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復合材料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二氧化碳(CO2)可以與環氧類單體共聚合得到一系列可生物降解聚碳酸酯,其中聚碳酸亞丙酯(PPC)是二氧化碳和環氧丙烷(PO)單體通過交替共聚反應合成的一種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CO2含量占31%-50%,是目前研究最深入也是最有工業化前景的二氧化碳共聚酯。CO2的充分利用不僅大大降低對上游原料——石油的消耗,還對緩解環境污染中最嚴重的問題—CO2的排放而對導致的“溫室效應”問題的緩解有積極作用,而且PPC具有完全可生物降解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極低的氧透過率,能夠作為可降解塑料使用,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是一類具有發展前景的環境友好材料。但是由于聚碳酸亞丙酯(PPC)為非晶結構,醚鍵(C—O—C)的存在使得PPC主鏈鏈段容易繞醚鍵發生一定的振動和內旋轉,大大的增加了鏈的柔性,且鏈間相互作用力小,力學性能較差,極大限制了PPC的應用范圍。目前,PPC的綜合性能還不能夠完全滿足工業加工及生活應用的要求,為拓展其應用領域,需要對其性能進行較大的改進。為提高聚碳酸亞丙酯的性能,國外內相繼開展了聚碳酸亞丙酯的改性研究。其中,物理共混是改善聚碳酸亞丙酯性能的有效途徑之一,而且這種方法對設備要求簡單,操作方便,因而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聚碳酸亞丙酯與天然大分子如殼聚糖、淀粉、纖維素和木質素等復合,與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乳酸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共混,與無機材料如玻璃纖維、蒙脫土、納米二氧化硅以及氧化石墨等進行共混復合等均有文獻報道。孟躍中等(JAppl.Polym.Sci.,2006,99,782-787)制備了聚碳酸亞丙酯/木屑共混物,木屑的加入使得聚碳酸亞丙酯的拉伸強度提高了大約16%;李曉紅等(JPolySciPartB:PolymPhys,2004,42,666)用木質纖維素纖維對聚碳酸亞丙酯進行改性研究,木質纖維素纖維的加入,使得共混物的玻璃化溫度(共混物中含40wt%木質纖維素時,提高6.5℃)和熱穩定性都得到了提高;雖然通過纖維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聚碳酸亞丙酯的性能,但由于纖維素和聚碳酸亞丙酯之間相容性較差,容易在基體中團聚,所以聚碳酸亞丙酯性能的改善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其應用仍然受到限制。中國專利CN103540114A公開了脂肪族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采用無定型二氧化硅與脂肪族聚碳酸酯組合,所得組合物的拉伸強度在35MPa,但是所得組合物的斷裂伸長率低于200%,韌性比較差。中國專利CN103788613A公開了一種可降解的納米二氧化硅/聚碳酸亞丙酯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所用納米二氧化硅為氣相疏水納米二氧化硅,所得復合膜材料具有較高的玻璃化溫度(35.2-42.1℃),但其拉伸強度在7.63-12.97MPa之間,改性效果有限,而且使用了污染環境的有機溶劑進行共混,限制了其推廣使用。納米二氧化硅之所以對聚碳酸亞丙酯的改性效果比較差,主要原因在于納米二氧化硅與聚碳酸亞丙酯極性不匹配,致使兩者相容性不好,納米二氧化硅在基體中不能有效地分散,影響了納米二氧化硅納米特性的體現。Chen等采用玻璃纖維對聚碳酸亞丙酯進行共混改性(JournalofReinforcedPlasticsandComposites,2010,29(10):1545-1550.),加入10%的玻璃纖維,所得高強度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從17.32MPa提高了25.43MPa,最大熱分解溫度從290.8℃提高了293.2℃,但是斷裂伸長率卻從255.03%大幅度下降到了8.86%。Gao等采用納米氧化石墨對聚碳酸亞丙酯進行改性(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2011,21,17627–17630.),加入少量的納米氧化石墨就可以顯著提高聚碳酸亞丙酯的力學性能。然而,這些填料價格昂貴,從而限制了這類高強度復合材料的推廣使用。技術實現要素:有鑒于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的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以及熱穩定性。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制備而成。優選的,所述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的質量比為(50~100):(10~50)。優選的,所述PPC型聚氨酯彈性體按照如下方法進行制備:A)將聚碳酸亞丙酯二醇、二異氰酸酯、阻聚劑和催化劑混合,進行加熱反應;B)將步驟A)的反應產物、阻燃劑和擴鏈劑混合進行真空脫氣反應后,依次進行固化和熟化,得到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優選的,所述阻聚劑為磷酸,催化劑為辛酸亞錫,阻燃劑為甲基磷酸二甲酯,擴鏈劑為1,4-丁二醇,二異氰酸酯為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優選的,所述聚碳酸亞丙酯的數均分子量30000~200000Da。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將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混合后進行熔融混煉、熱壓成型和冷壓出模,得到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優選的,所述熔融混煉的溫度為160~220℃,時間為5~10min。優選的,所述熱壓成型的溫度為150~200℃,時間為4~8min。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由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制備而成。本發明提供的高強度復合材料由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制備而成,所述復合材料在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的同時,其力學性能得到了明顯提高,所用原料價廉易得,且制備方法工藝簡單,便于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2制備得到的試樣TG曲線。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由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制備而成。本發明提供的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以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為制備原料。其中,聚碳酸亞丙酯的數均分子量為30000~200000Da,優選為50000~180000Da。在本發明中,所述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即為聚碳酸亞丙酯型聚氨酯彈性體。所述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優選按照如下方法進行制備:A)將聚碳酸亞丙酯二醇、二異氰酸酯、阻聚劑和催化劑混合,進行加熱反應;B)將步驟A)的反應產物、阻燃劑和擴鏈劑混合進行真空脫氣反應后,依次進行固化和熟化,得到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在進行PPC型聚氨酯彈性體的制備時,本發明首先將聚碳酸亞丙酯二醇、二異氰酸酯、阻聚劑和催化劑混合,進行加熱反應。具體的,所述聚碳酸亞丙酯二醇是由二氧化碳為起始原料,在引發劑和催化劑的作用下,與環氧丙烷共聚合成制得。制備方法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方法。在本發明中,所述聚碳酸亞丙酯二醇的數均分子量為3000~4000Da,聚碳酸亞丙酯二醇的羥基官能度為2~3,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分子內碳酸酯基團的摩爾分率為30%~40%。本發明首先將聚碳酸亞丙酯二醇進行脫水,所述脫水的方法優選為真空脫水,脫水結束后,與二異氰酸酯、阻聚劑和催化劑混合,進行加熱攪拌反應。所述反應的溫度為60~80℃,反應時間為2~3小時。反應結束后,將所述反應產物降溫冷卻至40~50℃。接著,將上述反應產物與脫水后的阻燃劑和擴鏈劑混合,進行真空脫氣反應。所述反應的時間為5~10min。然后,進行固化和熟化,得到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其中,所述固化的溫度為70~80℃,所述固化的時間為10~12小時,所述熟化的溫度為90~100℃,所述熟化的時間為10~12小時。熟化結束后,將所述產物在室溫條件下進行靜置,然后造粒,得到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其中,所述二異氰酸酯為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擴鏈劑為1,4-丁二醇,催化劑為辛酸亞錫,阻聚劑為磷酸,無鹵阻燃劑為甲基磷酸二甲酯。在進行PPC型聚氨酯彈性體的制備時,上述原料的使用量優選為:100~120質量份的聚碳酸亞丙酯二醇;60~90質量份的二異氰酸酯;0.1~1質量份的阻聚劑;0.01~1質量份的催化劑;5~15質量份的阻燃劑;8~12質量份的擴鏈劑。在本發明中,所述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的質量比為(50~100):(10~50),優選為(55~95):(15~45),更優選為(60~80):(20~40)。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將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混合后熔融混煉、熱壓成型,得到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在進行制備之前,本發明首先將原料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分別進行干燥,在本發明中,所述干燥優選為真空干燥,所述真空干燥的溫度為60~80攝氏度,所述真空干燥的時間為8~10小時。然后,將干燥后的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進行混合后進行熔融混煉,在本發明中,所述熔融混煉的溫度為160~220℃,優選為170~200℃,時間為5~10min,優選為6~8min。所述熔融混煉優選在轉矩流變儀中進行。接著將熔融共混物進行熱壓成型,所述熱壓成型的溫度為150~200,優選為160~190℃,時間為4~8min,優選為5~7min。在本發明中,所述熱壓成型優選在平板硫化機上進行。最后,將產物冷壓出模,得到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本發明提供的高強度復合材料由聚碳酸亞丙酯與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制備而成,所述復合材料在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的同時,其力學性能得到了明顯提高,所用原料價廉易得,且制備方法工藝簡單,便于推廣應用。為了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聚碳酸亞丙酯/PPC型聚氨酯彈性體高強度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進行說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受以下實施例的限制。實施例1聚碳酸亞丙酯二醇(購自廣東達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子量為3000,聚碳酸亞丙酯二醇的羥基官能度為2,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分子內碳酸酯基團的摩爾分率為30%。稱取100g上述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120℃抽真空脫水2小時,降到常溫后,與0.01g磷酸、60g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1g辛酸亞錫混合,在80℃攪拌反應3h后,冷卻至40℃,得第一產物1。稱取5g甲基磷酸二甲酯和12g1,4-丁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抽真空脫水后,與第一產物1混合后,真空脫氣反應10min,得第二產物1。第二產物1立即倒入預熱好的磨具中,在烘箱中以80℃固化12h后,再在100℃熟化12h,室溫靜置24h后破碎造粒,得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實驗前期對材料進行處理,將上述制備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和數均分子量為18萬的聚碳酸亞丙酯(購自河南天冠有限公司)分別在真空干燥烘箱中60℃下烘干8h。然后開啟轉矩流變儀,并將其轉速調節到40r/min,溫度穩定在175℃。稱取60份的聚碳酸亞丙酯和40份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在轉矩流變儀中熔融混煉7min,,然后從轉矩流變儀中取出熔融共混物,在170℃的平板硫化機上熱壓成型5min,然后冷壓出模,最后在制樣機中制得各種測試所需的試樣。實施例2聚碳酸亞丙酯二醇(購自廣東達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子量為3000,聚碳酸亞丙酯二醇的羥基官能度為3,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分子內碳酸酯基團的摩爾分率為40%。稱取120g上述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120℃抽真空脫水2小時,降到常溫后,與0.01g磷酸、60g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0.02g辛酸亞錫混合,在60℃攪拌反應3h后,冷卻至40℃,得第一產物1。稱取15g甲基磷酸二甲酯和8.5g1,4-丁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抽真空脫水后,與第一產物1混合后,真空脫氣反應5min,得第二產物1。第二產物1立即倒入預熱好的磨具中,在烘箱中以80℃固化12h后,再在100℃熟化12h,室溫靜置24h后破碎造粒,得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實驗前期對材料進行處理,將上述制備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和數均分子量為13萬的聚碳酸亞丙酯(購自河南天冠有限公司)分別在真空干燥烘箱中60℃下烘干8h。然后開啟轉矩流變儀,并將其轉速調節到40r/min,溫度穩定在175℃。稱取65份的聚碳酸亞丙酯和35份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在轉矩流變儀中熔融混煉8min,,然后從轉矩流變儀中取出熔融共混物,在170℃的平板硫化機上熱壓成型5min,然后冷壓出模,最后在制樣機中制得各種測試所需的試樣。實施例3聚碳酸亞丙酯二醇(購自廣東達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子量為4000,聚碳酸亞丙酯二醇的羥基官能度為2,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分子內碳酸酯基團的摩爾分率為30%。稱取100g上述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120℃抽真空脫水2小時,降到常溫后,與0.01g磷酸、60g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0.02g辛酸亞錫混合,在80℃攪拌反應2h后,冷卻至50℃,得第一產物1。稱取5g甲基磷酸二甲酯和8.5g1,4-丁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抽真空脫水后,與第一產物1混合后,真空脫氣反應5min,得第二產物1。第二產物1立即倒入預熱好的磨具中,在烘箱中以80℃固化12h后,再在100℃熟化12h,室溫靜置24h后破碎造粒,得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實驗前期對材料進行處理,將上述制備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和數均分子量為13萬的聚碳酸亞丙酯(購自河南天冠有限公司)分別在真空干燥烘箱中60℃下烘干8h。然后開啟轉矩流變儀,并將其轉速調節到40r/min,溫度穩定在175℃。稱取70份的聚碳酸亞丙酯和30份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在轉矩流變儀中熔融混煉7min,,然后從轉矩流變儀中取出熔融共混物,在170℃的平板硫化機上熱壓成型7min,然后冷壓出模,最后在制樣機中制得各種測試所需的試樣。實施例4聚碳酸亞丙酯二醇(購自廣東達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子量為3000,聚碳酸亞丙酯二醇的羥基官能度為2,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分子內碳酸酯基團的摩爾分率為30%。稱取100g上述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120℃抽真空脫水2小時,降到常溫后,與0.01g磷酸、60g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0.02g辛酸亞錫混合,在80℃攪拌反應3h后,冷卻至40℃,得第一產物1。稱取5g甲基磷酸二甲酯和8.5g1,4-丁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抽真空脫水后,與第一產物1混合后,真空脫氣反應5min,得第二產物1。第二產物1立即倒入預熱好的磨具中,在烘箱中以80℃固化10h后,再在100℃熟化12h,室溫靜置24h后破碎造粒,得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實驗前期對材料進行處理,將上述制備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和數均分子量為13萬的聚碳酸亞丙酯(購自河南天冠有限公司)分別在真空干燥烘箱中60℃下烘干8h。然后開啟轉矩流變儀,并將其轉速調節到40r/min,溫度穩定在175℃。稱取75份的聚碳酸亞丙酯和25份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在轉矩流變儀中熔融混煉6min,,然后從轉矩流變儀中取出熔融共混物,在170℃的平板硫化機上熱壓成型5min,然后冷壓出模,最后在制樣機中制得各種測試所需的試樣。實施例5聚碳酸亞丙酯二醇(購自廣東達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子量為3000,聚碳酸亞丙酯二醇的羥基官能度為2,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分子內碳酸酯基團的摩爾分率為30%。稱取100g上述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120℃抽真空脫水2小時,降到常溫后,與0.01g磷酸、90g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0.02g辛酸亞錫混合,在80℃攪拌反應3h后,冷卻至40℃,得第一產物1。稱取5g甲基磷酸二甲酯和8.5g1,4-丁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抽真空脫水后,與第一產物1混合后,真空脫氣反應5min,得第二產物1。第二產物1立即倒入預熱好的磨具中,在烘箱中以70℃固化12h后,再在90℃熟化10h,室溫靜置24h后破碎造粒,得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實驗前期對材料進行處理,將上述制備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和數均分子量為13萬的聚碳酸亞丙酯(購自河南天冠有限公司)分別在真空干燥烘箱中60℃下烘干8h。然后開啟轉矩流變儀,并將其轉速調節到40r/min,溫度穩定在175℃。稱取80份的聚碳酸亞丙酯和20份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在轉矩流變儀中熔融混煉7min,然后從轉矩流變儀中取出熔融共混物,在170℃的平板硫化機上熱壓成型5min,然后冷壓出模,最后在制樣機中制得各種測試所需的試樣。對比例1實驗前期對材料進行處理,數均分子量為5萬的聚碳酸亞丙酯(購自河南天冠有限公司)在真空干燥烘箱中60℃下烘干8h。然后開啟轉矩流變儀,并將其轉速調節到40r/min,溫度穩定在170℃。稱取100份的聚碳酸亞丙酯在轉矩流變儀中熔融混煉7min,,然后從轉矩流變儀中取出熔融物料,在160℃的平板硫化機上熱壓成型5min,然后冷壓出模,最后在制樣機中制得各種測試所需的試樣。對比例2聚碳酸亞丙酯二醇(購自廣東達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子量為3000,聚碳酸亞丙酯二醇的羥基官能度為2,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分子內碳酸酯基團的摩爾分率為40%。稱取100g上述聚碳酸亞丙酯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120℃抽真空脫水2小時,降到常溫后,與0.01g磷酸、60g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和1g辛酸亞錫混合,在80℃攪拌反應3h后,冷卻至40℃,得第一產物1。稱取5g甲基磷酸二甲酯和12g1,4-丁二醇,在帶有抽真空裝置的玻璃反應釜中,抽真空脫水后,與第一產物1混合后,真空脫氣反應8min,得第二產物1。第二產物1立即倒入預熱好的磨具中,在烘箱中以80℃固化12h后,再在100℃熟化12h,室溫靜置24h后破碎造粒,得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實驗前期對材料進行處理,將上述制備的PPC型聚氨酯彈性體在真空干燥烘箱80℃下烘干10h。然后開啟轉矩流變儀,并將其轉速調節到40r/min,溫度穩定在175℃。稱取100份的聚碳酸亞丙酯在轉矩流變儀中熔融混煉7min,,然后從轉矩流變儀中取出熔融物料,在170℃的平板硫化機上熱壓成型5min,然后冷壓出模,最后在制樣機中制得各種測試所需的試樣。實施例6將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制備得到的試樣進行力學性能檢測,結果見表1,表1為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2制備得到的試樣進行力學性能檢測結果。表1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2制備得到的試樣進行力學性能檢測結果拉伸強度(MPa)斷裂伸長率(%)實施例1(60/40)23.05516.03實施例2(65/35)21.68486.42實施例3(70/30)21.37473.22實施例4(75/25)20.38447.28實施例5(80/20)18.98395.27對比例1(PPC)16.01285.75對比例2(TPU)25.32573.56實施例7將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制備得到的試樣進行熱重分析,結果見圖1和表1。圖1為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2制備得到的試樣TG曲線。圖1中,PPC為對比例1制備得到的試樣TG曲線,TPU為對比例2制備得到的試樣TG曲線,60/40為實施例1制備得到的試樣TG曲線,65/35為實施例2制備得到的試樣TG曲線,70/30為實施例3制備得到的試樣TG曲線,75/25為實施例4制備得到的試樣TG曲線,80/20為實施例5制備得到的試樣TG曲線。表2為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2制備得到的試樣分解5%的溫度。表2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2制備得到的試樣分解5%的溫度實施例8將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制備得到的試樣進行抗沖擊強度測試,結果見表3,表3為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2制備得到的試樣的抗沖擊強度測試結果。表3實施例1~5以及對比例1~2制備得到的試樣的抗沖擊強度測試結果抗沖擊強度(KJ/m2)實施例1(60/40)14.72實施例2(65/35)14.04實施例3(70/30)13.32實施例4(75/25)12.22實施例5(80/20)10.14對比例1(PPC)6.59對比例2(TPU)15.43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