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可調節珩磨頭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進行深孔加工時,由于刀具上使用的導向塊與工件已加工壁始終配合,用以控制振動并克服讓刀現象,而對于精度和粗糙度要求較高的細長深孔,在搪削后,還要用珩磨的方法,提高孔的精度顯得十分迫切,而現有的珩磨頭通常無法調節,使用不便。為此,需要一種可調節珩磨頭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節珩磨頭及其使用方法,不僅結構簡單,而且使用方便。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于:一種可調節珩磨頭,包括中心軸,所述中心軸上套置有螺紋套筒,所述螺紋套筒的外周沿周向間隔并錯位設置有木條和條狀油石,所述木條和條狀油石分別經油石座與設置于螺紋套筒上用于調整珩磨頭外徑的調節機構相連接,所述螺紋套筒上還設置有調節機構的鎖緊固定機構,位于中心軸的后端還設置有用于與珩磨桿相插接的接頭。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機構包括設置于螺紋套筒前、后部外周且螺紋方向相反的外螺紋,位于螺紋套筒前、后部的外螺紋上對應螺接有前圓錐套和后圓錐套,所述油石座的前后部分別固定有與前、后圓錐套的錐面相配合用于實現轉動螺紋套筒時完成珩磨頭外徑縮小或變大的楔塊,所述前、后圓錐套上位于相鄰兩楔塊之間分別設置有用于楔塊周向限位的凸塊。
進一步地,所述前圓錐套的錐面設置于其前部且錐面自前向后逐漸增大,所述后圓錐套的錐面設置于其后部且錐面自前向后逐漸縮小。
進一步地,所述鎖緊固定機構包括套置于螺紋套筒后部并與螺紋套筒固定連接的固定板,所述中心軸的前端連接有壓板,固定于油石座前、后部的楔塊夾設于壓板和固定之間,所述中心軸的前端還螺接有鎖緊螺母。
進一步地,所述螺紋套筒的前部設置有一用于箍在固定于油石座前部的楔塊上的伸展彈簧,所述螺紋套筒的后部設置有一用于箍在固定于油石座后部的楔塊上的另一伸展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螺紋套筒的后端固定有用于轉動螺紋套筒的調節套,所述調節套的后端設置有凹腔,所述接頭的前端伸入凹腔與中心軸的后端相連接,所述接頭與調節套之間還設置有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珩磨桿上配置有與接頭相連接的插口式接頭。
一種可調節珩磨頭的使用方法,步驟如下:
1)將珩磨頭的接頭與珩磨桿相連接,并將珩磨桿的另一端固定在方刀架上;
2)珩磨前用手扶正珩磨頭,旋動調節套,使前、后圓錐套配合楔塊在伸展彈簧的作用力下完成縮小珩磨頭的外徑;
3)將外徑縮小后的珩磨頭伸入工件需珩磨的孔內,再旋動調節套調整珩磨量;
4)使珩磨頭旋轉以便珩磨工件的孔。
進一步地,珩磨頭在珩磨前需保證工件的孔的粗糙度在6.3μm以上,珩磨余量為0.1~0.1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該可調節珩磨頭不僅結構簡單,而且使用方便;同時工作效率高,工作可靠,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前圓錐套的左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珩磨頭使用狀態的截面簡圖;
圖中:a-珩磨頭1-中心軸2-螺紋套筒2a-外螺紋2b-外螺紋3-木條4-條狀油石5-油石座5a-楔塊5b-楔塊6-接頭7-前圓錐套7a-凸塊7b-錐面7c-卡槽8-后圓錐套9-伸展彈簧10-另一伸展彈簧11-固定板12-壓板13-鎖緊螺母14-調節套14a-凹腔15-彈簧16-珩磨桿17-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但本發明并不限于此。
參考圖1至圖3
一種可調節珩磨頭,包括中心軸1,所述中心軸上套置有螺紋套筒2,所述螺紋套筒的外周沿周向間隔并錯位設置有2根木條3和2根條狀油石4,兩根木條對稱設置,兩根條狀油石對稱設置。所述木條和條狀油石分別經油石座5與設置于螺紋套筒上用于調整珩磨頭外徑的調節機構相連接,所述螺紋套筒上還設置有調節機構的鎖緊固定機構,位于中心軸的后端還設置有用于與珩磨桿16相插接的接頭6,所述接頭為插口式接頭。
本實施例中,所述調節機構包括設置于螺紋套筒前、后部外周且螺紋方向相反的外螺紋2a、2b,位于螺紋套筒前、后部的外螺紋上對應螺接有前圓錐套7和后圓錐套8,所述油石座的前后部分別固定有與前、后圓錐套的錐面相配合用于實現轉動螺紋套筒時完成珩磨頭外徑縮小或變大的楔塊5a、5b,所述前、后圓錐套上位于相鄰兩楔塊之間分別設置有用于楔塊周向限位的凸塊7a,相鄰兩凸塊之間形成用于楔塊限位的卡槽7c,所述前、后圓錐套上對應設置有四個卡槽。
本實施例中,所述前圓錐套的錐面7b設置于其前部且錐面自前向后逐漸增大,所述后圓錐套的錐面設置于其后部且錐面自前向后逐漸縮小。
本實施例中,所述螺紋套筒的前部設置有一用于箍在固定于油石座前部的楔塊上的伸展彈簧9,所述螺紋套筒的后部設置有一用于箍在固定于油石座后部的楔塊上的另一伸展彈簧10,從而為楔塊提供徑向的壓力。
通過螺紋套筒的轉動使得前圓錐套和后圓錐套實現相向運動,位于前、后部的楔塊在伸展彈簧的作用力下徑向向內運動收縮,完成珩磨頭外徑的縮?。划斅菁y套筒的轉動使得前圓錐套和后圓錐套實現相背運動時,位于前、后部的楔塊在前圓錐套和后圓錐套的錐面向外擠壓的作用力下實現徑向向外運動,完成珩磨頭外徑的變大。
本實施例中,所述鎖緊固定機構包括套置于螺紋套筒后部并與螺紋套筒固定連接的固定板11,所述中心軸的前端連接有壓板12,固定于油石座前、后部的楔塊夾設于壓板和固定之間,所述中心軸的前端還螺接有鎖緊螺母13,從而完成位于前、后部的楔塊的軸向限位。
本實施例中,所述螺紋套筒的后端固定有用于轉動螺紋套筒的調節套14,所述調節套的后端設置有凹腔14a,所述接頭的前端伸入凹腔與中心軸的后端相連接,所述接頭與調節套之間還設置有彈簧15,從而便于握住調節套向后拉動時使位于前部的楔塊與壓板脫離,以便轉動螺紋套管進行珩磨頭外徑的調整;并通過彈簧的壓力使固定板始終局有限向前的壓力。
本實施例中,根據加工件的具體情況,也可在珩磨桿上再加一個插口式接頭,這樣能使珩磨桿能起萬向調節作用,因此珩磨頭的浮動由工件孔進行導向。
一種可調節珩磨頭的使用方法,步驟如下:
1)將珩磨頭a的接頭與珩磨桿相連接,并將珩磨桿的另一端固定在方刀架上;
2)珩磨前用手扶正珩磨頭,旋動調節套,使前、后圓錐套配合楔塊在伸展彈簧的作用力下完成縮小珩磨頭的外徑;
3)將外徑縮小后的珩磨頭伸入工件17需珩磨的孔內,再旋動調節套調整珩磨量;
4)使珩磨頭旋轉以便珩磨工件的孔。
本實施例中,珩磨頭在珩磨前需保證工件的孔的粗糙度在6.3μm以上,珩磨余量為0.1~0.15mm。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發明的教導,設計出不同形式的可調節珩磨頭并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