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肥料生產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龍眼專用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龍眼,(拉丁學名 :DimocarpuslonganLour.)為無患子科植物,又稱桂圓,益智,常綠大喬木,樹體高大,龍眼營養豐富,鮮果果肉汁多味甜、氣味芳香、可生食,可加工干制品或罐頭,龍眼肉含豐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質等,含鐵量也比較高,可在提高熱能、補充營養的同時,促進血紅蛋白再生,從而達到補血的效果;龍眼肉除了對全身有補益作用外,對腦細胞特別有效,能增強記憶,消除疲勞,干果肉有補心脾、養血安神之功能,可入藥。
龍眼正常生長發育需要16種必需的營養元素,從土壤中吸收最多的是氮、磷、鉀。 據報道,由于龍眼的栽培條件、土壤、氣候、品種、產量、樹齡、樹勢等不同,各地的施肥比例 和施肥也不同,每生產1000千克龍眼鮮果,需氮(N)4.01~4.8千克、磷(P2O5)1.46~1.58千克、鉀(K2O)7.54~8:96千克。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 1∶0.28~0.37∶1.76~2.15。龍眼樹生長期長,掛果期短,不同階段對營養元素的需求量也有不同。據研究,龍眼從2月開始吸收氮、磷、鉀等養分,在6~8月出現第二次吸收高峰,11月至來年1月下降。 氮、磷在11月,鉀在10月中旬即基本停止吸收。果實對磷的吸收從5月開始增加,7 月達到吸收高峰,龍眼在周年中吸收養分最多的時期是6~9月。
據報道,龍眼每株全年施肥量氮(N)0.46 ~ 0.86 千克、磷(P2O5)0.15~0.20千克、鉀(K2O)0.4~1千克,氮、磷、鉀的比例為 1∶0.3∶1.1~1.2。另據報道,廣西龍眼成年樹一般每株每年施氮(N)0.8~1.4 千克、磷(P2O5)0.25~0.6 千克、鉀(K2O)0.7~1.2千克 ;福建龍眼成年樹每株每年施氮(N)0.83~1.64 千克、磷(P2O5)0.6~0.73千克、 鉀(K2O)0.94~1.47千克。另據報道,每生產100千克龍眼鮮果,需吸收氮(N)1.3千克、磷(P2O5)0.4千克、鉀(K2O)1.1千克。
目前龍眼種植所用的肥料種類很多,其中龍眼專用肥料也大多采用市場上購買的肥料,但現有的龍眼專用化肥中,大多數為化學肥料,雖然可短時間內滿足龍眼的生長需要,但肥效持續時間短,龍眼的吸收率也較低,長期使用會使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易造成土壤板結、土質變硬,使土壤嚴重遭到破壞,從而影響龍眼的生長,對龍眼生長促進作用不明顯,而施化肥又重氮輕磷鉀,忽視補充鈣鎂等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致使肥料施用上有機無機比例失調、氮磷鉀比例失調、中量和微量元素不足及有效性低,影響了龍眼的品質及坐果率。
在現有技術中,中國專利CN 105198539 A公布的《一種促進龍眼生長的復合肥料》,該復合肥料由母體和子體兩部分組成,母體由以下重量份組成氧化硅10-2份,磷酸鈣10-20份,氧化鎂10-20份,氧化鉀10-20份;子體由以下重量份組成松木屑5-10份,稻殼粉5-10份,尿素15-25份。該復合肥盡管成分簡單,制作方便,克服了傳統化學肥料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但是不能很好的滿足龍眼各時期的營養物質需要,而且施用后成分易滯留在土壤表面,很難深入根系,因此不能取得預期的肥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龍眼專用復合肥,讓肥力在投入后第一時間迅速釋放,持續為龍眼提供所需營養成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土壤板結,保持疏松,促進龍眼根系的生長發育。并實現隔季施肥,減少施用量的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龍眼專用復合肥,由以下原料制成:畜禽糞便、磷石膏、秸稈粉、尿素、沼氣渣、大生地、生物菌種;
優選地,所述復合肥由以下重量份數原料制成:畜禽糞便13-28份、磷石膏15-29份、秸稈粉20-30份、尿素14-26份、沼氣渣17-30份、大生地15-25份、生物菌種10-20份。
進一步優選,所述復合肥由以下重量份數原料制成:畜禽糞便16-24份、磷石膏18-25份、秸稈粉23-28份、尿素16-23份、沼氣渣20-27份、大生地18-23份、生物菌種12-18份。
更進一步優選,所述復合肥由以下重量份數原料制成:畜禽糞便22份、磷石膏23份、秸稈粉26份、尿素21份、沼氣渣25份、大生地19份、生物菌種14份。
最優選地,所述復合肥由以下重量份數原料制成:畜禽糞便20份、磷石膏20份、秸稈粉25份、尿素20份、沼氣渣23份、大生地20份、生物菌種15份。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龍眼專用復合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攪拌發酵:按所需重量份數取秸稈,后粉碎,再加入水,浸泡30~50min后再加入所需重量份數生物菌種,攪拌均勻,在35~45℃的條件下發酵11~13天,獲得物料1,儲存備用;
(2)加水溶解:將磷石膏、尿素、沼氣渣和大生地按所需重量份數比例備好,加水溶解,攪拌均勻,獲得物料2,儲存備用;
(3)堆肥、翻肥發酵:將禽畜糞便在大棚內堆放發酵9~12天,待發酵完成后再在40~50℃的條件下翻肥,翻肥完成后繼續發酵10~14天,發酵完成后獲得物料3,儲存備用;
(4)混合制肥:將步驟(1)、(2)、(3)所得物料1、2、3均勻混合,在加入EDTA后攪拌,然后用冰醋酸將PH值調節至6.5~7.5,即可制得龍眼專用復合肥。
其中上述龍眼專用復合肥中,所述畜禽糞便為牛糞、豬糞和蚯蚓糞按照2:3: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秸稈粉為玉米、水稻、甘蔗、油菜的一種或幾種的秸稈粉末;所述生物菌種為圓褐醋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醋酸桿菌按1:1:2的比例混合而成。
上述肥料各原料簡介如下:
畜禽糞便:本發明動物復合肥為牛糞、豬糞和蚯蚓糞按照2:3: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需復合肥在經過本發明的酸堿中和,發酵等處理之后,有效含量均達到80%以上,同時按本發明比例配制畜禽糞便能夠使經過酸堿處理后的秸稈粉中糖類二次轉換成乳酸和揮發性脂肪酸,使得本發明制成復合肥營養更加充分、豐富,能夠滿足龍眼各生長時期的養分需要。
磷石膏: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積低平原及山間谷地中,由于長期積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況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殘體積累并形成泥炭層的土壤。磷石膏能夠使種植龍眼的土壤充分吸收本發明動物復合肥,并產生向下的滲透壓讓肥力達到龍眼的根系,促進龍眼的生長。
秸稈粉: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通常指小麥、水稻、玉米、薯類、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農作物(通常為粗糧)在收獲籽實后的剩余部分。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稈中,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將秸稈粉碎并經過酸堿處理和酸堿中和處理,將PH值調到了合理的范圍,防止腐敗菌和其它有害類菌的繁殖,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本發明畜禽糞便的肥力。
沼氣渣:沼氣肥是一種含氮、磷、鉀齊全的速緩兼備的有機肥料,含有較多的易揮發的氨態氮。畜禽糞便盡管能夠提供龍眼各個時期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促進龍眼的生長,但是會提高龍眼田中甲烷的排放量,甲烷的過多排放會進一步加重溫室效應,但是沼氣渣的使用可以提高龍眼土壤對甲烷的溶解量,在保證本發明復合肥肥力發揮的同時防止了溫室效應的發生,對生態良好。
大生地:(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是最常用的中藥之一。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抗癌、抗老防老 、免疫之功效。在本發明復合肥中加入中藥成分大生地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在畜禽糞便的肥力釋放之后讓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疏松,讓肥力釋放后充分發揮,也減少了人工勞動量,提供了龍眼根系充分的生長空間,也減少了復合肥的施用量,可以達到一季一施的效果,而且大生地提高了龍眼的抗寒性和抗病性。
生物菌種:本發明生物菌種為圓褐醋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醋酸桿菌按1:1:2的比例混合而成。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相比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創新點是:
(1)配比科學、機理獨特:本發明復合肥通過幾種成分的科學合理配比,對龍眼整個生長環境產生了獨特的作用機理,促進龍眼的增產增收,具體各成分產生的作用主要是所配比的畜禽糞便氮磷鉀等營養成分含量高,除了滿足龍眼生長基本所需之外,在和使經過酸堿處理后的秸稈粉混合后,使秸稈中的糖類二次轉換成乳酸和揮發性脂肪酸,在滿足生長基本所需的基礎之上提供更加充分豐富的營養滿足龍眼各生長時期的養分需要。而將秸稈粉碎后并經過酸堿處理和酸堿中和處理,把秸稈的PH值調到了適應龍眼生長所需的范圍,防止土壤中腐敗菌和其它有害類菌的繁殖,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本發明畜禽糞便的肥力,讓畜禽糞便和秸稈相互作用發揮相得益彰。磷石膏加入本發明復合肥中,可以產生向下的滲透壓讓畜禽糞便釋放的肥力迅速到達龍眼的根系,促進龍眼的健壯生長,防止倒伏。相比于現有技術在中國專利CN 104016751 A公開的《一種茶葉專用肥料》,從實驗數據的表現來看其效果也有提高,特別是在茶葉畝產量上平均產量本發明要高出96kg/畝,百芽重、抗病和抗寒能力等也在成本更低的條件下略優于現有技術。
(2)一季一施,用量節約:本發明復合肥中加入了中草藥成分大生地之后使得畜禽糞便的肥力在釋放之后讓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疏松,給予了畜禽糞便肥力充分的釋放空間,也提供了龍眼根系充分的生長空間,不同于傳統使用的肥料,容易造成土壤板結需要多次施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本發明在節約的用量之下同樣達到優異的效果,從本發明的實驗數據來看,龍眼畝產量相比傳統肥料提高157kg/畝。因此本發明復合肥大大減少了施肥量,為茶農減輕了成本的負擔,給茶農種植龍眼進一步創收打下基礎。
(3)產生多種抗生物質,提高龍眼的抗逆性:不同于傳統的肥料,往往只注重增加肥效,而忽略了提供茶葉抗逆性,因而在栽培過程中總是會因為外界因素的干擾而最終不能獲得預期的效益。現有技術CN 104016751 A雖然在抗逆性上有所注重,但是整個制作工藝復雜,造價較高,相比于該發明專利本申請復合肥在更加簡單,成本低的條件下取得了同樣優異的抗逆性,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茶樹的抗寒、抗病能力都很強,葉片長勢良好,明顯能夠在適應當前栽培環境下生長發育。
(4)安全環保,防止溫室效應:傳統的動物復合肥僅僅想簡單的通過增加肥力來取得理想的產量,即使是現有技術CN 104016751 A也沒有考慮到畜禽糞便的使用會加速空氣中甲烷的釋放,這些肥料如果推廣使用會破壞生態平衡,而本發明復合肥將畜禽糞便和沼氣渣經過合理的配比產生了獨特的機制,在即保證畜禽糞便肥力充分釋放的同時,進一步溶解畜禽糞便釋放的甲烷,使甲烷不會流入到空氣中而防止加重溫室效應。從本發明實驗數據可以看出本發明比傳統肥料甲烷排放量減少了229.17 mg /㎡·h,比現有技術CN 104016751 A甲烷排放量減少了196.77 mg /㎡·h,說明達到了防止溫室效應加重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一種龍眼專用復合肥
1、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畜禽糞便13kg、磷石膏29kg、秸稈粉20kg、尿素26kg、沼氣渣17kg、大生地25kg、生物菌種10kg。
其中畜禽糞便為牛糞、豬糞和蚯蚓糞按照2:3:1的比例混合而成;秸稈粉為玉米、水稻和甘蔗的秸稈粉末按2:3:1混合而成;生物菌種為圓褐醋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醋酸桿菌按1:1:2的比例混合而成。
2、制備方法:
(1)攪拌發酵:按所需重量份數取秸稈,后粉碎,再加入水,浸泡30min后再加入所需重量份數生物菌種,攪拌均勻,在45℃的條件下發酵11天,獲得物料1,儲存備用;
(2)加水溶解:將磷石膏、尿素、沼氣渣和大生地按所需重量份數比例備好,加水溶解,攪拌均勻,獲得物料2,儲存備用;
(3)堆肥、翻肥發酵:將禽畜糞便在大棚內堆放發酵12天,待發酵完成后再在40℃的條件下翻肥,翻肥完成后繼續發酵14天,發酵完成后獲得物料3,儲存備用;
(4)混合制肥:將步驟(1)、(2)、(3)所得物料1、2、3均勻混合,在加入EDTA后攪拌,然后用冰醋酸將PH值調節至6.5,即可制得龍眼專用復合肥。
實施例2:一種龍眼專用復合肥
1、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畜禽糞便28kg、磷石膏15kg、秸稈粉30kg、尿素14kg、沼氣渣30kg、大生地15kg、生物菌種20kg。
其中畜禽糞便為牛糞、豬糞和蚯蚓糞按照2:3:1的比例混合而成;秸稈粉為玉米和甘蔗的秸稈粉末按1:2的比例混合而成;生物菌種為圓褐醋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醋酸桿菌按1:1:2的比例混合而成。
2、制備方法:
(1)攪拌發酵:按所需重量份數取秸稈,后粉碎,再加入水,浸泡50min后再加入所需重量份數生物菌種,攪拌均勻,在35℃的條件下發酵13天,獲得物料1,儲存備用;
(2)加水溶解:將磷石膏、尿素、沼氣渣和大生地按所需重量份數比例備好,加水溶解,攪拌均勻,獲得物料2,儲存備用;
(3)堆肥、翻肥發酵:將禽畜糞便在大棚內堆放發酵9天,待發酵完成后再在50℃的條件下翻肥,翻肥完成后繼續發酵10天,發酵完成后獲得物料3,儲存備用;
(4)混合制肥:將步驟(1)、(2)、(3)所得物料1、2、3均勻混合,在加入EDTA后攪拌,然后用冰醋酸將PH值調節至7.5,即可制得龍眼專用復合肥。
實施例3:一種龍眼專用復合肥
1、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畜禽糞便16kg、磷石膏25kg、秸稈粉23kg、尿素23kg、沼氣渣20kg、大生地23kg、生物菌種12kg。
其中畜禽糞便為牛糞、豬糞和蚯蚓糞按照2:3: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秸稈粉為玉米的秸稈粉末;所述生物菌種為圓褐醋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醋酸桿菌按1:1:2的比例混合而成。
2、制備方法:
(1)攪拌發酵:按所需重量份數取秸稈,后粉碎,再加入水,浸泡30min后再加入所需重量份數生物菌種,攪拌均勻,在35℃的條件下發酵11天,獲得物料1,儲存備用;
(2)加水溶解:將磷石膏、尿素、沼氣渣和大生地按所需重量份數比例備好,加水溶解,攪拌均勻,獲得物料2,儲存備用;
(3)堆肥、翻肥發酵:將禽畜糞便在大棚內堆放發酵9天,待發酵完成后再在40℃的條件下翻肥,翻肥完成后繼續發酵10天,發酵完成后獲得物料3,儲存備用;
(4)混合制肥:將步驟(1)、(2)、(3)所得物料1、2、3均勻混合,在加入EDTA后攪拌,然后用冰醋酸將PH值調節至6.5,即可制得龍眼專用復合肥。
實施例4:一種龍眼專用復合肥
1、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畜禽糞便24kg、磷石膏18kg、秸稈粉28kg、尿素16kg、沼氣渣27kg、大生地18kg、生物菌種18kg。
其中畜禽糞便為牛糞、豬糞和蚯蚓糞按照2:3:1的比例混合而成;秸稈粉為水稻的秸稈粉末;所述生物菌種為圓褐醋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醋酸桿菌按1:1:2的比例混合而成。
2、制備方法:
(1)攪拌發酵:按所需重量份數取秸稈,后粉碎,再加入水,浸泡50min后再加入所需重量份數生物菌種,攪拌均勻,在45℃的條件下發酵13天,獲得物料1,儲存備用;
(2)加水溶解:將磷石膏、尿素、沼氣渣和大生地按所需重量份數比例備好,加水溶解,攪拌均勻,獲得物料2,儲存備用;
(3)堆肥、翻肥發酵:將禽畜糞便在大棚內堆放發酵12天,待發酵完成后再在50℃的條件下翻肥,翻肥完成后繼續發酵14天,發酵完成后獲得物料3,儲存備用;
(4)混合制肥:將步驟(1)、(2)、(3)所得物料1、2、3均勻混合,在加入EDTA后攪拌,然后用冰醋酸將PH值調節至7.5,即可制得龍眼專用復合肥。
實施例5:一種龍眼專用復合肥
1、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畜禽糞便22kg、磷石膏23kg、秸稈粉26kg、尿素21kg、沼氣渣25kg、大生地19kg、生物菌種14kg。
其中畜禽糞便為牛糞、豬糞和蚯蚓糞按照2:3:1的比例混合而成;秸稈粉為玉米、水稻、和油菜的秸稈粉末按2:1:2的比例混合而成;生物菌種為圓褐醋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醋酸桿菌按1:1:2的比例混合而成。
2、制備方法:
(1)攪拌發酵:按所需重量份數取秸稈,后粉碎,再加入水,浸泡35min后再加入所需重量份數生物菌種,攪拌均勻,在40℃的條件下發酵13天,獲得物料1,儲存備用;
(2)加水溶解:將磷石膏、尿素、沼氣渣和大生地按所需重量份數比例備好,加水溶解,攪拌均勻,獲得物料2,儲存備用;
(3)堆肥、翻肥發酵:將禽畜糞便在大棚內堆放發酵11天,待發酵完成后再在40~50℃的條件下翻肥,翻肥完成后繼續發酵13天,發酵完成后獲得物料3,儲存備用;
(4)混合制肥:將步驟(1)、(2)、(3)所得物料1、2、3均勻混合,在加入EDTA后攪拌,然后用冰醋酸將PH值調節至7.2,即可制得龍眼專用復合肥。
實施例6:一種龍眼專用復合肥
1、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畜禽糞便20kg、磷石膏20kg、秸稈粉25kg、尿素20kg、沼氣渣23kg、大生地20kg、生物菌種15kg。
其中畜禽糞便為牛糞、豬糞和蚯蚓糞按照2:3: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秸稈粉為玉米、水稻、甘蔗、油菜的秸稈粉末按1:1:2:1的比例混合而成;所述生物菌種為圓褐醋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醋酸桿菌按1:1:2的比例混合而成。2、制備方法:
(1)攪拌發酵:按所需重量份數取秸稈,后粉碎,再加入水,浸泡40min后再加入所需重量份數生物菌種,攪拌均勻,在40℃的條件下發酵12天,獲得物料1,儲存備用;
(2)加水溶解:將磷石膏、尿素、沼氣渣和大生地按所需重量份數比例備好,加水溶解,攪拌均勻,獲得物料2,儲存備用;
(3)堆肥、翻肥發酵:將禽畜糞便在大棚內堆放發酵10天,待發酵完成后再在45℃的條件下翻肥,翻肥完成后繼續發酵12天,發酵完成后獲得物料3,儲存備用;
(4)混合制肥:將步驟(1)、(2)、(3)所得物料1、2、3均勻混合,在加入EDTA后攪拌,然后用冰醋酸將PH值調節至7,即可制得龍眼專用復合肥。
本發明復合肥應用實例如下:
實驗例1:施肥對龍眼葉片生長情況的影響。
實驗地點: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平南鎮。
實驗方法:在龍眼出芽立葉之前,將龍眼實驗場某區域分成9個小區,每個小區大小為50平方米,其中6個小區分別投入實施例1~6所述的龍眼專用復合肥,同時剩下另外三個小區,其中一個小區以未施肥的龍眼區作為對照組1(記為CK1),另一組投入傳統普通肥料作為對照組2(記為CK2),再另一組投入按中國專利CN 104016751 A《一種茶葉專用肥料》所述制備方法制成的肥料作為對照組3(記為CK3),9個實驗分區的施肥量均相同。觀察龍眼在相同生長環境條件下龍眼季的生長情況,并記錄下來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
表1:本發明復合肥與對照例對龍眼施肥后葉片生長情況
由表1可知,本發明與對照例1和對照例2相比葉片生長情況、葉桿強度都明顯獲得了更加良好的長勢,說明使用本發明復合肥相比傳統肥料對于促進龍眼的生長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而對比對照例3相比本發明對于龍眼長勢的促進效果要略優,但是考慮到本發明在整個制作流程、設備造價等方面效益都要優于對照例3,因此本發明復合肥在促進龍眼生長方面具有比現有技術更為突出的技術效果,值得在實際推廣中運用。
實驗例2:本發明復合肥與采用現有技術肥料施肥后茶樹各項生長指標的對比:
實驗地點:廣西貴港市平南縣平南鎮。
實驗方法:在龍眼出芽立葉之前,將龍眼實驗場某區域分成8個小區,每個小區大小為200平方米,其中6個小區分別投入實施例1~6所述的龍眼專用復合肥,同時剩下另外兩個小區,其中一個小區投放傳統肥料作為對照組1(記為CK1),另一組投放按中國專利CN 104016751 A《一種茶葉專用肥料》所述制成的肥料作為對照組2(記為CK3),9個實驗分區的施肥量均相同。觀察龍眼在相同生長環境條件下龍眼季的生長情況,并記錄下來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
表2本發明復合肥與現有技術肥料施肥后茶樹各項生長指標
通過表2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采用本發明復合肥使得茶樹的抗病抗寒能力達到了中國專利對照例2的水平,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要優于該肥料,本發明復合肥的茶葉平均產量為339kg/畝,相比CN 104016751 A《一種茶葉專用肥料》要高出96kg/畝,比傳統肥料茶葉產量要高出157kg/畝,氨基酸含量和百芽重要略高于對照例2肥料,比對照例1傳統肥料從指標觀察優勢更明顯。在實驗期間發現使用本發明復合肥相比于傳統肥料在化肥的使用量上大大的減少,發芽密度更高,百芽重明顯增加。在和對照例2相比本發明復合肥在取得相當效果的情況下制作流程更為簡易,設備造價更低,使用本發明復合肥達到了成本更低獲得更大效益的技術效果,因此相比對照例2肥料本發明應為更加優異的技術方案。
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方案對本發明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發明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