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株白囊耙齒菌,命名為白囊耙齒菌(Irpex lacteus)PR2,已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簡稱CGMCC,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種保藏號為CGMCC NO.13190。
2.一種植物誘抗劑,其活性成分為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囊耙齒菌(Irpex lacteus)PR2的發酵后菌絲體的乙醇提取物。
3.權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誘抗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發酵上述的白囊耙齒菌(Irpex lacteus)PR2,將發酵液離心過濾,得到菌絲體的步驟;以及將菌絲體采用乙醇進行提取的步驟。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發酵采用的發酵培養基的原料組成為:馬鈴薯提取液1000ml、酵母膏1.0g、蛋白胨3.0g、葡萄糖15.0g、瓊脂17.0g。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提取液的制備方法為:取去皮馬鈴薯200g,切成小塊,加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鐘,濾去馬鈴薯塊,將濾液補足至1000毫升。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發酵的條件為:接種量為5-15%、發酵培養溫度為20-30℃,培養4-6天;優選的,發酵的條件為:接種量為10%、發酵培養溫度為25℃,培養5天。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提取的操作為:將菌絲體干燥、粉碎,加入乙醇冷浸20-30h,然后超聲提取0.5-1.5h;重復提取2-4次,合并濾液,即得;優選的,所述乙醇提取的操作為:將菌絲體在50℃下干燥、粉碎,加入乙醇冷浸24小時,然后超聲提取2h;重復提取2次,合并濾液。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的加入量為菌絲體重量的15-30%;每次提取加入乙醇的量相同。
9.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囊耙齒菌(Irpex lacteus)PR2和/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誘抗劑在促進農作物生長或者促進農作物增產中的應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農作物為馬鈴薯、水稻或大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