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工藝領域,特別是一種玉米淀粉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傳統的淀粉生產工藝中精淀粉乳脫水均采用臥式虹吸刮刀離心機,通過離心力及虹吸抽力的雙重作用,實現固液分離,刮刀離心機脫水濾液與虹吸液被排放到廢水池,淀粉生產浸泡工藝產生的玉米漿經蒸發濃縮得到濃縮玉米漿,蒸汽冷凝液被排放到廢水池,生產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增加電耗、水耗,給后續污水處理廠也造成負擔。
例如現有技術cn102070721a中公布了一種玉米淀粉的生產工藝,具體工藝流程是:選料去雜→水洗浸泡→分離取胚→沉流淀粉→烘干→包裝。上述現有技術中步驟簡單,但是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且影響淀粉質量和收率,因此,需要設計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玉米淀粉生產工藝。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玉米淀粉生產工藝。
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玉米淀粉生產工藝,包括選材去雜、水洗浸泡、機械破碎、分離取胚、粗磨、分離蛋白質、精制、脫水、干燥、包裝。其中:
所述選材去雜,選取優質的原料玉米,脫粒,并放入到玉米滾筒篩中進行去雜;
所述水洗浸泡,將去雜之后的玉米進行清洗,放入到玉米混合箱內與稀玉米漿混合,然后送入浸泡池內進行浸泡;
所述機械破碎,將浸泡之后的玉米撈出,與浸泡液進行分離,然后放入破碎箱內進行機械破碎;
所述分離取胚,將破碎之后的玉米進行玉米胚與玉米胚乳的分離,然后取出玉米胚;
所述粗磨,對上述步驟中的玉米胚乳進行粉碎;
所述分離蛋白質,將粗磨之后的粗淀粉乳進行除雜,之后放置到淀粉分離機進行蛋白質分離;
所述精制,將上述分離完大部分蛋白質之后的淀粉進行精制;
所述脫水,將上述精制后的淀粉放置到脫水裝置中進行脫水處理;
所述干燥,將脫水處理后的淀粉乳,送入到干燥箱內進行干燥;
所述包裝,最后將上述干燥之后的淀粉進行包裝。
所述分離蛋白質之后的淀粉乳濃度在5.0-8.0be后才可以進行精制處理,如不符合要求則返回進行粗磨處理。
所述去雜之后的玉米與稀玉米漿以1:3的比例進行混合。
所述玉米與浸泡液之間的配比為1:6。
利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制作的一種玉米淀粉生產工藝,工藝過程簡單,雜質少且淀粉分離徹底,粉碎磨制精細,回收返磨,提高了淀粉的收取率,生產成本低,淀粉質量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一種玉米淀粉生產工藝的結構流程示意圖;
圖中,1、選材去雜;2、水洗浸泡;3、機械破碎;4、分離取胚;5、粗磨;6、分離蛋白質;7、精制;8、脫水;9、干燥;10、包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玉米淀粉生產工藝,包括選材去雜1、水洗浸泡2、機械破碎3、分離取胚4、粗磨5、分離蛋白質6、精制7、脫水8、干燥9、包裝10。其中:所述選材去雜1,選取優質的原料玉米,脫粒,并放入到玉米滾筒篩中進行去雜;所述水洗浸泡2,將去雜之后的玉米進行清洗,放入到玉米混合箱內與稀玉米漿混合,然后送入浸泡池內進行浸泡;所述機械破碎3,將浸泡之后的玉米撈出,與浸泡液進行分離,然后放入破碎箱內進行機械破碎;所述分離取胚4,將破碎之后的玉米進行玉米胚與玉米胚乳的分離,然后取出玉米胚;所述粗磨5,對上述步驟中的玉米胚乳進行粉碎;所述分離蛋白質6,將粗磨5之后的粗淀粉乳進行除雜,之后放置到淀粉分離機進行蛋白質分離;所述精制7,將上述分離完大部分蛋白質之后的淀粉進行精制;所述脫水8,將上述精制7后的淀粉放置到脫水裝置中進行脫水處理;所述干燥9,將脫水8處理后的淀粉乳,送入到干燥箱內進行干燥;所述包裝10,最后將上述干燥9之后的淀粉進行包裝;所述分離蛋白質6之后的淀粉乳濃度在5.0-8.0be后才可以進行精制7處理,如不符合要求則返回進行粗磨5處理;所述去雜之后的玉米與稀玉米漿以1:3的比例進行混合;所述玉米與浸泡液之間的配比為1:6。
本實施方案的特點為,選材去雜1,選取優質的原料玉米,脫粒,并放入到玉米滾筒篩中進行去雜;水洗浸泡2,將去雜之后的玉米進行清洗,放入到玉米混合箱內與稀玉米漿混合,然后送入浸泡池內進行浸泡;機械破碎3,將浸泡之后的玉米撈出,與浸泡液進行分離,然后放入破碎箱內進行機械破碎;分離取胚4,將破碎之后的玉米進行玉米胚與玉米胚乳的分離,然后取出玉米胚;粗磨5,對上述步驟中的玉米胚乳進行粉碎;分離蛋白質6,將粗磨5之后的粗淀粉乳進行除雜,之后放置到淀粉分離機進行蛋白質分離;精制7,將上述分離完大部分蛋白質之后的淀粉進行精制;脫水8,將上述精制7后的淀粉放置到脫水裝置中進行脫水處理;干燥9,將脫水8處理后的淀粉乳,送入到干燥箱內進行干燥;包裝10,最后將上述干燥9之后的淀粉進行包裝。
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發明的原理,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