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石灰巖高效侵蝕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石灰巖高效侵蝕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客土噴播技術是將植物種子和生長基質材料的混合物均勻、高壓噴播在巖土坡面上的綠化技術。該技術主要是針對巖石等硬質邊坡研發的一種綠化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水利、公路、鐵路等工程的坡面綠化中。但是,該技術針對于巖坡實現綠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巖面上有植物賴以持續生長的種植基質;二是種植基質能長久固定在巖面上,抗風吹、暴雨和流水的沖蝕。然而在實際工程中,目前的客土噴播技術,難以解決上述兩個技術難題,噴播基質難以長久的維持在巖石坡面上,使得這一技術的利用受到很多的限制。顯然噴播基質已經成為巖石邊坡客土噴播技術的核心內容,這種基質不僅要求提供適宜護坡植被生長的土壤性質,還要求具有粘著在巖石坡面上的粘結功能,與坡面實現完全長久的融合。巖石侵蝕微生物菌群能加速巖石的土壤化進程,快速形成適應植物生存所需的土壤,模擬自然生態環境,促進巖石侵蝕成土的演替,為植物生長源源不斷地提供營養成分。在巖石侵蝕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在巖體和噴播基質間形成了一個界面一生育基盤。這種生育基盤,既解決了巖面上植物賴以持續生長的種植基質問題(包括提供營養元素),也解決了種植基質能永久固定在巖面,實現巖面和種植基質的融合,促進了種植基質和巖石的物質循環。顯然,篩選高效巖石侵蝕微生物菌株是客土噴播覆綠技術長期維持和廣泛應用的關鍵。目前,國內針對不同巖石,篩選適宜的高效巖石侵蝕微生物菌株還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石灰巖高效侵蝕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為巖石高效侵蝕微生物菌庫的建立提供菌種支持。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石灰巖高效侵蝕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的應用。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石灰巖高效侵蝕真菌,其分類命名為卵形孢球托霉(Xkmgronella but Ieri )NL-15,已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CCTCC NO:M2012454,保藏日期:2012年11月12日;保藏地址:中國武漢武漢大學。所述的石灰巖高效侵蝕真菌在侵蝕巖石中的應用。所述的巖石為石灰巖石。
卵形孢球托霉NL-15,是從南京市幕府山裸露巖壁(其為石灰巖,主要由CaCOdl成,富含Ca)表面篩選獲得的,能加速石灰巖石中Ca、Mg等元素釋放。卵形孢球托霉NL-15菌株主要生物學特征:在孟加拉紅培養基28°C條件下培養,棉絨狀質地,白色,菌絲很少分隔,厚壁,光滑;孢囊梗從基質伸出,直立,作2 4次合軸式分枝;孢囊球形,壁易消融或破裂。卵形孢球托霉NL-15菌株28S rDNA基因序列,見SEQ ID No I所示。將所測28SrDNA序列與GenBank數據庫中的序列進行BLAST比對。結果表明,卵形孢球托霉NL-15菌取與Gongronella butIeri的相似度為98%。結合形態及28S rDNA序列分析,鑒定為卵形抱球托霉 iGongronella butIeri ) NL-15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篩選出的高效侵蝕巖石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對石灰巖均有很強的侵蝕能力,能促進巖石中Ca、Mg等主要離子的釋放,加速石灰巖侵蝕成土 ;能降低噴播基質容重,增強噴播基質的抗沖性和抗剪性,具有很好的應用開發前景。
圖1是幕府山裸露巖壁上的米樣菌落 圖2是孟加拉紅固體培養基上的卵形孢球托霉NL-15菌落 圖3是卵形孢球托霉NL-15發酵培養15d,加菌發酵液與不加菌對照的可溶性Ca、Mg的比較結果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囷株的犾得和鑒定:
采集石灰巖(江蘇省南京市幕府山)裸巖表面的菌落(如圖1),采用稀釋平板法,在28°c培養箱中,以孟加拉紅培養基(5g蛋白胨,IOg葡萄糖,Ig磷酸二氫鉀,0.5g硫酸鎂,0.1g氯霉素,0.033g孟加拉紅,18g瓊脂粉,IOOOmL蒸餾水)培養2 5d左右,挑取單菌落,反復劃線純化,并將所得菌株分別接種于孟加拉紅培養基斜面上,4°C冰箱保存,獲得純菌株。該菌株主要生物學特征:在孟加拉紅培養基上28°C條件下培養(見圖2),棉絨狀質地,白色,菌絲很少分隔,厚壁,光滑;孢囊梗從基質伸出,直立,作2 4次合軸式分枝;孢囊球形,壁易消融或破裂。取少量純菌株接種于裝有50mL PDA液體培養基的250mL三角瓶中,28°C,180r/min震蕩培養72h。按照常規方法,提取菌株DNA測序。得28S rDNA基因序列,見SEQ IDN0.1所示。將所測28S rDNA序列與GenBank數據庫中的序列進行BLAST比對。結果表明,該菌株與的相似度為98%。結合形態特征及28S rDNA序列分析,鑒定為卵形抱球托霉(Gongronella butleri ) NL-15。實施例2菌株的石灰巖侵蝕能力:
用接種針取少量純菌株接種于裝有50mL PDA液體培養基的250mL三角瓶中,28°C,180r/min震蕩培養72h,得到活化菌種。取上述菌液2mL,接種于裝有50mL發酵培養基(加入IOg石灰巖石粉(清洗過的幕府山巖石,過200目篩,主要相關化學成分見表I)的IOOOmL PDA液體培養基)的250mL三角瓶中,250C,180r/min震蕩培養。表I幕府山石灰巖的主要相關化學成分
權利要求
1.種石灰巖高效侵蝕真菌,其分類命名為卵形孢球托霉butIeri)NL-15,已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CCTCC NO:M 2012454,保藏日期:2012年11月12日;保藏地址:中國武漢武漢大學。
2.利要求1所述的石灰巖高效侵蝕真菌在侵蝕巖石中的應用。
3.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應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巖石為石灰巖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石灰巖高效侵蝕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及其應用,該石灰巖高效侵蝕真菌的分類命名為卵形孢球托霉(Gongronellabutleri)NL-15,已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CCTCCNOM2012454,保藏日期2012年11月12日。保藏地址中國武漢武漢大學。本發明的高效侵蝕巖石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對石灰巖均有很強的侵蝕能力,能促進巖石中Ca、Mg等主要離子的釋放,加速石灰巖侵蝕成土;能降低噴播基質容重,增強噴播基質的抗沖性和抗剪性,具有很好的應用開發前景。
文檔編號C09K17/14GK103087926SQ20131001856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8日
發明者王廣林, 張金池, 林杰, 曹容 申請人: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