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到膠粘劑領域,具體指一種雙面背光膠粘劑組合物、雙面背光膠帶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厚度薄、高畫質、低工作電壓、低消耗功率、低輻射、等優點,因此被廣范應用于各種尺寸的終端顯示設備中,并逐步取代陰極射線管(CRT),成為顯示器的主流。LCD為被動發光顯示器,即顯示面板本身不會發光,需要借助背光模組發光來實現圖像顯示。背光模組一般包含支架、反射片、導光板、光學膜等幾個部分。一般而言,市面上的液晶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的組裝,往往會采用遮光膠帶貼附于液晶面板和背光模塊的邊緣,使液晶面板與背光模塊之間不易產生位移,從而防止液晶顯示面板與背光模塊之間出現摩擦,避免刮傷背光模塊的光學膜片,得以確保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質量。此外,遮光膠帶還可以遮蔽從液晶面板發出的多余光線,以防止漏光。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產品的不斷微型化,目前,液晶顯示屏朝著輕、薄、大的目標發展,更是為了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視覺效果需求,在產品的制作過程中膠帶扮演著重要角色。
遮光膠帶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液晶顯示屏和背光模組,在實際組合過程中,液晶顯示屏和背光模貼合后在膠帶表面會有一些氣泡產生,需要人工手動擠壓進行排泡。這樣既增加了工序,耗時耗力,又會對液晶顯示屏和背光模組表面造成一定的污染,從而影響顯示的清晰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能自動排氣且雙面背光的膠粘劑組合物。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能自動排氣且雙面背光的膠粘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還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能自動排氣且雙面背光的膠帶。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再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能自動排氣且雙面背光的膠帶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膠粘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組成:
所述丙烯酸樹脂單體選自包括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羥丙酯的至少一種;
所述異氰酸酯選自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甲苯二異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催化劑選自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和二甲基環己胺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溶劑選自甲苯、乙酸乙酯、丁酮和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潤濕劑選自為棕櫚酸脂類化合物。
異氰酸酯與丙烯酸樹脂單體的配比低于100:20,聚合反應不完全,轉化率低,排氣能力差,固化后的內聚強度不足,使得抗排斥力性能得不到保障;配比高于100:40,聚合度過高導致膠體硬度過大,并且會導致副反應發生使得粘著力下降,抗排斥力性能大幅下降,達不到永久固定的效果。
催化劑與丙烯酸樹脂單體的比例低于100:0.02,催化活性不夠,導致反應無法進行,無法固化;配比高于100:0.04,副反應會增加,反應過于劇烈,不易控制,體系粘度增大,容易出現凝膠。
溶劑與丙烯酸樹脂單體的配比低于100:100,反應物溶解不完全,反應進行較慢,配比高于100:200,固化時間會延長。
潤濕劑與丙烯酸樹脂單體的配比低于100:10,膠帶排氣性不好;配比高于100:30,膠粘劑難以完全固化,影響粘著力,容易造成粘結不牢固
較好的,所述丙烯酸樹脂單體為丙烯酸羥丙酯;所述異氰酸酯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所述催化劑為二月桂酸二丁基錫;所述溶劑為甲苯和丁酮混合的混合物,兩者的質量比為2:3;所述潤濕劑為棕櫚酸異丙酯。
上述各方案中膠粘劑組合物制備膠粘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按配比將丙烯酸樹脂單體和溶劑加入容器中,在300~450rpm攪拌下升溫到45~55℃,恒溫攪拌0.5~1.5小時;
然后加入異氰酸酯和催化劑升溫到58~62℃,恒溫反應0.4~0.6小時,冷卻至20~25℃后加入潤濕劑,攪拌均勻即得到膠粘劑。
使用上述各方案中的膠粘劑的雙面背光膠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層、分別涂覆在所述基材層的兩個表面上的第一膠粘劑層和第二膠粘劑層,以及粘貼在所述第一膠粘劑層上的第一離型膜和粘貼在所述第二膠粘劑層上的第二離型膜;
其中,所述基材層為不透明膜層。
所述基材層優選為PET黑膜或者雙面涂布有黑油墨層的PET透明膜。
優選所述第一膠粘層的厚度為10~30μm,所述第二膠粘層的厚度為10~30μm。
上述雙面背光膠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將所述的膠粘劑均勻涂覆在第一離型膜上,得到第一膠粘劑層,在70~90℃下干燥1.5~2.5分鐘后,將第一膠粘劑層粘貼到所述基材層的第一表面上;
將所述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在第二離型膜上,得到第二膠粘劑層,在70~90℃下干燥1.5~2.5分鐘后,將第二膠粘劑層粘貼到所述基材層的第二表面上;
在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雙面背光膠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膠粘劑及雙面背光膠帶,具有良好的排氣性,能在2秒以內將貼合過程中產生的氣泡自動排除,貼合效率高,貼合步驟簡單,且吸附性良好,具有永久固定性和耐高溫性能,對液晶屏幕貼合后再剝離時無殘膠、無損壞。
本發明尤其適合用于粘接固定液晶顯示屏和背光模組。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下述各實施例中的用量均為重量份數。
實施例1:
制備膠粘劑:
取100份丙烯酸羥丙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2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2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即得到膠粘劑。
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本發明各實施例中的基材層1均采用PET黑膜。
實施例2:
制備膠粘劑:
取100份丙烯酸羥丙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2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
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實施例3:
制備膠粘劑:
取100份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加入100份乙酸乙酯后,在3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20份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和0.02份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0℃,加入1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實施例4:
制備膠粘劑:
取100份丙烯酸甲酯加入200份丙二醇后,在45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40份甲苯二異氰酸酯和0.04份二甲基環己胺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5℃,加入3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實施例5:
制備膠粘劑:
取100份丙烯酸正丁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2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
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實施例6:
制備膠粘劑:
取100份丙烯酸羥丙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1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
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實施例7:
制備膠粘劑:
取100份丙烯酸羥丙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3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
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比較例1:
膠粘劑混合液的制備:取100份丙烯酸羥丙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1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2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
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比較例2:
膠粘劑混合液的制備:取100份丙烯酸羥丙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5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2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比較例3:
膠粘劑混合液的制備:取100份丙烯酸羥丙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1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2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比較例4:
膠粘劑混合液的制備:取100份丙烯酸羥丙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2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比較例5:
膠粘劑混合液的制備:取100份丙烯酸羥丙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5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比較例6:
膠粘劑混合液的制備:取100份丙烯酸羥丙酯加入150份溶劑后,在400rpm下攪拌升溫到50℃,恒溫1小時;然后再加入30份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聚體和0.0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升溫到60℃,同樣攪拌速率下恒溫反應0.5小時,然后冷卻至23℃,加入40份棕櫚酸異丙酯攪拌均勻得到膠粘劑。本實施例中的溶劑為60份甲苯和90份丁酮的混合物。
制備雙面背光膠帶:
將制備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一離型膜4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一膠粘層2,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一表面貼附,收卷,制得膠帶的第一工程品。
將制備好的膠粘劑均勻的涂覆到第二離型膜5上,得到厚度為20μm的第二膠粘層,通過80℃干燥箱干燥2分鐘,再與基材層1的第二表面貼附。
然后于35~40℃下熟成2~3天即得到具有自動排氣功能的雙面背光膠帶。
將實施例1~7和比較例1~6中獲得的雙面背光膠帶分別進行性能測試。
粘著力性能測試方法:將試樣品雙面膠帶不測試的一面用25μm PET膜覆合后,裁切成20mm×150mm,測試一面時將一面剝離膜撕開,在鋼板上貼合,再用2Kg的壓合裝置加壓三個往返,放置于23℃×65%RH環境中,20min后,置于夾具中以300mm/min進行180°拉板測試,記錄數據,同種試樣要平行測定兩個樣品,取平均值。
定荷重測試方法:將膠帶裁成50mm×20mm貼付鋼板后用2Kg橡膠輥往返滾壓10次,放置80℃環境下20min后,掛荷重100g×24Hr;如掉落,記錄掉落時間,如未掉落,讀取膠帶蠕變的距離,同種試樣要平行測定兩個樣品,取平均值。
排氣性測試方法:將膠帶裁成50mm×50mm,輕輕貼付玻璃板上觀察排開氣泡的時間,同種試樣要平行測定兩個樣品,取平均值。
抗排斥力性能測試方法:將測試樣品裁切成20mm×3mm,在PC板距離邊緣3mm處標上豎線。測試一面時將一面剝離膜撕開,膠面貼于距離PC板邊緣3mm的豎線位置。膠面與PC板貼合要求貼合充分。撕開另一面的剝離膜,用20mm寬、厚度為100μm的PET片粘在測試面上,再用2Kg的壓合裝置加壓一個往返,PET彎折到PC板另一面并用膠帶粘貼牢固,用以牢固的膠帶須從距離PC板邊緣3mm處貼起。待干燥器升溫至85℃穩定后,再將貼于PC板上的樣品放入,放置120小時后觀察膠面與PC或100μm的PET是否有拱起脫落,如有拱起脫落并記錄狀態。同種試樣要平行測定三個樣品。
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注:OK表示合格,NG表示膠面與PC或100μmPET拱起脫落
由表1可見,本發明中的自動排氣雙面背光膠帶除了具有丙烯酸膠帶優良的粘著力和定荷重以為還具有聚氨酯保護膜優良的排氣性能,其中排氣性能可以通過添加潤濕劑來調節,但過量的添加潤濕劑會對膠帶的粘著力和定荷重性能產生影響(如比較例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