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
所屬技術領域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涉及一種拜爾法氧化鋁生產方法,特別是拜爾法氧化鋁生產過程中的鋁土礦礦漿及母液的預熱方法。
背景技術:
拜爾法氧化鋁生產過程主要包括鋁土礦漿制各、鋁土礦漿的預熱及溶出、溶出赤泥(溶出后的固相殘渣)的沉降分離、溶出液精制后的加晶種分解以及分解后鋁酸鈉溶液的蒸發等。
我國目前用于氧化鋁生產的鋁土礦大都屬于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在拜爾法生產工藝中的溶出過程需要高溫高堿的濃度條件,為進一步降低氧化鋁生產能耗,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鋁土礦礦漿的間接加熱強化拜爾法溶出過程,已成為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拜爾法氧化鋁生產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和關鍵。
在目前的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的拜爾法生產工藝中都采用單流法溶出技術。在單流法溶出技術中,將配制好的礦漿進行加熱,加熱到溶出溫度后保溫溶出。為了保證有較好的溶出效果,必須在較高的溫度下如260℃的溫度下進行溶出。在如此高的預熱溫度下,鋁土礦中的含硅礦物及含鈦礦物大量反應,不可避免地要在間接加熱面以新的礦物形式析出,形成結疤,使加熱面傳熱系數大幅度下降,導致礦漿預熱系統結疤清洗周期短,進而會造成設備投資增高,操作控制難度大,維修工作量大。因此,較徹底地解決間接加熱面的結疤問題,是延長礦漿預熱系統運行周期,穩定操作,順利實現間接加熱強化溶出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有效解決鋁土礦礦漿間接加熱過程中結疤嚴重的問題,強化礦漿預熱的傳熱過程,穩定操作,延長礦漿預熱系統的運行周期的多管道周期性交換的礦漿預熱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礦漿加熱是同時在兩根或兩根以上的管道中進行,其中至少一根管道加熱的是母液,其余為礦漿加熱管道,且加熱母液的管道與加熱礦漿的管道進行周期性輪換,其中加熱礦漿的管道加熱周期為1-20天;然后匯流合并進行常規的溶出。
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的管道是二根,分別是礦漿加熱管道和母液加熱管道,管道交換使用周期為1-20天。
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的管道是三根,其中有一根是母液加熱管道,二根為礦漿加熱管道,管道交換使用周期為1-10天。
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的管道是四根,其中有一根是母液加熱管道,三根為礦漿加熱管道,管道交換使用周期為1-7天。
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的管道是四根,其中有二根是母液加熱管道,二根為礦漿加熱管道,管道交換使用周期為1-20天。
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的礦漿溫度和母液溫度為255℃-285℃。
本發明在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的拜爾法工藝中,采用多管道周期性交換礦漿的預熱新方法,可有效降低礦漿間接加熱表面的結疤對礦漿預熱的影響,從而順利實現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礦漿的間接加熱。
由于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拜爾法氧化鋁生產工藝中拜爾法循環母液的Nk濃度較高,導致母液中SiO2的平衡濃度也高,所以在母液的預熱過程中不僅不會產生結疤,還能將管道上已形成的結疤溶解清洗掉。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明的方法作進一步說明。
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礦漿原料加熱是同時在兩根或兩根以上的管道中進行,其中至少一根管道加熱的是母液,其余為礦漿加熱管道,且加熱母液的管道與加熱礦漿的管道進行周期性輪換,其中加熱礦漿的管道加熱周期為1-20天;然后匯流合并進行常規的溶出。
在本發明中,礦漿的預熱采用兩根管道或兩根以上管道同時預熱的多管式預熱,并且各管的預熱條件相同,預熱至溶出溫度后,合流進行溶出。溶出溫度可選擇為255~285℃。在兩管或三管式預熱系統中,一根管道預熱純母液,另一根或兩根管道預熱礦漿;在四管式預熱過程中,一根或兩根管道預熱純母液,另外三根或兩根管道預熱礦漿。預熱過程中,母液管道不產生結疤,通過母液管道和礦漿管道的周期性交換,母液可溶解沖洗掉礦漿預熱時生成的結疤,從而可保持整個礦漿預熱系統有高的傳熱效率,進而達到大幅度延長礦漿預熱及溶出系統的運轉周期。
實施例1采用兩根管道分別預熱母液和礦漿,加熱后礦漿和母液溫度為255℃-265℃,合流在260℃±2℃溫度下溶出,兩根管道每7天交替使用一次;預熱系統的運轉周期延長了35天。
實施例2采用三根管道分別預熱母液和礦漿,其中一根管道預熱母液,兩根管道預熱礦漿,加熱后礦漿和母液溫度為265℃±5℃,合流在265℃±2℃溫度下溶出,加熱母液的管道與礦漿管道每五天輪換一次,預熱系統的運轉周期延長了30天。
實施例3采用四根管道分別預熱母液和礦漿,其中一根管道預熱母液,三根管道預熱礦漿,加熱后礦漿和母液溫度為275℃±5℃,合流在275℃±5℃溫度下溶出,加熱母液的管道與礦漿管道每三天輪換一次,預熱系統的運轉周期延長了20天。
實施例4采用四根管道分別預熱母液和礦漿,加熱后礦漿和母液溫度為255℃-265℃,合流在260℃±2℃溫度下溶出,兩根礦漿管道與兩根母液加熱管道分別交換,每10天交替使用一次;預熱系統的運轉周期延長了35天。
權利要求
1.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礦漿加熱是同時在兩根或兩根以上的管道中進行,其中至少一根管道加熱的是母液,其余為礦漿加熱管道,且加熱母液的管道與加熱礦漿的管道進行周期性輪換,其中加熱礦漿的管道加熱周期為1-20天;然后匯流合并進行常規的溶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管道是二根,分別是礦漿加熱管道和母液加熱管道,管道交換使用周期為1-20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管道是三根,其中有一根是母液加熱管道,二根為礦漿加熱管道,管道交換使用周期為1-10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管道是四根,其中有一根是母液加熱管道,三根為礦漿加熱管道,管道交換使用周期為1-7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管道是四根,其中有二根是母液加熱管道,二根為礦漿加熱管道,管道交換使用周期為1-20天。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熱的礦漿溫度和母液溫度為255℃-285℃。
全文摘要
多管道鋁土礦漿預熱方法,涉及一種拜爾法氧化鋁生產方法,特別是拜爾法氧化鋁生產的鋁土礦礦漿及母液的預熱方法。其特征在于礦漿原料加熱是同時在兩根或兩根以上的管道中進行,其中至少一根管道加熱的是純母液,其余管道為礦漿加熱管道,且加熱母液的管道與加熱礦漿的管道進行周期性交換。在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的拜爾法工藝中,采用多管道周期性交換礦漿的預熱新方法,可有效降低礦漿間接加熱表面的結疤對礦漿預熱的影響,從而順利實現一水硬鋁石型鋁土礦礦漿的間接加熱。
文檔編號C01F7/00GK1405087SQ0214892
公開日2003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2年11月12日
發明者尹中林 申請人: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