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用試管,尤其涉及一種防交叉污染的多連排管,屬于檢測儀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熒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FQ PCR)是1996年由美國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的一種新定量試驗技術,它是通過熒光染料或熒光標記的特異性的探針,對PCR產物進行標記跟蹤,實時在線監控反應過程,結合相應的軟件可以對產物進行分析,計算待測樣品模板的初始濃度。其應用領域包括各種臨床疾病診斷:如各型肝炎、艾滋病、禽流感、結核、性病等傳染病診斷和療效評價;地中海貧血、血友病、性別發育異常、智力低下綜合癥、胎兒畸形等優生優育檢測;腫瘤標志物及瘤基因檢測實現腫瘤病診斷;遺傳基因檢測實現遺傳病診斷等。檢測時通常采用檢測試管進行檢測,為了方便,實驗人員通常會將多個檢測試管連接起來,但由此也會存在一個不足,由于彼此距離較近,各個試管的檢測物容易形成交叉污染,從而影響檢測的準確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就是根據上述問題,提出一種防交叉污染的多連排管,該多連排管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最大程度防止各個試管間的檢測物形成交叉污染。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防交叉污染的多連排管,包括至少三個以上形狀相同的檢測試管,分別為第一檢測試管、第二檢測試管、第三檢測試管,所述第一、第二檢測試管之間以及第二、第三檢測試管之間分別通過第一連接片和第二連接片而將三個檢測試管連成一排,同時還包括可分別封閉第一、第二、第三檢測試管的第一封蓋、第二封蓋和第三封蓋,所述三個封蓋之間分別通過第三連接片和第四連接片形成連接,所述第一檢測試管左端通過一塑膠連接夾片連接第一、第二、第三封蓋并且可使三個封蓋分別能封閉三個檢測試管,所述每個檢測試管之間均設有一能隔絕兩個檢測試管之間形成液體交叉感染的阻擋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之優選,所述阻擋裝置包括豎向連接于第三、第四連接片底部的第一塑料擋片和第二塑料擋片,所述第一、第二連接片上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通孔大小為當三個封蓋分別封閉三個檢測試管時,所述第一、第二塑料擋片可分別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本實用新型采用在各個檢測試管之間設置阻擋片的結構,使得各個檢測試管內的檢測物不會滴濺到旁邊的檢測試管內,從而很好地防止了交叉污染。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其中:1、第一檢測試管;2、第二檢測試管;3、第三檢測試管;4、第一連接片;5、第二連接片;6、第一封蓋;7、第二封蓋;8、第三封蓋;9、第三連接片;10、第四連接片;11、第一塑料擋片;12、第二塑料擋片;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塑膠連接夾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由圖1可知,一種防交叉污染的多連排管,包括至少三個以上形狀相同的檢測試管,分別為第一檢測試管1、第二檢測試管2、第三檢測試管3,在第一檢測試管1、第二檢測試管2之間以及第二檢測試管2、第三檢測試管3之間分別通過第一連接片4和第二連接片5而將三個檢測試管連成一排。
本實用新型同時還包括可分別封閉第一檢測試管1、第二檢測試管2、第三檢測試管3的第一封蓋6、第二封蓋7和第三封蓋8,這三個封蓋之間分別通過第三連接片9和第四連接片10形成連接,第一檢測試管1的左端通過一塑膠連接夾片15連接第一封蓋6、第二封蓋7和第三封蓋8并且可使三個封蓋分別能封閉第一檢測試管1、第二檢測試管2、第三檢測試管3,在每個檢測試管之間均設有一能隔絕兩個檢測試管之間形成液體交叉感染的阻擋裝置。
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的阻擋裝置包括豎向連接于第三連接片9和第四連接片10底部的第一塑料擋片11和第二塑料擋片12,在第一連接片4和第二連接片5上設有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的大小為:當三個封蓋分別封閉三個檢測試管時,第一塑料擋片11和第二塑料擋片12可分別插入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內。
由于三個封蓋分別封閉三個檢測試管時,第一塑料擋片11和第二塑料擋片12分別插入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內,從而將相鄰兩個檢測試管隔絕起來,這樣在移動試管或者是封蓋沒有蓋緊時,檢測物也不會滴濺到相鄰的檢測試管內,從而很好地防止了交叉污染。
在實際應用中,上面所提到的檢測試管、封蓋的數量可以是任意數量 的連排,如八個連排、十個連排,這些都是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總的來說,本實用新型采用在各個檢測試管之間設置阻擋片的結構,使得各個檢測試管內的檢測物不會滴濺到旁邊的檢測試管內,從而很好地防止了交叉污染。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