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滴噴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屬于農用機械領域,尤其為一種防滴噴頭。
背景技術:
噴霧機是我國廣泛用于農作物病蟲草害的防治的一種植物保護機械,由于噴霧機的噴灑作業與農產品品質、生態環境和人體安全與健康有關,成為我國第一批實施3C認證目錄管理的產品,目前使用的噴霧機采用的防滴閥結構,技術較復雜使得成本較高,不利于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進行推廣,因此急需一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的防滴噴頭。
發明內容本實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滴噴頭,可以方便、有效地解決噴霧機噴頭作業停止時藥液滴漏,具體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防滴噴頭,包括噴頭體、噴頭固定連接座、密封閥芯、彈簧、調節螺釘、定位卡套,所述噴頭體為一桶狀物,其底部中央設有噴嘴通孔,所述噴頭體內壁上部設有螺紋且通過該螺紋與所述調節螺釘連接,所述調節螺釘中央自上而下設有另一通孔且調節螺釘下端與所述彈簧上端連接,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密封閥芯連接,所述密封閥芯與所述噴嘴通孔相抵;所述噴頭固定連接座下部設有一個與噴頭體上部等徑的插孔,所述噴頭體通過該插孔插接在噴頭固定連接座下部,所述插孔對應壁厚自上而下逐漸增加,所述固定連接座對應于插孔部分的外部套接有所述固定卡套。所述的防滴噴頭,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密封閥芯為一半球體,所述彈簧與該半球體的平面連接。所述的防滴噴頭,其進一步設計在于,所述定位卡套為一筒狀體,其直徑小于所述噴頭固定連接座的插孔底端壁外徑。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結構新穎,可以有效防止噴頭滴漏;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快速拔插式連接方式,可以快速拆裝,實用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一種防滴噴頭,包括噴頭體1、噴頭固定連接座6、密封閥芯2、彈簧3、調節螺釘4、定位卡套5,噴頭體1為一桶狀物,其底部中央設有噴嘴通孔la,噴頭體1內壁上部設有螺紋且通過該螺紋與調節螺釘4連接,調節螺釘4中央自上而下設有另一通孔如且調節螺釘4下端與彈簧3上端連接,彈簧3的下端與密封閥芯2連接,密封閥芯2為一半球體, 密封閥芯2的球面部分與噴嘴通孔Ia相抵,彈簧3與該半球體的平面連接,密封閥芯2由較輕材質制成,如塑料。[0010]噴頭固定連接座6下部設有一個與噴頭體1上部等徑的插孔6a,噴頭體1通過該插孔6a插接在噴頭固定連接座6下部,插孔6a對應壁厚自上而下逐漸增加,即產生了一個錐度。固定連接座6對應于插孔部分的外部套接有定位卡套5。定位卡套5為一筒狀體, 其直徑小于噴頭固定連接座的插孔底端壁外徑,噴頭固定連接座上部設有螺紋以便于噴霧機連接。噴霧機工作時,該防滴噴頭通過噴頭固定連接座6與噴霧機連接,藥液通過設于調節螺釘4中的通孔流入噴頭體1內,密封閥芯2在上下兩面藥液擠壓的壓差以及彈簧的作用下離開噴嘴通孔la,藥液自噴嘴通孔Ia噴出;停止工作時密封閥芯2壓力卸除,在彈簧3作用下將密封閥芯2將噴嘴通孔Ia堵住,藥液被密封住,有效防止藥液滴漏;將噴頭體 1插入插孔6a內向下移動定位卡套5,定位卡套5箍緊噴頭固定連接座6從而夾緊噴頭體 1,反之,將定位卡套5向上滑動,則噴頭體1可自然取出。
權利要求1.一種防滴噴頭,其特征在于該防滴噴頭包括噴頭體、噴頭固定連接座、密封閥芯、 彈簧、調節螺釘、定位卡套,所述噴頭體為一桶狀物,其底部中央設有噴嘴通孔,所述噴頭體內壁上部設有螺紋且通過該螺紋與所述調節螺釘連接,所述調節螺釘中央自上而下設有另一通孔且調節螺釘下端與所述彈簧上端連接,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密封閥芯連接,所述密封閥芯與所述噴嘴通孔相抵;所述噴頭固定連接座下部設有一個與噴頭體上部等徑的插孔,所述噴頭體通過該插孔插接在噴頭固定連接座下部,所述插孔對應壁厚自上而下逐漸增加,所述固定連接座對應于插孔部分的外部套接有所述固定卡套。
2.根據權利要求1的防滴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閥芯為一半球體,所述彈簧與該半球體的平面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的防滴噴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套為一筒狀體,其直徑小于所述噴頭固定連接座的插孔底端壁外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滴噴頭,該防滴噴頭包括噴頭體、噴頭固定連接座、密封閥芯、彈簧、調節螺釘、定位卡套,所述噴頭體為一桶狀物,其底部中央設有噴嘴通孔,所述噴頭體內壁上部設有螺紋且通過該螺紋與所述調節螺釘連接,所述調節螺釘中央自上而下設有另一通孔且調節螺釘下端與所述彈簧上端連接,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密封閥芯連接,所述密封閥芯與所述噴嘴通孔相抵;所述噴頭固定連接座下部設有一個與噴頭體上部等徑的插孔,所述噴頭體通過該插孔插接在噴頭固定連接座下部,所述插孔對應壁厚自上而下逐漸增加,所述固定連接座對應于插孔部分的外部套接有所述固定卡套。本實用新型構思巧妙,結構新穎,可以防止噴頭滴漏。
文檔編號B05B1/30GK202224269SQ201120335938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8日
發明者奚月龍, 李金熱, 楊新春 申請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