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的是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建筑橋梁的混凝土。
背景技術:
混凝土,簡稱為“砼”,通常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所得。混凝土具有原料豐富,價格低廉,生產工藝簡單的特點,使其使用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在各種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業、機械工業、海洋的開發、地熱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隨著最近幾年公共交通的大力發展,橋梁也迅速發展,橋梁的橋面通常是采用混凝土材料澆筑而成,并以整體性強,剛度大,承載性高的性能優勢,推動著城鎮建設的穩步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多元化,路面交通流量與行車密度逐漸增加,路面交通車輛載荷趨向重型化,常規混凝土橋面在車輪的長期碾壓下,會出現一定的磨損和開裂現象,影響著橋梁的正常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建筑橋梁的混凝土,耐磨性好,抗沖擊性、安全性高。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建筑橋梁的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泥60-75份、砂子20-30份、粉煤灰20-35份、磷酸鈣5-12份、硅酸鎂6-10份、石子15-20份、聚丙烯纖維1-2.5份、水適量。
進一步,所述石子的粒徑為5-8mm。
進一步,所述砂子的粒徑為0.5-2mm。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的混凝土配方簡單,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以及抗沖擊性,避免橋梁在車輪的長期碾壓下出現裂紋現象,提高使用壽命和安全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用于建筑橋梁的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泥60份、砂子20份、粉煤灰20份、磷酸鈣5份、硅酸鎂6份、石子15份、聚丙烯纖維1份、水適量。
進一步,所述石子的粒徑為5mm。
進一步,所述砂子的粒徑為0.5mm。
實施例2:
一種用于建筑橋梁的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泥75份、砂子30份、粉煤灰35份、磷酸鈣12份、硅酸鎂10份、石子20份、聚丙烯纖維2.5份、水適量。
進一步,所述石子的粒徑為8mm。
進一步,所述砂子的粒徑為2mm。
實施例3:
一種用于建筑橋梁的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水泥70份、砂子25份、粉煤灰30份、磷酸鈣11份、硅酸鎂8份、石子18份、聚丙烯纖維1.5份、水適量。
進一步,所述石子的粒徑為7mm。
進一步,所述砂子的粒徑為1.2mm。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