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陶瓷器具的制作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表面具有亞光大理石紋理的陶瓷器具的制作工藝及其所用的基礎釉料。
背景技術:
:
現有陶瓷器皿,如陶瓷碟碗,其表面的圖案樣式多是通過貼花紙燒制的工藝制作而成的,貼花紙燒制的制作工藝需單獨進行,增加了陶瓷碟碗生產的工序和時間,降低了生產效率,再者貼花紙燒制的陶瓷碟碗形狀固定單一,其上的圖案樣式是突出于陶瓷器皿表面的,使陶瓷器皿的表面不夠光滑細膩,且較為死板,靈活度差,此外花紙燒制的制作工藝會產生有害物質。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表面具有亞光大理石紋理的陶瓷器具的制作工藝及基礎釉料,其通過上釉的方式即可讓陶瓷器皿的表面產生紋路,減少了陶瓷器皿的生產工序和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所產生的紋理自然靈活,陶瓷器皿表面光滑。
本發明的表面具有亞光大理石紋理的陶瓷器具的制作工藝,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由以下步驟構成:
步驟一、將配制好的基礎釉料放入球磨機內細磨,取出基礎釉料加水配制成基礎釉水;
步驟二、取適量步驟一中所配制的基礎釉料,另取占此基礎釉料重量2-5%的礦物著色料,兩者一并放入球磨機內細磨;
步驟三、向球磨好的基礎釉料和礦物著色料的混合物中加入占此基礎釉料重量8-15%的懸浮劑攪拌均勻,再加水配制成表面著色染料;
步驟四、用毛筆蘸取適量的表面著色染料輕輕繪制在基礎釉水的表面;
步驟五、將素燒好的坯體緩慢浸入基礎釉水內,使坯體要上色的表面與表面著色染料緩慢接觸進行上釉,再將浸釉后上色的坯體過水漂洗一下。
步驟六、將坯體緩慢取出后風干;
步驟七、將風干后的坯體入窯燒制成成品。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步驟七中入窯燒制的過程為:在300℃以下慢燒2.5-3小時后打開窯門,再用1-2小時將溫度由300℃燒至700℃,將窯門關閉并留8-12cm的門縫;800-900℃燒制1-2小時,此階段將窯門完全關閉;900-1280℃慢燒3.5-4.5小時,1280-1310℃用0.6-1.2小時燒至坯體完全熟透,窯門保持關閉待溫度下降到100-200℃打開窯門。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基礎釉料和礦物著色料一并球磨的時間為1.5-3小時;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步驟五中,將浸釉后上色的坯體過水清洗。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步驟一中的基礎釉料內加入有礦物著色料。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配制的表面著色染料至少為兩份,且各份的顏色不同。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懸浮劑為氯化鎂。
上述制作工藝中所用的基礎釉料由以下組分含量的物質配制而成:
鉀長石30—50份、石英20-40份、硅酸鋯1-4份、硅酸鉬6-9份、雙飛粉8-11份、氧化鋅0.5-1.5份、滑石粉2-5份、白云石4-7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用基礎油料、礦物著色料及懸浮劑配制出了表面著色染料,再用毛筆蘸取此染料畫在基礎釉水的表面,然后將素燒后的坯體由繪制染料處的上方浸入此釉水內上釉,以確保使坯體的表面可與染料接觸,之后將坯體取出過水,最后將坯體入窯燒制成成品,由于表面著色染料是繪制在基礎釉水的表面的,這樣對坯體上釉時即可使染料粘在坯體的表面,粘在坯體表面的染料呈現出自然流暢的紋理,其紋理極其類似于大理石的紋路,如此在進行釉燒后所得的成品即具有亞光大理石的紋路效果,所獲得的陶瓷制品的表面紋路清晰、靈活自然、線條流暢,相對于傳統的貼花紙燒制的工藝,本發明在上釉的同時即可對陶瓷器皿的表面上紋路,僅經過一次釉燒即可獲得成品,大大地節省了陶瓷制品的生產工藝,縮短了生產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且陶瓷器皿的表面光滑細膩。
附圖說明:
圖1為按本制作工藝所制作的瓷碗的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中的制作工藝由以下步驟構成:
步驟一、將配制好的基礎釉料放入球磨機內細磨,取出基礎釉料加水配制成基礎釉水;
步驟二、取適量步驟一中所配制的基礎釉料,另取占此基礎釉料重量3.5%的礦物著色料,兩者一并放入球磨機內細磨,球磨時間大約為2小時;
步驟三、向球磨好的基礎釉料和礦物著色料的混合物中加入占此基礎釉料重量12%的懸浮劑攪拌均勻,所述懸浮劑為氯化鎂,再加水配制成表面著色染料;
步驟四、用毛筆蘸取適量的表面著色染料輕輕繪畫在基礎釉水的表面,繪畫過程中,持毛筆的手可左右緩慢搖擺移動,以便繪制出自然的紋理;
步驟五、將素燒好的坯體緩慢浸入基礎釉水內,使坯體要上色的表面與表面著色染料緩慢接觸進行上釉,再將浸釉后上色的坯體過水漂洗一下;
步驟六、將坯體緩慢取出后風干;
步驟七、將風干后的坯體入窯,在300℃以下慢燒2.8小時后打開窯門,再用1.5小時將溫度由300℃燒至700℃,將窯門關閉并留10cm的門縫;800℃-900℃燒制1.5小時,此階段將窯門完全關閉;900-1280℃慢燒4小時,這個階段升溫一定要慢,不能太快否則有的產品發色會不完全明顯,1280-1310℃用1小時燒至坯體完全熟透,當瓷體燒制完全熟透的時候,窯門還要保持關閉,等到溫度下降到150°左右才可打開窯門。
上述制作工藝所用的基礎釉料由以下組分含量的物質配制而成:
鉀長石40份、石英30份、硅酸鋯3份、硅酸鉬8份、雙飛粉10份、氧化鋅1份、滑石粉3份、白云石6份,獲得的基礎油料所配制的基礎釉水為白色。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中的制作工藝由以下步驟構成:
步驟一、將配制好的基礎釉料放入球磨機內細磨,取出基礎釉料加水配制成基礎釉水;
步驟二、取適量步驟一中所配制的基礎釉料,另取占此基礎釉料重量2%的礦物著色料,兩者一并放入球磨機內細磨,球磨時間大約為1.5小時;
步驟三、向球磨好的基礎釉料和礦物著色料的混合物中加入占此基礎釉料重量8%的懸浮劑攪拌均勻,再加水配制成表面著色染料;
步驟四、用毛筆蘸取適量的表面著色染料輕輕涂抹在基礎釉水的表面某處;
步驟五、將素燒好的坯體緩慢浸入基礎釉水內,使坯體要上色的表面與表面著色染料緩慢接觸進行上釉,再將浸釉后上色的坯體過水清洗;
步驟六、將坯體緩慢取出后風干;
步驟七、將風干后的坯體入窯,在260℃以下慢燒2.5小時后打開窯門,再用1小時將溫度由300℃燒至700℃,將窯門關閉并留10cm的門縫;800℃-900℃燒制1小時,此階段將窯門完全關閉;900-1280℃慢燒3.5小時,1280-1310℃用0.6小時燒至坯體完全熟透,窯門保持關閉待溫度下降到100℃打開窯門。
上述制作工藝所用的基礎釉料由以下組分含量的物質配制而成:
鉀長石30份、石英20份、硅酸鋯1份、硅酸鉬6份、雙飛粉8份、氧化鋅0.5份、滑石粉2份、白云石4份,獲得的基礎油料所配制的基礎釉水為白色。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中的制作工藝由以下步驟構成:
步驟一、將配制好的基礎釉料放入球磨機內細磨,取出基礎釉料加水配制成基礎釉水;
步驟二、取適量步驟一中所配制的基礎釉料,另取占此基礎釉料重量2%的礦物著色料,兩者一并放入球磨機內細磨,球磨時間大約為3小時;
步驟三、向球磨好的基礎釉料和礦物著色料的混合物中加入占此基礎釉料重量8%的懸浮劑攪拌均勻,再加水配制成表面著色染料;
步驟四、用毛筆蘸取適量的表面著色染料輕輕涂抹在基礎釉水的表面某處;
步驟五、將素燒好的坯體緩慢浸入基礎釉水內,使坯體要上色的表面與表面著色染料緩慢接觸進行上釉,再將浸釉后上色的坯體過水清洗;
步驟六、將坯體緩慢取出后風干;
步驟七、將風干后的坯體入窯,在320℃以下慢燒3小時后打開窯門,再用2小時將溫度由300℃燒至700℃,將窯門關閉并留12cm的門縫;800℃-900℃燒制2小時,此階段將窯門完全關閉;900-1280℃慢燒4.5小時,1280-1310℃用1.2小時燒至坯體完全熟透,窯門保持關閉待溫度下降到200℃打開窯門。
上述制作工藝所用的基礎釉料由以下組分含量的物質配制而成:
鉀長石50份、石英40份、硅酸鋯4份、硅酸鉬9份、雙飛粉11份、氧化鋅1.5份、滑石粉5份、白云石7份,獲得的基礎油料所配制的基礎釉水為白色。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或實施例三不同的是:步驟一種制作基礎釉水的基礎釉料內也加入有礦物著色料,這樣可使上釉的底色為除白色外的其它顏色,注意此顏色為與所配制的表面著色染料不同的顏色。
實施例五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或實施例三、或實施例四不同的是:所配制的表面著色染料至少為兩份,且各份的顏色不同,將每份分別畫在基礎釉水的表面上,然后將坯體上釉,這樣坯體表面會呈現出不同顏色的條紋。
綜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申請所做的等效修飾和現有技術添加均視為本發明技術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