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安全帶限力阻止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安全設施領域,主要是涉及可有效控制織帶放出的長度,防止乘員二次碰撞的汽車安全帶限力阻止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安全帶在車輛發生碰撞時能夠有效地保障乘員的安全,限力式安全帶可以有效地放出織帶并降低安全帶對乘員的束縛力,以達到降低乘員傷害的目的。由于織帶的放出不可能過長,否則也易對乘員造成傷害。因此對于一些情況,需要控制織帶放出的長度,以防止乘員的二次碰撞。所以需要一種產品能夠在限力到一定長度之后立即鎖緊織帶,將乘員可靠束縛。現有技術的產品還不能滿足對以上性能的要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汽車安全帶限力阻止裝置,該裝置可準確控制織帶放出的長度,有效保障乘員的安全。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主要由框架、芯軸、軸頭、扭力桿和織帶組成;織帶安裝并纏繞在芯軸上,軸頭與芯軸連接并安裝在框架上;芯軸內的扭力桿的一端安裝在軸頭上,另一端安裝在芯軸上;其特征是在芯軸內、扭力桿外有一螺桿與軸頭剛性連接,或者螺桿與軸頭是一個整體;螺母套裝在螺桿上,螺母與芯軸內孔的連接方式是平鍵、花鍵或多邊形軸套,使螺母在螺桿上旋轉的同時,可在芯軸內軸向自由滑動。在安全帶正常使用時,芯軸、軸頭、螺桿、螺母和扭力桿連為一體,隨著織帶的拉出回收可以在框架上自由旋轉,當發生緊急情況時,軸頭與框架鎖止,連為一體,從而阻止織帶的放出,可以限制乘員的位移。當力值升高到一個規定值的時候,芯軸與軸頭發生相對轉動,由于扭力桿的一端連在芯軸上,另一端連在軸頭上,所以在芯軸與軸頭發生相對轉動時,扭力桿發生扭轉,吸收能量并以恒定的力值放出織帶。由于螺母與芯軸為滑動聯接,故在芯軸旋轉的時候螺母也一起旋轉,螺母與螺桿之間是螺紋聯接,螺母在旋轉的過程中逐漸向軸頭靠近。當螺母端面與螺桿端面相接觸時,則限力過程結束,扭力桿不發生旋轉,織帶不再放出,則將乘員可靠地束縛在座椅上。可以通過調整裝配時螺母在螺桿上的位置來調整限力時放出織帶的長度。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螺桿和螺母的作用,可以準確控制織帶放出的長度。同時可以通過調整裝配時螺母在螺桿上的位置來調整限力時放出織帶的長度。具有安全可靠和限力準確的特點,可應用于各種汽車安全帶上。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圖中I是芯軸、2是軸頭、3是框架、4是螺桿、5是螺母、6是扭力桿、7是織帶,箭頭是織帶拉出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主要由框架3、芯軸I、軸頭2、扭力桿6和織帶7組成;織帶7安裝并纏繞在芯軸I上,軸頭2與芯軸I連接并安裝在框架3上;在芯軸I內的扭力桿6的一端通過花形聯接安裝在軸頭2上,另一端通過花形聯接安裝在芯軸I上。在芯軸I內、扭力桿6外有一螺桿4,螺桿4與軸頭2是一個整體;螺母5套裝在螺桿4上,螺母5與芯軸I的連接是平鍵連接,通過螺母5上面的鍵與芯軸I內的軸向鍵 槽,螺母在螺桿上旋轉的同時,可在芯軸內軸向自由滑動。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安全帶限力阻止裝置,主要由框架、芯軸、軸頭、扭力桿和織帶組成;織帶⑴安裝并纏繞在芯軸⑴上,軸頭⑵與芯軸⑴連接并安裝在框架⑶上;芯軸內的扭力桿(6)的一端安裝在軸頭⑵上,另一端安裝在芯軸⑴上;其特征是在芯軸⑴內、扭力桿(6)外有一螺桿⑷與軸頭剛性連接,或者螺桿⑷與軸頭⑵是一個整體;螺母(5)套裝在螺桿⑷上,螺母(5)與芯軸⑴內孔的連接方式是平鍵、花鍵或多邊形軸套,螺母在螺桿上旋轉的同時,可在芯軸內軸向自由滑動。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安全帶限力阻止裝置,屬于汽車安全設施領域。是為了控制織帶放出的長度,防止乘員的二次碰撞而設計的。主要由框架、芯軸、軸頭、扭力桿和織帶組成;織帶安裝并纏繞在芯軸上,軸頭與芯軸連接并安裝在框架上;芯軸內的扭力桿的一端安裝在軸頭上,另一端安裝在芯軸上。在芯軸內、扭力桿外有一螺桿與軸頭剛性連接,或者螺桿與軸頭是一個整體;螺母套裝在螺桿上,螺母與芯軸內孔的連接方式是平鍵、花鍵或多邊形軸套,螺母在螺桿上旋轉的同時,可在芯軸內軸向自由滑動。可以準確控制織帶放出的長度,具有安全可靠和限力準確的特點,可應用于各種汽車安全帶上。
文檔編號B60R22/34GK202703499SQ20122040264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5日
發明者胡晏殊, 張丹, 李曉迪, 韓芳, 李明陽, 張立志 申請人:沈陽金杯錦恒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