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涉及市政道路透水磚的制備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利用廢舊橡塑制成的生態海綿磚。
背景技術:
:目前,城市廣場、商業街、人行道及社區活動場地等場合的地面主要用花崗石、大理石陶瓷磚等透水性很差的材質鋪設,加重了城市排水設施的負擔,導致近幾年每當遭遇強暴雨襲擊時,城市非常容易發生內澇,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地下排水系統落后于城市建設,另一方面,城市的建設和建筑改變了地表徑流量,增加了地下管網的負擔。但地面的徑流量得到有效控制時,強暴雨所帶來的雨水對地下管網的要求相應變低,由此可見,要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改造難度較大的老舊城區的內澇問題,必須增加地表徑流量。隨后海綿城市的概念就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海綿城市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換句話來說即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及凈水,而一旦需要時可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個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當前橡膠和塑料工業飛速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橡塑制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更換周期越來越短,這就使得廢舊橡塑的數量越來越多,然而,我國目前廢棄塑膠的再回首利用率不到30%,“白色污染”成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目前對廢棄塑膠的處理方法主要是焚燒和填埋,但這種方法存在較大的缺點,在這樣的情況下,回收廢舊橡塑,再對其進行再加工能緩解世界能源壓力,節約資源,同時減少廢舊橡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隨著國家對海綿城市的大力倡導,如何高值化利利用大量廢棄的橡膠和塑料,將廢棄的橡膠和塑料進行回收,用于制備適用于海綿城市建設的滲水快、蓄水量大的海綿地磚成為行業研究的重點。公開號為cn105442405a的專利提供了一種方收縮海綿地磚,該地磚包括表層和底層,表層和底層之間設有纖維網層,所述表層和底層均由廢舊橡膠顆粒壓制而成,其中表層的顆粒平均粒徑小于底層的顆粒平均粒徑,在底層與地面接觸的一面交錯設置導水槽,在導水槽交錯節點處設置蓄水槽,雨水可從表層快速滲透,經過底層的快速疏散疏導,設置在表層與底層之間的纖維網層提高了磚塊的耐變型性。公告號為cn1569432a的專利提供了一種利用回收塑料制備植草磚及透水磚的方法,其以環保回收塑料為原料,經粉碎成合適的顆粒形狀后,依不同用途需要的硬度、韌度等材質要求,添加適合比例的色料,經攪拌均勻后,加熱至流體狀,分別澆鑄于各種圖案、造型、功能設計的模具中,經冷卻脫模后得到成品,具有施工技術簡易快捷的效果。然而,在現有技術中,利用回收塑料、回收橡膠制備植草磚及透水磚在其蓄水、滲水過程中,存在著表面能過高導致雨水流經磚面時不易分散、快速滲透的問題,同時存在著磚體粘結力或內聚力低的問題,導致磚體一旦受壓即可斷裂甚至粉碎的問題,嚴重影響使用效果和使用年限;此外,存在著易滲污,且不易清污的問題,大大影響了城市道路的美觀和使用效果。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克服現有技術利用回收塑料、回收橡膠制備磚體存在著在其蓄水、滲水過程中,存在著表面能過高導致雨水流經磚面時不易分散、快速滲透的問題,同時存在著磚體粘結力或內聚力低的問題,導致磚體一旦受壓即可斷裂甚至粉碎的問題,存在著易滲污,且不易清污的問題,提供一種利用廢舊橡塑制成的生態海綿磚。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利用廢舊橡塑制成的生態海綿磚,其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利用廢舊橡塑制成的生態海綿磚,所述生態海綿磚包括面層、底層,所述面層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細粒徑廢舊橡膠顆粒20-40份、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30-40份、納米二氧化鈦2-15份、稀土1-10份、碳酸鈣20-30份、膨潤土20-30份、活性氧化鋁5-12份、聚四氟乙烯10-25份、嵌段共聚物5-10份、木質素磺酸鈣0.5-1.5份、異構13醇聚醚0.5-1.5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0.4-1.0份、復合助劑1-10份。其中,所述納米二氧化鈦負載于活性氧化鋁的孔隙內。所述底層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30-60份、粗粒徑廢舊塑料顆粒50-70份、廢舊玻璃10-20份、膨潤土20-30份、砂石10-30份、硅酸鈣10-20、嵌段共聚物5-10份、聚丙烯酰胺1-5份、異構13醇聚醚0.5-1.5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0.4-1.0份、復合助劑1-10份。其中,所述復合助劑由偶聯劑、增塑劑、抗氧化劑、聚乙烯蠟按質量比為5:1:0.5:3.5的比例混合而成;按照前述的組分及其重量份數,所述利用廢舊橡塑制成的生態海綿磚的制備過程包括備料過程、功能混合物處理過程、面料與底料的制備及生態海綿磚成型過程,其具體步驟如下所示:(一)備料過程:步驟一:將廢舊塑料、廢舊橡膠洗滌干凈、脫水及烘干處理,然后通過粉碎機進行粉碎,過篩分選為顆粒粒徑約為1~3mm和3~5mm的廢舊塑料顆粒、廢舊橡膠顆粒,備用;步驟二:將廢舊玻璃洗滌干凈、脫水及烘干處理,然后同樣通過粉碎機粉碎為顆粒徑約為0.5~2mm的廢舊玻璃顆粒物,備用。步驟三:按質量比為5:1:0.5:3.5的比例稱取偶聯劑、增塑劑、抗氧化劑、聚乙烯蠟,并攪拌混合均勻,備用。(二)功能混合物處理過程:步驟四:將碳酸鈣、膨潤土、稀土、木質素磺酸鈣、異構13醇聚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依次加入到高速捏合機中混合3-5min,然后加入負載有納米二氧化鈦的活性氧化鋁后繼續混合1-2min,隨后加入復合助劑繼續捏合2-3min,得到面層功能混合物,面層備用;步驟五:將膨潤土、硅酸鈣、異構13醇聚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加入到高速捏合機中混合3-5min,隨后加入復合助劑繼續捏合2-3min,得到底層功能混合物,底層備用;(三)面料與底料的制備:步驟六:將細粒徑廢舊橡膠顆粒、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聚四氟乙烯燒結粉末、嵌段共聚物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步驟(四)制得的面層功能混合物繼續攪拌均勻,得到面料;步驟七: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粗粒徑廢舊塑料顆粒、廢舊玻璃、砂石、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步驟(五)制得的底層功能混合物繼續攪拌均勻,得到底料;(四)生態海綿磚成型過程:步驟八:生態海綿磚成型模具具有震動機構,在模具的底部金屬板及模框內壁上涂設耐溫脫模劑,將步驟(六)制得的面料裝入模具中,振蕩均勻,形成生態海綿磚面層坯料;步驟九:將步驟(七)制得的底料裝入所述模具中的生態海綿磚面層坯料上,底料的高度高于模框高度后利用所述的震動機構進行震動使其密實并繼續再刮平,在所述生態海綿磚面層坯料之上形成生態海綿磚底層坯料,獲得生態海綿磚坯料;步驟十:將步驟(九)獲得的生態海綿磚坯料連同模具送入溫度為140-240℃的加熱箱中進行加熱或熱風穿透處理,使得廢舊橡膠顆粒、廢舊塑料顆粒熔融或軟化;步驟十一:將經步驟(十)加熱處理的生態海綿磚坯料送入熱壓機中進行熱壓處理,壓力為0.2-2.0mpa,脫模,獲得所述的生態海綿磚。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面層與底層中還包括環氧樹脂,在所述步驟(四)或步驟(五)中加入粉狀環氧樹脂、所述環氧樹脂的重量份數為3-10份,進一步提高磚體的強度,為了更快地促進磚體的固化速度,還可以進一步加入環氧樹脂固化劑,所述環氧樹脂固化劑為所述環氧樹脂的重量份數的5%-10%;所述環氧樹脂固化劑包括有乙二胺、二乙烯(撐)三胺、間苯二胺、間苯二甲胺、聚酰胺。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細粒徑廢舊橡膠顆粒、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的粒徑為1~3mm的顆粒;所述細粒徑廢舊橡膠顆粒、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的粒徑為3~5mm的顆粒。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嵌段共聚物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偶聯劑為鋁酸酯偶聯劑、鈦酸酯偶聯劑、硅烷偶聯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物;所述增塑劑為領苯二甲酸酯類、環氧大豆油、脂肪酸酯類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物;所述抗氧化劑采用抗氧化劑1076、抗氧化劑1010或抗氧化劑168。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稀土為硬脂酸鈰、硬脂酸鑭中的一種或兩種組合物。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生態海綿磚的面層設置有貫穿所述面層的上表層與下表層的錐形滲水孔隙;所述生態海綿磚的底層設置豎向垂直貫穿所述底層的上表層與下表層的透水孔隙,所述透水孔隙與所述錐形滲水孔隙連通。在所述生態海綿磚的底層的下表層設置有在所述透水孔隙出口處形成縱向、橫向交錯點的縱向擴散槽與橫向擴散槽,所述縱向擴散槽與橫向擴散槽在縱向、橫向交錯點處與所述透水孔隙連通。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聚四氟乙烯為聚四氟乙烯燒結粉末、未經燒結處理的聚四氟乙烯樹脂粉末以及聚四氟乙烯乳液。所述聚四氟乙烯乳液在前述步驟(四)中加入,與碳酸鈣、膨潤土、稀土、木質素磺酸鈣、異構13醇聚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通過高速捏合機包覆復配處理,所述聚四氟乙烯燒結粉末、未經燒結處理的聚四氟乙烯樹脂粉末在步驟(六)中加入,優選聚四氟乙烯燒結粉末,并在步驟(六)中加入與其他材料進行混料、均勻混合處理。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面層還包括顏料,所述顏料的重量份數為0.5-15份,所述顏料采用有機顏料或無機顏料,無機顏料在高溫或紫外線照射下易分解褪色,顏料優選為無機顏料,包括鈷藍、鈷綠、鈦鎳黃、鈦鉻棕、鉻銅黑、錳鐵黑、鋅鐵黃等。本發明實現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在透水性方面,具有強大的透水功能,很高的孔隙率,特別是有較多的連通孔,是國內同類產品標準的兩倍以上,即使下暴雨,雨水也能迅速透過地表滲入地下,既減輕城市排水系統的負擔,也減輕對公共水域的污染;恢復大地自然地蓄水能力,留住寶貴的地下淡水資源,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態和生活環境;在保水性方面,在雨天大量吸收并保存水份,在太陽的照射下,可以慢慢蒸發,以達到降低地表溫度之功能,因此讓植被得到充分水份,讓植物生長更茂盛。在城市建設中,可以節省部分路面排水設施,減少市政建設中的工程費用;在防滑性方面,表面粗糙,具有良好的防滑性,雨天路面無積水,避免行人因路滑而摔倒,以人為本;在耐久性方面,產品具有良好的耐磨耐風化性,抗凍融性能強,使用年限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路面材料;此外,本發明具有光催化自潔功能,能夠自己分解和清楚磚體表面的有機污漬,美化城市環境。因此,本發明廣泛適用于生態公園、廣場、人行道、停車場、住宅區等,營造出格調高雅、絢麗多彩的城市景觀,實現廢舊橡膠、廢舊塑料的高值化綜合利用。附圖說明圖1是利用廢舊橡塑制成的生態海綿磚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生態海綿磚的透水孔隙與錐形滲水孔隙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縱向擴散槽與橫向擴散槽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是生態海綿磚,2是面層,3是底層,4是錐形滲水孔隙,5是透水孔隙,6是橫向擴散槽,7是縱向擴散槽,8是底層下表層。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所述的利用廢舊橡塑制成的生態海綿磚包括面層、底層,其中,面層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細粒徑廢舊橡膠顆粒20-40份、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30-40份、納米二氧化鈦2-15份、稀土1-10份、碳酸鈣20-30份、膨潤土20-30份、活性氧化鋁5-12份、聚四氟乙烯燒結粉末10-25份、嵌段共聚物5-10份、木質素磺酸鈣0.5-1.5份、異構13醇聚醚0.5-1.5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0.4-1.0份、復合助劑1-10份。所述納米二氧化鈦負載于活性氧化鋁的孔隙內,負載方法采用現有技術“負載型光催化劑tio2/alo3的制備與研究”(王奎,vol.33,n0.6,dec.200)進行。由于戶外使用的生態海綿磚容易受到油污的污染,負載于活性氧化鋁的納米二氧化鈦賦予生態海綿磚的自清污自清潔的功能,而所述稀土為硬脂酸鈰、硬脂酸鑭中的一種或兩種組合物,可促進納米二氧化鈦自清污的能力。同時,由于多數橡膠類、塑料類具有疏水性,其影響了對水體的鋪展與滲透、流動,而木質素磺酸鈣、異構13醇聚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等可大大降低生態海綿磚面層的表面能,擴散表面張力,促進雨水流經生態海綿磚面層時的鋪展、擴散,使之更快速地向下滲透、擴散。總所周知,聚四氟乙烯具有優異的抗酸性、抗堿性及抗污性,利用燒結后聚四氟乙烯粉末與橡膠、塑料的協同作用,提高生態海綿磚的耐老化性能和抗污性能以及阻燃性能;同時,本發明所述的生態海綿磚內既包含有橡膠類材料,也包含有塑膠類材料,而嵌段共聚物不但包含硬鏈段段即塑料鏈段,同時包含有軟鏈段即橡膠鏈段,因此嵌段共聚物有利于橡膠類材料、塑膠類材料之間的作用力和相容力,提高生態海綿磚的內聚力和強度,避免了各組分間因不相容造成的分離、聚集或遷移的問題,擴大生態海綿磚的使用領域和使用效果。所述嵌段共聚物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種或兩種。本發明所述的底層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30-60份、粗粒徑廢舊塑料顆粒50-70份、廢舊玻璃10-20份、膨潤土20-30份、砂石10-30份、硅酸鈣10-20、嵌段共聚物5-10份、聚丙烯酰胺1-5份、異構13醇聚醚0.5-1.5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0.4-1.0份、復合助劑1-10份。本發明所述的所述復合助劑由偶聯劑、增塑劑、抗氧化劑、聚乙烯蠟按質量比為5:1:0.5:3.5的比例混合而成。由于制備本發明的生態海綿磚綜合利用了無機材料、有機材料,二者無法實現相容,因此必須通過偶聯劑實現無機材料、有機材料的相容性問題,解決生態海綿磚中無機材料的相分離和遷移、聚集的問題,同時,聚乙烯蠟不但增加生態海綿磚內各種材料間的粘結力和生態海綿磚的內聚力,賦予生態海綿磚的強度,同時使得在磚體成型過程中生態海綿磚易于脫模。而抗氧化劑用于提高生態海綿磚的戶外環境使用的耐老化性問題。所述偶聯劑為鋁酸酯偶聯劑、鈦酸酯偶聯劑、硅烷偶聯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物;所述增塑劑為領苯二甲酸酯類、環氧大豆油、脂肪酸酯類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物;所述抗氧化劑采用抗氧化劑1076、抗氧化劑1010或抗氧化劑168。按照前述的組分及其重量份數,所述利用廢舊橡塑制成的生態海綿磚的制備過程包括備料過程、功能混合物處理過程、面料與底料的制備及生態海綿磚成型過程,其具體步驟如下所示:(一)備料過程:步驟一:將廢舊塑料、廢舊橡膠洗滌干凈、脫水及烘干處理,然后通過粉碎機進行粉碎,過篩分選為顆粒粒徑約為1~3mm和3~5mm的廢舊塑料顆粒、廢舊橡膠顆粒,備用;步驟二:將廢舊玻璃洗滌干凈、脫水及烘干處理,然后同樣通過粉碎機粉碎為顆粒徑約為0.5~2mm的廢舊玻璃顆粒物,備用。步驟三:按質量比為5:1:0.5:3.5的比例稱取偶聯劑、增塑劑、抗氧化劑、聚乙烯蠟,并攪拌混合均勻,備用。(二)功能混合物處理過程:步驟四:將碳酸鈣、膨潤土、稀土、木質素磺酸鈣、異構13醇聚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依次加入到高速捏合機中混合3-5min,然后加入負載有納米二氧化鈦的活性氧化鋁后繼續混合1-2min,隨后加入復合助劑繼續捏合2-3min,得到面層功能混合物,面層備用。步驟五:將膨潤土、硅酸鈣、異構13醇聚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加入到高速捏合機中混合3-5min,隨后加入復合助劑繼續捏合2-3min,得到底層功能混合物,底層備用。(三)面料與底料的制備:步驟六:將細粒徑廢舊橡膠顆粒、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聚四氟乙烯燒結粉末、嵌段共聚物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步驟(四)制得的面層功能混合物繼續攪拌均勻,得到面料。步驟七: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粗粒徑廢舊塑料顆粒、廢舊玻璃、砂石、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步驟(五)制得的底層功能混合物繼續攪拌均勻,得到底料。(四)生態海綿磚成型過程:步驟八:生態海綿磚成型模具具有震動機構,在模具的底部金屬板及模框內壁上涂設耐溫脫模劑,將步驟(六)制得的面料裝入模具中,振蕩均勻,形成生態海綿磚面層坯料。步驟九:將步驟(七)制得的底料裝入所述模具中的生態海綿磚面層坯料上,底料的高度高于模框高度后利用所述的震動機構進行震動使其密實并繼續再刮平,在所述生態海綿磚面層坯料之上形成生態海綿磚底層坯料,獲得生態海綿磚坯料。步驟十:將步驟(九)獲得的生態海綿磚坯料連同模具送入溫度為140-240℃的加熱箱中進行加熱或熱風穿透處理,使得廢舊橡膠顆粒、廢舊塑料顆粒熔融或軟化;步驟十一:將經步驟(十)加熱處理的生態海綿磚坯料送入熱壓機中進行熱壓處理,壓力為0.2-2.0mpa,脫模,獲得所述的生態海綿磚。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所述生態海綿磚的面層設置有貫穿所述面層的上表層與下表層的錐形滲水孔隙;所述生態海綿磚的底層設置豎向垂直貫穿所述底層的上表層與下表層的透水孔隙,所述透水孔隙與所述錐形滲水孔隙連通。在所述生態海綿磚的底層的下表層設置有在所述透水孔隙出口處形成縱向、橫向交錯點的縱向擴散槽與橫向擴散槽,所述縱向擴散槽與橫向擴散槽在縱向、橫向交錯點處與所述透水孔隙連通。為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了解,現結合附圖對其作具體的說明。實施例1在本實施例中,首先分揀出廢舊天然橡膠、廢舊氯丁橡膠、廢舊丁腈橡膠,以及廢舊聚乙烯、廢棄聚丙烯、廢舊聚酯、廢舊聚苯乙烯等組成的混雜塑料,將廢舊塑料、廢舊橡膠洗滌干凈、脫水及烘干處理,然后通過粉碎機進行粉碎,或進行粉碎后在進行洗滌、脫水及烘干處理,形成廢舊塑料、廢舊橡膠粉碎料,將粉碎料過篩分選為顆粒粒徑約為1~3mm的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和3~5mm的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同時,將廢舊玻璃洗滌干凈、脫水及烘干處理,然后同樣通過粉碎機粉碎為顆粒徑約為0.5~2mm的廢舊玻璃顆粒物,備用。在本實施例,按下列組分及重量份數對面層進行配料:細粒徑廢舊橡膠顆粒20份、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30份、納米二氧化鈦2份、稀土1份、碳酸鈣20份、膨潤土20份、活性氧化鋁5份、聚四氟乙烯燒結粉末10份、嵌段共聚物5份、木質素磺酸鈣0.5份、異構13醇聚醚0.5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0.4份、復合助劑1份。將所述納米二氧化鈦負載于活性氧化鋁的孔隙內。在本實施例,按下列組分及重量份數對底層進行配料: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30份、粗粒徑廢舊塑料顆粒50份、廢舊玻璃10份、膨潤土20份、砂石10份、硅酸鈣10份、嵌段共聚物5份、聚丙烯酰胺1份、異構13醇聚醚0.5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0.4份、復合助劑1份。在本實施例中,將硅烷偶聯劑偶聯劑、鄰苯二甲酸酯二辛酯、抗氧化劑1010、聚乙烯蠟按質量比為5:1:0.5:3.5的比例稱取,并攪拌混合均勻,備用。在功能混合物處理過程中,將碳酸鈣、膨潤土、稀土、木質素磺酸鈣、異構13醇聚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依次加入到高速捏合機中混合4min,然后加入負載有納米二氧化鈦的活性氧化鋁后繼續混合2min,隨后加入復合助劑繼續捏合2min,得到面層功能混合物,面層備用。隨后,將膨潤土、硅酸鈣、異構13醇聚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加入到高速捏合機中混合4min,隨后加入復合助劑繼續捏合2min,得到底層功能混合物,底層備用。在功能混合物制備完成后進行面料與底料的制備,將細粒徑廢舊橡膠顆粒、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聚四氟乙烯燒結粉末、嵌段共聚物混合均勻,然后加入制得的面層功能混合物繼續攪拌均勻,得到面料;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粗粒徑廢舊塑料顆粒、廢舊玻璃、砂石、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混合均勻,然后加入制得的底層功能混合物繼續攪拌均勻,得到底料。在面料與底料的制備完成后進行生態海綿磚成型,成型的過程包括如下工序:首先,生態海綿磚成型模具具有震動機構,在模具的底部金屬板及模框內壁上涂設耐溫脫模劑,將前述制得的面料裝入模具中,振蕩均勻,形成生態海綿磚面層坯料。其次,將前述制得的底料裝入所述模具中的生態海綿磚面層坯料上,底料的高度高于模框高度后利用所述的震動機構進行震動使其密實并繼續再刮平,在所述生態海綿磚面層坯料之上形成生態海綿磚底層坯料,獲得生態海綿磚坯料。再次,將生態海綿磚坯料連同模具送入溫度為160℃的加熱箱中進行加熱處理,使得廢舊橡膠顆粒、廢舊塑料顆粒熔融或軟化,其中的橡膠與塑料顆粒、塑料與塑料顆粒之間產生粘結作用。最后,在廢舊橡膠顆粒、廢舊塑料顆粒熔融或軟化后,將經加熱處理的生態海綿磚坯料送入熱壓機中進行熱壓處理,壓板壓力為0.5mpa以提高粘結強度,脫模,冷卻養護,獲得如附圖1所示的生態海綿磚1,本實施例所述的生態海綿磚1包括包括面層2、底層3。本實施例的生態海綿磚可根據使用環境和要求形成系列不同邊長和厚度的磚體,如下所示:類別規格尺寸(mm)邊長100,150,200,250,300,400,500厚度40,50,60,80,100,120實施例2在本實施例中,首先分揀出廢舊乙丙橡膠、廢舊硅橡膠、廢舊氟橡膠,以及廢舊聚乙烯、廢舊聚丙烯、廢舊聚酯、廢舊聚氯乙烯等組成的混雜塑料等,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和步驟對廢舊橡膠、廢舊塑料及廢舊玻璃進行洗滌、脫水及烘干處理,過篩分選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和廢舊玻璃顆粒物。在本實施例中,按下列組分及重量份數對面層進行配料:細粒徑廢舊橡膠顆粒40份、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40份、納米二氧化鈦15份、稀土10份、碳酸鈣30份、膨潤土30份、活性氧化鋁12份、聚四氟乙烯燒結粉末25份、嵌段共聚物10份、木質素磺酸鈣1.5份、異構13醇聚醚1.5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1.0份、復合助劑10份。其中,所述納米二氧化鈦負載于活性氧化鋁的孔隙內。在本實施例中,按下列組分及重量份數對底層進行配料: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60份、粗粒徑廢舊塑料顆粒70份、廢舊玻璃20份、膨潤土30份、砂石30份、硅酸鈣20、嵌段共聚物10份、聚丙烯酰胺5份、異構13醇聚醚1.5份、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1.0份、復合助劑10份。在本實施例中,將鋁酸酯偶聯劑、鄰苯二甲酸酯丁二酯、抗氧化劑1010、聚乙烯蠟按質量比為5:1:0.5:3.5的比例稱取,并攪拌混合均勻,備用。在本實施例的生態海綿磚成型過程中采用的模具壓板上設置有矩陣型分布的鉆孔針,所述鉆孔針的末端呈錐形結構,同時在鉆孔針的根部設置有以鉆孔針為交錯點的縱向凸棱和橫向凸棱,其余按照實施例1的工藝參數和步驟,將上述的面層配料和底層配料進行熱處理、加壓處理,制得如附圖1所示的生態海綿磚1,本實施例所述的生態海綿磚1包括包括面層2、底層3。如附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面層2設置有貫穿所述面層2的上表層與下表層的錐形滲水孔隙4;所述生態海綿磚的底層3設置豎向垂直貫穿所述底層3的上表層與下表層的透水孔隙5,所述透水孔隙5與所述錐形滲水孔隙4連通。所制得態海綿磚的底層4的下表層8設置有在透水孔隙5出口處形成縱向、橫向交錯點的縱向擴散槽7與橫向擴散槽6,所述縱向擴散槽7與橫向擴散槽6在縱向、橫向交錯點處與所述透水孔隙5連通。在本實施例中,在面層或底層的配料中可加入具有耐老化、耐高溫及耐污性良好的顏料,優選無機顏料,該無機顏料所添加的重量份數為0.5-15份,無機顏料可根據使用要求配置,包括鈷藍、鈷綠、鈦鎳黃、鈦鉻棕、鉻銅黑、錳鐵黑、鋅鐵黃等。實施例3在本實施例中,首先分揀出廢棄天然橡膠、氯丁橡膠、丁腈橡膠,以及廢舊聚乙烯、廢舊聚丙烯、廢舊聚酯、廢舊聚苯乙烯等組成的混雜塑料,將廢舊塑料、廢舊橡膠洗滌干凈、脫水及烘干處理,然后通過粉碎機進行粉碎,或進行粉碎后在進行洗滌、脫水及烘干處理,形成廢舊塑料、廢舊橡膠粉碎料,將粉碎料過篩分選為顆粒粒徑約為1~3mm的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和3~5mm的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同時,將廢舊玻璃洗滌干凈、脫水及烘干處理,然后同樣通過粉碎機粉碎為顆粒徑約為0.5~2mm的廢舊玻璃顆粒物。然后按照實施例1的工藝參數及成型步驟,制得只含廢舊橡膠顆粒、廢舊塑料顆粒組分的海綿磚對比樣1。在本實施例中,首先分揀出廢舊乙丙橡膠、廢舊硅橡膠、廢舊氟橡膠,以及廢舊聚乙烯、廢舊聚丙烯、廢舊聚酯、廢舊聚氯乙烯等組成的混雜塑料等,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和步驟對廢舊橡膠、廢舊塑料及廢舊玻璃進行洗滌、脫水及烘干處理,過篩分選細粒徑廢舊塑料顆粒、粗粒徑廢舊橡膠顆粒和廢舊玻璃顆粒物。按照實施例2的工藝參數及成型步驟,制得只含廢舊橡膠顆粒、廢舊塑料顆粒組分且具有實施例2制得的生態海綿磚同樣內部孔隙結構的海綿磚對比樣2。采用實施例1、實施例2、海綿磚對比樣1、海綿磚對比樣2、普通透水磚(市售)為試驗樣品,磚體的尺寸均為邊長200mm,厚度為60mm。采用jc/t945-2005《透水磚》測試試驗樣品的抗壓強度、透水系數、保水性、抗凍性能、耐磨性。磚體自清潔清污能力測試方法為:將10ml的黑色廢機油采用噴霧瓶噴灑在磚體的表層,并置于室外溫度為25-30℃的陽光下暴曬72h,測試結果如下:由此可見,本發明所述的利用廢舊橡塑制成的生態海綿磚,具有如下產品特點:(1)透水性:具有強大的透水功能,很高的孔隙率,特別是有較多的連通孔,是國內同類產品標準的兩倍以上,能應付60-80mm/h的降雨量。即使下暴雨,雨水也能迅速透過地表滲入地下,既減輕城市排水系統的負擔,也減輕對公共水域的污染;恢復大地自然地蓄水能力,留住寶貴的地下淡水資源,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態和生活環境。(2)保水性:在雨天大量吸收并保存水份,在太陽的照射下,可以慢慢蒸發,以達到降低地表溫度之功能,因此讓植被得到充分水份,讓植物生長更茂盛。在城市建設中,可以節省部分路面排水設施,減少市政建設中的工程費用。(3)防滑性:表面粗糙,具有良好的防滑性,雨天路面無積水,避免行人因路滑而摔倒,以人為本。(4)耐久性:產品具有良好的耐磨耐風化性,抗凍融性能強,使用年限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路面材料。(5)具有光催化自潔功能,能夠自己分解和清楚磚體表面的有機污漬,美化城市環境。(6)景觀性:廣泛適用于生態公園、廣場、人行道、停車場、住宅區等,營造出格調高雅、絢麗多彩的城市景觀,實現廢舊橡膠、廢舊塑料的高值化綜合利用。雖然本發明描述了具體的實施案例,但是,本發明的范圍并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實質的情況下,對本發明的各種變型、變化和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