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風力發電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風能發電的高延展性護套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新能源中技術最成熟的、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風力發電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作為風力發電設備配套產品的風力發電機用電纜正在成為有巨大市場潛力的電纜新品種。
歐洲是風力發電的發源地,德國、荷蘭等國的風電專用低溫柔性電纜一般采用普通的橡膠絕緣和護套,而產品的主要標準有歐洲標準與德國標準,使用溫度在-25-90℃,需要通過-25℃下3000次正反1080°低溫抗扭轉實驗。
我國的環境復雜多樣,特別是風力資源發達的地區主要分布在西北高寒與東部沿海地區。西北高寒地區冬季的最低氣溫一般在-25℃以下,甚至有的地區達到-40℃,如內蒙古草原與青藏高原,東部沿海地區夏季的最高溫度可能超過40℃,這些對于風能電纜都是嚴酷的挑戰。為了保證風力發電設施的正常工作,我國的風能電纜在耐低溫、耐扭轉性能和耐鹽浴性能上有著相對于傳統風能電纜更高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風能發電的高延展性護套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本技術:
護套材料彈性好,柔軟性強,具有較高的斷裂伸長率和拉伸強度,同時阻燃性好,燃燒時發煙量低,不產生有害氣體,適用于暴曬環境長期使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用于風能發電的高延展性護套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秸稈灰10-15份;鉀長石粉1-3份;聚磷酸銨3-8份;pvc樹脂粉20-30份;氯磺化聚乙烯20-30份;氧化鎂3-13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1-5份;氧化鋅1-4份;二苯胺0.5-3份;n-苯基-2-萘胺1-3份;磷酸三苯酯3-8份;三聚氰胺5-6份;氯化石蠟8-18份;補強劑20-40份;鈦酸酯偶聯劑0.5-2份。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補強劑為白炭黑。
一種用于風能發電的高延展性護套材料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秸稈灰和鉀長石粉分別碾碎,過200目篩,并將兩者分別在溫度為105℃-120℃下密煉6-8分鐘;
s2、將密煉后的兩者混合,送入扭矩流變儀中,并依次加入剩余余料,并增溫185℃-195℃下煉制20-25分鐘;
s3、將煉制后的膠體在三輥壓延機上開條出片,輸出橡頁經過冷卻輥冷卻,即制得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護套材料彈性好,柔軟性強,具有較高的斷裂伸長率和拉伸強度,同時阻燃性好,燃燒時發煙量低,不產生有害氣體,適用于暴曬環境長期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發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構想,遂圖式中僅顯示與本發明中有關的組件而非按照實際實施時的組件數目、形狀及尺寸繪制,其實際實施時各組件的型態、數量及比例可為一種隨意的改變,且其組件布局型態也可能更為復雜。
一種用于風能發電的高延展性護套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
秸稈灰10-15份;鉀長石粉1-3份;聚磷酸銨3-8份;pvc樹脂粉20-30份;氯磺化聚乙烯20-30份;氧化鎂3-13份;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1-5份;氧化鋅1-4份;二苯胺0.5-3份;n-苯基-2-萘胺1-3份;磷酸三苯酯3-8份;三聚氰胺5-6份;氯化石蠟8-18份;補強劑20-40份;鈦酸酯偶聯劑0.5-2份。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補強劑為白炭黑。
一種用于風能發電的高延展性護套材料的制備方法,請參閱附圖1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秸稈灰和鉀長石粉分別碾碎,過200目篩,并將兩者分別在溫度為105℃-120℃下密煉6-8分鐘;
s2、將密煉后的兩者混合,送入扭矩流變儀中,并依次加入剩余余料,并增溫185℃-195℃下煉制20-25分鐘;
s3、將煉制后的膠體在三輥壓延機上開條出片,輸出橡頁經過冷卻輥冷卻,即制得成品。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