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車輛的氣囊墊的系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車輛的氣囊墊的系帶(tether)。更具體地,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車輛的氣囊墊的系帶,其中,使系帶的厚度在系帶的兩側部分增加,從而可以防止系帶扭曲,該系帶使與乘客的身體接觸的氣囊墊前面部分與氮氣(N2)從氣體發生器中注入其中的氣囊墊后面部分連接。
背景技術:
通常,出于碰撞時的安全性原因,車輛中設有限制乘客和駕駛員的安全帶,以便減弱施加在乘客的身體上的減速度。在碰撞時,安全帶防止乘客被彈出車輛,同時防止乘客遭受二次碰撞并減弱施加到乘客上的沖擊。 除了安全帶以外,車輛還設有在碰撞時在駕駛員和方向盤之間或乘客席中的乘客和儀表板之間立即膨脹氣囊,以減弱碰撞中發生的沖擊對駕駛員或乘客造成的傷害的氣囊模塊。 圖1是示意地顯示了根據現有技術的氣囊模塊的透視圖。如圖1中所示,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模塊100包括氣體發生器110、氣囊墊120和系帶130。氣體發生器110在引爆劑爆炸時產生氮氣(N2)。氣囊墊120由氣體發生器110中產生的氮氣通過展開部分而膨脹并展開。系帶130使與乘客的身體接觸的氣囊墊120的前面部分和N2從氣體發生器120中注入其中的氣囊墊120的后面部分連接。 氣囊模塊進一步包括沖擊傳感器(未示出)和電子控制模塊(未示出)。沖擊傳感器安裝在儀表板中,以在車輛的架駛速度突然減慢或重力加速度達到設定值時產生沖擊信號。電子控制模塊根據沖擊信號引爆氣體發生器110的引爆劑。 氣囊模塊100的氣體發生器IIO包括在氣體發生器110的引爆劑點燃時產生^的氣體產生劑,而系帶130在其繞著氣體發生器110的狀態下由氮氣展開。[0007] 為了不變地保持氣囊墊120的展開長度,系帶130包括將系帶130的一端固定在氣囊墊120的后面部分上的第一支承部分131a,以及將系帶130的另一端固定在氣囊墊120的前面部分上的第二支承部分131b。 關于具有上述結構的氣囊模塊100的操作,當由于正面碰撞而使車輛的駕駛速度
突然減慢時,沖擊傳感器檢測出現在正面碰撞中的沖擊,并且產生沖擊信號。 這時,電子控制模塊識別沖擊信號,所以電子控制模塊點燃氣體發生器110的引
爆劑,以燃燒氣體發生器110的氣體產生劑,從而使得氣體產生劑迅速產生氮氣。當從形成
于氣體發器IIO中的排氣口 111向氣囊墊120的注氣口 121移動時,氮氣使氣囊墊120朝
乘客膨脹并展開。 展開的氣囊墊120與乘客接觸,以部分地吸收沖擊。此外,當展開的氣囊墊120與乘客的頭部或胸部由于慣性而相撞時,迅速地通過氣囊墊120的排氣孔排出氣囊墊120的N2,以減弱施加到乘客的前面部分的沖擊。 因此,有效地減弱了在車輛的碰撞中施加到乘客上的沖擊力,從而可以減小二次碰撞,即車輛的其它構件和乘客的身體之間的碰撞。 然而,當繞在氣體發生器上的系帶130由N2展開時,系帶130不能朝乘客成直線地展開,但可以由于氣體發生器和系帶之間的摩擦的增大而成螺旋形地展開。此外,當系帶130成螺旋形地展開時,系帶130可能會扭曲,從而減小了氣囊墊的展開長度,而且由于氣囊墊的展開長度的減小使得在乘客的前面的沖擊吸收作用減小。因此氣囊墊可能會不正常地展開。
發明內容因此,針對出現在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而提出了本實用新型,而且本實用新型
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氣囊墊的系帶,該系帶能夠通過增大系帶的兩側部分上
的系帶的厚度來防止系帶在展開時由于系帶和氣體發生器之間的摩擦而被扭曲。 本實用新型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氣囊墊的系帶,該系帶能夠通過折
疊與氣體發生器接觸的系帶表面的兩個側面,且通過縫合系帶表面的兩個側面來防止系帶
在從氣體發生器中釋放時被扭曲。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的氣囊墊的系帶,該系帶能夠通過
以規則的間隔切割折疊部分來增加形成于系帶的兩個側面上的折疊部分的附著力。 根據本實用新型,系帶繞在安裝在儀表板中的氣體發生器上,儀表板設置在車輛
的乘客席一側上,以限制由氣體發生器中產生的氣體展開和膨脹的氣囊墊,而且該系帶與
氣囊墊的內表面的兩個側面連接,該系帶包括第一抗扭曲部分和第二抗扭曲部分,這兩個
抗扭曲部分沿系帶的通過氣體發生器展開的展開方向設置在系帶的兩個側面部分上,從而
使得在系帶的兩個側面部分上增大系帶的厚度。 如上所述,根據具有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確定氣囊墊的展開形狀的系帶的兩個側面部分按照預定的寬度折疊且縫合,從而可以在氣囊模塊展開和膨脹時防止系帶振動和折疊。此外,系帶的展開長度沒有減小,因為不存在扭曲和折疊,從而可以正確地展開且膨脹氣囊墊。當氣囊墊朝乘客正確地展開且膨脹時,可以減弱施加到乘客上的沖擊。
根據結合附圖的以下具體實施方式
將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其它優點,其中 圖1是示意地顯示了根據現有技術的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模塊的透視圖;[0020] 圖2是示意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模塊的透視圖;[0021] 圖3是示意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模塊的系帶的局部透視圖; 圖4是示意地顯示了圖3的系帶的第一抗扭曲部分的放大透視0023] 圖5是示意地顯示了圖3的系帶的第二抗扭曲部分的放大透視圖; 圖6是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模塊的氣
囊墊的系帶的一部分的視圖; 圖7是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模塊的氣囊墊的系帶的一部分的視圖;[0026] 圖8是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氣囊墊和系帶的展開形狀的視圖;以及[0027] 圖9A至9F是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氣囊墊的展開過程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根據本實用新型,系帶的兩個側面部分按照預定的寬度折疊且縫合,以增大兩個側面部分的厚度,從而沿直線方向朝乘客展開纏繞氣體發生器的系帶,而不會有扭曲部分。沿系帶的展開方向縫合系帶,而且以至少兩條線形成針腳,從而使得系帶的折疊部分不會有波紋。此外,為了增大折疊部分的附著力,以預定的間隔形成切割部分,以防止系帶不扭曲。因此,可以正確地展開且膨脹氣囊墊。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
圖2是示意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模塊1的透視圖,圖
3是示意地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乘客氣囊模塊1的系帶30的局部透視圖。 如圖2和3中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乘客氣囊模塊1安裝在面向乘客席而安裝
的儀表板的前表面的上內部分處。 乘客氣囊模塊1設計成在沖擊傳感器檢測到車輛的正面碰撞或尾端碰撞時,在安裝在儀表板的前表面的上內部分處的氣體發生器殼體中的引爆劑爆炸時產生氮氣(N2)。[0033] 乘客氣囊模塊1包括產生^的氣體發生器10,由N2展開且膨脹的氣囊墊20,以及適當地保持氣囊墊20的展開形狀和長度的系帶30。 氣體發生器10設計成以便根據沖擊傳感器檢測到的關于沖擊能的沖擊信號來點燃氣體發生器的引爆劑。此外,氣體發生器10在其中設有用于產生^的氣體產生劑,且氣體發生器10在其中心部分上設有排氣口 11,以將N2注入氣囊墊20中。[0035] 氣囊墊20包括前面部分,該前面部分具有與乘客的頭部和胸部接觸的足夠的尺寸,從而可以保護乘客的頭部和胸部不受車輛碰撞中的沖擊的傷害。氣囊墊20包括后面部分,該后面部分設有接收從氣體發生器10的排氣口 11排出的N2的注氣口 21。[0036] 必須按照儀表板和乘客之間的距離來展開氣囊墊20。氣囊墊20包括系帶30,系帶30使與乘客的身體接觸的氣囊墊20的前面部分和將來自氣體發生器10的N2接收進氣囊墊20內的氣囊墊20的后面部分連接,從而可以適當地保持氣囊墊20的展開長度和形狀。[0037] 另外,系帶30包括允許系帶30的一端通過縫合而固定在氣囊墊20的后面部分上的第一支承部分31a,以及允許系帶30的另一端通過縫合而固定在氣囊墊20的前面部分上的第二支承部分31b。 繞在氣體發生器10上且安裝在氣囊墊20中的系帶30可以被自由地彎曲,且可以充當包括與氣囊墊20的材料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的隔板。 此外,系帶30包括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通過以預定的寬度折疊系帶的兩個側面部分來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以增大系帶30的兩個側面部分的厚度,從而防止系帶30在展開時扭曲或折疊。 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沿系帶30的展開方向折疊。詳細而言,通過以預定的寬度折疊系帶30的一個側面部分,且通過縫合來固定系帶的折疊部分來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并且通過以預定的寬度折疊系帶30的另一個側面部分,且通過縫合來固定系帶的折疊部分來形成第二抗扭曲部分35。[0041] 在縫合系帶30的一個折疊部分時,沿系帶30的展開方向至少形成兩條第一縫合 線33a。為了增加第一抗扭曲部分33的固定程度,至少形成兩條第一縫合線33a,而且縫合 線的針腳可以在每條縫合線上相互偏移。 在縫合系帶30的另一個折疊部分時,沿系帶30的展開方向形成至少兩條第二縫 合線35a。為了增加第二抗扭曲部分35的固定程度,至少形成兩條第二縫合線35a,而且縫 合線的針腳可以在每條縫合線上相互偏移。 以下,將示意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模塊1的操作過程。 首先,當車輛的駕駛速度突然減速,使得重力加速度變成預置值時,沖擊傳感器產 生用于檢測到的沖擊的沖擊信號,從而將沖擊信號傳送到電子控制模塊,且電子控制模塊
引爆氣體發生器io的引爆劑。 然后,由于引爆劑的爆炸,^通過排氣口 11注入氣囊墊20的注氣口 21中,且通過 N2使氣囊墊20從儀表板朝乘客展開且膨脹。 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乘客氣囊模塊1中,沿氣囊墊20的展開方向折疊和縫合系帶 30的兩個側面部分,從而當系帶30被N2展開時,系帶30不會被扭曲或折疊。 因此,由于系帶30的兩個側面部分變得比系帶30的中心部分厚,所以當系帶30 被N2展開時,繞在氣體發生器10上的系帶30不會被扭曲或折疊。可以通過防止系帶的展 開長度由于扭曲和折疊而減小來提高對乘客的保護效率。此外,通過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氣 體發生器10的氣體壓力和系帶30來根據其設計正確地展開氣囊墊20,以阻擋乘客,從而保 護乘客不受沖擊的傷害。圖4是示意地顯示了圖3的系帶30的第一抗扭曲部分33的放大 透視圖,而圖5是示意地顯示了圖3的系帶30的第二抗扭曲部分35的放大透視圖。 如圖4中所示,以預定的寬度折疊系帶30的一個側面部分,且將系帶30的一個折 疊部分縫入至少兩條縫合線33a中,以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此外,為了在系帶30被折 疊至少兩次時防止系帶30在折疊線Ll周圍分層,沿折疊線Ll以預定的間隔形成第一切割 部分37c。由于形成于第一切割部分37c之間的第一連接部分37a,可以容易地完成縫合過 程。 以預定的寬度折疊系帶30的另一個側面部分,且將系帶30的另一個折疊部分縫 入至少兩條縫合線35a中,以形成第二抗扭曲部分35。此外,為了在系帶30被折疊至少兩 次時防止系帶30在折疊部分處分層,沿折疊線L2以預定的間隔形成第二切割部分37d。由 于形成于第二切割部分37d之間的第二連接部分37b,可以容易地完成縫合過程。 當制造系帶30時,通過預定寬度將系帶30的寬度切割得被傳統技術的寬度更寬, 然后折疊系帶30的兩個側面部分,從而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 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防止系帶30的折疊部分有波紋,而且在 通過縫合折疊部分形成第一縫合線33a和第二縫合線33b時,增大折疊部分上的附著力。 圖6是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模塊1的系 帶30的一部分的視圖。 參照圖6,可以通過以預定的寬度折疊系帶30的兩個側面部分,且使用粘合劑A粘 接系帶30的折疊部分來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系帶30的寬 度切割得比傳統技術的寬度更寬,并且折疊系帶30的兩個側面部分。然后,系帶30的折疊部分通過使用粘合劑A而粘接,使得系帶30的折疊部分相互固定在一起。隨后,為了防止 系帶30的粘接部分分層,從而將粘接部分相互粘接在一起,沿第一折疊線Ll和第二折疊線 L2以預定的間隔形成第一切割部分37c和第二切割部分37d。 當系帶30的折疊部分被粘接時,形成于第一切割部分37c和第二切割部分37d之 間的第一連接部分37a和第二連接部分37b防止系帶30分層,并且通過第一切割部分37c 和第二切割部分37d增強系帶30的折疊部分處的附著力。 圖7是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實施例的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墊的系帶 30的一部分的視圖。 參照圖7,可以通過以預定的厚度將涂層物質C施加到系帶30的兩個側面部分上 來形成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 當第一抗扭曲部分33和第二抗扭曲部分35形成時,不需要將系帶30的寬度切割 得大于之前的實施例的寬度。此外,不需要折疊系帶30的兩個側面部分,以及進一步粘接 和切割系帶30的折疊部分,使得折疊部分不會分層,而是相互固定在一起。因此,可以降低 制造成本。 圖8是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氣囊墊20和系帶30的展開形狀的視 圖。如圖8中所示,系帶30適當地保持固定地圍繞氣體發生器10的氣囊墊20的展開長度。 在這種情況下,在將系帶30繞在安裝在氣囊殼體的外面部分的一側上的氣體發 生器10上之后,系帶30的兩個側面部分固定地縫合或粘接到氣囊墊20中。 氣囊墊20折疊若干次,且容納在氣囊殼體中,而且氣囊殼體設置在車輛的乘客席 側的儀表板中。氣囊墊20折疊成與氣體發生器10的上面部分平行,且第二部分折疊成與 氣體發生器10的側面部分平行。 圖9A至9F是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氣囊墊20的展開過程的視圖。如
圖9A至9F中所示,當沖擊過度地施加到車輛上時,氣囊模塊1被操作。 首先,從氣體發生器10排出的氣體被注入氣囊墊20中,從而使得氣囊墊20朝乘
客膨脹。這時,氣囊墊20的展開長度由系帶30適當地保持,且氣囊墊20按照系帶30的長
度朝乘客膨脹,從而減弱了施加到乘客上的沖擊。 詳細而言,圖9A顯示了膨脹氣囊墊20的初始過程。如圖9A中所示,氣囊墊20向 上展開,以與車輛的擋風玻璃接觸。此后,如圖9B中所示,在氣囊墊20膨脹時,氣囊墊20 沿著儀表板的表面朝乘客的下半身展開。 因為系帶30在其兩個側面部分上折疊,所以可以降低氣囊墊20朝乘客展開的速 度。如圖9C中所示,由于系帶30的兩個側面部分在擋風玻璃側處折疊,所以氣囊墊20的 展開速度按照從氣體發生器30中釋放系帶30的速度降低。 如圖9A至9F中所示,降低氣囊墊20朝乘客展開的速度,以防止乘客由于氣囊墊
20而受到傷害。此外,分散施加到擋風玻璃上的負載,以防止擋風玻璃受損。 雖然已經出于說明性目的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但是本領域技術
人員將理解,不偏離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公開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和精神的添加和替換是可行。
權利要求一種具有抗扭曲功能的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墊的系帶,所述系帶繞在安裝在設置于車輛的乘客席一側的儀表板中的氣體發生器上,以限制由所述氣體發生器產生的氣體展開且膨脹的氣囊墊,且所述系帶與氣囊墊的內表面的兩個側面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帶包括第一抗扭曲部分和第二抗扭曲部分,其沿通過氣體發生器展開的所述系帶的展開方向設置在所述系帶的兩個側面部分上,從而在所述系帶的兩個側面部分上增大所述系帶的厚度。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帶,其特征在于,通過沿所述系帶的所述展開方向折疊所述系帶的一個側面部分,且縫合所述系帶的一個折疊部分來形成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并且通過沿所述系帶的所述展開方向折疊所述系帶的另一個側面部分,且縫合所述系帶的另一個折疊部分來形成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和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以至少兩條縫合線縫合,且所述縫合線的針腳在每條縫合線上相互偏移。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和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的第一折疊線和第二折疊線,以預定的間隔形成第一切割部分和第二切割部分以及第一連接部分和第二連接部分。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帶,其特征在于,通過沿所述系帶的所述展開方向折疊所述系帶的一個側面部分,且通過使用粘合劑粘接所述系帶的一個折疊部分來形成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并且通過沿所述系帶的所述展開方向折疊所述系帶的另一個側面部分,且通過使用粘合劑粘接所述系帶的另一個折疊部分來形成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和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的第一折疊線和第二折疊線,以預定的間隔形成第一切割部分和第二切割部分以及第一連接部分和第二連接部分。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帶,其特征在于,通過沿所述系帶的所述展開方向,以預定的厚度將涂層物質施加到所述系帶的一個側面部分上來形成所述第一抗扭曲部分,并且通過沿所述系帶的所述展開方向,以預定的厚度將涂層物質施加到所述系帶的另一個側面部分上來形成所述第二抗扭曲部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車輛的氣囊墊的系帶,具體而言,一種用于車輛的乘客氣囊墊的系帶包括第一抗扭曲部分和第二抗扭曲部分,該第一抗扭曲部分和第二抗扭曲部分沿由氣體發生器展開的系帶的展開方向在系帶的兩個側面上形成,使得系帶的兩個側面部分的厚度增大。因為當系帶展開時,由于上述結構系帶沒有扭曲或折疊,所以阻止了氣囊墊錯誤地展開。
文檔編號B60R21/2338GK201472298SQ20092015079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9日
發明者J·K·金, S·G·張 申請人:德爾斐韓國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