流從磨頭體的中心軸進入負壓吸塵罩內,經過磨頭體底部的分流器送到每個磨塊周邊并噴向磨塊和磚面;
或者,冷氣流從磨頭體的中心軸進入負壓吸塵罩內,由磨頭體底部的中心噴出并噴向磨塊和磚面;
或者,冷氣流從負壓吸塵罩的側面進入負壓吸塵罩內,并噴向磨塊和磚面;
或者,冷氣流從磨頭體的底部和負壓吸塵罩的側面同時進入負壓吸塵罩內,并噴向磨塊和磚面;
或者,冷氣流從磨頭體的底部和負壓吸塵罩的腔體底面同時進入負壓吸塵罩內,并噴向磨塊和磚面。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步驟1中空氣、冷風和/或冷卻風降到-10℃~10℃。
相應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應用本發明所述方法的干拋系統,包括機架以及設于機架上并用于傳送陶瓷質磚的輸送帶,還包括設于輸送帶上方的磚面磨削裝置,用于將空氣、冷風和/或冷卻風進行加壓的空氣壓縮裝置,以及用于輸送由空氣壓縮裝置加壓形成的冷氣流的輸氣裝置;
所述磚面磨削裝置包括磨頭體、設于磨頭體上的磨塊、驅動磨頭體運動的驅動裝置以及蓋合所述磨頭體的負壓吸塵罩,所述負壓吸塵罩為下開口的結構,并且其側壁設有吸塵口,工作時,負壓吸塵罩的下端貼合加工的陶瓷質磚的上表面或者與陶瓷質磚的上表面設有微小間隙;
工作時,輸氣裝置將加壓的冷氣流通向負壓吸塵罩內并向下推動,冷氣流遇到磚面后產生水平方向的氣流,水平方向的氣流吹走附著在磚面上的磨屑,并帶走磚面的熱量,水平流動的氣流遇到負壓吸塵罩的側壁后向著磨頭體方向向上翻轉,并吹向磨頭體,從而形成連續不斷的氣流循環。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機架沿陶瓷質磚輸送方向設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側邊設有用于吸收彌漫于陶瓷質磚邊緣處的粉塵及磨屑的二次吸塵裝置,所述二次吸塵裝置包括吸塵風機、與吸塵風機連接的吸塵管以及用于吸入粉塵及磨屑的吸塵器組。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吸塵管包括第一吸塵管和第二吸塵管,所述吸塵器組包括第一吸塵器組和第二吸塵器組,所述第一吸塵管和第二吸塵管的一端均與吸塵風機連接,另一端分別與第一吸塵器組和第二吸塵器組一一對應連接,所述第一吸塵器組和第二吸塵器組分別設于工作臺的兩側,所述吸塵器組的二次吸塵口均朝向工作臺。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還包括設于輸送帶下方的皮帶冷卻裝置,所述皮帶冷卻裝置包括冷卻進氣管道、與冷卻進氣管道連通的氣管分配管道以及與氣管分配管道連接的多個支氣管道,每個支氣管道的末端均設有朝向輸送帶表面的冷氣噴嘴。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輸氣裝置包括用于流通冷氣流的通氣管道、用于控制通氣管道內的冷氣流只能向磚面磨削裝置方向流通的進氣單向閥以及用于控制通氣管道通斷的氣動閥,經過空氣壓縮裝置加壓后的冷氣流流入通氣管道內并依次經過氣動閥和進氣單向閥后流向磚面磨削裝置。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負壓吸塵罩包括固定罩和活動罩,所述固定罩的腔底通過緊固件固定于磨頭體上端的磨頭蓋上,其中固定罩與活動罩的一端側壁通過連接合頁可相對轉動的連接,另一端側壁通過鏈接鎖固定。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固定罩和活動罩的下端固定連接有一圈密封橡膠裙。
實施本發明的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干拋方法以及干拋系統完全淘汰了噴射水大漫流式加工方式、陶瓷質磚烘干工序以及烘干工序中的烘干機,并淘汰了污水處理池和污水凈化系統,本發明采用無水式的干拋方法及干拋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陶瓷質磚在吸水過程中出現的反翹問題、在干燥過程中出現的釉面釉裂、沖洗不干凈出現的磨花現象、以及產生的污水和污泥處理工序等一系列麻煩;
2、采用本發明的干拋方法和干拋系統,陶瓷質磚在加工過程中完全無水加工后陶瓷質磚的正反面都是干燥的,與普通的陶瓷質磚拋光機不同,普通陶瓷質磚拋光機加工過程中使用大量的水,加工后陶瓷質磚的正反面都是吸附和滲入了大量的水,整個瓷磚正反面都是濕透的,陶瓷質磚干拋工藝僅節水這一項就可以為企業帶來不小的效益;
3、本發明加工陶瓷質磚產生的磨屑沒有另外滲入水,磨屑能夠有效收集起來,這些“廢料”可以重新變成原料,實現循環利用;
4、加工過程無水,使得加工后的陶瓷質磚始終處于干燥狀態,故可以省去后續的烘干環節,從而減少了干燥設備的成本、能耗以及生產場地,并降低烘干過程出現干燥釉裂的風險;
5、本發明通過采用陶瓷質磚干拋方法和干拋系統對不同階段的磚坯表面進行最經濟、最有效的加工處理,減少了低效、無效加工,提高生產效率,淘汰了拋光機干燥工藝和工序,無需在拋光機周邊建設污水池,節約用地,又充分發揮了精加工提高產品質量的作用,最終達到低水耗和電損耗、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干拋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干拋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冷氣流采用第一種實施方式時干拋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磨頭體的仰視圖;
圖5是本發明的冷氣流采用第一種實施方式時磚面磨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冷氣流采用第一種實施方式時磚面磨削裝置的俯視圖;
圖7是圖6中活動罩處于打開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干拋系統的二次吸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8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干拋系統的皮帶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的冷氣流采用第二種實施方式時干拋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的冷氣流采用第三種實施方式時干拋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的冷氣流采用第四種實施方式時干拋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的冷氣流采用第四種實施方式時干拋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僅此聲明,本發明在文中出現或即將出現的上、下、左、右、前、后、內、外等方位用詞,僅以本發明的附圖為基準,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具體限定。
參見附圖1至附圖14,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陶瓷質磚磚面干拋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空氣、冷風和/或冷卻風降到設定的溫度范圍后再利用空氣壓縮裝置4進行加壓后形成冷氣流,冷氣流通過輸氣裝置5送入磚面磨削裝置3。其中空氣壓縮裝置4可以為壓縮泵或者其他用于加壓空氣的裝置,通過空氣壓縮裝置4加壓形成的冷氣流噴出的流速很高,加速了空氣分子活動,加速熱能的交換。
本發明的空氣、冷風和/或冷卻風可以通過空調等制冷裝置進行制冷,制冷到一定溫度后的冷氣流可以加快熱交換的速度。
其中,空氣、冷風和/或冷卻風優選降到-10℃~10℃。在此范圍時,可以對磚面、磨頭體表面、磨塊與陶瓷質磚接觸摩擦處進行有效的降溫,根據發明人的多次試驗發現,當空氣、冷風和/或冷卻風的溫度為-10℃~10℃時,在不影響正常加工的基礎上,其降溫效果最佳,并且處于此溫度范圍時,較為符合節能要求。
步驟2,進入磚面磨削裝置3的冷氣流通過噴頭噴射至磨塊32、磨頭體31和/或磚面。所述噴頭可以選擇只噴向磨塊32、磨頭體31及磚面中的一個,或者通過多個噴頭噴向其中的兩個甚至是三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優選的,所述磚面磨削裝置3內的磨頭體31由負壓吸塵罩33蓋住,負壓吸塵罩33的側壁設有吸塵口330,負壓吸塵罩33可以為封閉或者半封閉的蓋住磨頭。
步驟3,利用負壓吸附磚面的磨屑,由噴頭噴出的冷氣流向下推動,遇到磚面后產生水平方向的氣流,水平方向的氣流吹走附著在磚面上的磨屑,并帶走磚面的熱量,由于負壓吸塵罩33是一個較為狹窄的空間,水平流動的氣流遇到負壓吸塵罩33的側壁后向著磨頭體31方向向上翻轉,并吹向磨頭體31,從而形成連續不斷的氣流循環。結合加壓后形成的高速流動的冷氣流以及噴頭的噴射,負壓吸塵罩33內的冷氣流的壓力較大,此時,冷氣流就會向外大量推移,直至遇到負壓吸塵罩33的側壁后隨之上升,從而形成連續不斷的氣流循環。其中遇到負壓吸塵罩33側壁后上升的氣流會帶著大量的粉塵從吸塵口330處被吸走,其他大顆粒的磨屑會被吹到工作臺11的下方。
參見附圖3、4、11至14,本發明的冷氣流可以通過以下五種實施例進入到吸塵罩內:
第一種實施方式,參見附圖3和附圖4,冷氣流從磨頭體31的中心軸進入負壓吸塵罩內,經過磨頭體31底部的分流器34送到每個磨塊32周邊并噴向磨塊32和磚面;此時,磨頭體31的底部安裝有分流器34,其用于將總管道6的冷氣流均勻的分配至各個噴嘴36上,其中分流器34與噴嘴36之間通過分氣支管35連接,多個噴嘴36均勻分布在磨頭體31的底部并分布于兩個磨塊32之間的空間,此時,噴射出的冷氣流可以均勻的噴射到磚面和磨塊32的表面;
第二種實施方式,參見附圖11,冷氣流從磨頭體31e的中心軸進入負壓吸塵罩內,由磨頭體31e底部的中心噴出并噴向磚面和磨塊32e;此時,噴嘴36e只設置了一個,冷氣流由磨頭體31e的中間位置處的噴嘴36e噴出;
第三種實施方式,參見附圖12,冷氣流從負壓吸塵罩33f的側面進入負壓吸塵罩內,并噴向磨塊32f和磚面;
第四種實施方式,參見附圖13,冷氣流從磨頭體31g的底部和負壓吸塵罩33g的側面同時進入負壓吸塵罩內,并噴向磨塊32g和磚面;其中一部分冷氣流由磨頭體31g底部的中心噴出并噴向磚面,另一部分冷氣流噴向磨塊32g;此時,設置兩個或者三個噴嘴36g,設置兩個噴嘴36g時,一個噴嘴36g設于磨頭體31的中間位置,另一個噴嘴36g設于負壓吸塵罩33g的側壁,設置三個噴嘴36g時,一個噴嘴36g設于磨頭體31g的中間位置,另外兩個噴嘴36g分別設于負壓吸塵罩33g的徑向兩端;
第五種實施方式,參見附圖14,冷氣流從磨頭體31h的底部和負壓吸塵罩33h的腔體底面同時進入負壓吸塵罩內,并噴向磨塊32h和磚面;一部分冷氣流由磨頭體31h底部的中心噴出并噴向磚面,另一部分冷氣流向下噴向磨塊32。經過上述任一種實施方式噴射之后,磨頭體31、磨塊32以及磚面處于一個低溫的環境中,上述五種實施方式均是將冷氣流噴向磨塊32和/或磚面,并且除了第二種實施方式外,其他的幾種實施方式中的冷氣流主要是直接噴向磨塊32的,將冷氣流直接噴向磨塊32和/或磚面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磨塊32處的熱量散失,因為磨頭體31在運行中,磨塊32與瓷磚表面磨屑產生大量的摩擦熱,這些熱量會傳遞到空氣、磨屑、瓷磚表面以及磨塊32,摩擦熱傳遞到空氣、磨屑、瓷磚表面、磨塊32之后,會與高速的冷氣流進行快速的冷熱交換,由于噴射口主要是向著磨塊32和/或磚面,此時,產生高溫的磨塊32與瓷磚的摩擦處的冷氣流的流動速度很高,通過高速的冷氣流可以加速冷熱交換的速率,同時,高速的冷氣流也會加快負壓吸塵罩33熱量的散失。
參見附圖5至7,所述負壓吸塵罩33包括固定罩33a和活動罩33b,所述固定罩33a的腔底通過緊固件331(可以為螺釘等連接件)固定于磨頭體31上端的磨頭蓋310上,其中固定罩33a與活動罩33b的一端側壁通過連接合頁332可相對轉動的連接,另一端側壁通過鏈接鎖333固定。磨頭體31在更換磨塊32時,將鏈接鎖333解鎖,此時,可以將活動罩33b打開,便于磨塊32的更換。
優選的,所述固定罩33a和活動罩33b的下端固定連接有一圈密封橡膠裙334,密封橡膠裙334可以提高負壓吸塵罩33內的密封性,其中密封橡膠裙334可以通過螺釘固定在負壓吸塵罩33的下端。
參見附圖8,本發明的干拋方法還設置了二次吸塵工序,專門清理被高速冷氣流垂落到工作臺11周圍的粉塵、大顆粒的磨屑,這些粉塵被二次吸塵口730收集,凈化了環境。具體的,所述工作臺11的側邊設有用于吸收彌漫于陶瓷質磚邊緣處的粉塵及磨屑的二次吸塵裝置,所述二次吸塵裝置包括吸塵風機71、與吸塵風機71連接的吸塵管72以及用于吸入粉塵及磨屑的吸塵器組73。所述吸塵風機71旋轉產生吸塵風,吸塵風通過吸塵管72以使吸塵器組73的二次吸塵口730處產生很大的負壓吸塵力,彌漫于陶瓷質磚邊緣處的粉塵及磨屑被吸入二次吸塵口730,并經過吸塵管72進入粉塵收集處,收集的粉塵可以二次利用,節約了資源,凈化了環境。
相應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應用本發明所述方法的干拋系統,包括機架1以及設于機架1上并用于傳送陶瓷質磚的輸送帶2。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干拋系統還包括設于輸送帶2上方的磚面磨削裝置3,用于將空氣、冷風和/或冷卻風進行加壓的空氣壓縮裝置4,以及用于輸送由空氣壓縮裝置4加壓形成的冷氣流的輸氣裝置5。其中空氣壓縮裝置4可以為壓縮泵。
具體的,所述磚面磨削裝置3包括磨頭體31、設于磨頭體31上的磨塊32、驅動磨頭體31運動的驅動裝置(附圖中未標注)以及蓋合所述磨頭體31的負壓吸塵罩33,所述負壓吸塵罩33為下開口的結構,并且其側壁設有吸塵口330,工作時,負壓吸塵罩33的下端貼合加工的陶瓷質磚的上表面或者與陶瓷質磚的上表面設有微小間隙。其中負壓吸塵罩33的下端貼合加工的陶瓷質磚的上表面為優選的方案,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誤差等原因兩者不一定能夠實現完全的貼合,此時,兩者會有微小間隙。
工作時,輸氣裝置5將加壓的冷氣流通向負壓吸塵罩33內并向下推動,冷氣流遇到磚面后產生水平方向的氣流,水平方向的氣流吹走附著在磚面上的磨屑,并帶走磚面的熱量,水平流動的氣流遇到負壓吸塵罩33的側壁后向著磨頭體31方向向上翻轉,并吹向磨頭體31,從而形成連續不斷的氣流循環。
結合加壓后形成的高速流動的冷氣流以及噴頭的噴射,負壓吸塵罩33內的冷氣流的壓力較大,此時,冷氣流就會向外大量推移,直至遇到負壓吸塵罩33的側壁后隨之上升,從而形成連續不斷的氣流循環。其中遇到負壓吸塵罩33側壁后上升的氣流會帶著大量的粉塵從吸塵口330處被吸走,其他大顆粒的磨屑會被吹到工作臺11的下方。
作為輸氣裝置5的優選方案,所述輸氣裝置5包括用于流通冷氣流的通氣管道51、用于控制通氣管道51內的冷氣流只能向磚面磨削裝置3方向流通的進氣單向閥52以及用于控制通氣管道51通斷的氣動閥53,其中進氣單向閥52可以避免冷氣流出現回流現象,經過空氣壓縮裝置4加壓后的冷氣流流入通氣管道51內并依次經過氣動閥53和進氣單向閥52后流向磚面磨削裝置3。其中氣動閥53由設置在輸送帶2上的傳感器控制,通過傳感器是否檢測到陶瓷質磚的通過來控制氣路的開關。
本發明的磚面磨削裝置3與通氣管道51連接的部位設有總管道6,其中總管道6分為氣缸主軸部分和磨頭體31部分,因為磨頭體31是安裝在氣缸主軸上的,所以氣缸主軸部分和磨頭體31部分的管道是插接在一起的,冷氣流經過總管道6流進負壓吸塵罩33內。
作為負壓吸塵罩33的優選方案,所述負壓吸塵罩33包括固定罩33a和活動罩33b,所述固定罩33a的腔底通過緊固件331(可以為螺釘等連接件)固定于磨頭體31上端的磨頭蓋310上,其中固定罩33a與活動罩33b的一端側壁通過連接合頁332可相對轉動的連接,另一端側壁通過鏈接鎖333固定。磨頭體31在更換磨塊32時,將鏈接鎖333解鎖,此時,可以將活動罩33b打開,便于磨塊32的更換。
優選的,所述固定罩33a和活動罩33b的下端固定連接有一圈密封橡膠裙334,密封橡膠裙334可以提高負壓吸塵罩33內的密封性,其中密封橡膠裙334可以通過螺釘固定在負壓吸塵罩33的下端。
參見附圖8,所述機架1沿陶瓷質磚輸送方向設有工作臺11,所述工作臺11的側邊設有用于吸收彌漫于陶瓷質磚邊緣處的粉塵及磨屑的二次吸塵裝置7,所述二次吸塵裝置7包括吸塵風機71、與吸塵風機71連接的吸塵管72以及用于吸入粉塵及磨屑的吸塵器組73。所述吸塵風機71旋轉產生吸塵風,吸塵風通過吸塵管72以使吸塵器組73的二次吸塵口730處產生很大的負壓吸塵力,彌漫于陶瓷質磚邊緣處的粉塵及磨屑被吸入二次吸塵口330,并經過吸塵管72進入粉塵收集處,收集的粉塵可以二次利用,節約了資源,凈化了環境。
優選的,所述吸塵管72包括第一吸塵管72a和第二吸塵管72b,所述吸塵器組73包括第一吸塵器組73a和第二吸塵器組73b,所述第一吸塵管72a和第二吸塵管72b的一端均與吸塵風機71連接,另一端分別與第一吸塵器組73a和第二吸塵器組73b一一對應連接,所述第一吸塵器組73a和第二吸塵器組73b分別設于工作臺11的兩側,所述吸塵器組73的二次吸塵口730均朝向工作臺11。通過在工作臺11的兩側均設置吸塵器組73,將產生的粉塵盡可能多的吸入吸塵器組73內。
需要說明的是,陶瓷質磚放置在輸送帶2時,是一塊挨著一塊的,由于陶瓷質磚是無水干拋,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熱量會傳導至磚體上,瓷磚體又將熱傳導到輸送帶2上,從而導致輸送帶2的熱量很高,必然會影響輸送帶2的使用壽命。另外,由于瓷磚邊緣不會貼合的那么緊密,總會有縫隙的存在,會有部分粉塵落在輸送帶2上,長時間使用后粉塵的堆積會影響加工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干拋系統還包括設于輸送帶2下方的皮帶冷卻裝置8,參見附圖10,所述皮帶冷卻裝置8包括冷卻進氣管道81、與冷卻進氣管道81連通的氣管分配管道82以及與氣管分配管道82連接的多個支氣管道83,每個支氣管道83的末端均設有朝向輸送帶2表面的冷氣噴嘴84。本發明通過在輸送帶2下方設置冷卻裝置,對輸送帶2的表面進行冷卻,保證輸送帶2在加工過程中始終保持合理的溫度范圍內,即不影響陶瓷質磚的加工,又可以提高輸送帶2的使用壽命,同時可以吹走殘留粉塵,使輸送帶2始終處于整潔的狀態。
參見附圖3、4、11至14,本發明的冷氣流可以通過以下五種實施例進入到吸塵罩內:
第一種實施方式,參見附圖3和附圖4,冷氣流從磨頭體31的中心軸進入負壓吸塵罩內,經過磨頭體31底部的分流器34送到每個磨塊32周邊并噴向磨塊32和磚面;此時,磨頭體31的底部安裝有分流器34,其用于將總管道6的冷氣流均勻的分配至各個噴嘴36上,其中分流器34與噴嘴36之間通過分氣支管35連接,多個噴嘴36均勻分布在磨頭體31的底部并分布于兩個磨塊32之間的空間,此時,噴射出的冷氣流可以均勻的噴射到磚面和磨塊32的表面;
第二種實施方式,參見附圖11,冷氣流從磨頭體31e的中心軸進入負壓吸塵罩內,由磨頭體31e底部的中心噴出并噴向磚面和磨塊32e;此時,噴嘴36e只設置了一個,冷氣流由磨頭體31e的中間位置處的噴嘴36e噴出;
第三種實施方式,參見附圖12,冷氣流從負壓吸塵罩33f的側面進入負壓吸塵罩內,并噴向磨塊32f和磚面;
第四種實施方式,參見附圖13,冷氣流從磨頭體31g的底部和負壓吸塵罩33g的側面同時進入負壓吸塵罩內,并噴向磨塊32g和磚面;其中一部分冷氣流由磨頭體31g底部的中心噴出并噴向磚面,另一部分冷氣流噴向磨塊32g;此時,設置兩個或者三個噴嘴36g,設置兩個噴嘴36g時,一個噴嘴36g設于磨頭體31的中間位置,另一個噴嘴36g設于負壓吸塵罩33g的側壁,設置三個噴嘴36g時,一個噴嘴36g設于磨頭體31g的中間位置,另外兩個噴嘴36g分別設于負壓吸塵罩33g的徑向兩端;
第五種實施方式,參見附圖14,冷氣流從磨頭體31h的底部和負壓吸塵罩33h的腔體底面同時進入負壓吸塵罩內,并噴向磨塊32h和磚面;一部分冷氣流由磨頭體31h底部的中心噴出并噴向磚面,另一部分冷氣流向下噴向磨塊32。
經過上述任一種實施方式噴射之后,磨頭體31、磨塊32以及磚面處于一個低溫的環境中,上述五種實施方式均是將冷氣流噴向磨塊32和/或磚面,并且除了第二種實施方式外,其他的幾種實施方式中的冷氣流主要是直接噴向磨塊32的,將冷氣流直接噴向磨塊32和/或磚面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磨塊32處的熱量散失,因為磨頭體31在運行中,磨塊32與瓷磚表面磨屑產生大量的摩擦熱,這些熱量會傳遞到空氣、磨屑、瓷磚表面以及磨塊32,摩擦熱傳遞到空氣、磨屑、瓷磚表面、磨塊32之后,會與高速的冷氣流進行快速的冷熱交換,由于噴射口主要是向著磨塊32和/或磚面,此時,產生高溫的磨塊32與瓷磚的摩擦處的冷氣流的流動速度很高,通過高速的冷氣流可以加速冷熱交換的速率,同時,高速的冷氣流也會加快負壓吸塵罩33熱量的散失。
本發明的干拋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當輸送帶2輸送陶瓷質磚進入磨頭磨削區域時,傳感器會感應到瓷磚,空氣壓縮裝置4加壓的冷氣流通過通氣管道51并依次經過氣動閥53以及進氣單向閥52后進入總管道6,最后通過噴頭噴向負壓吸塵罩33內。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