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玻璃裝飾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使玻璃表面具有磨砂效果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玻璃作為比較廉價的裝飾建材,通常受到廣泛的應用,但其表面磨砂的加工技術近年來沒什么創新。
目前,以往的玻璃表面磨砂加工方式一般都是采用酸洗或者進行打砂處理。采用酸洗的方式雖然能夠獲得四邊亞光的磨砂效果,但是其工藝復雜、效率低、成本高,且不環保;常規的打砂工藝,是將玻璃表面貼一層膜,通過刀刻或激光刻膜,最終玻璃表面獲得的磨砂效果非常粗糙,無法達到人們所要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玻璃表面具有磨砂效果的加工方法,工藝簡單、效率高、成本低,而且環保,比起酸洗方式得到的磨砂效果更加光亮,同時比打砂方式得到的磨砂效果更加細膩。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使玻璃表面具有磨砂效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玻璃表面清洗干凈,然后用80-160目的絲網印刷上一層磨砂粉末材料;
b.將印好的玻璃進行干燥后放于耐火板上,同時放入高溫輥道窯爐內,通過750-850攝氏度的溫度對玻璃進行熔邊處理,然后逐步降溫出爐;
c.將出爐的玻璃冷卻至室溫后對玻璃表面進行清潔。
作為優選的,上述步驟a中磨砂粉末材料的厚度為0.1-1mm。
優選的,所述的磨砂粉末材料為硅、鋁、鎂的復合材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磨砂粉末材料印刷或噴涂在玻璃表面,然后進行高溫煅燒,待冷卻后清潔玻璃表面,使玻璃表面形成磨砂的裝飾效果,其工藝簡單、效率高、成本低,而且環保;比起酸洗方式得到的磨砂效果更加光亮,同時比打砂方式得到的磨砂效果更加細膩。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一種使玻璃表面具有磨砂效果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玻璃表面清洗干凈,然后用120目的絲網印刷上一層磨砂粉末材料,磨砂粉末材料采用硅、鋁、鎂的復合材料,玻璃表面上面磨砂粉末材料的厚度為0.2mm。
b.將印好的玻璃進行熱風干燥后放于耐火板上,同時放入高溫輥道窯爐內,通過800攝氏度的溫度對玻璃進行熔化,待玻璃邊角融圓,然后逐步降溫,將溫度降至200攝氏度時出爐。
c.將出爐的玻璃進行冷卻,待溫度達到室溫后,對玻璃表面進行清潔處理,印到磨砂粉末的地方就會形成磨砂的效果。
通過上述方法實現玻璃表面層有磨砂的裝飾效果,比起酸洗方式得到的磨砂效果更加光亮,同時比打砂方式得到的磨砂效果更加細膩;其工藝簡單、效率高、成本低,而且環保。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換和改進等,均應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