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氮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均壓裝置其均壓方式上對上、下對下的均壓方式,由于制氮機氮氣純度在吸附塔內是從下到上逐步遞增的,所以導致該均壓裝置的缺陷是均壓過程中氮氣利用率低,造成壓縮空氣損耗大,在同等條件下,分子篩產氮率低。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解決現有的均壓裝置氮氣利用率低,壓縮空氣損耗大以及分子篩產氮率低的問題。[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0005]一種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包括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 所述第一吸附塔頂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五氣動閥,中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九氣動閥, 底部連接的管道上并聯設有第一氣動閥和第三氣動閥;所述第二吸附塔頂部連接的管道上 設有第六氣動閥,中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十氣動閥,底部連接的管道上并聯設有第二氣動閥和第四氣動閥;其中所述第一氣動閥和第二氣動閥所在的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排空裝置,所述第五氣動閥和第六氣動閥所在的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氮氣出口管道,所述第九氣動閥、第十氣動閥、第三氣動閥和第四氣動閥所在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空氣入口。[0006]為使本實用新型起到更好的技術效果[0007]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氮氣出口處的管道設有第八氣動閥。[0008]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空氣入口處的管道設有第七氣動閥。[000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不等式均壓時氣體從吸附結束的吸附塔中部引出進入脫附結束的吸附塔底部,根據制氮機氮氣純度在吸附塔內是從下到上逐步遞增的,這樣將氮氣純度較高的氣體從吸附塔均壓到另一吸附塔,提高了另一吸附塔的氮氣濃度,同時降低了吸附塔內碳分子篩對氧氣的吸附,提高了碳分子篩的利用率。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0012]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的一個實施例 一種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包括第一吸附塔11和第二吸附塔12,所述第一吸附塔11頂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五氣動閥5,中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九氣動閥9, 底部連接的管道上并聯設有第一氣動閥I和第三氣動閥3 ;所述第二吸附塔22頂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六氣動閥6,中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十氣動閥10,底部連接的管道上并聯設有第二氣動閥2和第四氣動閥4 ;其中所述第一氣動閥I和第二氣動閥2所在的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排空裝置,所述第五氣動閥5和第六氣動閥6所在的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氮氣出口管道,所述第九氣動閥9、第十氣動閥10、第三氣動閥3和第四氣動閥4所在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空氣入口。[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氮氣出口處的管道設有第八氣動閥8。[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空氣入口處的管道設有第七氣動閥7。[001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0016]當第一吸附塔11工作時,第二吸附塔22解吸再生,打開第七氣動閥7、第三氣動閥3、第五氣動閥5、第八氣動閥8、第二氣動閥2,其余氣動閥關閉,干燥的壓縮空氣經第七氣動閥7、第三氣動閥3進入第一吸附塔11,第一吸附塔11內碳分子篩吸附氧氣,氮氣通過第五氣動閥5、第八氣動閥8送出,同時第二吸附塔22內的碳分子篩在降壓至大氣壓的條件下釋放出富氧氣體再生。[0017]需要均壓時,當第一吸附塔11內的分子篩吸附飽和后,第二吸附塔22已再生,為了快速對第二吸附塔22進行沖壓,同時提高氮氣的利用率,打開氣動閥第五氣動閥5、第六氣動閥6、第九氣動閥9、第四氣動閥4,其余氣動閥關閉,第一吸附塔11中部及上部的高濃度富氮通過第五氣動閥V5、第六氣動閥6、第九氣動閥9、第四氣動閥4進入第二吸附塔22, 當第一吸附塔11和第二吸附塔22內的壓力相當時,均壓結束;當第二吸附塔22吸附時, 第一吸附塔11再生,打開第七氣動閥7、第四氣動閥4、第六氣動閥6、第八氣動閥8、第一氣動閥1,其余氣動閥關閉,干燥的壓縮空氣經第七啟氣動閥7、第四氣動閥4進入第二吸附塔 22,第二吸附塔22內的碳分子篩吸附氧氣,氮氣通過第六氣動閥6、第八氣動閥8送出,同時第一吸附塔11內的碳分子篩在降低壓至大氣壓的條件下釋放出氧氣再生。[0018]再次均壓,當第二吸附塔22分子篩吸附飽和后,第一吸附塔11已再生,為了快速對第一吸附塔11進行沖壓,同時提高氮氣的利用率,打開第五氣動閥5、第六氣動閥6、第十氣動閥10、第三氣動閥3,其余氣動閥關閉,第一吸附塔11中部及上部的高濃度富氮通過第五氣動閥5、第六氣動閥6、第十氣動閥10、第三氣動閥3進入第二吸附塔22,當兩塔壓力相當時,均壓結束。如此反復循環,連續不斷關出氮出。[0019]在本說明書中所談到的“一個實施例”、“另一個實施例”、“實施例”、“優選實施例”等,指的是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包括在本申請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說明書中多個地方出現同種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個實施例。進一步來說,結合任一實施例描述一個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時,所要主張的是結合其他實施例來實現這種特征、結構或者特點也落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0020]盡管這里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附圖和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型和改進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 用途也將是明顯的。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包括第一吸附塔(11)和第二吸附塔(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塔(11)頂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五氣動閥(5),中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九氣動閥(9),底部連接的管道上并聯設有第一氣動閥(I)和第三氣動閥(3);所述第二吸附塔(22)頂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六氣動閥(6),中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十氣動閥(10),底部連接的管道上并聯設有第二氣動閥(2)和第四氣動閥(4);其中所述第一氣動閥(I)和第二氣動閥(2)所在的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排空裝置,所述第五氣動閥(5)和第六氣動閥(6)所在的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氮氣出口管道,所述第九氣動閥(9)、第十氣動閥(10)、第三氣動閥(3)和第四氣動閥(4)所在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空氣入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氣出口處的管道設有第八氣動閥(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入口處的管道設有第七氣動閥(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制氮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變壓吸附制氮設備的不等式均壓裝置,所述第一吸附塔(11)頂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五氣動閥(5),中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九氣動閥(9),底部連接的管道上并聯設有第一氣動閥(1)和第三氣動閥(3);所述第二吸附塔(22)頂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六氣動閥(6),中部連接的管道上設有第十氣動閥(10),底部連接的管道上并聯設有第二氣動閥(2)和第四氣動閥(4);其中所述第一氣動閥(1)和第二氣動閥(2)所在的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排空裝置,所述第五氣動閥(5)和第六氣動閥(6)所在的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氮氣出口管道,所述第九氣動閥(9)、第十氣動閥(10)、第三氣動閥(3)和第四氣動閥(4)所在管道相互連通并連接至空氣入口。本裝置解決現有的均壓裝置氮氣利用率低,壓縮空氣損耗大以及分子篩產氮率低的問題。
文檔編號C01B21/04GK202849068SQ20122045241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7日
發明者童軍娜 申請人:浙江拓航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