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咬花設備。
背景技術:
以往的化學蝕刻類的模具咬花設備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化學蝕刻藥劑與模板接觸不充分,導致咬花效果差,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咬花質量高的模具咬花設備。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模具咬花設備,包括框架、底板、撐腳、滾輪、臺板、開關箱、托板、平移組件和壓滾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框架的上端固定有臺板,所述臺板的一端側面固定有開關箱;所述框架的側面固定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平面上設置有平移組件,所述平移組件包括導軌、導軌套、滑塊、移動板、豎板、加強板、電機、連接塊、聯軸器、第一齒輪、第一軸承、第二軸承、齒條、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從動軸、轉軸和U型架組件,所述連接塊位于臺板的側面,所述連接塊的下部側面嵌入有第一軸承;所述從動軸上套設有第一齒輪;所述U型架組件上設置有壓滾組件,所述壓滾組件包括滾軸、牽引塊、擋塊、第三軸承、螺桿、彈簧、下壓塊、旋鈕和氣泵,所述U型板上開設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中插入有牽引塊;所述下壓塊的兩端均固定有一個擋塊;所述下壓塊的兩端端部開設有圓弧槽。
優選地,所述托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兩根對稱平行分布的導軌,所述導軌上均套設有導軌套,所述兩個導軌套的上端均嵌入在兩個滑塊的下端,所述兩個滑塊的上端均固定在移動板的下平面上;所述移動板的內側固定有豎板,所述豎板與移動板之間固定有兩塊對稱分布的加強板。
優選地,所述移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轉動軸穿過豎板上對應的通孔并在豎板的另一側套設連接有聯軸器,所述聯軸器的另一端連接有從動軸;所述從動軸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一軸承中。
優選地,所述連接塊的側面設置有U型架組件,所述U型架組件包括U型板、支撐塊和蓋板,所述連接塊的側面與U型板的一側側面相固定,所述蓋板的兩端外側均固定有一個U型板,所述兩個U型板與蓋板的連接處內側均固定有一個支撐塊。
優選地,所述兩個U型板的下端內側均嵌入有兩個對稱分布的第二軸承,所述相互對位分布的兩個第二軸承之間均插入連接有一根轉軸,所述轉軸的兩端均套設有一個第三齒輪;所述位于同側的兩個第三齒輪上均嚙合連接有一根齒條,所述兩根齒條固定在臺板的下平面上。
優選地,所述靠近連接塊側的一根轉軸上還套設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位于U型板的外側,所述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相互嚙合連接。
優選地,所述牽引塊的側面開設有矩形孔,所述牽引塊的上平面中心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與矩形孔的上側內壁相連通;所述牽引塊的兩側均開設有一個對稱分布的沉孔,所述沉孔位于矩形孔的下方;所述沉孔的底面中心開設有貫穿孔,所述貫穿孔中均嵌入有一個第三軸承,所述兩個第三軸承之間插入連接有滾軸。
優選地,所述螺桿的螺紋端從下往上穿過牽引塊上的通孔和支撐塊上的對應位置的通孔并套設有旋鈕。
優選地,所述螺桿上還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下端抵住螺桿的頭部的下平面,所述彈簧的上端抵住矩形孔的上側內壁。
優選地,所述氣泵固定在蓋板的上平面上,所述氣泵的伸縮端穿過蓋板中央對應位置處的通孔,進而連接在下壓塊的中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以往的化學蝕刻類的模具咬花設備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化學蝕刻藥劑與模板接觸不充分,導致咬花效果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彈簧的設置起到了緩沖作用的同時,還使得滾軸與模板的貼合更加均勻和緊密,從而保證了化學蝕刻藥劑與模板充分接觸,提高了咬花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側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底部側視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牽引塊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一種模具咬花設備,包括框架1、底板2、撐腳4、滾輪5、臺板3、開關箱37、托板6、平移組件和壓滾組件;框架1的底部固定有底板2,底板2的下平面上固定有四個兩兩對稱分布的滾輪5,框架1的四個轉角下端均固定有一個撐腳4;框架1的上端固定有臺板3,臺板3的一端側面固定有開關箱37;框架1的側面固定有托板6,托板6的上平面上設置有平移組件,平移組件包括導軌9、導軌套13、滑塊10、移動板11、豎板14、加強板15、電機12、連接塊16、聯軸器20、第一齒輪19、第一軸承18、第二軸承21、齒條23、第二齒輪25、第三齒輪22、從動軸38、轉軸24和U型架組件,托板6的上平面上固定有兩根對稱平行分布的導軌9,導軌9上均套設有導軌套13,兩個導軌套13的上端均嵌入在兩個滑塊10的下端,兩個滑塊10能在導軌9上來回滑動,導軌套13的設置使得滑塊10的移動更加流暢快速;兩個滑塊10的上端均固定在移動板11的下平面上;移動板11的內側固定有豎板14,豎板14與移動板11之間還固定有兩塊對稱分布的加強板15;移動板1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電機12,電機12的轉動軸穿過豎板14上對應的通孔并在豎板14的另一側套設連接有聯軸器20,聯軸器20的另一端連接有從動軸38;連接塊16位于臺板3的側面,連接塊16的下部側面嵌入有第一軸承18,從動軸38的另一端插接在第一軸承18中;從動軸38上套設有第一齒輪19;連接塊16的側面設置有U型架組件,U型架組件包括U型板17、支撐塊33和蓋板35,連接塊16的側面與U型板17的一側側面相固定,U型板17的上端內側固定有蓋板35,蓋板35的另一端下方也固定有一個U型板17,兩個U型板17相互對稱分布在臺板3的外側,兩個U型板17與蓋板35的連接處內側均固定有一個支撐塊33;兩個U型板17的下端內側均嵌入有兩個對稱分布的第二軸承21,相互對位分布的兩個第二軸承21之間均插入連接有一根轉軸24,轉軸24的兩端均套設有一個第三齒輪22;位于同側的兩個第三齒輪22上均嚙合連接有一根齒條23,兩根齒條23固定在臺板3的下平面上,隨著第三齒輪22在齒條23的轉動,可以實現兩個U型板17來回移動;靠近連接塊16側的一根轉軸24上還套設有第二齒輪25,第二齒輪25位于U型板17的外側,第二齒輪25與第一齒輪19相互嚙合連接,電機12的轉動會最終使得U型架組件在臺板3的上方來回平移;U型架組件上設置有壓滾組件,壓滾組件包括滾軸28、牽引塊26、擋塊27、第三軸承29、螺桿30、彈簧31、下壓塊32、旋鈕34和氣泵36,牽引塊26的側面開設有矩形孔261,牽引塊26的上平面中心開設有通孔262,通孔262與矩形孔261的上側內壁相連通;牽引塊26的兩側均開設有一個對稱分布的沉孔263,沉孔263位于矩形孔261的下方;沉孔263的底面中心開設有貫穿孔264,貫穿孔264中均嵌入有一個第三軸承29,兩個第三軸承29之間插入連接有滾軸28,滾軸28可以在兩個第三軸承29中轉動;U型板17上開設有矩形槽171,矩形槽171中插入有牽引塊26,牽引塊26可以在矩形槽171中上下移動;螺桿30的螺紋端從下往上穿過牽引塊26上的通孔262和支撐塊33上的對應位置的通孔并套設有旋鈕34,螺桿30上還套設有彈簧31,彈簧31的下端抵住螺桿30的頭部301的下平面,彈簧31的上端抵住矩形孔261的上側內壁,彈簧31處于壓縮狀態,通過調節旋轉34可以起到調節彈簧31反彈力的效果;同理,另一塊U型板17上也按此方法裝配有一個牽引塊26,兩個牽引塊26的上端均固定在下壓塊32的兩端下平面上,下壓塊32的兩端端部開設有圓弧槽321,以便于容納螺桿30,使之不產生相互干涉;下壓塊32的兩端均固定有一個擋塊27,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下壓塊32橫向移動;氣泵36固定在蓋板35的上平面上,氣泵36的伸縮端穿過蓋板35中央對應位置處的通孔,進而連接在下壓塊32的中部,氣泵36伸縮時,會最終帶動滾軸28上下移動;使用時,將待加工的模板放置在臺板3上,然后氣泵36推動滾軸28向下移動,使滾軸28的圓周側面與模板相貼合,彈簧31的設置起到了緩沖作用的同時,還使得滾軸28與模板的貼合更加均勻和緊密,從而保證了化學蝕刻藥劑與模板充分接觸,提高了咬花質量;電機12的轉動會帶動壓滾組件來回移動,使得模板上均勻涂抹有化學蝕刻藥劑。
以往的化學蝕刻類的模具咬花設備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化學蝕刻藥劑與模板接觸不充分,導致咬花效果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造方便,彈簧31的設置起到了緩沖作用的同時,還使得滾軸28與模板的貼合更加均勻和緊密,從而保證了化學蝕刻藥劑與模板充分接觸,提高了咬花質量。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同等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與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