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對應于簾狀氣囊的容納展開的車頂內襯支撐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應于簾狀氣囊容納展開的車頂內襯構造的技術領域。
圖3表示車身側內飾板周圍的以往構造的軸直角斷面。在車內上部配設有車頂內襯13,其用作緩沖部件,以在撞車時等緩沖乘員的頭部向車身側內飾板7乃至空氣導管9等的沖擊。車頂內襯13具有保護乘員的緩沖部件的功能,同時還具有容納簾狀氣囊12的功能。
在以往的技術中,如圖3所示,為了使簾狀氣囊(カ一テンェアバツダ)12容易展開,在車頂內襯13與車窗玻璃11之間的末端13a未設置將車頂內襯13固定到車身側內飾板7上的機構。在撞車時等,如圖4所示,隨著簾狀氣囊12展開,簾狀氣囊12由其展開力而擠壓開車頂內襯13的端部13a,形成開口部12a,并且在車內側面呈簾狀地展開。
在圖3和圖4所示的以往的技術中,由于為了使上述簾狀氣囊12容易展開,在車頂內襯13與車窗玻璃11之間的末端13a未設置將車頂內襯13固定到車身側內飾板7上的機構,故前述車頂內襯13的末端13a成為未用機構支持的自由端。因此在車輛長期使用過程中,由于振動、沖擊、重力等,如圖3所示,在車頂內襯13的末端13a容易形成下垂部14,從而招致產品質量的下降。此外在制造上,由于前述車頂內襯13的作為自由端的末端13a是沿車身側內飾板7設置成形的,增加了制造工序,外觀上的品質管理也變得困難。
另外,為了解決前述成形方面的問題,盡管也考慮了提高車頂內襯13的末端13a的剛性的解決方法,但其會增大制造成本、且不利于簾狀氣囊12的展開。
作為將簾狀氣囊容納在車頂內襯附近并展開的構造的例子,可以舉出特開平11-59313,在該構造中,其目的是提供對于各種車輛、各個部位,由氣壓能容易保護氣囊囊體的氣囊本身的構造,并不是提供能穩定氣囊容納展開部構造的具體例子。作為利用雙鎖止系扣件的例子,可以舉出實開平5-13813中所提供的構造,在該例子中,其目的是提供用系扣件來固定構造的遮陽篷車的車頂內襯,即使不使用工具也容易拆裝,其也不是提供能穩定氣囊容納展開部構造的具體例子。
因此,在上述簾狀氣囊展開時,不損害簾狀氣囊的展開性、抑制車頂內襯構造的制造成本、且穩定質量成為必要。因此,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簾狀氣囊的車頂內襯支撐構造,它能簡易地固定車頂內襯車窗玻璃側的末端,不損害簾狀氣囊的展開性,可抑制車頂內襯構造的制造成本、且穩定質量。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取預先技術方案一種對應于簾狀氣囊的容納展開的車頂內襯的構造,其中車頂內襯安裝在車體上部,其覆蓋車體上部的車身側內飾板及車頂板,且容納有簾狀氣囊,該車頂內襯在與車輛側面的車窗玻璃之間構成末端,其特征是在該末端附近,在車身側內飾板上配設1個以上的延伸板,在該延伸板上配設上部雙鎖止系扣件,在前述車頂內襯上配設與該上部雙鎖止系扣件相對應的下部雙鎖止系扣件,通過該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該下部雙鎖止系扣件的扣合,確保前述車頂內襯的末端的形成,在撞車時等中,通過前述簾狀氣囊的展開動作,解開前述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前述下部雙鎖止系扣件的扣合,形成前述簾狀氣囊展開的開口部,前述簾狀氣囊進行所希望的展開。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應于簾狀氣囊的容納展開的車頂內襯的構造,其中車頂內襯安裝在車體上部,其覆蓋車體上部的車身側內飾板及車頂板,且容納有簾狀氣囊,該車頂內襯在與車輛側面的車窗玻璃之間構成末端,其特征是在該末端附近,在車身側內飾板上配設1個以上的延伸板,在該延伸板上配設上部雙鎖止系扣件,在前述車頂內襯上配設與該上部雙鎖止系扣件相對應的下部雙鎖止系扣件,通過該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該下部雙鎖止系扣件的扣合,確保前述車頂內襯的末端的形成,在撞車時等中,通過前述簾狀氣囊的展開動作,解開前述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前述下部雙鎖止系扣件的扣合,形成前述簾狀氣囊展開的開口部,從而前述簾狀氣囊如所希望地展開。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圖1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車身側內飾板周圍的直角斷面中簾狀氣囊的容納狀態;圖2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車身側內飾板周圍的直角斷面中簾狀氣囊的展開狀態;圖3表示現有技術的車身側內飾板周圍的直角斷面中簾狀氣囊的容納狀態;圖4表示現有技術的車身側內飾板周圍的直角斷面中簾狀氣囊的展開狀態。
圖1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車身側內飾板周圍的直角斷面中簾狀氣囊4的容納狀態。在車內上部配設有車頂內襯5,其用作緩沖部件,以在撞車時等緩沖乘員的頭部向車身側內飾板7乃至空氣導管9等的沖擊。車頂內襯5具有保護乘員的緩沖部件的功能,同時還具有容納簾狀氣囊4的功能。在車身側內飾板7的下部配設延伸板3,在該延伸板3的下部配設上部雙鎖止系扣件(デュア ルロツクフ アスナ一)1。在車頂內襯5的表面的與前述上部雙鎖止系扣件1相對的位置配設下部雙鎖止系扣件2。
在通常的車輛使用狀態中,配設于延伸板3上的上部雙鎖止系扣件1及配設于車頂內襯5上的下部雙鎖止系扣件2相互扣合,從而在車身側內飾板7的車窗玻璃11側中確實地構成車頂內襯5的末端部。因此,即使在車輛的長期使用中,也不會由振動、沖擊、重力等,如圖3所示在車頂內襯13的末端13a形成下垂部14,不會招致產品質量的下降。此外在制造上如圖1所示,通過扣合上部雙鎖止系扣件1及下部雙鎖止系扣件2、沿車身側內飾板7設置成形車頂內襯5的端部,由于可以容易形成車頂內襯5的車窗玻璃11側的末端部,因此不會增加制造工序并且外觀方面的品質管理也容易。
在撞車時等,如圖2所示,簾狀氣囊4展開,因而通過其展開力,簾狀氣囊就解開上部雙鎖止系扣件1與下部雙鎖止系扣件2的扣合,擠寬車頂內襯5的端部而形成開口部4a,并且在車內側面呈簾狀地展開。前述上部雙鎖止系扣件1與下部雙鎖止系扣件2的扣合力由于在通常的構造上并沒有能對抗簾狀氣囊4的展開力那么大,因此不會妨礙上述簾狀氣囊4的展開,如圖2所示容易形成開口部4a。
本發明的優良效果1)由于配設在延伸板上的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配設在車頂內襯上的下部雙鎖止系扣件相互扣合,因此在車身側內飾板的車窗比例側能確實地構成車頂內襯的末端部。因此,即使在車輛的長期使用中,也不會由振動、沖擊、重力等,在車頂內襯的末端形成下垂部,不會招致產品質量的下降。
2)在制造上,通過扣合上部雙鎖止系扣件及下部雙鎖止系扣件、沿車身側內飾板設置成形車頂內襯5的端部,由于可以容易形成車頂內襯的車窗玻璃側的末端部,因此不會增加制造工序并且外觀方面的品質管理也容易。
3)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下部雙鎖止系扣件的扣合力由于在通常的構造上并沒有能對抗簾狀氣囊的展開力那么大,因此不會妨礙上述簾狀氣囊的展開。
4)由于用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下部雙鎖止系扣件來整理車頂內襯,因此簾狀氣囊即使在展開后也容易恢復車頂內襯的形狀。
權利要求
1.一種對應于簾狀氣囊的容納展開的車頂內襯的構造,其中車頂內襯安裝在車體上部,其覆蓋車體上部的車身側內飾板及車頂板,且容納有簾狀氣囊,該車頂內襯在與車輛側面的車窗玻璃之間構成末端,其特征是在該末端附近,在車身側內飾板上配設1個以上的延伸板,在該延伸板上配設上部雙鎖止系扣件,在前述車頂內襯上配設與該上部雙鎖止系扣件相對應的下部雙鎖止系扣件,通過該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該下部雙鎖止系扣件的扣合,確保前述車頂內襯的末端的形成,在撞車時等中,通過前述簾狀氣囊的展開動作,解開前述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前述下部雙鎖止系扣件的扣合,形成前述簾狀氣囊展開的開口部,前述簾狀氣囊進行所希望的展開。
全文摘要
一種對應于簾狀氣囊的容納展開的車頂內襯的構造,在簾狀氣囊展開時不損失展開性,其制造成本低且質量穩定。由相互扣合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配設在車頂內襯上的下部雙鎖止系扣件,可確實構成車頂內襯的末端部。則不會因振動、沖擊、重力等在末端形成下垂部。上部雙鎖止系扣件與下部雙鎖止系扣件的扣合力,由于在一般構造上沒有達到能抵抗簾狀氣囊的展開力的大小,因此不會妨礙上述簾狀氣囊的展開。
文檔編號B60R21/20GK1307991SQ0110366
公開日2001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00年2月7日
發明者松尾茂樹 申請人: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