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其中翻地 前撒施1.8kg,然后翻地,剩余0.9kg面施。其它常規施肥按生產指導進行。
[0107] 試驗組C:每組分別施用實施例3中制備的棉花秸桿有機肥2.7kg做基肥,其中翻地 前撒施1.8kg,然后翻地,剩余0.9kg面施。其它常規施肥按生產指導進行。
[0108] 試驗組D:每組分別施用實施例4中制備的棉花秸桿有機肥2.7kg做基肥,其中翻地 前撒施1.8kg,然后翻地,剩余0.9kg面施。其它常規施肥按生產指導進行。
[0109] 試驗組E:每組分別施用2.7kg市售有機肥肥做基肥,其中翻地前撒施1.8kg,然后 翻地,剩余0.9kg面施。其它常規施肥按生產指導進行。
[0110] 試驗組F:不施加任何肥料。
[0111] 追肥使用市售的三元復合肥,施肥用量及時間見表2。
[0112] 3.2試驗實施:
[0113] 按3.1執行,并做好管理、記錄、分析、和計產工作。
[0114] 3.2.1管理及試驗記錄:
[0115] 3個組別各項處理的管理措施一致,并進行相應的記錄;
[0116] a)供試小白菜的品種;
[0117] b)注明試驗地點、試驗時間、方法設計、小區面積、小區排列、重復次數(采用圖表 的形式);
[0118] c)試驗地地形、土壤類型、前茬作物種類;
[0119] d)施肥時間、方法、數量及次數等;
[0120] e)試驗期間的降水量及灌水量;
[0121] f)病蟲害防治情況及其它農事活動等;
[0122] g)作物的生長狀況調查,包括移苗成活率、長勢、及病蟲發生情況等。
[0123] 3.2.2收獲和計產
[0124] 統一收獲計產,最后累加;
[0125] 3.2.3作物性狀、品質等記錄
[0126] 記錄棉花秸桿有機肥對小白菜品質、產量提升的能力。
[0127] 3.3效果評價
[0128]對小白采的性狀、廣量、品質進彳丁對比見表3。
[0129] 4.試驗結果
[0130] 試驗嚴格按照試驗方案進行,移苗后無死苗現象,成活后除C組外長勢正常。
[0131] 表1供試土壤的主要農化性狀
[0132]
[01 &」 衣2小曰采爪肥官埋
[0134]
[0135] 表3小白菜肥效試驗表
[0137]
[0138] 表3中的數據表明:本申請的棉花秸桿有機肥能提升小白菜的產量、品質,并且效 果優于市場上的普通有機肥。
[0139]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 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 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對本 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 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 一種棉花秸桿有機肥,其特征在于:利用含有刺孢吸水鏈霉菌、淡紫擬青霉、枯草芽 孢桿菌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將棉花秸桿混合物堆腐發酵而成;所述棉花秸桿混合物包括如下 重量份計的原料:粉碎的棉花秸桿30-50份、羊糞20-28份、菜籽柏2-15份、牛糞20-40份。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秸桿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花秸桿混合物包括如下 重量份計的原料:粉碎的棉花秸桿35-45份、羊糞20-25份、菜籽柏5-12份、牛糞25-35份。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秸桿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花秸桿混合物包括如下 重量份計的原料:粉碎的棉花秸桿40份、羊糞20份、菜籽柏5份、牛糞25份。4. 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棉花秸桿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 的質量添加量為2-5份。5. 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棉花秸桿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微生物菌劑 由刺孢吸水鏈霉菌菌劑、淡紫擬青霉菌劑和枯草芽孢桿菌菌劑直接混合或進一步加入統糠 和/或海泡石混合而成;優選所述刺孢吸水鏈霉菌菌劑中活菌數為10-30億cfu/g、淡紫擬青 霉菌劑中活菌數為5-15億cf u/g,枯草芽孢桿菌菌劑中活菌數為40-80億cf u/g。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棉花秸桿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孢吸水鏈霉菌保藏編號 為ACCC40018、淡紫擬青霉保藏編號為ACCC30673、枯草芽孢桿菌的保藏編號為ACCC10118。7. 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棉花秸桿有機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棉花秸桿有機 肥為粉劑。8. 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棉花秸桿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 復合微生物菌劑的制備 將刺孢吸水鏈霉菌菌劑、淡紫擬青霉菌劑、枯草芽孢桿菌菌劑直接混合或進一步加入 統糠和/或海泡石混合,即得復合微生物菌劑; (2) 棉花秸桿的粉碎 用粉碎機將棉花秸桿粉碎成〇. 5-lcm長度棉花秸桿粉; (3) 堆置發酵 將步驟(2)粉碎的棉花秸桿、羊糞、菜籽柏與牛糞按比例混合后,加入2-5份的所述復合 微生物菌劑,均勻混合,調節含水量為55 % -60 %,堆置高度1.0-1.2m,堆置發酵; 當堆體溫度超過60°C時開始翻堆,控制溫度不超過70°C,發酵過程中每兩天測定堆體 含水量,適當補水使得發酵堆水分維持在50 %以上;待發酵堆顏色變黑,同時發酵堆溫度降 至40°C以下,水分在30%以下結束發酵,將發酵好有機肥粉碎、過篩,即得。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棉花秸桿有機肥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刺孢 吸水鏈霉菌菌劑、淡紫擬青霉菌劑和枯草芽孢桿菌菌劑的制備過程如下: I.刺孢吸水鏈霉菌菌劑的制備: a. 斜面培養:將刺孢吸水鏈霉菌原種在無菌操作下接種斜面培養基上,28 °C培養4-5d; b. 搖床培養:將步驟a培養的菌種用無菌水洗脫至種子培養基中,28-30°C,120-140r/ min搖床培養20-24h; c .發酵罐培養:將步驟b培養的菌種在無菌操作下接種于液體發酵培養基,罐壓0.04- 0.06Mpa,通氣量1:0.6-0.8,培養98-108h,終止發酵,將所得發酵液離心,收集離心后的濾 渣,加統糠混勻后干燥即得刺孢吸水鏈霉菌菌劑; 其中,優選所述步驟a中使用的斜面培養基配方如下:葡萄糖15g、蛋白胨5g、酵母膏5g、 瓊脂15g、水lOOOmL自然pH;步驟b中使用的種子培養基配方如下:葡萄糖10g、牛肉膏5g、酵 母粉5g、淀粉10g、都餅粉5g、磷酸二氫鉀0.5g、硫酸鎂0.2g、水lOOOmL;步驟c中使用的液體 發酵培養基配方如下:玉米粉40g、豆餅粉25g、硫酸銨6g、葡萄糖15g、酵母粉4g、蛋白胨3g、 水lOOOmL自然pH; Π .淡紫擬青霉菌劑的制備: d. 斜面培養:將淡紫擬青霉原種在無菌操作下接種斜面培養基上,28°C培養4-5d; e. 搖床培養:將步驟d培養的菌種用無菌水洗脫至種子培養基中,28-30°C,120-140r/ min搖床培養20-24h; f. 發酵罐培養:將步驟e培養的菌種在無菌操作下接種于液體發酵培養基,罐壓〇. 04-0.06Mpa,通氣量1:0.6-0.8,培養84-96h,發酵液變粘稠,終止發酵,將所得發酵液離心,收 集離心后的濾渣,加統糠混勻后干燥即得淡紫擬青霉菌劑; 其中,優選所述步驟d中使用的斜面培養基配方如下:麩皮10g、玉米粉5g、七水硫酸鎂 2.5g水、瓊脂15g、lOOOmL自然pH;步驟e中使用的種子培養基配方如下:葡萄糖10g、磷酸二 氫鈉5g、磷酸氫二鈉5g、硫酸銨2.5g、水lOOOmL;步驟f中使用的液體發酵培養基配方如下: 麩皮1 〇g、玉米粉5g、磷酸二氫鈉5g、磷酸氫二鈉5g、七水硫酸鎂2.5g、水1 OOOmL自然pH; m.枯草芽孢桿菌菌劑的制備: g. 斜面培養:將枯草芽孢桿菌原種在無菌操作下接種斜面培養基上,37 °C培養20h; h. 搖床培養:將步驟g培養的菌種接種至種子培養基中,32-35°C,120-140r/min搖床培 養16-18h; i .發酵罐培養:將步驟h培養的菌種在無菌操作下接種于液體發酵培養基,罐壓0.04- 0.06Mpa,通氣量1:0.6-0.8,培養33-48h,活菌數大于5.0 X 109cfu/mL,終止發酵,將所得發 酵液離心,收集離心后的濾渣,加統糠混勻后干燥即得枯草芽孢桿菌菌劑; 其中,優選所述步驟g中使用的斜面培養基配方如下:蛋白胨l〇g、牛肉膏5g、氯化鈉5g、 瓊脂15g、水1 OOOmL,pH 7.0;步驟h中使用的培養基配方如下:蛋白胨10g、牛肉膏5g、氯化鈉 5g、水1000mL,pH 7.0;步驟i中使用的培養基配方如下:葡萄糖10g、牛肉膏5g、酵母粉5g、豆 柏粉20g、玉米粉10g、硫酸鎂0 · 2g、水1 OOOmL,pH 7 · 0。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肥料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棉花秸稈有機肥及制備方法,所述棉花秸稈有機肥利用含有刺孢吸水鏈霉菌、淡紫擬青霉、枯草芽孢桿菌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將棉花秸稈混合物堆腐發酵而成;所述棉花秸稈混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計的原料:粉碎的棉花秸稈30-50份、羊糞20-28份、菜籽粕2-15份、牛糞20-40份。該有機肥能增加土壤有機質,防止土壤板結,防治農作物土傳病害。同時解決了棉花秸稈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問題。
【IPC分類】C12R1/465, C12R1/79, C12N1/20, C05F17/00, C05F15/00, C12N1/14, C12R1/125
【公開號】CN105622182
【申請號】CN201511022706
【發明人】易子霆, 豐來, 譚石勇, 羅志威, 徐滔明, 周芳茹
【申請人】湖南泰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