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耐磨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復合耐磨材料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耐磨材料經常用于涂層或硬面堆焊場合,以防止下面的材料受到摩擦、沖擊、摩擦磨損以及類似可能帶來破壞的機械作用。耐磨涂層或硬面堆焊可以包括一層均勻的硬或耐磨材料。現有技術制備的耐磨材料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及耐磨性能均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耐磨材料及其制備工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復合耐磨材料,耐磨材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廢鋼40-60份、片狀剛玉10-20份、碳化硅晶粒5-15份、鈦鐵5-10份、碳化硅5-12份、硼砂8-15份、硅酸鋯3-8份、氮化鋁4-10份、氮化鈦4-12份、硅微粉3-8份、納米氧化鈦1-5份、增韌劑15-25份以及乳化劑10-20份。
優選的,優選的成分配比為:廢鋼50份、片狀剛玉15份、碳化硅晶粒10份、鈦鐵8份、碳化硅9份、硼砂12份、硅酸鋯6份、氮化鋁7份、氮化鈦8份、硅微粉5份、納米氧化鈦3份、增韌劑20份以及乳化劑15份。
優選的,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將片狀剛玉、碳化硅晶粒、碳化硅、硼砂、硅酸鋯、氮化鋁、氮化鈦、硅微粉、納米氧化鈦混合后加入研磨機中研磨,研磨時間為30min,得到混合物a;
b、將廢鋼進行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進行混合澆鑄,經淬火,加熱升溫、再淬火,得到固體;
c、在步驟b得到的固體中加入增韌劑和乳化劑,再次進行粉碎、研磨,最后進行真空燒結,得到復合耐磨材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制作過程環保無污染,制作成本低,制得的耐磨材料具有優異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及耐磨性能,使用壽命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復合耐磨材料,耐磨材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廢鋼40-60份、片狀剛玉10-20份、碳化硅晶粒5-15份、鈦鐵5-10份、碳化硅5-12份、硼砂8-15份、硅酸鋯3-8份、氮化鋁4-10份、氮化鈦4-12份、硅微粉3-8份、納米氧化鈦1-5份、增韌劑15-25份以及乳化劑10-20份。
實施例一:
耐磨材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廢鋼40份、片狀剛玉10份、碳化硅晶粒5份、鈦鐵5份、碳化硅5份、硼砂8份、硅酸鋯3份、氮化鋁4份、氮化鈦4份、硅微粉3份、納米氧化鈦1份、增韌劑15份以及乳化劑10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將片狀剛玉、碳化硅晶粒、碳化硅、硼砂、硅酸鋯、氮化鋁、氮化鈦、硅微粉、納米氧化鈦混合后加入研磨機中研磨,研磨時間為30min,得到混合物a;
b、將廢鋼進行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進行混合澆鑄,經淬火,加熱升溫、再淬火,得到固體;
c、在步驟b得到的固體中加入增韌劑和乳化劑,再次進行粉碎、研磨,最后進行真空燒結,得到復合耐磨材料。
實施例二:
耐磨材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廢鋼60份、片狀剛玉20份、碳化硅晶粒15份、鈦鐵10份、碳化硅12份、硼砂15份、硅酸鋯8份、氮化鋁10份、氮化鈦12份、硅微粉8份、納米氧化鈦5份、增韌劑25份以及乳化劑20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將片狀剛玉、碳化硅晶粒、碳化硅、硼砂、硅酸鋯、氮化鋁、氮化鈦、硅微粉、納米氧化鈦混合后加入研磨機中研磨,研磨時間為30min,得到混合物a;
b、將廢鋼進行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進行混合澆鑄,經淬火,加熱升溫、再淬火,得到固體;
c、在步驟b得到的固體中加入增韌劑和乳化劑,再次進行粉碎、研磨,最后進行真空燒結,得到復合耐磨材料。
實施例三:
耐磨材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廢鋼45份、片狀剛玉12份、碳化硅晶粒7份、鈦鐵6份、碳化硅7份、硼砂10份、硅酸鋯4份、氮化鋁6份、氮化鈦5份、硅微粉4份、納米氧化鈦2份、增韌劑17份以及乳化劑12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將片狀剛玉、碳化硅晶粒、碳化硅、硼砂、硅酸鋯、氮化鋁、氮化鈦、硅微粉、納米氧化鈦混合后加入研磨機中研磨,研磨時間為30min,得到混合物a;
b、將廢鋼進行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進行混合澆鑄,經淬火,加熱升溫、再淬火,得到固體;
c、在步驟b得到的固體中加入增韌劑和乳化劑,再次進行粉碎、研磨,最后進行真空燒結,得到復合耐磨材料。
實施例四:
耐磨材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廢鋼55份、片狀剛玉18份、碳化硅晶粒13份、鈦鐵9份、碳化硅11份、硼砂13份、硅酸鋯7份、氮化鋁9份、氮化鈦11份、硅微粉7份、納米氧化鈦4份、增韌劑23份以及乳化劑18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將片狀剛玉、碳化硅晶粒、碳化硅、硼砂、硅酸鋯、氮化鋁、氮化鈦、硅微粉、納米氧化鈦混合后加入研磨機中研磨,研磨時間為30min,得到混合物a;
b、將廢鋼進行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進行混合澆鑄,經淬火,加熱升溫、再淬火,得到固體;
c、在步驟b得到的固體中加入增韌劑和乳化劑,再次進行粉碎、研磨,最后進行真空燒結,得到復合耐磨材料。
實施例五:
耐磨材料組份按重量份數包括廢鋼50份、片狀剛玉15份、碳化硅晶粒10份、鈦鐵8份、碳化硅9份、硼砂12份、硅酸鋯6份、氮化鋁7份、氮化鈦8份、硅微粉5份、納米氧化鈦3份、增韌劑20份以及乳化劑15份。
本實施例的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將片狀剛玉、碳化硅晶粒、碳化硅、硼砂、硅酸鋯、氮化鋁、氮化鈦、硅微粉、納米氧化鈦混合后加入研磨機中研磨,研磨時間為30min,得到混合物a;
b、將廢鋼進行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進行混合澆鑄,經淬火,加熱升溫、再淬火,得到固體;
c、在步驟b得到的固體中加入增韌劑和乳化劑,再次進行粉碎、研磨,最后進行真空燒結,得到復合耐磨材料。
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制作過程環保無污染,制作成本低,制得的耐磨材料具有優異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及耐磨性能,使用壽命長。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