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1-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屬于從天然產物中提取分離藥理活性成分的技術。
背景技術: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葉子,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之一,中醫理論認為它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等功效。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桑葉中含有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黃酮類、生物堿類、多糖類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壓、抗衰老、抗菌、抗病毒等生理作用;尤其是桑葉中的多羥基生物堿類成分,表 現出較強的降血糖活性,是近年來桑葉中研究較為熱點的組分之一,此類多羥基生物堿中具有代表性的為I-脫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 1-DNJ),它可競爭性的抑制小腸粘膜上的α-糖苷酶活性,降低餐后血糖濃度,從而發揮治療糖尿病的作用;另外研究表明I-DNJ還具有抗病毒、抗腫瘤、抑菌等多種生物活性;因此I-DNJ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如專利申請號201110148433. 8“延緩α -糖苷酶抑制劑吸收及增強降糖藥效的口服制劑”以I-DNJ (或者其他α-糖苷酶抑制劑)和一定比例的輔料混合來制備口服降血糖制劑;專利申請號200910303534. 0“藥物組合物”提供了一種應用于非腸道使用的含有I-DNJ的抗病毒藥物組合;專利申請號200510026787.X “ 1_脫氧野尻霉素在制備治療糖尿病腎病藥物中的應用”公開了一種I-DNJ在治療糖尿病腎病中的應用。現有的關于桑葉中提取I-DNJ的專利也有很多,其中專利申請號03101988. 9“一種含有桑葉總堿浸膏的制劑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在桑葉提取液中加入絮凝劑,再經過陽離子樹脂,最后得到的浸膏中I-DNJ含量在50%以上;專利申請號200710067498. 3“一種從桑葉中提取I-脫氧野尻霉素的方法”將桑葉提取液冷卻沉淀后直接過陽離子樹脂,其I-DNJ的純度僅在10%以上;專利申請號200810122998. 7 “一種從桑葉總生物堿中分離1_脫氧野尻霉素單體的方法”以I-DNJ含量在40%以上的桑葉總生物堿為原料,通過陽離子樹脂后,還需要經過多次的重結晶得到I-DNJ的單體。該專利對于制備I-DNJ原料的要求較高,且工藝也比較復雜;專利申請號200910167602. 5 “天然產物中提取分離高純1_脫氧野尻霉素的方法”以桑葉、桑枝、桑葚、蠶沙等為原料,通過陰離子樹脂,陽離子樹脂,氯仿萃取、正丁醇萃取,乙醇結晶,最后經凝膠柱層析得到單體1-DNJ,工藝過程更加繁瑣復雜;專利申請號201110021131. 4“桑葉中1_脫氧野尻霉素的制備方法”采用高壓脈沖電場提取,再經陽離子樹脂、乙酸乙酯萃取、活性炭處理、最后再乙醇重結晶得到I-DNJ單體。脈沖電場提取,對于設備的要求較為苛刻;專利申請號201110186498. I “一種利用膜分離技術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方法”采用了膜分離技術制備1-DNJ,純度在80%左右,但在膜分離的技術流程中,膜孔不可避免的會被栓塞,會被污染,需要定期的清洗檢查等,且成本較高。從上述中,可以發現現有的專利技術在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存在著諸多問題,并且也沒有對最終的I-DNJ產品進行有機溶劑殘留的檢測控制。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分離I-DNJ的工藝流程,通過該工藝流程可從桑葉中得到純度在70%以上的I-DNJ產品,并且該工藝過程所得I-DNJ產品無有機溶劑殘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制備含量在70%以上的I-脫氧野尻霉素產品,并且解決了最終產品在溶劑殘留方面的問題。本發明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經過以下步驟實現I)將桑葉粉碎,過10 30目篩網,根據I-脫氧野尻霉素的極性較大和水溶性的特點,選用水或者含水的乙醇回流提取,制得桑葉提取液;2)將所述的桑葉提取液濃縮,得A液,所述的A液的體積以升為單位與所述桑葉質量以千克為單位的數值比為O. 5:1 2:1 ;再向A液中加入體積百分比濃度為95%以上的乙醇,靜置10 18小時,過濾或離心除去沉淀物,母液再次濃縮,濃縮方法采用旋轉蒸發儀 或者濃縮罐內進行,濃縮時真空度在O. 05 O. 09MPa,溫度在60°C 90°C,至和A液相同體積,得B液;所述乙醇的加入體積為A液體積的I 4倍;;此環節可有效的除去提取液中乙醇不溶的多糖、蛋白等雜質,減少后續環節中樣品的處理量提高I-脫氧野尻霉素含量;3)將所述的B液加入到裝有預處理過的大孔吸附樹脂的層析柱內,靜置吸附2 4小時后,用去離子水洗脫至無色,將所得水洗脫液濃縮,濃縮至所述B液體積的的O. 5 I倍,得C液;所述大孔吸附樹脂的用量為B液質量的I 3倍;所述的大孔吸附樹脂型號為D101、AB-8、HPD-722等非極性或者弱極性大孔吸附樹脂。該類型號的樹脂可有效的吸附弱極性和非極性成分,除去提取液中非極性和小極性的色素等雜質;4)將所述的C液加入到裝有活化預處理過的陽離子吸附樹脂層析柱內,靜置吸附2 4小時,先用水洗脫至無色后,再用O. 5 3mol/L的氨水或二乙胺的水溶液洗脫至無色,收集堿洗脫液,濃縮至干固體狀,稱為A固體;所述陽離子吸附樹脂的用量為C液質量的I 4倍;所述的陽離子吸附樹脂的型號為732型、JK-008、001X7等強酸性陽離子樹脂;5)將所述A固體用一定量甲醇溶解,不溶固體過濾除去后,再向過濾母液中加入
I.5 4倍于A固體質量的硅膠,適當攪拌后,回收溶劑至干粉狀,即得干樣;所述甲醇的用量體積以毫升為單位與A固體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數值比在50:1 100:1之間;此工藝過程是為了使樣品均勻的吸附在硅膠上,為后續的上樣做準備;6)將所述干樣加入到裝有硅膠的層析柱內,采用混合溶劑并在混合溶劑中加入其體積分數O. 5% 1%的乙二胺或三乙胺進行梯度洗脫,所述的硅膠用量為A固體質量的10 50倍,所述的混合溶劑為甲醇與氯仿、二氯甲烷、丙酮或乙酸乙酯中一種溶劑的混合,所述梯度洗脫按照甲醇的體積百分比由低到高逐步洗脫,依據下表中進行溶劑的比例(甲醇的體積百分比%)溶劑的用量(溶劑體積ml/硅膠柱體積ml)
50.5 2
10I 3
122 6
153 6
184 10
203 8·252 5薄層色譜展開劑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酸(8:4:2),顯色劑采用O. 3%茚三酮的乙醇溶液,根據薄層色譜檢測結果,分別濃縮,將含有I-脫氧野尻霉素的組分回收溶劑,真空干燥;即得I-脫氧野尻霉素產品。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所述的回流提取重復2 3次,溫度在85°C 100°C,每次I 2小時。如上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所述的濃縮是將回流得到的提取液放入旋轉蒸發儀或者濃縮罐內濃縮,濃縮時真空度O. 05 O. 09MPa,溫度在60 90°C。如上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所述的靜置是在5°C 20°C的溫度條件下放置。如上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所述的預處理過的大孔吸附樹脂是指將大孔吸附樹脂用I 4倍重量的乙醇浸泡I 6小時,反復3次,醇洗除雜后,再用水洗除去殘留在大孔吸附樹脂的乙醇,至無醇味,最后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內,整個裝柱過程盡量避免氣泡,以保持一個較好的吸附交換面積。如上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所述的活化預處理后的陽離子吸附樹脂是指將陽離子吸附樹脂首先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內,先用樹脂體積3 8倍的質量分數為5% 8%的鹽酸洗脫,再換去離子水洗脫至洗脫液中性。然后再用樹脂體積3 6倍的質量分數3% 6%的氫氧化鈉洗脫后,再次用水洗脫至洗脫液中性,最后以樹脂體積2 6倍質量分數5% 8%鹽酸將樹脂轉化成H型,并用去離子水將流出液洗至中性。如上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其所述的真空干燥是指溫度在45°C 65°C,真空度為O. 07 O. IMPa,干燥時間在3 8小時。有益效果I本發明所述的工藝方法,可從桑葉中有效的分離制得純度在70%以上的I-脫氧野尻霉素,且無有機溶劑殘留。2本發明所述的工藝方法中,在柱層析填料方面,大孔樹脂和陽離子樹脂都可以反復的利用,而且均為國產型號成本較低,硅膠也屬于較為低廉的填料,有機溶劑也可回收重復使用,在總體上降低了成本。3本發明所述的工藝流程中無特殊設備要求,各個環節操作較為簡單。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實施例I桑葉Ikg粉碎,過20目篩網,分別用IOkg去離子水提取2次,溫度控制在95°C左右,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2小時,第二次I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濃縮至800ml左右,得 A液;然后在A液中加入95%乙醇3000ml,放置18小時,過濾除去沉淀物,母液放入旋轉蒸發儀內濃縮,調節水浴溫度60°C,真空度在O. 05MPa以上,回收乙醇,濃縮至800ml,即得B液。大孔吸附樹脂IOOOg先用4000ml的乙醇浸泡6小時,再換3000ml乙醇浸泡3小時,2000ml乙醇浸泡2小時,醇洗除雜后,再用水洗除去殘留在大孔樹脂的乙醇,至無醇味,最后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徑X高,80mmX650mm)內。將B液加入到處理后的AB-8大孔吸附樹脂層析柱內,靜置吸附2小時后,再用去離子水洗脫至無色,收集水洗脫液,合并,放入濃縮罐內真空度O. 09MPa,溫度90°C,濃縮至500ml,即得C液。732型陽離子吸附樹脂IOOOg,首先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徑X高,80mmX 800mm)內,先用3000ml的質量分數為5%的鹽酸洗脫,再用去離子水洗脫至洗脫液呈中性,然后用樹脂體積6000ml的質量分數3%的氫氧化鈉的水溶液洗脫,堿洗脫后再次用水洗脫至洗脫液中性,最后以2000ml質量分數8%鹽酸將樹脂轉化成H型,用去離子水再洗至中性。將C液繼續上樣到處理后的732陽離子吸附樹脂層析柱內,靜置吸附4小時,水洗脫至無色后,用O. 5mol/L的氨水洗脫,收集氨水洗脫液,直至無色,合并氨水洗脫液,濃縮至干固體狀,共得6. 8gA固體。將6. 8g的A固體,用340ml甲醇超聲溶解,不溶物過濾除去,母液中加入100 200目硅膠13g,回收溶劑,至樣品呈干粉狀。稱取200 300目硅膠68g加入玻璃層析柱(徑X高,20mmX 200mm)中,真空抽實,加入拌好的樣品,然后用體積百分數為O. 5%的二乙胺的乙酸乙酯溶液壓實,再依次用不同比例的甲醇-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劑且在每一組混合溶劑中加入其自身體積O. 5%的二乙胺(保持各個比例的洗脫液中二乙胺的體積分數在O. 5%)梯度洗脫,按照甲醇-乙酸乙酯(5:95)500ml、甲醇-乙酸乙酯(10:90) 1000ml、甲醇-乙酸乙酯(12:88) 2000ml、甲醇-乙酸乙酯(15:85)4500ml、甲醇-乙酸乙酯(18:82)6000ml、甲醇-乙酸乙酯(20:80)3000ml、甲醇-乙酸乙酯(25:75)2000ml進行,每250ml —個流分,薄層色譜展開劑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酸(8:4:2),顯色劑采用O. 3%茚三酮的乙醇溶液,根據薄層色譜檢測結果,分別濃縮,濃縮干樣品放入真空烘箱內,55°C干燥,真空度在O. lMPa,3小時,稱重O. 36g ;經檢測其中I-脫氧野尻霉素含量70. 8%,氣相色譜測定無甲醇和乙酸乙酯殘留。實施例2
桑葉800g粉碎,過30目篩網,分別用12kg的20%乙醇回流提取3次,溫度控制在85°C左右,第一次提取2小時,第二次I小時,第三次I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濃縮至1600ml左右,得A液;然后在A液中加入無水乙醇1600ml,放置10小時,離心除去沉淀物,母液放入旋轉蒸發儀內濃縮,調節水浴溫度60°C,真空度在O. 05MPa以上,回收乙醇,濃縮至1600ml,即得B液。1600g大孔吸附樹脂先用3000ml的乙醇浸泡5小時,再換2000ml乙醇浸泡3小時,1600ml乙醇浸泡I小時,醇洗除雜后,再用水洗除去殘留在大孔樹脂的乙醇,至無醇味,最后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徑X高,60mmX 900mm)內。將B液加入到處理好的DlOl大孔吸附樹脂層析柱內,靜置吸附4小時后,用去離子水洗脫至無色,收集水洗脫液,合并后放入旋轉蒸發儀內濃縮,調節溫度65°C左右,真空度在O. 09MPa,濃縮至1000ml,即得C液。JK-008陽離子吸附樹脂1600g,首先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徑X高,85mmX 750mm)內,先用8000ml的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洗脫,再換去離子水洗脫至洗脫液呈中性。然后再 用樹脂體積3000ml的質量分數6%的氫氧化鈉洗脫,堿洗后再次用水洗脫至洗脫液中性,最后以6000ml質量分數5%鹽酸將樹脂轉化成H型,用去離子水再洗至中性。將C液繼續上柱到處理好的JK-008陽離子吸附樹脂層析柱內,靜置吸附2小時,水洗脫至無色后,用3mol/L的二乙胺洗脫,收集堿水洗脫液,直至無色,合并堿水洗脫液,濃縮至干固體狀,共得5. 5g的A固體。將5. 5g的A固體,用550ml甲醇溶解,不溶物過濾除去,過濾母液中加入100 200目硅膠22g,回收溶劑,至樣品呈干粉狀。稱取100 200目硅膠275g加入玻璃層析柱(徑X高,25_X 300_)中,真空抽實,加入拌好的樣品,然后用體積百分數為1%的三乙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壓實,再依次用不同比例的甲醇-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劑且每一個比例的混合溶劑中加入其自身體積1%三乙胺(保持各個比例的洗脫液中三乙胺的體積分數在1%)梯度洗脫,按照甲醇-二氯甲烷(5:95)1600ml、甲醇-二氯甲烷(10:90)2000ml、甲醇-二氯甲烷(12:88)3000ml、甲醇-二氯甲烷(15:85)48001111、甲醇-二氯甲烷(18:82)60001111、甲醇-二氯甲烷(20:80)40001111、甲醇-二氯甲烷(25:75)3000ml進行,每250ml —個流分,薄層色譜展開劑采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酸(8:4:2),顯色劑采用O. 3%茚三酮的乙醇溶液,根據薄層色譜檢測結果,分別濃縮,濃縮干樣品放入真空烘箱內,65°C干燥,真空度在O. 07MPa,8小時,稱重O. 27g ;經檢測其中I-脫氧野尻霉素含量72. 6%,氣相色譜測定無甲醇和二氯甲烷殘留。實施例3桑葉400g粉碎,過20目篩網,分別用6kg去離子水提取兩次,溫度控制在90°C左右,第一次提取2小時,第二次I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濃縮至800ml,然后在濃縮液中加入95%乙醇3200ml,放置12小時,過濾除去沉淀物,母液放入旋轉蒸發儀內濃縮,調節水浴溫度75°C,真空度在O. 07MPa,回收乙醇,濃縮至800ml,即得B液。1200g大孔吸附樹脂先用4000ml的乙醇浸泡4小時,再換2000ml乙醇浸泡2小時,1500ml乙醇浸泡I小時,醇洗除雜后,再用水洗除去殘留在大孔樹脂的乙醇,至無醇味,最后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徑X高,80mmX 650mm)內。將A液加入到處理好的HPD-722大孔吸附樹脂層析柱內,靜置吸附3小時后,用去離子水洗脫至無色,收集水洗脫液,合并后放入旋轉蒸發儀內濃縮,調節溫度65°C,真空度在O. 08MPa以上,濃縮至400ml,即得C液。
001X7型陽離子吸附樹脂1600g,首先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徑X高,80mmX750mm)內,先用5000ml的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洗脫,再換去離子水洗脫至洗脫液呈中性。然后再用樹脂體積5000ml的質量分數6%的氫氧化鈉洗脫,堿洗后再次用水洗脫至洗脫液中性,最后以2000ml質量分數8%鹽酸將樹脂轉化成H型,用去離子水再洗至中性。將C液繼續上柱到處理好的001X7型陽離子吸附樹脂層析柱內,靜置吸附2小時,水洗脫至無色后,用lmol/L的氨水洗脫,收集氨水洗脫液,直至無色,合并氨水洗脫液,濃縮至干固體狀,共得2. 5g的A固體。將2. 5g的A固體,用300ml甲醇溶解,不溶物過濾除去,母液中加入200 300目硅膠10g,回收溶劑,至樣品呈干粉狀。稱取300 400目娃膠50g加入玻璃層析柱(徑X高,12mmX400mm)中,真空抽實,加入拌好的樣品,然后用體積百分數為O. 8%的二乙胺的丙酮溶液壓實,再依次用不同比例的甲醇-丙酮的混合溶劑且在混合溶劑中加入其自身體積O. 8%的二乙胺(保持各個比例 的洗脫液中二乙胺的體積分數在O. 8%)梯度洗脫,按照甲醇-丙酮(5:95) 600ml、甲醇-丙酮(10:90) 1200ml、甲醇-丙酮(12:88) 2400ml、甲醇-丙酮(15:85) 2400ml、甲醇-丙酮(18:82)4000ml、甲醇-丙酮(20:80)3200ml、甲醇-丙酮(25:75)2000ml 進行,每 150ml 一個流分,薄層色譜展開劑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酸(8:4:2),顯色劑采用O. 3%茚三酮的乙醇溶液,根據薄層色譜檢測結果,分別濃縮,濃縮干樣品放入真空烘箱內,55°C干燥,真空度在O. lMPa,6小時,稱重O. 16g ;經檢測其中1_脫氧野尻霉素含量75. 4%,氣相色譜測定無甲醇和丙酮殘留。實施例4桑葉I. 5kg粉碎,過40目篩網,分別用20kg的去離子水提取兩次,溫度控制在100°C左右保持沸騰,第一次提取2小時,第二次I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母液放入濃縮罐濃縮,濃縮時調節溫度65°C,真空度在O. 09MPa以上,濃縮至1500ml,然后在濃縮液中加入95%乙醇3000ml,放置16小時,過濾除去沉淀物,母液回收乙醇,濃縮至I. 5L,即得B液。2500g大孔吸附樹脂先用5000ml的乙醇浸泡4小時,再換3000ml乙醇浸泡2小時,2500ml乙醇浸泡I小時,醇洗除雜后,再用水洗除去殘留在大孔樹脂的乙醇,至無醇味,最后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徑X高,70mmX650mm)內。將B液加入到處理好的AB-8大孔吸附樹脂層析柱內,靜置吸附3小時后,用去離子水洗脫至無色,收集水洗脫液,合并,濃縮至1500ml,即得C液。JK-008型陽離子吸附樹脂3000g,首先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徑X高,90mmX 850mm)內,先用30000ml的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洗脫,再換去離子水洗脫至洗脫液呈中性,然后再用樹脂體積8000ml的質量分數6%的氫氧化鈉洗脫,堿洗后再次用水洗脫至洗脫液中性,最后以6000ml質量分數8%鹽酸將樹脂轉化成H型,用去離子水再洗至中性。將C液繼續上柱到處理好的JK-008陽離子吸附樹脂層析柱內,靜置吸附2小時,先水洗脫至無色后,再用I. 5mol/L的氨水洗脫,收集氨水洗脫液,直至無色,合并氨水洗脫液,濃縮至干固體狀,共得11. 5g的A固體。將11. 5g的A固體,用650ml甲醇溶解,不溶物過濾除去,母液中加入100 200目硅膠20g,回收溶劑,至樣品呈干粉狀。稱取300 400目硅膠350g加入玻璃層析柱(徑X高,22mmX 500mm)中,真空抽實,加入拌好的樣品,然后用體積百分數為1%的二乙胺的氯仿溶液壓實,再依次用不同比例的甲醇-氯仿的混合溶劑且在混合溶劑中加入其自身體積1%的二乙胺(保持各個比例的洗脫液中二乙胺的體積分數在1%)梯度洗脫,按照甲醇-氯仿(5:95) 1000ml、甲醇-氯仿(10:90) 2000ml、甲醇-氯仿(12:88) 4000ml、甲醇-氯仿(15:85) 5000ml、甲醇-氯仿(18:82)7000ml、甲醇-氯仿(20:80)5000ml、甲醇-氯仿(25:75)4000ml 進行,每 250ml 一個流分,薄層色譜展開劑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酸(8:4:2),顯色劑采用O. 3%茚三酮的乙醇溶液,根據薄層色譜檢測結果,分別濃縮。濃縮干樣品放入真空烘箱內,60°C干燥,真空度在 O. lMPa,4小時,稱重0.61g;經檢測其中1_脫氧野尻霉素含量73. 7%,氣相色譜測定無甲醇和氯仿殘留。
權利要求
1.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其特征是經過以下步驟實現 1)將桑葉粉碎,過10 30目篩網,用水或者含水的乙醇進行回流提取,得到桑葉提取液; 2)將所述的桑葉提取液濃縮,得A液,所述的A液的體積以升為單位與所述桑葉質量以千克為單位的數值比為O. 5:1 2:1 ;再向A液中加入體積百分比濃度為95%以上的乙醇,靜置10 18小時,過濾或離心除去沉淀物,母液再次濃縮,至和A液相同體積,得B液;所述乙醇的加入體積為A液體積的I 4倍; 3)將所述的B液加入到裝有預處理過的大孔吸附樹脂的層析柱內,靜置吸附2 4小時后,用去離子水洗脫至無色,將所得水洗脫液濃縮,濃縮至所述B液體積的的O. 5 I倍,得C液;所述大孔吸附樹脂的用量為B液質量的I 3倍; 4)將所述的C液加入到裝有活化預處理過的陽離子吸附樹脂層析柱內,靜置吸附2 4小時,先用水洗脫至無色后,再用O. 5 3mol/L的氨水或二乙胺的水溶液洗脫至無色,收集堿洗脫液,濃縮至干固體狀,稱為A固體;所述陽離子吸附樹脂的用量為C液質量的I 4倍; 5)將所述A固體用一定量甲醇溶解,不溶固體過濾除去后,再向過濾母液中加入I.5 4倍于A固體質量的硅膠,適當攪拌后,回收溶劑至干粉狀,即得干樣;所述甲醇的用量體積以毫升為單位與A固體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數值比在50:1 100:1之間; 6)將所述干樣加入到裝有硅膠的層析柱內,采用混合溶劑且在混合溶劑中加入其自身體積O. 5% 1%的乙二胺或三乙胺進行梯度洗脫,所述的硅膠用量為A固體質量的10 50倍,所述的混合溶劑為甲醇與氯仿、二氯甲烷、丙酮或乙酸乙酯中一種的混合,所述梯度洗脫按照甲醇的體積百分比由低到高逐步洗脫,依據下表中進行 溶劑的比例(甲醇的體積百分比%)溶劑的用量(溶劑體積ml/碎膠柱體積ml)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流提取重復2 3次,溫度在85°C 100°C,每次I 2小時;所述的水或者含水的乙醇的用量為所用桑葉質量的10 15倍。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濃縮是將回流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放入旋轉蒸發儀或者濃縮罐內濃縮,濃縮時真空度O. 05 O. 09MPa,溫度在60 90°C。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所述的靜置是在5°C至20°C的溫度條件下放置。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處理過的大孔樹脂是指用I 4倍于大孔樹脂體積的乙醇浸泡I 6小時,反復3次,醇洗除雜,再用水洗除去殘留在大孔樹脂的乙醇,至無醇味,最后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內。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化預處理過的陽離子吸附樹脂是指將陽離子吸附樹脂首先濕法裝柱入層析柱內,先用樹脂體積3 8倍的質量分數為5% 8%的鹽酸洗脫,再用去離子水洗脫至洗脫液中性;然后再用樹脂體積3 6倍的質量分數3% 6%的氫氧化鈉洗脫,再次用水洗脫至洗脫液中性,最后以樹脂體積2 6倍質量分數5% 8%鹽酸將樹脂轉化成H型,并用去離子水將流出液洗至中性。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孔吸附樹脂型號為D101、AB-8、HPD-722中的一種;所述的陽離子吸附樹脂為732 型、001X7、JK-008 中的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I-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干燥是指在溫度45°C 65°C,真空度為O. 07 O. IMPa,干燥時間在3 8小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制備1-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是一種從桑葉中提取分離含量在70%以上的1-脫氧野尻霉素的工藝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桑葉的水提醇沉,大孔樹脂的除雜,陽離子富集桑葉生物堿成分,硅膠柱層析的梯度洗脫,真空干燥,最后得1-脫氧野尻霉素產品。本發明工藝過程簡單,所得產品無有機溶劑殘留,所用柱層析填料價格低廉且可重復利用,降低了成本,整個工藝流程無需特殊的設備,操作簡單易行,非常適合于工業化生產。
文檔編號C07D211/46GK102875450SQ20121041123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5日
發明者王濟強, 王小峰, 殷妮, 張菁, 趙嵩, 朱桂秀 申請人:上海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天偉紡織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