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設備,特別是一種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
背景技術:
甲基吡啶磷又名甲基吡噁磷,是一種優良的殺蟲劑,化學名為S-[6_氯-惡唑(4,5-b)吡啶-2 (3氫)-酮基-甲基]-0,O- 二甲基硫代磷酸酯,分子式為C9HltlClN2O5PS,分子量為了 324.68。甲基吡啶磷是一種優良的殺螨劑,兼具殺蟲活性,屬觸殺和胃毒藥劑,持效性好,殺蟲譜廣,可用于棉花、果樹、蔬菜及牲畜、公共衛生和家庭,防治各種螨類及蠢,蚜蟲、葉風、小食心蟲、馬鈴薯甲蟲和蒼蠅、蟑螂等,本劑對人畜低毒,屬高效、低毒、低殘留性的安全藥劑,因此甲基吡啶磷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使用的有機磷殺蟲劑。又因為該甲基吡啶磷中制成乳劑、噴霧劑、粉劑、可濕性粉和可溶性顆粒,因此特別適用于防治蒼蠅等害蟲。常規的甲基吡啶磷制備工藝主要包括三個步驟:步驟一,以惡唑[4,5_b]吡啶_2(3H)酮為原料,然后經過親核氯代、羥甲基化生成甲基吡啶磷的一種中間體支鏈氯代產物;步驟二,以亞磷酸二甲酯與硫磺反應,在甲醇鈉的作用下,生成甲基吡啶磷的另一種中間體硫代磷酸酯;步驟三,最后由支鏈氯代產物與硫代磷酸酯縮合反應進一步合成甲基吡啶磷。請參照
圖1,為現有制備所述甲基吡啶磷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述裝置包括第一反應單元100,第二反應單元200,以及與所述第一、第二反應單元100、200連接的第三反應單元300。在所述第一反應單元100用于制備中間產物支鏈氯代產物。第二反應單元200用于制備中間產物硫代磷酸酯。上述兩種中間產物即支鏈氯代產物及硫代磷酸酯最后進入第三反應單元300,生產最終產品甲基吡啶磷。請參見圖2,為傳統第一反應單元100的模塊示意圖,所述第一反應單元100包括一第一反應釜10、多個與該第一反應釜10相通的第一儲料罐(圖未標示)、一儲氣罐30及廢氣回收罐40及一第一攪拌裝置50。所述第一儲料罐(圖未標示)包括一惡唑[4,5-b]吡啶-2(3H)酮儲料罐21,一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儲料罐22、一多聚甲醛儲料罐23及一氯化亞砜儲料罐24。所述儲氣罐30儲存有氯氣,在反應時,通過一通氣管(圖未示)將氣體導入第一反應釜10。所述回收罐40則通過伸入到第一反應釜10中的一回收管(圖未示)回收反應所產生的廢氣。所述第一攪拌裝置50包括一第一攪拌棒51延伸至第一反應釜10。在反應時,將惡唑吡啶酮、N,N-二甲基甲酰胺、多聚甲醛及氯化亞砜等原料按照一定次序加入第一反應釜10,并通入氯氣,邊攪拌邊反應。請參見圖3,為傳統第二反應單元200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第二反應單元200包括一第二反應釜210、多個與該第二反應釜210相通的第二儲料罐(圖來標示)一第二攪拌裝置230。所述第二儲料罐(圖未標示)包括一硫磺儲料罐221、一甲醇儲料罐222、一甲醇鈉儲料罐223及一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224。所述第二攪拌裝置230包括一第二攪拌棒231延伸至第二反應釜210。在反應時,將硫磺儲料罐221、甲醇儲料罐222、甲醇鈉儲料罐223及亞磷酸二甲酯224等原料按照一定次序加入第二反應釜210,邊攪拌邊反應。反應完成時,再添加新的原料。然而,由于所述惡唑[4,5-b]吡啶-2 (3H)酮與硫磺均為固態原料,每次加料時,都需人工加料,造成生產效率不高,也不利于員工的身體健康及反應工藝的優化。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以克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包括一第一反應單元、一第二反應單元及與所述第一、第二反應單元分別連通的第三反應單元。該第一反應單元包括一第一反應釜、一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一 N,N-二甲基甲酰胺儲料罐、一多聚甲醛儲料罐、一氯化亞砜儲料罐、一儲氣罐及一廢氣回收罐。所述氯化亞砜儲料罐與所述第一反應釜連通。所述儲氣罐及廢氣回收罐均與所述第一反應釜連通。該第二反應單元包括以第二反應釜、一硫磺儲料罐、一甲醇儲料罐、一甲醇鈉儲料罐、一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及一攪拌裝置。所述甲醇儲料罐、甲醇鈉儲料罐及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與所述第二反應釜連通。所述攪拌裝置包括延伸至第二反應釜的一攪拌棒。所述第一反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第一粉液混合泵,所述第一粉液混合泵包括一第一進口及一第一出口。所述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N,N-二甲基甲酰胺儲料罐及多聚甲醛儲料罐與所述第一進口連通。所述第一出口與所述第一反應釜連通;所述第二反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粉液混合泵。所述第二粉液混合泵包括一第二進口及一第二出口。所述硫磺儲料罐與所述第二進口連通,所述第二出口與所述第二反應釜連通。所述第一反應釜包括一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與所述第三反應單元連通,所述第一出料口與第三反應單元之間連接有控制閥。所述第一反應釜的第一出料口與所述第一粉液混合泵的第一進口連通,所述第一出料口與所述第一進口之間連接有控制閥。所述第二反應釜包括一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與所述第三反應單元連通,所述第二出料口與第三反應單元之間連接有控制閥。所述第二反應釜的第二出料口與所述第二粉液混合泵的第二進口連通,所述第二出料口與所述第二進口之間連接有控制閥。所述第二反應釜包括一第二本體,所述第二本體中空設置形成一第二反應腔,所述攪拌棒延伸至所述第二本體中,所述攪拌棒的軸線與第二本體的軸線重合。所述第二反應腔的形狀為桶狀。所述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N,N-二甲基甲酰胺儲料罐、多聚甲醛儲料罐與第一進口之間均連接有控制閥,所述氯化亞砜儲料罐、儲氣罐及廢氣回收罐與所述第一反應釜之間均連接有控制閥。所述硫磺儲料罐與所述第二進口之間連接有控制閥,所述甲醇儲料罐、甲醇鈉儲料罐及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與所述第二反應釜之間連接有控制閥。所述第一反應釜及第二反應釜的內表面包覆有耐酸層。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中,其在第一反應單元與第二反應單元中分別引入了第一粉液混合泵及第二粉液混合泵。該第一粉液混合泵可將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N,N-二甲基甲酰胺儲料罐、多聚甲醛儲料罐中的料抽入到該粉液混合泵中,同時可將抽入的料進行混合及均勻分散,然后將混合及均勻分散后的料從第一反應釜的進料口送入到第一反應釜中,從而實現加料的目的,而無需人工進行加料,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有利于員工的身體健康及反應工藝的優化。
以下結合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中:
圖1為現有的一種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的模塊示意圖。圖2為
圖1中第一反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
圖1中第二反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的模塊示意圖。圖5為圖4中第一反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4中第二反應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作為實施倒,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請參閱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的模塊示意圖。所述裝置包括一個第一反應單元400,—個第二反應單元500,以及一個所述第一、第二反應單元400、500連接的第三反應單元600。所述第一反應單元400用于制備中間產物支鏈氯代產物。所述第二反應單元500用于制備中間產物硫代磷酸酯。上述兩種中間產物即支鏈氯代產物及硫代磷酸酯最后進入第三反應單元600,縮合反應后生成最終產品甲基吡啶磷。請參見圖5,所述第一反應單元400包括一第一反應爸410、多個與該第一反應爸410相通的第一儲料罐(圖未標不)、一儲氣罐430、一廢氣回收罐440及一第一粉液混合泵450。所述第一儲料罐(圖未標示)用于儲備合成所述支鏈氯代產物的各種原料。具體地,所述第一儲料罐(圖未標示)包括一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421,一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儲料罐422、一多聚甲醛儲料罐423及一氯化亞砜儲料罐424。其中,所述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421、DMF儲料罐422及多聚甲醛儲料罐423通過所述第一粉液混合泵450與所述第一反應釜410連通,所述氯化亞砜儲料罐424則直接與所述第一反應釜410連通。為了控制所述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421、DMF儲料罐422及多聚甲醛儲料罐423的開關以及流量,在該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421、DMF儲料罐422及多聚甲醛儲料罐423與第一粉液混合泵450的連通管道上連接有三個控制閥(未標示)。可以理解地,為控制氯化亞砜儲料罐424的開關以及流量,在該氯化亞砜儲料罐424與第一反應釜410的連通管道上也連接有一個控制閥(圖未標示)。所述儲氣罐430儲存有氯氣,在反應時,通過一通氣管(圖未標示)將氣體導入第一反應釜410。為控制儲氣罐430的開關以及流量,在所述通氣管上連接有一個控制閥(圖未標示)。所述廢氣回收罐440則通過伸入到第一反應釜410中的一回收管(圖未標示)回收反應所產生的廢氣。所述廢氣主要包括氯化氫。需要強調的是,所述廢氣回收罐440系指一切可收集所述廢氣的裝置,如回收塔。所述第一粉液混合泵450具有抽料、送料,以及混合,均勻分散物料的功能,用于將固相原料和液相原料或固液混合相原料進行均勻分散并送往第一反應釜410。具體地,該第一粉液混合泵450包括一個第一進口 451及一個出口 452。所述第一進口 451與所述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421、DMF儲料罐422及多聚甲醛儲料罐423連通,所述出口 452與第一反應釜410連通。以將原料(惡唑[4,5-b]吡啶-2 (3H)酮儲料罐、DMF儲料罐及多聚甲醛)從第一進口 451吸入并經混合、均勻分散后,從出口 452中以一定的壓力將充分混合的料壓向第一反應釜410。由于所述第一粉液混合泵450能自動吸料并能將固液兩相的原料或溶劑進行混合自動壓入第一反應釜410,從而無需人工加料(如人工添加呈固相的惡唑[4,5-b]吡啶_2(3H)酮)。即通過第一粉液混合泵450自動進行添料(呈固相的惡唑[4,5-b]吡啶_2(3H)酮),能夠提高反應效率,有利于員工的身體健康與反應工藝的優化。所述第一反應釜410包括一個第一本體411,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一本體411中的錐形分散器412,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一本體411的側壁的第一進料口 413,一個穿過所述錐形分散器412且用于輸入氯氣的導管414,一個用于排放因制備甲基吡啶磷時產生廢氣(如HCl)的通道415及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一本體411底部的第一出料口 416。所述第一本體411中空設置從而由其內表面包圍形成一個反應腔,所述支鏈氯代產物的合成即在該反應腔中完成。所述第一本體411由耐酸材料制成或形成所述反應腔的內表面包覆有耐酸材料(如由該耐酸材料制成的耐酸層)。所述反應腔的形狀不限,可為桶狀結構,也可為圓臺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反應腔為一倒立的圓臺結構,定義所述反應腔的圓切面的直徑沿軸向方向逐漸減小的方向為第一方向。所述錐形分散器412設置在所述第一本體411中,且該錐形分散器412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一本體411的內表面間隔設置。其中,所述錐形分散器412的軸線與第一本體411的軸線重合,且所述錐形分散器412的圓切面的直徑沿第一方向逐漸增大。從而使得反應腔與錐形分散器412外側壁之間的空間沿第一方向越來越小,從而有利于用于增加粉液的接觸面積及降低粉液的下降速度,提高反應效率。所述錐形分散器412為一中空結構,以穿過所述導管414。即,所述氯氣從所述錐形分散器412內部通過,而其他原料則從所述反應腔與錐形分散器412外側壁之間的空間通過。可以理解,同第一本體411,該錐形分散器412也由耐酸性材料制成或其表面包覆有耐酸性材料(如由該耐酸材料制成的耐酸層)。所述第一進料口 413設置在所述第一反應腔圓切面的直徑較大的一端,以使原料從錐形分散器412直徑較小的一端流向錐形分散器412直徑較大的一端。當原料在壓力下從第一進料口 413射入第一反應腔后向錐形分散器412直徑較小的一端后,大部分原料會在所述第一本體411內表面與錐形分散器412外側壁之間的空間繞所述錐形分散器412旋轉下降,小部分原料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錐形分散器412的外表面或第一本體411內表面,沿所述第一本體411內表面或錐形分散器412的外表面旋轉下降。而在所述第一反應腔與錐形分散器412外側壁之間的空間繞所述錐形分散器412旋轉的原料隨著高度下降越來越多地落在錐形分散器412的外表面或第一本體411的內表面。由于錐形分散器412圓切面的直徑沿第一方向逐漸增大,而所述反應腔圓切面的直徑沿第一方向逐漸減小,該設置能夠減緩落在錐形分散器412的外表面或第一本體411內表面的料的下流速度,同時可以分散其接觸面積。同時,由于反應腔與錐形分散器412外側壁之間的空間沿第一方向越來越小,所述原料往第一方向下降時,空間越擁擠,從而能進一步減緩所述料的下流速度。可以理解,所述原料在空間的滯留時間越長,各個原料之間的接觸面積越大,接觸越充分,反
應效率更高。所述導管414可為一文丘里管,其密封穿過第一本體411,并插設在中空結構的錐形分散器412中,從而固定該導管414的位置,同時還可以使從導管414中進入的氯氣向上升,進而與向下流的從第一進料口 413的料充分接觸,進一步達到充分反應的目的。所述通道415也可密封設置在第一本體411上,當氯氣與以DMF為溶劑溶解的惡唑吡啶酮,多聚甲醛,氯化亞砜等原料反應生成的廢氣,如HC1,從該通道415中排出。所述第一出料口 416同時與所述第一粉液混合泵450及第三反應單元600連通。為控制從所述第一反應釜410出來的料或產物流向第一粉液混合泵450及第三反應單元600,所述第一粉液混合泵450的第一進口 451與所述第一出料口 416之間連接有一控制閥(圖未標示)。當反應未完成時,未反應完全的原料可以通過第一粉液混合泵450再次進行混合分散,待分散均勻后再次射向第一反應釜410,從而提高反應效率,避免原料沉積在所述第一反應釜410底部而接觸不完全,導致反應不完全。當反應完成時,所述反應后的產物即可流向第三反應單元600,進行下一步反應。請參見圖6,所述第二反應單元500包括一第二反應爸510、多個與該第二反應爸510相通的第二儲料罐(圖未標示)、一第二粉液混合泵530及一攪拌裝置540。所述第二儲料罐(圖未標示)用于儲備合成所述硫代磷酸酯的各種原料。具體地,所述第二儲料罐(圖未標示)包括一硫磺儲料罐521、一甲醇儲料罐522、一甲醇鈉儲料罐523及一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524。所述硫磺儲料罐521通過所述第二粉液混合泵530與所述第二反應釜510連通。所述甲醇儲料罐522、甲醇鈉儲料罐523及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524則直接與所述第二反應釜510連通。為了控制所述硫磺儲料罐521的開關以及流量,在該硫磺儲料罐521與第二粉液混合泵530的連通管道上連接有控制閥(未標示)。可以理解地,為控制所述甲醇儲料罐522、甲醇鈉儲料罐523及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524的開關以及流量,在該甲醇儲料罐522、甲醇鈉儲料罐523及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524與第二反應釜510的連通管道上也各自連接有一個控制閥(未標示)。所述第二粉液混合泵530具有抽料、送料,以及混合分散的功能,用于將固相原料(如硫磺)均勻分散并送往第二反應釜510。具體地,該第二粉液混合泵530包括一個第二進口 531及一個第二出口 532。所述第二進口 531與所述硫磺儲料罐521連通,所述第二出口 532與第二反應釜510連通。以將原料(如硫磺)從第二進口 531吸入并經均勻分散后,從第二出口 532中以一定的壓力將充分分散的料壓向第二反應釜510。由于所述第二粉液混合泵530能自動吸料并能將固相原料進行混合自動壓入第二反應釜510,從而無需人工填料(如人工添加呈固相的硫磺)。即通過第二粉液混合泵530自動進行填料,能夠提高反應效率,有利于員工的身體健康與反應工藝的優化。所述第二反應釜510包括一個第二本體511,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二本體511的側壁的第二進料口 512及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二本體511側壁的第二出料口 513。所述第二本體511中空設置從而形成一個反應腔,所述硫代磷酸酯的合成即在該反應腔中完成。所述第二本體511由耐酸材料制成或形成所述反應腔的內表面包覆有耐酸材料(如由該耐酸材料制成的耐酸層)。所述反應腔的形狀不限,可為桶狀結構,也可為圓臺結構。在本實施倒中,所述反應腔為一倒立的桶狀結構。所述第二進料口 512的軸線與所述第二出料口 513的軸線間隔設置,優選地,所述第二進料口 512的軸線與所述第二出料口 513的軸線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進料口 512與所述第二粉液混合泵530的第二出口 532連通。所述第二出料口 513同時與所述第二粉液混合泵530及第三反應單元600連通。為控制從所述第二反應釜510出來的料或產物流向第二粉液混合泵530及第三反應單元600,所述第二粉液混合泵530的第二進口 531與所述第二出料口 513之間連接有一控制閥(圖未標示),所述第二出料口 513與第三反應單元600之間也連接有一控制閥(圖未標示)。當反應未完成時,未反應完全的原料可以通過第二粉液混合泵530再次進行混合分散,待分散均勻后再次射向第二反應釜510,從而提高反應效率,避免原料沉積在所述第二反應釜510底部而接觸不完全,導致反應不完全。當反應完成時,所述反應后的產物即可流向第三反應單元600,進行下一步反應。所述攪拌裝置540用于在反應時對原料進行攪拌,以充分分散第二反應釜510中的料。該攪拌裝置540包括延伸至所述第二本體511中的一攪拌棒541,所述攪拌棒541的軸線與第二本體511的軸線重合,以達到最佳的攪拌效果。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中,其在第一反應單元400中引入了第一粉液混合泵450,該第一粉液混合泵450可將惡唑[4,5_b]吡啶-2 (3H)酮儲料罐421,DMF儲料罐422、多聚甲醛儲料罐423中的料抽入到該第一粉液混合泵450中,同時可將抽入的料進行混合及均勻分散,然后將混合及均勻分散后的料從第一反應釜410的第一進料口 413送入到第一反應釜410中,從而實現自動加料的目的。在第二反應單元500中引入了第二粉液混合泵530,該第二粉液混合泵530可將硫磺儲料管521中的料抽入到該第二粉液混合泵530中,同時可將抽入的料進行混合及均勻分散,然后將均勻分散后的料從第二反應釜510的第二進料口 512送入到第二反應釜510中,從而實現自動加料的目的。因此,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提高了生產效率,有利于員工的身體健康及反應工藝的優化。可以理解,本申請中的用于全密封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不僅適用于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也可應用于大部分產生廢氣的化學反應中,尤其可適用于制備其他反應過程中伴有有害氣體產生且需要使用機械攪拌裝置設備的化學物質。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的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內。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包括: 一第一反應單元,該第一反應單元包括一第一反應爸、一惡唑[4,5-b]批唳-2(3H)酮儲料罐、一 N,N-二甲基甲酰胺儲料罐、一多聚甲醛儲料罐、一氯化亞砜儲料罐、一儲氣罐及一廢氣回收罐,所述氯化亞砜儲料罐與所述第一反應釜連通,所述儲氣罐及廢氣回收罐均與所述第一反應釜連通; 一第二反應單元,該第二反應單元包括一第二反應釜、一硫磺儲料罐、一甲醇儲料罐、一甲醇鈉儲料罐、一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及一攪拌裝置,所述甲醇儲料罐、甲醇鈉儲料罐及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與所述第二反應釜連通,所述攪拌裝置包括延伸至第二反應釜內的一攪拌棒; 一第三反應單元,該第三反應單元與所述第一、第二反應單元分別連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第一粉液混合泵,所述第一粉液混合泵包括一第一進口及一第一出口,所述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N,N-二甲基甲酰胺儲料罐及多聚甲醛儲料罐與所述第一進口連通,所述第一出口與所述第一反應釜連通;所述第二反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粉液混合泵,所述第二粉液混合泵包括一第二進口及一第二出口,所述硫磺儲料罐與所述第二進口連通,所述第二出口與所述第二反應釜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應釜包括一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與所述第三反應單元連通,所述第一出料口與第三反應單元之間連接有控制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應釜的第一出料口與所述第一粉液混合泵的第一進口連通,所述第一出料口與所述第一進口之間連接有控制閥。
4.如權利 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應釜包括一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與所述第三反應單元連通,所述第二出料口與第三反應單元之間連接有控制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應釜的第二出料口與所述第二粉液混合泵的第二進口連通,所述第二出料口與所述第二進口之間連接有控制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應釜包括一第二本體,所述第二本體中空設置形成一第二反應腔,所述攪拌棒延伸至所述第二本體中,所述攪拌棒的軸線與第二本體的軸線重合。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應腔的形狀為桶狀。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惡唑[4,5-b]吡啶_2(3H)酮儲料罐、N,N-二甲基甲酰胺儲料罐、多聚甲醛儲料罐與第一進口之間均連接有控制閥,所述氯化亞砜儲料罐、氯氣儲氣罐及廢氣回收罐與所述第一反應釜之間均連接有控制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硫磺儲料罐與所述第二進口之間連接有控制閥,所述甲醇儲料罐、甲醇鈉儲料罐及亞磷酸二甲酯儲料罐與所述第二反應釜之間連接有控制閥。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應釜及第二反應釜 的內表面包覆有耐酸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制備甲基吡啶磷的反應裝置,其包括一第一反應單元、一第二反應單元及與所述第一、第二反應單元分別連通的第三反應單元。該第一反應單元包括一第一反應釜、一惡唑[4,5-b]吡啶-2(3H)酮儲料罐、一N,N-二甲基甲酰胺儲料罐及一多聚甲醛儲料罐。該第二反應單元包括以第二反應釜及一硫磺儲料罐。所述第一反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第一粉液混合泵,所述惡唑[4,5-b]吡啶-2(3H)酮儲料罐、N,N-二甲基甲酰胺儲料罐及多聚甲醛儲料罐通過第一粉液混合泵與所述第一反應釜連通。所述第二反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第二粉液混合泵。所述硫磺儲料罐通過第二粉液混合泵與所述第二反應釜連通。本實用新型中的反應裝置無需人工進行加料,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C07F9/6561GK202989030SQ201220753448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袁相質, 張紅光 申請人:寧波遠利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