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控制熱量流通的節能制堿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能制堿鍋,尤其涉及一種自動控制熱量流通的節能制堿鍋。
背景技術:
常規的制堿方式是將堿液通過各個制堿鍋加熱,每個制堿鍋相互獨立,且僅為鍋底受熱,因受熱面積局限,故造成熱利用率較低,造成了能源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熱利用率,避免能源浪費的自動控制熱量流通的節能制堿鍋。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自動控制熱量流通的節能制堿鍋,包括主鍋體,所述主鍋體是由多個相互連通的分鍋體構成,并在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置旋轉扇葉,所述分鍋體的底面的有感溫傳感器,所述感溫傳感器的控制端與旋轉扇葉相連。所述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有閥門。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設置了由多個相互連通的分鍋體構成的主鍋體,并在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置旋轉扇葉,所述分鍋體的底面的有感溫傳感器,所述感溫傳感器的控制端與旋轉扇葉相連。當感溫傳感器監測某分鍋體的溫度小于其他分鍋體時,感溫傳感器的控制端驅動旋轉扇葉,將溫度高的分鍋體堿液流通到溫度低的分鍋體內,提高分鍋體內的溫度,使得各分鍋體內熱量可自動控制流通,提高熱利用率,避免能源浪費;且當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有閥門時,可方便單個各分鍋體取料。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主鍋體,2.分鍋體,3.旋轉扇葉,4.閥門,5.感溫傳感器,6.控制端。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最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主鍋體1,所述主鍋體是由多個相互連通的分鍋體2構成,并在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置旋轉扇葉3,所述分鍋體的底面的有感溫傳感器5,所述感溫傳感器的控制端6與旋轉扇葉相連。所述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有閥門4。由于設置了由多個相互連通的分鍋體構成的主鍋體,并在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置旋轉扇葉,所述分鍋體的底面的有感溫傳感器,所述感溫傳感器的控制端與旋轉扇葉相連。當感溫傳感器監測某分鍋體的溫度小于其他分鍋體時,感溫傳感器的控制端驅動旋轉扇葉,將溫度高的分鍋體堿液流通到溫度低的分鍋體內,提高分鍋體內的溫度,使得各分鍋體內熱量可自動控制流通,提高熱利用率,避免能源浪費;且當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有閥門時,可方便單個各分鍋體取料。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控制熱量流通的節能制堿鍋,包括主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鍋體是由多個相互連通的分鍋體構成,并在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置旋轉扇葉,所述分鍋體的底面的有感溫傳感器,所述感溫傳感器的控制端與旋轉扇葉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自動控制熱量流通的節能制堿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有閥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節能制堿鍋,尤其涉及一種自動控制熱量流通的節能制堿鍋,包括主鍋體,所述主鍋體是由多個相互連通的分鍋體構成,并在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置旋轉扇葉,所述分鍋體的底面的有感溫傳感器,所述感溫傳感器的控制端與旋轉扇葉相連。由于上述結構使得當感溫傳感器監測某分鍋體的溫度小于其他分鍋體時,感溫傳感器的控制端驅動旋轉扇葉,將溫度高的分鍋體堿液流通到溫度低的分鍋體內,提高分鍋體內的溫度,使得各分鍋體內熱量可自動控制流通,提高熱利用率,避免能源浪費;且當各分鍋體連接部位設有閥門時,可方便單個各分鍋體取料。
文檔編號C01D1/04GK202705059SQ201220388660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7日
發明者陳連云 申請人:天津云海裕森科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