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四輪驅動農夫車,具體的說,是涉及四輪驅動農夫車的雙擺臂獨
立懸架結構。
背景技術:
獨立懸架指的是汽車的左右車輪不是用整體車橋相連接,而是通過懸架分別與車 架或車身相連,每側車輪可獨立下下運動。現有技術中四輪驅動農夫車所采用的都是單擺 臂獨立懸架系統,這樣的結構簡單,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還是存在著輪胎磨損大,方向把握不 穩定,導致汽車行駛不平順。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能夠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四驅 農夫車由單擺臂獨立懸架系統導致的輪胎磨損大,方向把握不穩定,導致汽車行駛不平順 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雙擺臂獨立懸 架結構,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安裝在車架的左右兩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車架和車輪 之間的上擺臂和下擺臂,所述左右兩側的下擺臂之間通過平衡桿連接。 優選的,上擺臂比下擺臂短。當汽車車輪上下顛簸時,上擺臂比下擺臂運動弧度 小。這將使輪胎上部輕微地內外移動,而底部影響很小。這種結構有利于減少輪胎磨損,提 高汽車行駛平順性和方向穩定性。 優選的,所述上擺臂和車架之間還安裝有減震器。這樣的結構能進一步減輕顛簸 造成的震動,進一步提高整車的舒適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上擺臂和下擺臂分工合作,能減少輪胎磨 損,提高汽車行駛平順性和方向穩定性。更安全,更易操縱,行駛更穩定。尤其是平衡桿安 放在下擺臂,使得平衡桿重心下降,能更精確地平衡左右兩邊車輪的受力情況,使得車輛行 駛更為穩定。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參閱圖l,本實用新型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安裝在車架7的左右兩側,包括安裝在 車架7和車輪2之間的上擺臂3和下擺臂4,所述左右兩側的下擺臂4之間通過平衡桿5連 接。上擺臂3比下擺臂4短。所述上擺臂3和車架7之間還安裝有減震器6。 安裝時只要將上擺臂3和下擺臂4固定到車架7上,然后在另一端安裝車輪2即可。然后再上擺臂3和車架7之間安裝減震器6。同時在左右兩側的下擺臂4之間安裝平 衡桿5。這樣在使用中能最大化地減少地面顛簸導致的震動,同時也能減少少輪胎磨損,提 高汽車行駛平順性和方向穩定性。更安全,更易操縱,行駛更穩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實用新 型的專利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安裝在車架(7)的左右兩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車架(7)和車輪(2)之間的上擺臂(3)和下擺臂(4),所述左右兩側的下擺臂(4)之間通過平衡桿(5)連接。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上擺臂(3)比下擺臂(4)短。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擺臂(3)和車架(7) 之間還安裝有減震器(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能夠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四驅農夫車由單擺臂獨立懸架系統導致的輪胎磨損大,方向把握不穩定,導致汽車行駛不平順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雙擺臂獨立懸架結構安裝在車架的左右兩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車架和車輪之間的上擺臂和下擺臂,所述左右兩側的下擺臂之間通過平衡桿連接。由于采用了所述的結構,上擺臂和下擺臂分工合作,能減少輪胎磨損,提高汽車行駛平順性和方向穩定性。更安全,更易操縱,行駛更穩定。尤其是平衡桿安放在下擺臂,使得平衡桿重心下降,能更精確地平衡左右兩邊車輪的受力情況,使得車輛行駛更為穩定。
文檔編號B60G3/18GK201511769SQ20092019910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0日
發明者胡曉明 申請人:康迪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