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塑性硫化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熱塑性硫化體,特別涉及一種經特定硫化劑交聯所得的熱塑性硫化體。
背景技術:
熱塑性彈性體(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是二十世紀中期發展出來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具有傳統塑料的加工成型快速之便,并具傳統橡膠彈性佳,低壓縮變形等優點,硬度恰好介于傳統橡塑料之間。與傳統熱固性橡膠相比,熱塑性彈性體(TPE)成品仍可再回收成型,改進了一般傳統熱固性橡膠的廢料回收問題,并能有效地降低資源浪費及環境污染。因此熱塑性彈性體(TPE)在這些方面的應用有逐漸取代部分橡膠的趨勢,特別是汽機車零配件運動器材等高附加價值的擠出、射出等產品。
近幾年來,熱塑性硫化體(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TPV)已成為熱塑性彈性體(TPE)市場中成長最快的部分,隨著科技需求,訴求于高溫環境下的高功能型熱塑性彈性體,兼具可回收再利用降低環境沖擊的綠色環保材料熱塑性硫化彈性體,具有類似傳統硫化橡膠的架橋,使其具有較佳的耐壓縮性及反彈性,比一般熱塑性彈性體(TPE)更接近傳統硫化橡膠的特性,故可多方面的取代部分傳統熱固性橡膠。
熱塑性硫化體(TPV)組成為塑料與橡膠的摻合物,通過動態交聯的方式使硫化過后的橡膠微細粒子分散于塑料的連續基材中,由于丙烯酸酯為柔性鏈段,其主鏈為飽和結構、側基為極性酯基,因而其硫化膠在具備彈性的同時,兼具耐熱、耐臭氧老化、耐油,且在燃燒時不產生煙霧和刺激性氣體等特性。目標是開發出既具熱固性硫化橡膠特性,又可熱塑成型的熱塑彈性體膠料。目前它已取代丁腈橡膠(NBR)廣泛用作汽車的高溫耐油密封件,特殊環境中的高溫耐油電纜、管、帶、箱及脆性樹脂增韌改性劑等。
目前熱塑性硫化體(TPV)技術主要是將橡膠與塑料摻合物與一特定的硫化劑及助硫化劑進行動態硫化交聯,依所選用的橡膠/塑料/硫化劑不同,而分別得到具不同性質的產物。美國專利US 5942577是公開以ACM作為熱塑性彈性體中的橡膠相,并以胺類體系(amine cure systems)交聯劑進行硫化反應,所使用的塑料相為聚酯(polyester)、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或是聚酰胺(polyamide);美國專利US 6140424是公開以ACM作為熱塑性彈性體中的橡膠相,同樣以胺類體系(amine cure systems)交聯劑進行動態硫化交聯反應,而所使用的塑料相為尼龍6(Nylon 6)。上述的現有技術所獲得的熱塑性硫化體的耐熱性有一定的提升,不過作為硫化劑的胺類體系(amine cure systems)交聯劑易于潮解,不易保存。此外,由于所使用作為硫化劑的胺類體系(amine curesystems)交聯劑較格較為昂貴,不利該熱塑性硫化體的批量生產。再者,上述的傳統熱塑性硫化體技術需要使用三級胺(tertiary amine)或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作為助硫化劑,且硫化劑與助硫化劑之間摻合比例必需精確的控制。
美國專利US5910543公開以ACM作為熱塑性彈性體中的橡膠相,并以酚醛樹脂(phenolic resin)作為硫化劑進行動態硫化交聯反應,所使用的塑料相為尼龍6(Nylon 6)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alate)。其所得的熱塑性硫化體的機械強度仍需要改善。
為改善熱塑性硫化體的性質,美國專利US6911103同樣以ACM作為熱塑性彈性體中的橡膠相,但改用硫磺體系化合物(sulfur)作為硫化劑進行動態硫化交聯反應,所使用的塑料相為聚酯(polyester)、聚苯乙烯(polystyrene)、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與美國專利US 5910543相比,其所得的熱塑性硫化體雖然具有較佳的機械強度,不過具有較差的熱老化抗力。此外,利用硫磺體系化合物(sulfur)動態硫化交聯橡膠相高分子的硫化速率緩慢(需要長時間硬化)且較繁雜,因此延長了反應時間,導致較長的制備工藝時間及較差的產能。
美國專利US6815506是以ACM作為熱塑性彈性體中的橡膠相,但改用過氧化物(peroxdie)作為硫化劑進行動態硫化交聯反應,所使用的塑料相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alate)。所得的熱塑性硫化體具有不錯的加工性,不過以過氧化物進行動態硫化交聯同樣需要較長的硬化時間,使得硫化速率降低。此外,過氧化物交聯劑易造成分子降解。
因此,選用合適且可提高硫化效率的硫化劑,以提高交聯程度,并保持橡膠相及塑料相兩種聚合物的特性及簡化制備工藝,實為熱塑性硫化體制備工藝技術極需研究的重點。
發明內容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出一種熱塑性硫化體,具體開發動態交聯系統至成為熱可塑彈性體的技術,主要目的為取代傳統的熱固性橡膠,而以熱塑加工方式去加工。本發明所述的制備工藝是以硫化系統做動態交聯技術,搭配高長徑比雙螺桿擠出機來做有效的分散,橡膠相為壓克力系橡膠(Acrylic rubber,ACM,是以丙烯酸酯為主要單體),搭配聚脂類塑料(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脂(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作為高流動性聚脂塑料,并以含環氧基(epoxy)的樹脂為交聯劑,其中丙烯酸酯與含環氧基的樹脂形成的網狀結構(network structure)壓克力系橡膠立體交聯結構,該網狀結構壓克力系橡膠與聚脂類塑料物理交聯微區互相貫穿形成兩相連續的共混物,得到半互穿網絡-熱塑性硫化體(IPN-TPV)。該半互穿網絡-熱塑性硫化體不僅具備可塑性,而且可保持兩種聚合物的原有特性,通過提高交聯程度,相對穩定耐熱、耐油性及有效降低壓縮永久變形性。
本發明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包含一摻合體,其中該摻合體是為一經硫化的壓克力系橡膠分散于一聚酯系塑料中,其中該經硫化的壓克力系橡膠是以含環氧基的樹脂作為硫化劑,使壓克力系橡膠經由動態硫化方式所得。
本發明的優點及技術特征在于,在該壓克力系橡膠通過含環氧基的樹脂作為硫化劑進行動態硫化制備工藝形成網狀結構壓克力系橡膠時,無需使用任何其它非環氧樹脂型硫化劑或也無需使用任何的助硫化劑(cocuring agent),因此可省略調控硫化劑與助硫化劑之間摻合比例及入料順序等繁雜過程。此外,由于是使用含環氧基的樹脂作為硫化劑,該含環氧基的樹脂較佳是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環氧基,進行硫化反應,使其交聯程度與硫化速率提升,有效降低反應時間,且所得的熱塑性硫化體具有極低的壓縮永久變形性(壓縮永久變形性小于1%)。
以下通過數個實施例及比較實施例,以更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方法、特征及優點,但并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本發明的范圍應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為基準。
圖1是為實施例1所述的新型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A)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照片。
圖2是為比較實施例1所得的對比熱塑性彈性體(A)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照片。
圖3是為實施例1-3與比較實施例1-3所制備的熱塑性彈性體的伸長率比較關系圖。
圖4是為實施例1、3及4-7與比較實施例1、及3-4所制備的熱塑性彈性體的永久變形率比較關系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包含一摻合體,其中該摻合體是為一經硫化的壓克力系橡膠分散于一聚酯系塑料中,其中該經硫化的壓克力系橡膠是以含環氧基的樹脂作為硫化劑,使壓克力系橡膠經由動態硫化方式所得。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的制備工藝可包括同時將壓克力系橡膠及聚酯系塑料加入雙螺桿擠出機的入料口,所使用的雙螺桿擠出機可為高長徑比雙螺桿擠出機(Φ=26,L/D=56),并添加含環氧基的樹脂作為硫化劑,反應條件控制在溫度200-260℃(依橡膠與塑料加工的物性而定)、螺桿轉速200-800r.p.m間(雙螺桿擠出機性能120~1200r.p.m)、反應時間可在1-10分鐘內,由于是使用含環氧基的樹脂進行ACM的硫化,可以得到高的交聯效率,所以一般硫化混摻反應可在2-4分鐘內完成。此外,在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壓克力系橡膠可先與含環氧基的樹脂進行動態硫化,所得的網狀結構壓克力系橡膠再進一步與聚酯系塑料利用高長徑比雙螺桿擠出機來做有效的分散。上述制備工藝不僅減少傳統式多步驟硫化過程,更能有效改善時間的制備工藝。經一次動態交聯硫化后的熱塑性彈性體樣品,其伸長率(Elongation)隨著交聯度能有效提升,且其永久壓縮變形量能有效的降低至1%以下。這是由于壓克力系橡膠經含環氧基樹脂硫化后所得的網狀結構壓克力系橡膠與聚脂類塑料的物理交聯微區互相貫穿形成兩相連續的共混物(半互穿網絡聚合物(IPN)),達到海島型(island and sea)分布結構。所得的熱塑性硫化體可應用作于汽車及電子零件,例如空氣導管、油體導管或車燈墊片。
該壓克力系橡膠可為烷基丙烯酸酯(alkyl acrylate)、烷氧基丙烯酸酯(alkoxy acrylate)、或其混合經聚合所得的共聚物,或是傳統任何可視為壓克力系橡膠(ACM)的共聚物,其中該壓克力系橡膠的末端具含有反應性官能基(丙烯酸基、丙烯酰基、或胺基)或不飽和雙鍵。
該含環氧基的樹脂較佳是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環氧基,可例如為鄰甲酚型雙環氧基(Novolac)型環氧樹脂、雙酚A(bisphenol A)型環氧樹脂、環脂肪型(Cyclo aliphatic)環氧樹脂、或是溴化(brominated)的環氧樹脂,例如酚醛系鄰甲酚型雙環氧樹脂(Phenolic novolac epoxy resin)、鄰甲酚酚醛系鄰甲酚型雙環氧樹脂(cresol novolac epoxy resin)、四溴化雙酚-A環氧樹脂(Tetrabromobisphenol A diglycidyl ether epoxy)、含萘環環氧樹脂(Naphthalene epoxy resin)、或雙苯基環氧樹脂(Diphenylene epoxy resin)、二環戊烷環氧樹脂(dicyclopentadiene epoxy resin)或其混合。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鄰甲酚型雙環氧基(Novolac)型環氧樹脂可具有下列結構
其中R可為氫、烷基、或烷氧基,且n≥0,例如為1、2、3或4。
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雙酚A(bisphenol A)型環氧樹脂可具有下列結構
其中n≥0。
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溴化(brominated)的環氧樹脂可具有下列結構
其中n≥0。
該聚酯系塑料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經二醇改性的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對二甲醇酯(poly(cyclohexylene dimethyleneterephthalate)-Glycol modified polyester,PCTG)、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經乙二醇改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Glycolmodified polyester,PETG)、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對二甲醇酯(polycyclohexylenedimethylene terephthalate,PC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olypropylene terephthalate,PPT)、或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PTT)。由于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PBT)塑料具耐熱性、尺寸穩定性佳、電氣性與機械性質佳的優點,該聚酯系塑料優選為PBT。
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熱塑性硫化體所包含的壓克力系橡膠的重量比可介于10-90wt%,較佳的重量比可介于40-60wt%,以該壓克力系橡膠與聚酯系塑料總重為基準;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該熱塑性硫化體所包含的該聚酯系塑料的重量比可介于10-90wt%,較佳的重量比可介于40-60wt%,以該壓克力系橡膠與聚酯系塑料總重為基準。此外,該含環氧基的樹脂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1-10wt%,較佳為2.5-7.5wt%,以該壓克力系橡膠的總重為基準。
以下,是列舉數個實施例,并請配合附圖,以說明符合本發明所述的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
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的制備 實施例1 取100重量份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ethylene/acrylic elastomer,作為壓克力系橡膠)及100重量份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其具有以下重復單元
其中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重量比為1∶1。將此兩種材料使用單步驟方法,利用高長徑比雙螺桿擠出機(Φ=26,L/D=56)進行共混(blending),同時加入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其化學結構為
n≥0)于雙螺桿擠出機中以對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進行硫化,其中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的重量比為5wt%(以所述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的重總為基準)。雙螺桿擠出機的操作條件為操作溫度為220~240℃、螺桿轉速為500r.p.m、反應時間為2分鐘,得到新型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A)。其各組成的比例如表1所示。請參照圖1,其為實施例1(經環氧樹脂硫化)所得的新型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A)的SEM圖。
實施例2 取100g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及81.8g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其中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重量比為55∶45。將此兩種材料使用單步驟方法,利用高長徑比雙螺桿擠出機(Φ=26,L/D=56)進行共混,同時加入與實施例1中相同的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于雙螺桿擠出機中以對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進行硫化,其中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的重量比為5wt%(以該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的重總為基準)。雙螺桿擠出機的操作條件為操作溫度為220~240℃、螺桿轉速為500r.p.m、反應時間為2分鐘,得到新型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B)。其各組成的比例如表1所示。
實施例3 取100g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及66.7g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其中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重量比為60∶40。將此兩種材料使用單步驟方法,利用高長徑比雙螺桿擠出機(Φ=26,L/D=56)進行共混,同時加入與實施例1中相同的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于雙螺桿擠出機中以對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進行硫化,其中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的重量比為5wt%(以該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的重總為基準)。雙螺桿擠出機的操作條件為操作溫度為220~240℃、螺桿轉速為500r.p.m、反應時間為2分鐘,得到新型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C)。其各組成的比例如表1所示。
實施例4 取100g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及150g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其中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重量比為40∶60。將此兩種材料使用單步驟方法,利用高長徑比雙螺桿擠出機(Φ=26,L/D=56)進行共混,同時加入與實施例1中相同的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于雙螺桿擠出機中以對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進行硫化,其中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的重量比為5wt%(以該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的重總為基準)。雙螺桿擠出機的操作條件為操作溫度為220~240℃、螺桿轉速為500r.p.m、反應時間為2分鐘,得到新型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D)。其各組成的比例如表1所示。
實施例5 制備程序同實施例1,但其中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的重量比改為7.5wt%(以該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的重總為基準),得到新型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E),各成分的添加量詳見表1所示。
實施例6 制備程序同實施例3,但其中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的重量比改為7.5wt%(以該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的重總為基準),得到新型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F),各成分的添加量詳見表1所示。
實施例7 制備程序同實施例4,但其中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的重量比改為7.5wt%(以該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彈性體的重總為基準),得到新型丙烯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G),各成分的添加量詳見表1所示。
比較實施例1 制備程序同實施例1,不過完全不添加所述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于該雙螺桿擠出機(即不對ACM進行硫化),得到對比熱塑性彈性體(A),各成分的添加量詳見表1所示。請參照圖2,其為比較實施例1所得的對比熱塑性彈性體(A)的SEM圖。
圖1及圖2所示的熱塑性彈性體差別在于是否有利用環氧樹脂進行硫化,由圖1及圖2可知,當ACM/PBT經環氧樹脂動態硫化后,橡膠相(soft segment)可更均勻分布于塑料相中(hard segment)。
比較實施例2 制備程序同實施例2,不過完全不添加所述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于該雙螺桿擠出機(即不對ACM進行硫化),得到對比熱塑性彈性體(B),各成分的添加量詳見表1所示。
比較實施例3 制備程序同實施例3,不過完全不添加所述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于該雙螺桿擠出機(即不對ACM進行硫化),得到對比熱塑性彈性體(C),各成分的添加量詳見表1所示。
比較實施例4 制備程序同實施例4,不過完全不添加所述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于該雙螺桿擠出機(即不對ACM進行硫化),得到對比熱塑性彈性體(D),各成分的添加量詳見表1所示。
表1 熱塑性彈性體性質測量 實施例8 分別將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比較實施例1、比較實施例2、以及比較實施例3所得的熱塑性彈性體進行表面硬度(蕭氏硬度、ShoreHardness D,依據ASTM D-2240所規定的測試方法)、伸長率(elongation,依據ASTM D-412所規定的測試方法,拉伸速率500%)、以及壓縮永久變形率(Compression Set(Cs)、依據ASTM D-395所規定的測試方法,測式條件為100℃、24hr、壓縮試片25%),測式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請參照圖3,其顯示在相同ACM/PBT比例下,有添加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與無添加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所得的熱塑性彈性體的伸長率(elongation)的對照(即實施例1與比較實施例1相比、實施例2與比較實施例2相比、實施例3與比較實施例3相比);此外,請參照圖4,其顯示在相同ACM/PBT比例下,不同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添加量與無添加鄰甲酚型環氧基交聯劑所得的熱塑性彈性體的壓縮永久變形率的對照(即實施例1、實施例5與比較實施例1相比、實施例3、實施例6與比較實施例3相比、實施例4、實施例7與比較實施例4相比)。由表2及圖3可知,經添加環氧基交聯劑后進行硫化后,所得的熱塑性彈性體的伸長率明顯增加;此外,由表2及圖4可知,本發明的實施例使用環氧基交聯劑后進行熱塑性彈性體的硫化,可大幅改善熱塑性彈性體的壓縮永久變形率,所得的硫化后的熱塑性彈性體的壓縮永久變形率都小于1%。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熱塑性硫化體,包含
一摻合體,其中所述摻合體為一經硫化的壓克力系橡膠分散于一聚酯系塑料中,其中所述經硫化的壓克力系橡膠是以含環氧基的樹脂作為硫化劑,使一壓克力系橡膠經由動態硫化方式所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經硫化的壓克力系橡膠的重量比介于10-90wt%,以所述壓克力系橡膠與聚酯系塑料總重為基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壓克力系橡膠的重量比介于40-60wt%,以所述壓克力系橡膠與聚酯系塑料總重為基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聚酯系塑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述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重量比介于10-90wt%,以所述壓克力系橡膠與聚酯系塑料總重為基準。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聚酯系塑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述聚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重量比介于40-60wt%,以所述壓克力系橡膠與聚酯系塑料總重為基準。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含環氧基的樹脂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環氧基。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經硫化的壓克力系橡膠具有網狀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含環氧基的樹脂為鄰甲酚型雙環氧基型環氧樹脂。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含環氧基的樹脂為酚醛系鄰甲酚型雙環氧樹脂或鄰甲酚酚醛系鄰甲酚型雙環氧樹脂。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含環氧基的樹脂為雙酚A型環氧樹脂。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含環氧基的樹脂為四溴化雙酚-A環氧樹脂、含萘環環氧樹脂、或雙苯基環氧樹脂。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含環氧基的樹脂為環脂肪型環氧樹脂。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含環氧基的樹脂為二環戊烷環氧樹脂。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含環氧基的樹脂為溴化的環氧樹脂。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含環氧基的樹脂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1-10wt%,以所述壓克力系橡膠的總重為基準。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含環氧基的樹脂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2.5-7.5wt%,以所述壓克力系橡膠的總重為基準。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壓克力系橡膠通過含環氧基的樹脂作為硫化劑進行動態硫化制備工藝時,無需使用助硫化劑。
1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壓克力系橡膠為烷基丙烯酸酯、烷氧基丙烯酸酯、或其混合經聚合所得的共聚物。
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聚酯系塑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經二醇改性的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對二甲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經乙二醇改性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對二甲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
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熱塑性硫化體的壓縮永久變形率不大于1%。
2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熱塑性硫化體具有半互穿網絡結構。
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熱塑性硫化體是應用作于汽車及電子零件。
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塑性硫化體,其中所述熱塑性硫化體是作為空氣導管、油體導管或車燈墊片。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熱塑性硫化體,該熱塑性硫化體包含一摻合體,其中該摻合體為一經硫化的壓克力系橡膠分散于一聚酯系塑料中,其中該經硫化的壓克力系橡膠是以含環氧基的樹脂作為硫化劑,使一壓克力系橡膠經由動態硫化方式所得。
文檔編號C08J3/24GK101781436SQ20091000650
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21日
發明者吳耀祖, 吳志宏, 蔡育勛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