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控制帶扶手的座椅中的座椅安裝的安全氣囊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控制安裝在具有樞轉扶手的車輛座椅上的安全氣囊。
背景技術:
機動車輛通常裝備有用于為駕駛員和一個或多個乘客提供座位的座椅提供系統。座椅提供系統被設計成為就座的乘客提供最佳的舒適度和便利性。例如,座椅提供系統已知包含用于為兩個或更多個乘員提供座位的長條座椅以及用于為單獨的乘員提供座位的首領椅(captain chair)的各種組合。在車輛的前面,座椅傳統上安裝在一個或多個座椅調節器上。在車輛的后部,座椅傳統上在無座椅調節器的情況下被固定到位。樞轉扶手常常被安裝在座椅上以增強乘員舒適度。在一些情況下,樞轉扶手可為中間座位乘員提供座椅靠背的全部或一部分。機動車輛還裝備有包含座椅安全帶和安全氣囊的乘員約束系統。在一些情況下,乘員約束系統包含安裝在座椅的內側諸如駕駛員側座椅上的安全氣囊,并且將展開以約束乘員。將期望提供一種用于在車輛座椅提供系統包含安裝在乘員就座位置的相同側上的樞轉扶手和相鄰的安全氣囊的那些情況下改善座椅安裝的安全氣囊的展開的方法,使得扶手的位置影響安全氣囊的展開。
發明內容
安全氣囊被安裝在在乘員就座位置的相同側上具有安全氣囊和樞轉扶手兩者的車輛座椅提供系統中。該扶手在豎直存儲`位置與水平扶手位置之間樞轉。該安全氣囊的展開受到展開邏輯的控制,該展開邏輯包含:感測該樞轉扶手的位置以確定該豎直位置或該水平位置;感測指示對展開安裝在該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氣囊的需要的車輛狀況;并且如果該扶手是在該豎直存儲位置中,則不展開安裝在該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氣囊。本發明還提供如下方案:
1.一種用于控制被安裝在車輛座椅提供系統中的安全氣囊的方法,所述座椅提供系統在乘員就座位置的相同側上具有安全氣囊和樞轉扶手兩者,并且所述扶手在豎直位置與水平位置之間樞轉,所述方法包括:
感測所述樞轉扶手的位置以確定所述豎直位置或所述水平位置;
感測指示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的需要的車輛狀況;
以及,如果所述扶手是在所述豎直位置中,則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2.根據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車輛座椅提供系統包含駕駛員側座椅和乘客側座椅以及所述樞轉扶手被安裝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的內側上。3.根據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車輛座椅提供系統包含駕駛員側座椅、乘客側座椅、和中間乘員座椅,并且所述樞轉扶手在被樞轉到所述豎直位置時為所述中間乘員座椅提供靠背。
4.根據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車輛座椅提供系統包含駕駛員側座椅、乘客側座椅、和中間乘員座椅,所述中間乘員座椅具有在其中帶有中間開口的靠背,所述樞轉扶手被存儲到所述中間開口中,以在所述中間乘員座椅被樞轉到所述豎直位置時形成用于所述中間乘員座椅的靠背的一部分。5.根據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扶手在所述駕駛員側座椅的內側,并且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并且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6.根據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扶手在所述駕駛員側座椅的內側,并且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以延遲方式展 開所述安全氣囊。7.根據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扶手在所述駕駛員側座椅的內側,并且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括:感測在所述車輛的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感測就座在乘客側座椅上的乘員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并且乘員就座在所述乘客側座椅中,則展開所述安全氣囊,因此所述安全氣囊在駕駛員側乘員與乘客側乘員之間展開。8.根據方案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扶手在所述駕駛員側座椅的內側,并且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以延遲方式展開所述安全氣囊。9.根據方案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車輛具有在所述中間乘員座椅的后側并且由隔板限定的貨艙,通道門樞轉地安裝在所述隔板上用于在豎直關閉位置與打開水平位置之間移動,當所述扶手被樞轉到所述水平位置時,感測所述樞轉扶手的位置以確定所述豎直位置或所述水平位置;以及,如果所述通道門是在所述打開位置中,則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10.根據方案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扶手是在所述水平位置中并且其它車輛感測準則被滿足時,所述安全氣囊被啟動用于展開。11.一種用于控制被安裝在車輛座椅提供系統中的安全氣囊的方法,所述座椅提供系統在乘員就座位置的相同側上具有安全氣囊和樞轉扶手兩者,并且所述扶手在豎直位置與水平位置之間樞轉,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與駕駛員側座椅靠背隔開的乘客側座椅靠背,以及所述扶手在所述駕駛員側座椅靠背與所述乘客側座椅靠背之間樞轉,使得所述扶手當在所述豎直位置中時為中間座椅乘員提供靠背;
感測所述扶手的位置以確定提供所述靠背的豎直位置或提供所述扶手的水平位置; 感測指示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的需要的車輛狀況;
以及,如果所述扶手是在所述豎直位置中,則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12.根據方案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13.根據方案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以延遲方式展開所述安全氣囊。14.根據方案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括:感測在所述車輛的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感測就座在所述乘客側上的乘員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并且乘員就座在所述乘客座椅中,則展開所述安全氣囊,因此所述安全氣囊在所述駕駛員側乘員與所述乘客側乘員之間展開。15.根據方案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以延遲方式展開所述安全氣囊。16.一種用于控制被安裝在車輛座椅提供系統中的安全氣囊的方法,所述座椅提供系統在乘員就座位置的相同側上具有安全氣囊和樞轉扶手兩者,并且所述扶手在豎直位置與水平位置之間樞轉,所述方法包括:
將駕駛員側座椅靠背提供在還提供乘客側座椅靠背以及中間乘員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內,并且開口被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中,所述扶手被存儲在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中的所述開口內,以當被樞轉到所述豎直位置時形成所述中間乘員座椅靠背的一部分,并且當被樞轉到水平位置時形成所述扶手;
感測所述扶手的位置以確定提供所述靠背的一部分的豎直位置或提供所述扶手的水平位置;
感測指示對展開安裝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氣囊的需要的車輛狀況;
并且如果所述扶手是在所述豎直位置中,則不展開安裝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氣囊。17.根據方案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不展開所述安
全氣囊。18.根據方案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以延遲方式展開所述安全氣囊。19.根據方案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括:感測在所述車輛的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感測就座在乘員側座椅上的乘員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并且乘員就座在所述乘客側座椅中,則展開所述安全氣囊,因此所述安全氣囊在駕駛員側乘員與乘客側乘員之間展開。20.根據方案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提供在所述中間乘員座椅的后面并且由隔板限定的貨艙,通道門樞轉地安裝在所述隔板上用于在豎直關閉位置與打開水平位置之間移動,當所述扶手被樞轉到所述水平位置時,感測所述樞轉扶手的位置以確定所述豎直位置或所述 水平位置;以及,如果所述通道門是在所述打開位置中,則不展開所述
安全氣囊。本發明的進一步的適用范圍將從下文提供的詳細描述變得明顯。應理解,詳細描述和特定示例雖然指示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但是僅旨在用于說明目的并且不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根據詳細描述和附圖將更充分地理解本發明。圖1是用于為駕駛員側乘員、乘客側乘員、和中間乘員提供座位的車輛座椅的透視圖。圖2是類似于圖1的視圖,但是示出中間乘員座椅靠背向下折疊至水平扶手位置。圖3是類似于圖2的視圖,但是示出安裝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的內側邊緣面上的安全氣囊的展開。圖4是用于控制安全氣囊的展開的控制系統的示意。圖5是示出由圖4的控制器執行的展開邏輯的流程圖。圖6是示出由圖4的控制器執行的替代展開邏輯的流程圖。圖7是示出用于圖4的控制器的另一替代展開邏輯的流程圖。圖8是車輛座椅提供系統的透視圖,該車輛座椅提供系統包含駕駛員側座椅和乘客側座椅,且扶手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上。
圖9示出用于為駕駛員側乘員、乘客側乘員、和中間乘員提供座位并且具有為中間乘員提供座椅靠背的一部分的扶手的車輛后座椅。圖10是類似于圖9的視圖,但是示出向下折疊的扶手和與貨艙連通的通道門。圖11是類似于圖10的視圖,但是示出安裝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的內側邊緣面上的安全氣囊的展開。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某些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在本質上僅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發明、其應用、或使用。參照圖1,用于為機動車輛中的三個并排的乘員提供座位的車輛座椅被示出。座椅10提供駕駛員側座椅12、乘客側座椅14、以及還有介于駕駛員側座椅12與乘客側座椅14之間的中間乘員座椅16。駕駛員側座椅12包含駕駛員側座椅靠背20和駕駛員側座椅底部22。乘客側座椅14包含乘客側座椅靠背24和乘客側座椅底部26。中間乘員座椅16包含中間座椅靠背30和中間座椅底部32。座椅安全帶系統(未示出)還將設置用于乘員就座位置中的每一個。座椅10可安裝在車輛的后部中或在車輛的前部中。如果安裝在車輛的前部中,則座椅10安裝在座椅調節器機構上。前座椅可為長條座椅,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座椅10,包含駕駛員側座椅底部22、乘客側座椅底部26、和中間座椅底部32,將被安裝在相同的座椅調節器機構上用于作為單個單元前后地調節移動。替代地,前座椅可為60/40座椅,在這種情況下,駕駛員側座椅12和中間乘員座椅16 —起安裝在第一座椅調節器機構上,并且乘客側座椅14安裝在第二座椅調節器機構上。此外,在一些車輛中,中間就座位置可為固定的或可獨立于外側座椅移動。因此,駕駛員的座椅可獨立于乘客側座椅14并且在一些情況下獨立于中間乘員座椅16被調節用于前后移動。如在圖2中最佳地看到的,中間座椅靠背30被安裝用于繞樞軸線38樞轉移動,通過樞軸線38,中間座椅靠背30可在圖1的豎直座椅靠背形成位置與圖2中所示的向下折疊水平扶手或托架位置之間旋轉。中間座椅靠背30的背面可設置有杯托40或由駕駛員側乘員或乘客側乘員方便使用的其它存儲特征。另外,當座椅被安裝在車輛的后部中時,將中間座椅靠背30向下折疊到水平位置可經過通向在座椅10后面的貨物區的門提供接近貨物的通道,如將在下文中參照圖9-11討論的。當將中間座椅靠背30向下折疊至圖2的扶手或托架位置時,看到的是,車輛座椅10可容納僅兩個乘客,S卩,駕駛員側乘員和乘客側乘員。然而,當中間座椅靠背30處在圖1的其豎直位置時,座椅10可容納三個乘客,包含駕駛員側乘員、乘客側乘員、和中間乘員。參照圖2,看到的是,側約束安全氣囊組件44被安裝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20的內側面46內。撕裂縫50設置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20的內側邊緣中。該撕裂縫可為位于內側面46的拐角處相對向前定位的撕裂縫50a或位于沿著內側面46進一步向后定位的撕裂縫 50b。圖3示出安全氣囊54通過撕裂縫50b的展開。在圖3中,中間座椅靠背30被向下折疊至其向前水平扶手或托架位置,使得撕裂縫50是無障礙的,并且因此,安全氣囊54已經被展開而不被中間座椅靠背30阻擋。在圖3中,安全氣囊54的底部56可選地向下延伸以與中間座椅靠背30的水平托架位置重疊,使得中間座椅靠背30將由底部56接合,并且座椅靠背30將用于輔助支撐安全氣囊54的展開的位置。可以參考2011年9月24日提交的并且標題為SIDE IMPACT AIRBAG⑶SHION (側碰撞安全氣囊墊)的美國專利申請序列號13/244354,例如,適合于在圖3中使用的安全氣囊墊。再次參照圖1,看到的是,在中間座椅靠背30位于其豎直座椅后位置的情況下,中間座椅靠背30將干擾安全氣囊54從安裝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20的內側面46上的安全氣囊組件44的展開。圖4是用于控制在圖1至圖3中示出的車輛座椅10中的安全氣囊54的展開的控制系統的兀件的不意。邏輯控制器60從傳感器62、64、66、和68接收輸入。邏輯控制器60處理來自傳感器62、64、66、和68的輸入,以及其它輸入,諸如車輛點火等,并且將展開信號提供到安裝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20中的安全氣囊組件44的充氣機。在圖1、圖2、和圖3中所示的座椅靠背位置傳感器62感測中間座椅靠背30的位置,包含中間座椅靠背30是在圖1的其豎直座椅靠背位置還是在圖2和圖3的其向下折疊的水平扶手和托架位置。側碰撞傳感器64,其可能是傳感器陣列,感測預定的嚴重程度的側碰撞并且感測側碰撞發生在車輛的駕駛員側還是車輛的乘客側上。滾翻傳感器66感測車輛滾翻狀況。傳感器68是感測在乘客側座椅14中的乘員的存在的乘客側乘員傳感器。圖1、圖2、和圖3示出作為安裝在乘客側座椅底部26中的壓墊的傳感器68。然而,可替代地,乘員傳感器可為任何已知的乘員傳感器,諸如光學傳感器、雷達傳感器、電場傳感器等。圖5是示出由圖4的控制器60執行的展開邏輯的流程圖。展開邏輯以步驟70開始。在步驟72處,控制器60檢查在座椅靠背位置傳感器62中是否存在故障狀況。如果在座椅靠背位置傳感器62中不存在故障,則控制器60轉到步驟74和76并且檢查側碰撞傳感器64和滾翻傳感器66。如果側碰撞傳感器64感測到某一閾值的側碰撞,或滾翻傳感器66感測到預定的嚴重程度的滾翻狀況,則控制器60轉到步驟78并且檢查座椅靠背位置傳感器62。如果座椅靠背位置傳感器62感測到中間座椅靠背30在其向下折疊的水平扶手托架位置處,則安全氣囊54將在步驟80中被展開。因此,看到的是,控制器60僅當如下時執行導致安全氣囊54展開的展 開邏輯,即:(a)座椅靠背位置傳感器62無故障,(b)遭遇側碰撞或滾翻狀況,和(C)中間座椅靠背16在圖3的水平托架位置中,在該位置,中間座椅靠背30將不阻礙安全氣囊54的展開。應理解,步驟72、74、76、和78不必是以圖5中所示的精確順序執行。實際上,控制器60將不斷地監測在傳感器中的每一個處的狀況并且同時處理那些輸入以做出展開安全氣囊54的決策。圖6是示出可由圖4的控制器60執行的替代展開邏輯的流程圖。在圖6中,步驟70、72、74、76、和78與圖5中相同。在步驟84中,控制器60檢查來自側碰撞傳感器64的輸入并且確定在車輛的駕駛員側或車輛的乘客側上是否已經發生碰撞。如果在車輛的駕駛員側上已經發生碰撞,則取決于具體的感測到的狀況和所述狀況的嚴重程度,以及諸如安全帶張緊器和前面的安全氣囊的其它乘員約束系統的執行,控制器60在步驟86中決定是否展開安全氣囊。例如,展開邏輯可決定不展開安全氣囊54,因為安裝在駕駛員座椅的內側上的安全氣囊54的展開將不會為就座在駕駛員側座椅12中的乘員提供太多益處。或者,展開邏輯可在步驟86中展開并具有展開延遲,因為以延遲提供展開可使該約束與車輛中的用于駕駛員乘員的其它約束最佳地同步,并且可為駕駛員乘員提供一些益處。展開或不展開的決定取決于具體的感測到的狀況和所述狀況的嚴重程度以及諸如安全帶張緊器和前面的安全氣囊的乘員約束系統的執行而作出。另一方面,在步驟84處,如果在車輛的乘客側上已經發生碰撞,則控制器60將在步驟86處開始使安全氣囊54展開,以利于就座在駕駛員側座椅12中的乘員。圖7是示出可由圖4的控制器60執行的另一替代展開邏輯的流程圖。在圖6中,步驟70、72、74、76、78、和84與圖5中相同。在步驟90處,在在步驟84處確定出在車輛的駕駛員側上已經發生碰撞之后,控制器60檢查乘客側乘員傳感器68以確定乘客是否就座在乘客側座椅14中。如果沒有乘員就座在乘客側座椅14中,則控制器60將不展開安全氣囊。另一方面,如果有乘客就座在乘客側座椅14中,則控制器將在步驟92處展開安全氣囊54,因為將安全氣囊展開到就座在乘客側座椅14中的乘員與就座在駕駛員側座椅12中的乘員之間的空間中是有用的。安全氣囊54的展開可與車輛中其它安全氣囊的展開一致地進行,或,安全氣囊54的展開可以展開延 遲來進行,從而可使該約束與其它約束最佳地同步。流程圖的前述描述旨在解釋在圖1、圖2、和圖3的安全氣囊系統的展開中執行的一般邏輯。應理解,根據現有技術,其它邏輯將被應用,以便校準實際展開次數和延遲,其適于使展開與各種感測到的碰撞或滾翻狀況相協調、以及使安全氣囊展開與諸如構建的預張緊器、其它側安全氣囊、以及前安全氣囊的其它系統相協調。再次參照圖2,乘客側座椅靠背24可裝備有被安裝在乘客座椅靠背24的內側面上用于通過撕裂縫100展開的安全氣囊組件98。本文描述的展開邏輯可控制安全氣囊組件44和98兩者的展開。特別地,如在圖5中所描述,當中間座椅靠背30是在圖1的其向上折疊豎直位置時,安全氣囊組件98將不被展開。此外,乘客側乘員傳感器68可被利用以允許僅在乘員存在于乘客座椅14中的情況下啟動安全氣囊組件98。可替代地,應理解,安全氣囊組件44可省略,并且安全氣囊組件98可被利用以即使乘客側座椅14未被乘坐也為駕駛員側乘員提供約束。車輛座椅可為單獨的座椅,諸如圖8中所示的斗式座椅或首領椅。在圖8中,駕駛員側座椅112位于乘客側座椅114旁邊,并且每個座椅被安裝在其自身的座椅調節器機構上。若需要,未示出的存儲托架可安裝在駕駛員側座椅112與乘客側座椅114之間的車輛底板上。如圖8中所駕駛員座椅112具有扶手118,該扶手118安裝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120上用于繞在圖8的水平扶手形成位置與豎直存儲位置之間的樞軸線124樞轉移動,在所述豎直存儲位置中,扶手118位于乘客側座椅靠背120的內側邊緣面128的旁邊。安全氣囊組件132被安裝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120的內,用于通過設置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120的內側邊緣面128上的安全氣囊縫134展開。在圖8中,看到的是,如果扶手118是在其豎直存儲位置中,則扶手118將干擾全氣囊138的展開。因此,扶手位置傳感器142與扶手118相關聯以感測扶手118的位置。扶手位置傳感器142將取代在圖4的示意中的中間座椅靠背位置傳感器62,使得圖8的安全氣囊138的展開部分地受到扶手118的位置的控制。當扶手118是在其豎直存儲位置中時,安全氣囊138將不展開,并且將另外根據圖5、圖6和圖7中描述的各種邏輯步驟來展開或不展開。在圖8中,扶手118和安全氣囊組件132兩者安裝在駕駛員座椅112的內側上。然而,扶手和安全氣囊組件兩者可安裝在駕駛員座椅112的外側上,并且可利用圖5的展開邏輯來控制安全氣囊138的展開。圖9、圖10、和圖11示出應用到在機動車輛中的后長條座150時的本發明。在圖9中,看到的是,后長條座椅150具有為駕駛員側乘員、中間乘員、以及乘客側乘員提供座位的連續的座椅底部152和連續的座椅靠背154。座椅靠背154具有存儲扶手158的中間開口 156。扶手158在圖9的向上折疊水平背靠位置與圖10的向下折疊水平扶手形成位置之間繞軸線159樞轉。此外,如在圖10中看到的,通道門160設置在剛好在座椅靠背154后面的隔板壁164中。通道門160樞轉地安裝成用于繞軸線162在圖10中所示的豎直關閉位置與未示出的水平打開位置之間移動。當通道門160在其未示出的水平打開位置時,滑板、雜物或其它貨物可部分地存儲在行李艙中但也向前延伸到乘員艙中。再次參照圖9,安全氣囊組件166被安裝在座椅靠背154內在中間開口 156的側邊緣面168上。撕裂縫170被設置在側邊緣面168上,使得安全氣囊可如圖11中所示展開。可替代地,安全氣囊組件1 66可位于中間開口 156的頂部處、在中間開口 156上方的座椅靠背上、在隔板壁164上、在通道門160上、或這些位置的任意組合。如在圖10中最佳地看到的,位置傳感器176與扶手158相關聯用于感測扶手158是在圖9的其豎直座椅靠背形成位置還是在圖10的其向下折疊的水平扶手形成位置。此夕卜,位置傳感器178與通道門160相關聯用于感測通道門160是在圖10的關閉位置中還是在在附圖中未示出的打開位置中。應理解,如果扶手158是在圖9的豎直靠背形成位置,則安全氣囊組件166的啟動將不是期望的,因為向上折疊的扶手158的存在將阻礙圖11中的安全氣囊174的展開。因此,圖5、圖6、和圖7的展開邏輯可被利用以展開或不展開安全氣囊174。此外,當扶手158被向下折疊至圖10的其位置時,與通道門160相關聯的位置傳感器178能夠感測到通道門160是否敞開,因此指示延伸到乘客艙中的貨物的存在。因此,如果通道門160的向下折疊的位置指示貨物的存在,則通道門160的位置傳感器178可被添加到圖4的示意圖中,并且另一步驟可被添加到展開邏輯以阻擋安全氣囊的展開。此外,乘員傳感器182被提供以感測駕駛員側乘員的存在,并且乘員傳感器184被提供以感測乘客側乘員的存在。因此,展開邏輯可考慮這些乘員是否存在并且相應地控制安全氣囊174的展開。雖然圖9、圖10、以及圖11示出了安裝在中間開口 156附近的僅一個安全氣囊組件,但是可能期望還提供安裝在中間開口 156附近諸如在中間開口 156的與安全氣囊組件166相對的側上的第二安全氣囊組件。該另外的安全氣囊還可與本文中討論的展開邏輯流程圖一致被展開或不被展開。術語“扶手”以及“托架”描述對如以30、118、或158不同地示出的樞轉構件的使用,這些術語在本文中可被互換地使用以描述對作為扶手或托架的樞轉構件的使用,其中任一種可對于車 輛用戶是方便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控制被安裝在車輛座椅提供系統中的安全氣囊的方法,所述座椅提供系統在乘員就座位置的相同側上具有安全氣囊和樞轉扶手兩者,并且所述扶手在豎直位置與水平位置之間樞轉,所述方法包括: 感測所述樞轉扶手的位置以確定所述豎直位置或所述水平位置; 感測指示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的需要的車輛狀況; 以及,如果所述扶手是在所述豎直位置中,則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車輛座椅提供系統包含駕駛員側座椅和乘客側座椅以及所述樞轉扶手被安裝在駕駛員側座椅靠背的內側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車輛座椅提供系統包含駕駛員側座椅、乘客側座椅、和中間乘員座椅,并且所述樞轉扶手在被樞轉到所述豎直位置時為所述中間乘員座椅提供靠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車輛座椅提供系統包含駕駛員側座椅、乘客側座椅、和中間乘員座椅,所述中間乘員座椅具有在其中帶有中間開口的靠背,所述樞轉扶手被存儲到所述中間開口中,以在所述中間乘員座椅被樞轉到所述豎直位置時形成用于所述中間乘員座椅的靠背的一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扶手在所述駕駛員側座椅的內側,并且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并且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扶手在所述駕駛員側座椅的內側,并且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以延遲方式展開所述安全氣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扶手在所述駕駛員側座椅的內側,并且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括:感測在所述車輛的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感測就座在乘客側座椅上的乘員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并且乘員就座在所述乘客側座椅中,則展開所述安全氣囊,因此所述安全氣囊在駕駛員側乘員與乘客側乘員之間展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扶手在所述駕駛員側座椅的內側,并且感測所述車輛狀況包含:感測在所述駕駛員側上的碰撞的存在;以及,如果所述碰撞在所述駕駛員側上,則以延遲方式展開所述安全氣囊。
9.一種用于控制被安裝在車輛座椅提供系統中的安全氣囊的方法,所述座椅提供系統在乘員就座位置的相同側上具有安全氣囊和樞轉扶手兩者,并且所述扶手在豎直位置與水平位置之間樞轉,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與駕駛員側座椅靠背隔開的乘客側座椅靠背,以及所述扶手在所述駕駛員側座椅靠背與所述乘客側座椅靠背之間樞轉,使得所述扶手當在所述豎直位置中時為中間座椅乘員提供靠背; 感測所述扶手的位置以確定提供所述靠背的豎直位置或提供所述扶手的水平位置; 感測指示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的需要的車輛狀況; 以及,如果所述扶手是在所述豎直位置中,則不展開所述安全氣囊。
10.一種用于控制被安裝在車輛座椅提供系統中的安全氣囊的方法,所述座椅提供系統在乘員就座位置的相同側上具有安全氣囊和樞轉扶手兩者,并且所述扶手在豎直位置與水平位置之間樞轉,所述方法包括: 將駕駛員側座椅靠背提供在還提供乘客側座椅靠背以及中間乘員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內,并且開口被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中,所述扶手被存儲在設置在所述座椅靠背中的所述開口內,以當被樞轉到所述豎直位置時形成所述中間乘員座椅靠背的一部分,并且當被樞轉到水平位置時形成所述扶手; 感測所述扶手的位置以確定提供所述靠背的一部分的豎直位置或提供所述扶手的水平位置; 感測指示對展開安裝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氣囊的需要的車輛狀況; 并且如果所述扶手是在所述豎直位置中,則不展開安裝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氣囊。 ·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用于控制帶扶手的座椅中的座椅安裝的安全氣囊的方法。具體地,安全氣囊被安裝在在乘員就座位置的相同側上具有安全氣囊和樞轉扶手兩者的車輛座椅提供系統中。該扶手在豎直存儲位置與水平扶手位置之間樞轉。該安全氣囊的展開受到展開邏輯的控制,該展開邏輯包含感測該樞轉扶手的位置以確定該豎直位置或該水平位置;感測指示對展開安裝在該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氣囊的需要的車輛狀況;并且如果該扶手是在該豎直存儲位置中,則不展開安裝在該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氣囊。
文檔編號B60R21/207GK103241206SQ20131004024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日
發明者S.D.托馬斯 申請人: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