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的制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噴灑后可固結成地膜的液體混合物的制備,特別是用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和醋酸乙脂在水存在下反應制備噴灑后可固結成地膜的液體混合物的制備。
背景技術: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6%,全國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正受風沙危害。90年代以來,我國沙化土地面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截止1999年,我國以三北風沙帶為主線的“防治荒漠化工程”共治理沙漠6.44萬公里,但仍然處于“沙進人退”的狀態。據衛星遙感調查技術統計,全國可利用草原以每年2%的速度在加速退化?;哪o人們生活與生存帶來了直接危害,對大中城市、工礦及國防設施造成嚴重威脅。可以說我國防治沙漠化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液體地膜是相對固體地膜被約定俗稱的。液體地膜本身是一種液體,噴哂于地表脫水后會固結形成很薄的一層固化膜,該膜常溫下不溶于水,具有增溫保墑、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改良土壤物理性狀等功效。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國內開始研究液體地膜,其中以中國農科院和中國石油工業總公司聯合研制的液體地膜最具代表性。還有申請號98107594、公告號1232857、授權公告日2001年11月7日的中國發明專利,也披露了一種液體地膜及其制備方法。可是這些液體地膜制作所用原料中有大量瀝青,致使該液體地膜使用后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其成本高,從而難以推廣。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噴灑后能固結成地膜的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的制備,這種液體生態地膜用于農業生產、固沙造林、植樹種草、保持水土、鹽堿地治理改良、道路護坡、促進作物早發、減輕作物季節性干旱,具有良好作用,且其成本較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的制備采用的技術方案其特殊之處是采用步驟①在第一反應釜中按重量加入水100份、聚乙烯醇3~6份、羧甲基纖維素1~3份和醋酸乙烯酯2~4份,加熱至70~80℃并攪拌;②將所述攪拌后的混合料加入第二反應釜,并于其中按重量加入過硫酸鉀0.1~0.3份、OP乳化劑0.3~1.0份、丙二醇1~2份和戊二醛0.05~0.1份,攪拌反應;③將所述反應后物料過濾,得乳液為所述的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
所述反應后物料過濾所得乳液裝入貯罐,冷卻后分裝得制成品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
本發明的液體生態地膜常溫下為無色液體,在現場施工地用大量冷水稀釋至一定濃度,經人工或用機械噴霧設備噴施于地表,半小時后即可在地表形成一層固化膜,該膜在常溫下不溶于水,具有固定土表、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加表土溫度等功能。
本發明的液體生態地膜經動物毒性試驗表明為無毒性產品,對植物、動物、人體無毒副作用,對環境也無任何危害。
本發明的液體地膜為長鏈羥基化合物,降解后成碳水化合物,無任何有害物殘留,也不存在象使用固體塑料薄膜而造成“白色污染”問題。
本發明的液體地膜可廣泛用于農業生產、固沙造林、植樹種草、保持水土、鹽堿地治理改良、道路護坡、促進作物早發、減輕作物季節性干旱等。在我國北方主要用于防風固沙和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對提高綠化植樹成活率和抑制地表揚沙,防止沙塵暴的發生有顯著效果,通過在內蒙古多倫縣的沙地植樹試驗表明,該地膜與一種保水劑配合使用,能使沙漠植樹成活率達90%以上,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該地膜在我國南方地區主要用于增加土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和抑制土壤返鹽等,還可用于早春作物育苗、減輕夏季作物季節性干旱、防止土壤養分流失、抑制海涂地和大棚土壤返鹽等。試驗表明,噴施該地膜后能增加土溫、降低土壤水分蒸發率等,對防止水土流失有一定效果;另外,該地膜噴施地表后作物種子可直接破膜而出,無需人工破膜。
本發明的地膜還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特點。使用時用水稀釋后可用人工、機械或直升飛機噴灑。本地膜成本約60~75元/畝,與固體地膜成本接近,易于被市場接受。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①在第一反應釜中按重量加入水100份、聚乙烯醇3份、羧甲基纖維素1份和醋酸乙烯酯2份,加熱至70℃并攪拌;②將所述攪拌后的混合料加入第二反應釜,并于其中按重量加入過硫酸鉀0.1份、OP乳化劑0.5份、丙二醇1份和戊二醛0.05份,攪拌反應3小時;③將所述反應后物料經過濾器后流入乳液貯罐,冷卻后分裝。
實施例2①在第一反應釜中按重量加入水100份、聚乙烯醇5份、羧甲基纖維素2份和醋酸乙烯酯3份,加熱至75℃并攪拌;②將所述攪拌后的混合料加入第二反應釜,并于其中按重量加入過硫酸鉀0.2份、OP乳化劑0.7份、丙二醇1.5份和戊二醛0.1份,攪拌反應3小時;③將所述反應后物料經過濾器后流入乳液貯罐,冷卻后分裝。
實施例3①在第一反應釜中按重量加入水100份、聚乙烯醇6份、羧甲基纖維素3份和醋酸乙烯酯4份,加熱至80℃并攪拌;②將所述攪拌后的混合料加入第二反應釜,并于其中按重量加入過硫酸鉀0.3份、OP乳化劑1份、丙二醇2份和戊二醛0.1份,攪拌反應2.5小時;③將所述反應后物料經過濾器后流入乳液貯罐,冷卻后分裝。
權利要求
1.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的制備,其特征是采用步驟①在第一反應釜中按重量加入水100份、聚乙烯醇3~6份、羧甲基纖維素1~3份和醋酸乙烯酯2~4份,加熱至70~80℃并攪拌;②將所述攪拌后的混合料加入第二反應釜,并于其中按重量加入過硫酸鉀0.1~0.3份、OP乳化劑0.3~1.0份、丙二醇1~2份和戊二醛0.05~0.1份,攪拌反應;③將所述反應后物料過濾,得乳液為所述的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的制備,其特征是所述反應后物料過濾所得乳液裝入貯罐,冷卻后分裝得制成品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
全文摘要
噴曬于地表后能固結成地膜、可自然降解、無二次污染、成本低的一種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的制備,采用步驟①在第一反應釜中按重量加入水100份、聚乙烯醇3~6份、羧甲基纖維素1~3份和醋酸乙烯酯2~4份,加熱至70~80℃并攪拌;②將所述攪拌后的混合料加入第二反應釜,并于其中按重量加入過硫酸鉀0.1~0.3份、OP乳化劑0.3~1.0份、丙二醇1~2份和戊二醛0.05~0.1份,攪拌反應;③將所述反應后物料過濾,得乳液為所述的聚乙烯醇改性物—液體生態地膜。本發明適用于制成液體地膜其使用對治理沙漠,改良土壤和土壤的保水保肥,植被造林,增加農作物產量等具有良好效果。
文檔編號C09K17/52GK1445275SQ02108889
公開日2003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22日
發明者王建紅 申請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