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三組份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三組份閥,其特別涉及一種設置有氣動控制的三組份閥,用以提 升精確點膠準確性。
背景技術:
現今,封裝制程中利用三組份閥進行膠合組件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而傳統上三 組份閥的結構大多藉由四支底座螺絲及四支上蓋螺絲將一上蓋、一活塞彈簧、一活塞、一本 體、一針閥、一閥座本體及一尾座等結構組件檢合而成的裝置。當將該三組份閥輸入一膠 液,并藉由該活塞帶動該針閥作動,即可使該膠液被針閥推擠出該,達成點膠的目的,多孔 三組份閥裝置即是將由螺絲將眾多組件栓合而成的三組份閥結構。而于該三組份閥進行點 膠的過程,因活塞不斷作動及針閥不斷撞擊之故,常常會產生膠液私滯于三組份閥內,或是 該三組份閥組件產生彈性疲乏或磨損的情形,而當該,汽膠閥需進行清潔或更換組件而進 行拆卻時,即需要將該上蓋螺絲及該底座螺絲旋開后,將整個三組份閥拆解,才能將需要清 潔的組件進行清潔或將損壞的組件進行更換。而在清潔或更換組件后再將組件組裝回該三 組份閥的過程中,又會因該活塞彈簧會于組裝過程中產生一反向作用力,往往造成需要兩 個人才能將該三組份閥組裝完成的情形發生,造成相當不便。所以現有三組份閥的缺點是 密封環墊容易被磨損,而且點膠速度慢,而且不能實現配不同比例的膠水的需求,導致施工 時效率低。因此,現有技術存在缺陷,需要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點膠快捷,準確,斷膠干凈、密封結構不易損壞的點膠
三組份閥。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三組份閥,一閥體包括上閥體和下閥體;所述上閥體包括上閥體體殼和設置 在所述上閥體體殼內的驅動機構;所述下閥體上部內設置一腔體,在所述空腔內部的底部至少平行設置三個活塞通 道,每一個活塞通道的尾部設置一個出膠孔,每一個活塞通道中間設置一個活塞,每一個活 塞的密封端至少部分設置在對應的每一個出膠孔中,每一個活塞與對應的每一個活塞通道 之間至少設置一個密封裝置,每一個活塞的密封端與每一個活塞通道結合的部位對應設置一個進料裝置;在所述空腔內部,平行設置的每一個活塞的頂端固定在同一個連接板上,所述連 接板上至少設置一個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至少通過一個傳動軸與所述驅動機構相連 接,至少一個傳動軸設置在所述上閥體和所述下閥體之間設置的傳動軸通道中。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驅動機構是一電機驅動裝置;所述電機驅動裝置包括,一電機設置在所述上閥體的上腔體內,所述電機與一傳動軸的頭部相連接,所述傳動軸 的中部設置在所述傳動軸通道中,所述傳動軸的尾部設置在所述下腔體內部的上部,在所 述下腔體內部,所述傳動軸的尾部通過至少一連接裝置與連接板連接;所述電機用于帶動所述傳動軸做上下往復運動,所述傳動軸帶動所述連接板和固 定在所述連接板上的活塞做上下往復運動。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驅動機構是一氣動驅動裝置;所述氣動驅動裝置包括 設置在所述上閥體的頭部設置一調節旋鈕,所述上閥體內設置一氣缸,一傳動軸,所述傳動 軸的頭部是十字型頭部,所述十字型頭部設置在所述氣缸內,所述十字型頭部與所述調節 旋鈕相接,所述傳動軸的中部設置在所述傳動軸通道中,所述傳動軸的尾部通過一個連接 裝置與連接板相連接;所述上閥體的上側部設置至少一第一進氣孔、至少一第二進氣孔,所述第一進氣 孔、所述第二進氣孔分布在十字型頭部的兩側,所述第一進氣孔、所述第二進氣孔分別與所 述氣缸相連通;所述第一進氣孔、所述第二進氣孔,分別與外部的進氣管相連接,用于利用進氣管 中氣體壓力的作用,帶動所述傳動軸做上下往復運動。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三個活塞通道分別是第一活塞通道、第二活塞通道、 第三活塞通道;設置在第一活塞通道是第一活塞、設置在第二活塞通道是第二活塞、設置在 第三活塞通道是第三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道末段設置一個第一出膠孔、所述第二活塞通 道末段設置一個第二出膠孔、所述第三活塞通道末段設置一個第三出膠孔。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的尾部的直徑、所述第二活塞的尾部的直徑 與所述第三活塞的尾部的直徑相同,所述第一出膠孔、所述第二出膠孔、所述第三出膠孔的 直徑相同。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的尾部的直徑、所述第二活塞的尾部的直徑 與所述第三活塞的尾部的直徑不相同;所述第一出膠孔的直徑、所述第二出膠孔的直徑、所 述第三出膠孔的直徑不相同。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傳動軸、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三活塞 是陶瓷活塞,或所述傳動軸、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三活塞是不銹鋼活塞。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第一密封裝置是0型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裝置為具 有彈性的橡膠塞。所述下閥體下部設置一個膠水聚合裝置,所述每個出膠孔分別通過一個連接通道 與膠水聚合裝置相連通。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膠水聚合裝置上設置一個膠水調和裝置。所述膠水調和裝置包括一個微型電機和攪動棒。采取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的三組份閥,每一個活塞與對應的每一個活塞通道之間至少設置一個密封 裝置,位于所述第一出膠孔、所述第二出膠孔、所述第三出膠孔的兩側,分別至少所設置至 少一個密封裝置,所述的三組份閥,所述調節旋鈕與所述上腔體之間,所述傳動軸與所述上 腔體內壁,分別設置有第密封裝置,有效地防止了在點膠的過程中,由于產生膠液私滯于三 組份閥內,或是該三組份閥組件產生彈性疲乏或磨損的情形,膠閥需進行清潔或更換組件而進行拆卻時,即需要將該上蓋螺絲及該底座螺絲旋開后,將整個三組份閥拆解,才能將需 要清潔的組件進行清潔或將損壞的組件進行更換,種點膠快捷,準確,斷膠干凈、密封結構 不易損壞的三組份閥。2、實現了在同一個閥體內,實現不同配比的三種膠水的混合,使三組份閥的功能 更加多樣化。
圖1為本發明三組份閥的示意圖1 ;圖2為本發明三組份閥的示意圖2 ;圖3為本發明中驅動機構的示意圖1 ;圖4為本發明中驅動機構的示意圖2。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一種三組份閥,一閥體包括上閥體101和下閥體131 ;所述上閥 體101包括上閥體體殼和設置在所述上閥體體殼內的驅動機構132 ;在下閥體131上部內設置一腔體133,在所述空腔133內部的底部至少平行設置 三個活塞通道即第一活塞通道108、第二活塞通道107、第三活塞通道109,設置在第一活塞 通道108是第一活塞104、設置在第二活塞通道107是第二活塞105、設置在第三活塞通道 109是第三活塞106 ;每一個活塞通道的尾部設置一個出膠孔,即,所述第一活塞通道108末 段設置一個第一出膠孔116、所述第二活塞通道107末段設置一個第二出膠孔113、所述第 三活塞通道109末段設置一個第三出膠孔112。每一個活塞的密封端至少部分設置在對應 的每一個出膠孔中,每一個活塞與對應的每一個活塞通道之間至少設置一個密封裝置,每 一個活塞的密封端與每一個活塞通道結合的部位對應設置一個進料裝置;例如在第一活塞 104的密封端與第一活塞通道108結合的部位設置一第一進料裝置118,在第二活塞107的 密封端與第一活塞通道105結合的部位設置一第二進料裝置,在第三活塞106的密封端與 第三活塞通道109結合的部位設置一第三進料裝置111。在所述空腔133的內部,平行設置的每一個活塞的頂端固定在同一個連接板102 上,所述連接板102上至少設置一個連接裝置103,所述連接裝置至少通過一個傳動軸8B與 所述驅動機構132相連接,至少一個傳動軸設置在所述上閥體101和所述下閥體131之間設置的傳動軸通道 中。所述下閥體131下部設置一個膠水聚合裝置114,每個出膠孔分別通過一個連接通道與 膠水聚合裝置114相連通。實施例2如圖1、圖2、圖3所示,當所述上閥體101體殼內的驅動機構是電機驅動裝置132B 時,所述電機驅動裝置132B包括,一電機22B設置在所述上腔體28B內,所述電機22B與傳 動軸4B的頭部相連接,所述傳動軸4B的中部設置在所述傳動軸通道20B中,所述傳動軸4B 的尾部設置在所述下腔體29內部的上部,在所述空腔133的內部,平行設置的每一個活塞的頂端固定在同一個連接板102上,所述連接板102上設置一個連接裝置103,所述連接裝 置至少通過一個傳動軸8B相連接;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三組份閥通常安裝在點膠機或者機械手或者機器人的固定 端,用來完成噴膠工藝,首先調節設置在上腔體28B的頭部調節旋鈕1B,固定好電機23B的 位置,使閥體內的上腔體28體積的大小,滿足傳動軸8B上的活塞4B上下運動的需要,傳動 軸8B上的活塞4B的頭部是十字型頭部,所述十字型頭部設置在所述上腔體28B內,在上腔 體28B的內電機22B的傳動部分通過連接裝置與垂直部分連接,并且在水平部分36的兩端 與上腔體28內壁之間設置了各第一密封裝置即0型密封圈,在正常工作狀態,根據工作前 點膠的需要進行設置,通過外部的進氣管進電機22力的改變,來推動第一活塞4在上腔體 內做上下往復運動;傳動軸8B上的活塞4B帶動設置在下腔體的連接板102,連接板102帶 動設置在連接板102上的第一活塞104、第二活塞105、第三活塞106做上下往復運動;當第 一活塞104、第二活塞105、第三活塞106在電機驅動裝置132B帶動下向上運動的時候,此 時第一出膠孔116與第一活塞的尾部、第二出膠孔113與第二活塞的尾部、第三出膠孔112 與第三活塞的尾部是相通的,此時膠水分別從第一活塞104的密封端與第一活塞通道108 結合的部位設置一第一進料裝置118,在第二活塞107的密封端與第二活塞通道105結合的 部位設置一第二進料裝置,在第三活塞106的密封端與第三活塞通道109結合的部位設置 一第三進料裝置111 ;此時膠水分別從第一進料裝置118、第二進料裝置、第三進料裝置111 進入各個相對應的密封端與活塞通道結合的部位,從而進入對應的每一個出膠孔,即,所述 第一活塞通道108末段設置一個第一出膠孔116、所述第二活塞通道107末段設置一個第二 出膠孔113、所述第三活塞通道109末段設置一個第三出膠孔112。第一出膠孔116、第二出 膠孔113、第三出膠孔112、各個出膠孔的膠水,通過分別一個連接通道與膠水聚合裝置114 相連通。為了更好的使均勻混合,膠水聚合裝置上設置一個膠水調和裝置;膠水調和裝置包 括一個微型電機和攪動棒。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的尾部的直徑、所述第二活塞的尾部的直徑 與所述第三活塞的尾部的直徑相同,所述第一出膠孔、所述第二出膠孔、所述第三出膠孔的 直徑相同。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的尾部的直徑、所述第二活塞的尾部的直徑 與所述第三活塞的尾部的直徑不相同;所述第一出膠孔的直徑、所述第二出膠孔的直徑、所 述第三出膠孔的直徑不相同。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傳動軸、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三活塞 是陶瓷活塞,或所述傳動軸、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三活塞是不銹鋼活塞。所述的三組份閥,其中,所述第一密封裝置是0型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裝置為具 有彈性的橡膠塞。每一個活塞與對應的每一個活塞通道之間至少設置一個密封裝置,位于 所述第一出膠孔、所述第二出膠孔、所述第三出膠孔的兩側,分別至少所設置至少一個密封 裝置,所述的三組份閥,所述調節旋鈕與所述上腔體之間,所述傳動軸與所述上腔體內壁, 分別設置有第密封裝置,有效地防止了在點膠的過程中,由于產生膠液私滯于三組份閥內, 或是該三組份閥組件產生彈性疲乏或磨損的情形,膠閥需進行清潔或更換組件而進行拆卻 時,即需要將該上蓋螺絲及該底座螺絲旋開后,將整個三組份閥拆解,才能將需要清潔的組 件進行清潔或將損壞的組件進行更換,種點膠快捷,準確,斷膠干凈、密封結構不易損壞的三組份閥。實施例3如圖1、圖2、圖4所示,當所述上閥體101體殼內的驅動機構是氣動驅動裝置132A 時;所述氣動驅動裝置132A包括設置在所述上閥體的頭部設置一調節旋鈕1A,所述上閥體 101內設置一氣缸,一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頭部是十字型頭部,所述十字型頭部設置在所 述氣缸內,所述十字型頭部與所述調節旋鈕相接,所述傳動軸的中部設置在所述傳動軸通 道中,所述傳動軸的尾部通過一個連接裝置與連接板相連接;所述十字型頭部設置在所述氣缸22A內,所述十字型頭部與所述調節旋IA鈕相 接,所述傳動軸8A的中部設置在所述第一通道20A中,所述傳動軸8A的尾部設置在所述空 腔內部的上部,在所述空腔內部,所述傳動軸8A的尾部通過至少一連接裝置連接板102相 連接,連接板102帶動固定在連接板102上的第一活塞104、第二活塞105、第三活塞106做 上下往復運動;所述上閥體101的上側部設置一第一進氣孔2A、一第二進氣孔3A,所述第一進氣 孔2A、所述第二進氣孔3A分布在十字型頭部的兩側,所述第一進氣孔2A、所述第二進氣孔 3A分別與所述氣缸28A相連通,所述下閥體131的下側部設置一第一進料裝置118、一第二 進料裝置,第三進料裝置111,此時膠水分別從第一活塞104的密封端與第一活塞通道108 結合的部位設置一第一進料裝置118,在第二活塞107的密封端與第二活塞通道105結合的 部位設置一第二進料裝置,在第三活塞106的密封端與第三活塞通道109結合的部位設置 一第三進料裝置111相連通;所述第一進氣孔2A、所述第二進氣孔3A,分別與外部的進氣管相連接,用于利用 進氣管中氣體壓力的作用,帶動所述與傳動軸8A做上下往復運動,傳動軸8A上的活塞4A帶動設置在下腔體的連接板102,連接板102帶動設置在連 接板102上的第一活塞104、第二活塞105、第三活塞106做上下往復運動;當第一活塞104、 第二活塞105、第三活塞106在電機驅動裝置132A帶動下向上運動的時候,此時第一出膠孔 116與第一活塞的尾部、第二出膠孔113與第二活塞的尾部、第三出膠孔112與第三活塞的 尾部是相通的,此時膠水分別從第一活塞104的密封端與第一活塞通道108結合的部位設 置一第一進料裝置118,在第二活塞107的密封端與第二活塞通道105結合的部位設置一第 二進料裝置,在第三活塞106的密封端與第三活塞通道109結合的部位設置一第三進料裝 置111 ;此時膠水分別從第一進料裝置118、第二進料裝置、第三進料裝置111進入各個相對 應的密封端與活塞通道結合的部位,從而進入對應的每一個出膠孔,即,所述第一活塞通道 108末段設置一個第一出膠孔116、所述第二活塞通道107末段設置一個第二出膠孔113、所 述第三活塞通道109末段設置一個第三出膠孔112。第一出膠孔116、第二出膠孔113、第三 出膠孔112、各個出膠孔的膠水,通過分別一個連接通道與膠水聚合裝置114相連通。為了 更好的使均勻混合,膠水聚合裝置上設置一個膠水調和裝置;膠水調和裝置包括一個微型 電機和攪動棒。所述上閥體101的頭部設置一調節孔,所述調節旋鈕IA是一個T字型調節旋鈕, 所述τ字型調節旋鈕的腿部設置在所述調節孔中,所述腿部延伸到所述氣缸22A的頂部,并 于所述傳動軸8A的頭部相接觸,所述調節旋鈕IA用于調節氣缸體積。通常情況下,第一出膠孔的直徑116、第二出膠孔的直徑113、第三出膠孔112的直
8徑相同;所述第二活塞7的尾部的直徑與所述第三活塞32的尾部的直徑相同。根據使用時候不同情況的需要,其中,第一出膠孔的直徑116、第二出膠孔的直徑 113、第三出膠孔112的直徑不相同;所述第一活塞的尾部的直徑所述第二活塞的尾部的直 徑與所述第三活塞的尾部的直徑不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三活塞是陶瓷活塞,或所述第一活塞、 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三活塞是不銹鋼活塞。其中,所述第一密封裝置、所述第二密封裝置是0型密封圈,或所述第一密封裝 置、所述第二密封裝置為具有彈性的橡膠塞。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三組份閥通常安裝在點膠機或者機械手或者機器人的固定 端,用來完成噴膠工藝,首先調節設置在上閥體101的頭部調節旋鈕1,使上閥體101內的氣 缸28A體積的大小,滿足傳動軸8A上下運動的需要,所述傳動軸8A的頭部是十字型頭部, 所述十字型頭部設置在所述氣缸22A內,在上閥體101的上側部設置一第一進氣孔2A、一第 二進氣孔3A,分布在十字型頭部的兩側,如圖3所示,更具體說明,十字型頭部由水平部分 和垂直部分組成,第一進氣孔2A、第二進氣孔3A分別設置在十字型頭部水平部分的兩側的 上閥體101上,傳動軸8A的十字型頭部水平部分的兩端把氣缸28A分成兩部分,并且在水 平部分的兩端與氣缸22k內壁之間設置了各第一密封裝置即0型密封圈,在氣缸28A內部 分成兩個相對密封的空間,第一進氣孔2A、第二進氣孔3A只能沿著十字型頭部垂直部分方 向設置,第一進氣孔2A、第二進氣孔3A分別與外部的進氣管相連接,在正常工作狀態,根據 工作前點膠的需要進行設置,通過外部的進氣管進氣壓力的改變,來推動傳動軸8A在氣缸 內做上下往復運動;傳動軸8A帶動設置在傳動軸8A上的活塞4A帶動設置在下腔體的連接 板102,連接板102帶動設置在連接板102上的第一活塞104、第二活塞105、第三活塞106 做上下往復運動;下閥體131的下側當第一活塞104、第二活塞105、第三活塞106在電機驅動裝置 132A帶動下向上運動的時候,此時第一出膠孔116與第一活塞的尾部、第二出膠孔113與第 二活塞的尾部、第三出膠孔112與第三活塞的尾部是相通的,此時膠水分別從第一活塞104 的密封端與第一活塞通道108結合的部位設置一第一進料裝置118,在第二活塞107的密封 端與第二活塞通道105結合的部位設置一第二進料裝置,在第三活塞106的密封端與第三 活塞通道109結合的部位設置一第三進料裝置111 ;此時膠水分別從第一進料裝置118、第 二進料裝置、第三進料裝置111進入各個相對應的密封端與活塞通道結合的部位,從而進 入對應的每一個出膠孔,即,所述第一活塞通道108末段設置一個第一出膠孔116、所述第 二活塞通道107末段設置一個第二出膠孔113、所述第三活塞通道109末段設置一個第三出 膠孔112。第一出膠孔116、第二出膠孔113、第三出膠孔112、各個出膠孔的膠水,通過分別 一個連接通道與膠水聚合裝置114相連通。為了更好的使均勻混合,膠水聚合裝置上設置 一個膠水調和裝置;膠水調和裝置包括一個微型電機121和攪動棒120,通常情況下,微型 電機121帶動攪動棒120轉動,這樣使各種膠水的混合比例,更加均勻。本實施例中的通常情況下,所述第一出膠孔116的直徑與所述第二出膠孔的直 徑、所述第二出膠孔的直徑相同;第一活塞的尾部的直徑、所述第二活塞的尾部的直徑與所 述第三活塞的尾部的直徑相同;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兩種不同膠水的配比是1 1 1。當然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設置需求,設置不同的膠水配比。
實施例4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在實施例1,實施例2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說明,本實 施例中的第一出膠孔的直徑、第二出膠孔的直徑、第三出膠孔的直徑不相同;所述第一活塞 的尾部的直徑、第二活塞的尾部的直徑與所述第三活塞的尾部的直徑不相同;根據不同膠 水的使用配比不同,在設置閥體中的第一出膠孔的直徑與所述第二出膠孔的直徑、第三出 膠孔的直徑和第一活塞的尾部的直徑、第二活塞的尾部的直徑與所述第三活塞的尾部的直 徑按照一定的比例來設定,第一出膠孔的直徑與所述第二出膠孔的直徑、第三出膠孔的直 徑的比例是,1 2 3或1 3 4、一直到1 100 100,或者第第一出膠孔的直徑、第 二出膠孔的直徑、第三出膠孔的直徑比例是,1 2 3或1 3 6、一直到1 100 200 等等根據不同的需要設置任意的比例混合。為實現本發明在所述活塞的兩端分別設置一個0型密封圈,兩個0型密封圈與活 塞結合使用通道中,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有效地防止了在點膠的過程中,由于產生膠液私 滯于三組份閥內,或是該三組份閥組件產生彈性疲乏或磨損的情形,而當該,膠閥需進行清 潔或更換組件而進行拆卻時,即需要將該上蓋螺絲及該底座螺絲旋開后,將整個三組份閥 拆解,才能將需要清潔的組件進行清潔或將損壞的組件進行更換,種點膠快捷,準確,斷膠 干凈、密封結構不易損壞的三組份閥。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 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10
權利要求
一種三組份閥,其特征在于,一閥體包括上閥體和下閥體;所述上閥體包括上閥體體殼和設置在所述上閥體體殼內的驅動機構;所述下閥體上部內設置一腔體,在所述空腔內部的底部至少平行設置三個活塞通道,每一個活塞通道的尾部設置一個出膠孔,每一個活塞通道中間設置一個活塞,每一個活塞的密封端至少部分設置在對應的每一個出膠孔中,每一個活塞與對應的每一個活塞通道之間至少設置一個密封裝置,每一個活塞的密封端與每一個活塞通道結合的部位對應設置一個進料裝置;在所述空腔內部,平行設置的每一個活塞的頂端固定在同一個連接板上,所述連接板上至少設置一個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至少通過一個傳動軸與所述驅動機構相連接,至少一個傳動軸設置在所述上閥體和所述下閥體之間設置的傳動軸通道中;所述下閥體下部設置一個膠水聚合裝置,每個出膠孔分別通過一個連接通道與膠水聚合裝置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組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是一電機驅動裝置; 所述電機驅動裝置包括,一電機設置在所述上閥體的上腔體內,所述電機與一傳動軸的頭 部相連接,所述傳動軸的中部設置在所述傳動軸通道中,所述傳動軸的尾部設置在所述下 腔體內部的上部,在所述下腔體內部,所述傳動軸的尾部通過至少一連接裝置與連接板連 接;所述電機用于帶動所述傳動軸做上下往復運動,所述傳動軸帶動所述連接板和固定在 所述連接板上的活塞做上下往復運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組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是一氣動驅動裝置; 所述氣動驅動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上閥體的頭部設置一調節旋鈕,所述上閥體內設置一氣 缸,一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頭部是十字型頭部,所述十字型頭部設置在所述氣缸內,所述 十字型頭部與所述調節旋鈕相接,所述傳動軸的中部設置在所述傳動軸通道中,所述傳動 軸的尾部通過一個連接裝置與連接板相連接;所述上閥體的上側部設置至少一第一進氣孔、至少一第二進氣孔,所述第一進氣孔、所 述第二進氣孔分布在十字型頭部的兩側,所述第一進氣孔、所述第二進氣孔分別與所述氣 缸相連通;所述第一進氣孔、所述第二進氣孔,分別與外部的進氣管相連接,用于利用進氣管中氣 體壓力的作用,帶動所述傳動軸做上下往復運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組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個活塞通道分別是第一活塞 通道、第二活塞通道、第三活塞通道;設置在第一活塞通道是第一活塞、設置在第二活塞通 道是第二活塞、設置在第三活塞通道是第三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道末段設置一個第一出 膠孔、所述第二活塞通道末段設置一個第二出膠孔、所述第三活塞通道末段設置一個第三 出膠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組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的尾部的直徑、所述第 二活塞的尾部的直徑與所述第三活塞的尾部的直徑相同,所述第一出膠孔、所述第二出膠 孔、所述第三出膠孔的直徑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組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的尾部的直徑、所述第 二活塞的尾部的直徑與所述第三活塞的尾部的直徑不相同;所述第一出膠孔的直徑、所述第二出膠孔的直徑、所述第三出膠孔的直徑不相同。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組份閥,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所述第一活 塞、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三活塞是陶瓷活塞,或所述傳動軸、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三活塞 是不銹鋼活塞。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組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裝置是0型密封圈,所 述第一密封裝置為具有彈性的橡膠塞。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組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膠水聚合裝置上設置一個膠水 調和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三組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膠水調和裝置包括一個微型電 機和攪動棒。
全文摘要
一種三組份閥,一閥體包括上閥體和下閥體;上閥體包括上閥體體殼和設置在上閥體體殼內的驅動機構;下閥體上部內設置一腔體,在空腔內部的底部至少平行設置三個活塞通道,每一個活塞通道的尾部設置一個出膠孔,每一個活塞通道中間設置一個活塞,每一個活塞的密封端至少部分設置在對應的每一個出膠孔中,每一個活塞與對應的每一個活塞通道之間至少設置一個密封裝置,平行設置的每一個活塞的頂端固定在同一個連接板上,連接板上至少設置一個連接裝置,連接裝置至少通過一個傳動軸與驅動機構相連接,至少一個傳動軸設置在上閥體和下閥體之間設置的傳動軸通道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點膠快捷,準確,斷膠干凈、密封結構不易損壞的點膠三組份閥。
文檔編號B05C5/00GK101927227SQ20091019050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8日
發明者李高勇, 楊忠, 陳克銀, 陳龍 申請人:深圳市軸心自控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