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根據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車燈,包括: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上方,包括形成第一焦點和第二焦點的橢圓形反射面的第一反射器;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下方,包括形成第三焦點的拋物型反射面的第二反射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燈,無需增加單獨的光源,可以利用現有的光源可以增加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的光量。
【專利說明】車燈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燈,具體而言,為一種將多陣列(Multi array)形態的發光二極管陣列(LED array)作為光源的車燈。
【背景技術】
[0002]作為車燈的光源期初使用了各種形態的燈泡(bulb),但是最近采用較多的是光轉換效率優秀、發熱量低、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的發光二極管(LED: Light EmittingD1de)光源。
[0003]一般來說,發光二極管的色溫約為5500K,接近太陽光,對人眼的疲勞最小、尺寸小,設計車燈方面設計自由度比較高。
[0004]發光二極管陣列是由多個這樣的發光二極管裝配形成的光源的一種,通過選擇性的點亮多個發光二極管,可以直接體現多種光束模式(beam pattern)。因此,應用于汽車頭燈和尾燈,有效體現各種光束模式。
[0005]這些發光二極管陣列前面設置非球面透鏡(aspherical lens)可以構成車燈,穿過非球面透鏡焦點的光線,通過非球面透鏡后會直行,焦點位于光軸上時,通過非球面透鏡的光線具有與光軸平行的特性。
[0006]通常來講,考慮到按一定的方向排列多個發光二極管構成的發光二極管陣列的特性時,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上光量不足不夠亮。
[0007]圖1為燈照度曲線(isolux curve)表示的一般車燈的近光燈領域圖示;圖2為燈照度曲線表示的將發光二極管陣列作為光源使用的車燈的近光燈領域圖示。
[0008]如圖1所示表示一般的車燈近光燈領域的燈照度曲線(5 Lux)⑴和如圖2所示,將發光二極管陣列作為光源使用的車燈中表示近光燈領域的燈照度曲線(5 Lux) (I)進行比較時,后者與前者相比,汽車(10)的近距離領域和光寬領域(2)的光量不足。
[0009]因此,將發光二極管陣列作為光源使用的車燈在沒有輔助光的情況下,在夜間難以體現近光燈。
實用新型內容
[0010]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需增加單獨的光源,可以給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提供足夠光量的車燈。
[001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燈,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的上方,包括形成第一焦點和第二焦點的橢圓形反射面的第一反射器;以及
[0012]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的下方,包括形成第三焦點的拋物型反射面的第二反射器。
[0013]所述第一反射器的第一焦點位于發光二極管陣列,第二反射器的第三焦點位于第~■焦點。
[0014]所述的發光二極管陣列包括:
[0015]體現遠光燈的上方陣列;以及
[0016]形成在上方陣列的下方體現近光燈的下方陣列。
[0017]所述發光二極管陣列的前方具備非球面透鏡。
[0018]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燈,包括: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的上方,包括形成第一焦點和第二焦點的橢圓形反射面的第一反射器;
[0019]包括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下方的平面型反射面的第二反射器。
[0020]所述第一反射器的第一焦點位于發光二極管陣列。
[0021]所述發光二極管陣列包括:
[0022]體現遠光燈的上方陣列;以及
[0023]形成在上方陣列的下方體現近光燈的下方陣列。
[0024]所述發光二極管陣列的前方具備非球面透鏡。
[0025]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在于:
[0026]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燈,包括將發光二極管陣列照射的光線進行反射的橢圓形反射面的第一反射器形成在光源的上方,包括將第一反射器反射的光線反射到前方的拋物型反射面或平面型反射面的第二反射器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的下方,無需單獨的光源,利用原有的光源,可以增加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的光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為燈照度曲線表示的一般汽車車燈近光燈領域的顯示圖;
[0028]圖2為燈照度曲線表示的將發光二極管陣列作為光源的車燈近光燈領域的顯示圖;
[0029]圖3為可以體現遠光燈和近光燈的發光二極管陣列的圖示;
[0030]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車燈的圖示;
[0031]圖5為圖4所示的第一反射器以及第二反射器光路徑的圖示;
[0032]圖6為圖4所示的通過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增加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光量的燈照度曲線圖;
[0033]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的車燈的圖示;
[0034]圖8為圖7所示的第一反射器以及第二反射器光路徑的圖示;
[0035]圖9為通過圖7所示的第一反射器以及第二反射器增加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光量的燈照度曲線圖。
[0036]圖中:
[0037]10:汽車;20:發光二極管陣列;
[0038]21:上方陣列;22:下方陣列;
[0039]110, 210:第一反射器; 120,220:第二反射器;
[0040]130, 230:非球面透鏡。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首先,給各附圖的構成要素賦予參照符號時,即使構成要素顯示在其他附圖上,只要是相同的構成要素,都賦予相同的符號。并且,下面將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不會限定于此,可以有各種變形。
[0042]圖3為可以體現遠光燈和近光燈的發光二極管陣列圖示。
[0043]如圖3所示,發光二極管陣列20可以包括體現遠光燈的上方陣列21和體現近光燈的下方陣列22。下方陣列22位于上方陣列21的下方。
[0044]由于發光二極管持續點亮或滅燈,所以作為增加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光量的光源,上方陣列21利用下方陣列22。
[0045]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車燈圖示。圖4是為了明確本實用新型的概念,只明確主要特征部位。其結果可以預計對圖解的各種變形,附圖上的特定形狀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疇。
[0046]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車燈100可以包括,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20上方的第一反射器110 (reflector)和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20下方的第二反射器120和非球面透鏡130。在這里,發光二極管陣列20配備在模塊(P),發光二極管陣列20前面安裝非球面透鏡130。
[0047]第一反射器110具備在發光二極管陣列20上方,可以包括形成在第一焦點(Fl)和第二焦點(F2)的橢圓形反射面。第一反射器110的第一焦點(Fl)可以位于發光二極管陣列20。具體而言,第一反射器110的第一焦點(Fl)可以位于發光二極管陣列20的下方陣列22中心。
[0048]并且,第一反射器110可以與發光二極管陣列20的發光二極管芯片寬度向對應的間隔,形成多重焦點。
[0049]這樣的第一反射器110的作用是,將發光二極管陣列20照射的光線反射到第二反射器120。
[0050]第二反射器120可以包括,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20下方,形成第三焦點(F2)的拋物型反射面。第二反射器120的第三焦點(F2)可以位于第一反射器110的第二焦點(F2)。這些第二反射器120將第一反射器110的反射光再次反射,給汽車的前方和光寬領域提供光線。根據目標的汽車前方領域以及光寬領域,可以變更第二反射器120反射面的安裝角,使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充滿光線。
[0051]圖5為圖4所示的第一反射器以及第二反射器光路徑圖示。不同于傳統的一般發光二極管陣列光路,如圖5所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車燈100可以向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射出光線(LI)。
[0052]圖6為通過圖4所示的第一反射器以及第二反射器增加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光量的燈照度曲線。
[0053]如圖6所示,圖6的B所述的5勒克斯(Lux)線為準,前方和光寬領域到達足夠的光線。
[0054]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的車燈圖示。圖7是為了概念上進一步明確本實用新型,只圖示特定部位。作為其結果,預計可以有各種變形,附圖所示的特定形象無需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疇。
[0055]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方式的車燈200包括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20上方的第一反射器210和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20下方的第二反射器220以及非球面透鏡 230。
[0056]第一反射器210的構成和功能與前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反射器110相同,再次不再贅述。
[0057]第二反射器220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20的下方,可以包括平面型反射面。這樣的第二反射器220可以將第一反射器210的反射光再次反射到前方,向汽車的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供應光線。此時,根據所目標的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可以變更第二反射器220反射面的安裝角,汽車的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填滿了光線。
[0058]圖8為圖7所示的第一反射器以及第二反射器的光路徑圖;不同于傳統的普通發光二極管陣列的光路,如圖9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車燈(圖7的200)可以向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射出光線(L2)。
[0059]圖9為通過圖7所示的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增加汽車前方領域和光寬領域光量的燈照度曲線。
[0060]如圖9所示,圖9的C所示的5勒克斯(Lux)線為準,前方和光寬方向有足夠的光線到達。
[0061]以上的說明只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例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領域】掌握一般知識的從業人員,都可以在不超出本實用新型本質特性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和置換。因此,本實用新型中所涉及到的實施方式并不是用來限定技術思想,而是以說明為目的,這些實施方式和附圖并不會限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范疇。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范圍為準,在同等范圍內的所有技術思想都應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車燈,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的上方,包括形成第一焦點和第二焦點的橢圓形反射面的第一反射器;以及 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的下方,包括形成第三焦點的拋物型反射面的第二反射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器的第一焦點位于發光二極管陣列,第二反射器的第三焦點位于第二焦點。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燈,其特征在于, 上述的發光二極管陣列包括: 體現遠光燈的上方陣列;以及 形成在上方陣列的下方體現近光燈的下方陣列。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燈,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光二極管陣列的前方具備非球面透鏡。
5.—種車燈,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的上方,包括形成第一焦點和第二焦點的橢圓形反射面的第一反射器; 包括形成在發光二極管陣列下方的平面型反射面的第二反射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器的第一焦點位于發光二極管陣列。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燈,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光二極管陣列包括: 體現遠光燈的上方陣列;以及 形成在上方陣列的下方體現近光燈的下方陣列。
8.根據權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燈,其特征在于, 上述發光二極管陣列的前方具備非球面透鏡。
【文檔編號】B60Q1/04GK203995913SQ201420075643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6日
【發明者】姜東坤 申請人:現代摩比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