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運輸裝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氣墊車、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及其組裝工藝。
背景技術:
常規車輛以車輪或履帶等作為行走機構以實現貨物或人員的運輸,一般而言,常規車輛在行進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阻力,因此所能運輸的貨物重量有限,特別是難以應用于大型交通運輸設備的運輸中。氣墊車又稱為氣墊懸浮搬運車,是利用氣體薄膜技術的功效托起并且移動載荷,它廣泛應用于航空領域、精密或超重儀器搬運,比如飛船搬運到發射架;當氣墊充氣到達一定壓力后,該裝置的運行與地面完全沒有摩擦,進而具備防震防摩擦靜電的性能。
現有的氣墊車的氣墊片一般為固定式安裝于氣墊車車體的下方,當氣墊片損壞時不方便維修或更換,并且一輛氣墊車大多只具有一個固定的氣墊盤,當運輸重量較大或較小時,氣墊盤的承托力不夠或者氣墊盤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即氣墊盤只能單獨使用。現有的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存在系統繁雜以及待組裝的裝備的運輸不便的缺點。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墊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氣墊片不方便維修或更換以及氣墊盤不能組合使用的缺點。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組裝系統繁雜以及待組裝的裝備的運輸不便的缺點。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輸裝備的組裝工藝,該組裝工藝具有組裝簡便易行的優點。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氣墊車,包括氣墊車主體,所述氣墊車主體下方設置有軌道輪、無負載輪、至少一個氣墊盤和驅動單元;所述氣墊盤包括氣墊片和連接組件,所述氣墊片活動安裝于所述氣墊車主體下方;
所述氣墊車主體上還設置有供氣系統以及分別與所述氣墊片和所述驅動單元相連的控制系統,所述供氣系統包括與所述氣墊片相連的風管和風管卷軸,所述風管卷繞于所述風管卷軸上;
所述氣墊車主體內設置有與所述軌道輪相連的液壓系統和電機,所述電機分別與所述液壓系統和所述軌道輪相連。
在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氣墊車主體上還設置有安全部件和報警器;
所述安全部件包括設置于所述氣墊車主體周圍的緩沖器和可活動的保護刷;
所述報警器包括喇叭和警示燈。
在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氣墊車主體內還設置有遙控單元和電源,所述遙控單元分別與所述供氣系統、所述驅動單元和所述電機相連,所述電源分別與所述遙控單元、所述安全部件和所述報警器相連。
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組裝單元和利用上述的氣墊車運輸待組裝車體的氣墊車運輸通道,所述組裝單元包括組裝臺位和至少設置于所述組裝臺位一側的組裝高架平臺。
在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組裝單元為兩個并列排布的第一組裝單元和/或第二組裝單元,所述第一組裝單元或所述第二組裝單元的一側設置為所述氣墊車運輸通道;
所述第一組裝單元和所述第二組裝單元之間留有物料運輸通道,
或者,兩個所述第一組裝單元之間或兩個所述第二組裝單元之間留有物料運輸通道;
其中:
所述第一組裝單元包括一個第一組裝高架平臺和設置于所述第一組裝高架平臺兩側的兩個組裝臺位,所述第一組裝高架平臺的橫截面為T字形;
所述第二組裝單元包括一個第二組裝高架平臺和設置于所述第二組裝高架平臺兩側的四個組裝臺位,第二組裝高架平臺的兩側分別設置兩個組裝臺位,所述第二組裝高架平臺的橫截面為十字形。
在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組裝單元為兩個并列排布的第三組裝單元或第四組裝單元,兩個所述第三組裝單元之間或兩個所述第四組裝單元之間,以及所述第三組裝單元或第四組裝單元的至少一側留有氣墊車運輸通道,其中:
所述第三組裝單元包括至少兩個第三組裝高架平臺和設置于所述第三組裝高架平臺之間的組裝臺位,所述第三組裝高架平臺的橫截面為一字形;
所述第四組裝單元為兩個所述第三組裝單元的串聯,兩個所述第三組裝單元之間通過所述第三組裝高架平臺相連。
在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組裝單元為第三組裝單元和第四組裝單元的并列排布,所述第三組裝單元和所述第四組裝單元之間、所述第三組裝單元的至少一側以及所述第四組裝單元的至少一側留有氣墊車運輸通道;
所述第三組裝單元包括至少兩個第三組裝高架平臺和設置于所述第三組裝高架平臺之間的組裝臺位,所述第三組裝高架平臺的橫截面為一字形;
所述第四組裝單元為兩個所述第三組裝單元的串聯,兩個所述第三組裝單元之間通過所述第三組裝高架平臺相連。
在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組裝單元為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五組裝單元,兩個所述第五組裝單元之間為氣墊車運輸通道;
所述第五組裝單元包括第一組裝高架平臺和組裝臺位,所述第一組裝高架平臺和所述組裝臺位相間分布,所述第一組裝高架平臺的橫截面為T字形。
在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氣墊車運輸通道的寬度為30m,所述組裝高架平臺為二層組裝高架平臺或三層組裝高架平臺。
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運輸裝備的組裝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將待組裝的車體坐落到架車支撐上,然后將上述的氣墊車移動到架車支撐下面,然后氣墊車開始工作將架車支撐和車體一起進行移動到上述的組裝系統的組裝臺位處,然后組裝車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提供的氣墊車設置有活動安裝于氣墊車主體下方的氣墊片,該氣墊片的取出方便,當氣墊片需要維修或更換時不需要將整個氣墊車提升起來即可實現;另外,氣墊盤上設置的連接組件能夠將兩個及以上的氣墊盤連接到一起,即多個氣墊盤能夠組合到一起,共同驅動氣墊車的運行。
本發明提供的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結構布局清晰簡單合理,并且設置有氣墊車運輸通道,待組裝的車體的運輸非常方便,只需利用氣墊車將待組裝的車體通過氣墊車運輸通道運輸到組裝臺位處,然后安裝人員從組裝高架平臺上進入車下、車體內或車頂進行組裝即可。
本發明提供的運輸裝備的組裝工藝充分利用了上述氣墊車以及組裝系統,具有組裝簡便易行以及組裝速度快的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氣墊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氣墊車的底部視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氣墊車主體;101-軌道輪;102-無負載輪;103-氣墊片;2-氣墊車運輸通道;3-第一組裝單元;301-組裝臺位;302-第一組裝高架平臺;4-第二組裝單元;401-第二組裝高架平臺;5-物料運輸通道;6-第三組裝單元;601-第三組裝高架平臺;7-第四組裝單元;8-第五組裝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第一方面,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氣墊車,包括氣墊車主體1,氣墊車主體1下方設置有軌道輪101、無負載輪102、至少一個氣墊盤和驅動單元;氣墊盤包括氣墊片103和連接組件,氣墊片103活動安裝于氣墊車主體1下方;
氣墊車主體1上還設置有供氣系統以及分別與氣墊片103和驅動單元相連的控制系統,供氣系統包括與氣墊片103相連的風管和風管卷軸,風管卷繞于風管卷軸上;
氣墊車主體1內設置有與軌道輪101相連的液壓系統和電機,電機分別與液壓系統和軌道輪101相連。
在上述氣墊車無負載的情況下,氣墊車將在無負載輪102的帶動下移動。在上述氣墊車有負載的情況下,氣墊車內的控制系統開始工作,外部的供氣泵經供氣系統的風管向氣墊片103內不斷充氣,然后氣墊片103內充滿氣體,由于氣墊片103上有孔,因此該孔構成氣墊片103內的氣體向外排放的氣道,繼而氣墊片103與地面之間也不斷充滿氣體,當氣墊片103與地面之間的氣體壓力達到一定數值時,該高氣壓將托起氣墊車,使氣墊車的最底端與地面之間形成一個間隙,氣墊車與地面相脫離;與此同時,驅動單元開始工作,該驅動單元為氣動驅動單元,它能夠在±90度的方向旋轉,從而使整個氣墊車實現前、后、左、右四個方向以及曲線運動,甚至能夠以氣墊車主體1為中心進行旋轉運動,將氣墊車連同車上的負載一起輸運到目標位置上;該氣墊車還可實現氣墊運輸和軌道運輸的轉換,未使用軌道運輸時軌道輪101處于折疊狀態,當需要軌道運輸時,電機將驅動軌道輪101轉為非折疊狀態,然后軌道輪101在電機的驅動下駛入軌道附近,同時電機向液壓系統提供動力,液壓系統產生向下的壓力將軌道輪101壓到軌道上,電機繼續工作,該氣墊車將沿軌道運動到目標位置上。
上述氣墊車的氣墊片103活動安裝于氣墊車主體1下方,該氣墊片103的取出方便,當氣墊片103需要維修或更換時不需要將整個氣墊車提升起來即可實現;另外,氣墊盤上設置的連接組件能夠將兩個及以上的氣墊盤連接到一起,即多個氣墊盤能夠組合到一起,共同驅動氣墊車的運行。上述連接組件為連接掛鉤、連接卡環或軟連接。
進一步地,氣墊車主體1上還設置有安全部件和報警器;
安全部件包括設置于氣墊車主體1周圍的緩沖器和可活動的保護刷;
報警器包括喇叭和警示燈。
上述氣墊車的安全部件和報警器是為了保護氣墊車主體1而設,在氣墊車運行過程中被其他物體擊撞時,安全部件能夠對其產生很好的保護,而當氣墊車運行異常時,報警器將向工作人員報警,以便工作人員及時進行處理。緩沖器為鋼制緩沖器,緩沖器和保護刷能夠用來防止其他物體的沖撞和防止散落的碎物進入到氣墊車的下面。報警器能夠在氣墊車運行過程中發出聲光警報。
進一步地,氣墊車主體1內還設置有遙控單元和電源,遙控單元分別與供氣系統、驅動單元和電機相連,電源分別與遙控單元、安全部件和報警器相連。
遙控單元能夠對氣墊車的整體運行進行控制,工作人員使用遙控器即可控制供氣系統、驅動單元以及電機的運行或停止。內置的電源為遙控單元、安全部件和報警器提供電力,該電源為蓄電池或鋰離子電池。
上述氣墊車摩擦因數小、對承載地面的壓力小和作業靈活性好,此外功能準確、可靠,可縱向、橫向及360度移動旋轉,具有起升平穩,精確同步,移動方便,操作簡單、維修方便、安全可靠等優點。氣墊車結構設計合理,具有足夠的靜態、動態剛度,并采用先進的技術,具有良好的動態品質,在環境溫度5℃-40℃范圍內,連續工作24小時,能夠保持氣墊性能可靠、運行平穩、移動精度穩定。氣墊車具有可靠的安全部件及報警器,以防止誤操作或意外事故造成氣墊車損害和人身傷亡。該氣墊車技術先進、操作直觀、簡便,易于維護和修理。
第二方面,如圖3-5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至少一個組裝單元和利用上述的氣墊車運輸待組裝車體的氣墊車運輸通道2,組裝單元包括組裝臺位301和至少設置于組裝臺位301一側的組裝高架平臺。
上述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結構布局清晰簡單合理,并且設置有氣墊車運輸通道2,待組裝的車體的運輸非常方便,只需利用氣墊車將待組裝的車體通過氣墊車運輸通道2運輸到組裝臺位301處,然后安裝人員從組裝高架平臺上進入車下、車體內或車頂進行組裝即可。
進一步地,組裝單元為兩個并列排布的第一組裝單元3和/或第二組裝單元4,第一組裝單元3或第二組裝單元4的一側設置為氣墊車運輸通道2;
第一組裝單元3和第二組裝單元4之間留有物料運輸通道5,
或者,兩個第一組裝單元3之間或兩個第二組裝單元4之間留有物料運輸通道5;
其中:
第一組裝單元3包括一個第一組裝高架平臺302和設置于第一組裝高架平臺302兩側的兩個組裝臺位301,第一組裝高架平臺302的橫截面為T字形;
第二組裝單元4包括一個第二組裝高架平臺401和設置于第二組裝高架平臺401兩側的四個組裝臺位301,第二組裝高架平臺401的兩側分別設置兩個組裝臺位301,第二組裝高架平臺401的橫截面為十字形。
上述組裝單元的布置方式為橫向布置,并且第一組裝高架平臺302或第二組裝高架平臺401設置于組裝臺位301的一側,組裝臺位301的另一側為氣墊車運輸通道2,即車輛可以從組裝臺位301的側面進出組裝臺位301,物料在兩個第一組裝單元3或第二組裝單元4之間的物料運輸通道5內運輸,該物料運輸通道5設置為5m寬即可;上述布置方式的只需在車輛進出廠房時留有1個30m寬的氣墊車轉換通道即可;這種布置方式的優點是車下較大零部件可以從無高架平臺的一側送入車體下面,然后進行安裝。
如圖3所示為上述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的第一種實施方式,該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包括上下兩個組裝單元,該組裝單元為第一組裝單元3和第二組裝單元4的并列排布,第一組裝單元3和第二組裝單元4的同一側(或上下兩個組裝單元之間)設置有氣墊車運輸通道2,第一組裝單元3和第二組裝單元4之間留有物料運輸通道5。
在另外一種實施方式中,該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為上下兩個組裝單元,該組裝單元為兩個并列排布的第一組裝單元3,兩個第一組裝單元3之間設置有物料運輸通道5,兩個上述組裝單元之間為氣墊車運輸通道2。
在另外一種實施方式中,該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為上下兩個組裝單元,該組裝單元為兩個并列排布的第二組裝單元4,兩個第二組裝單元4之間設置有物料運輸通道5,上下兩個上述組裝單元之間為氣墊車運輸通道2。
進一步地,組裝單元為兩個并列排布的第三組裝單元6或第四組裝單元7,兩個第三組裝單元6之間或兩個第四組裝單元7之間,以及第三組裝單元6或第四組裝單元7的至少一側留有氣墊車運輸通道2,其中:
第三組裝單元6包括至少兩個第三組裝高架平臺601和設置于第三組裝高架平臺601之間的組裝臺位301,第三組裝高架平臺601的橫截面為一字形;
第四組裝單元7為兩個第三組裝單元6的串聯,兩個第三組裝單元6之間通過第三組裝高架平臺601相連。
上述組裝單元的布置方式為橫向布置,并且第三組裝高架平臺601之間設置有組裝臺位301,即組裝臺位301的兩側均為第三組裝高架平臺601,工作人員可以從組裝臺位301的兩側進入車體內部進行組裝,同時組裝用零部件存放在車體兩側,方便零部件的存取。
進一步地,組裝單元為第三組裝單元6和第四組裝單元7的并列排布,第三組裝單元6和第四組裝單元7之間、第三組裝單元6的至少一側以及第四組裝單元7的至少一側留有氣墊車運輸通道2;
第三組裝單元6包括至少兩個第三組裝高架平臺601和設置于第三組裝高架平臺601之間的組裝臺位301,第三組裝高架平臺601的橫截面為一字形;
第四組裝單元7為兩個第三組裝單元6的串聯,兩個第三組裝單元6之間通過第三組裝高架平臺601相連。
如圖4所示為上述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的第二種實施方式,該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包括一個組裝單元,該組裝單元為第三組裝單元6和第四組裝單元7的并列排布,第三組裝單元6和第四組裝單元7之間、第三組裝單元6的一側以及第四組裝單元7的一側留有氣墊車運輸通道2。
進一步地,組裝單元為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五組裝單元8,兩個第五組裝單元8之間為氣墊車運輸通道2;
第五組裝單元8包括第一組裝高架平臺302和組裝臺位301,第一組裝高架平臺302和組裝臺位301相間分布,第一組裝高架平臺302的橫截面為T字形。
如圖5所示為上述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的第三種實施方式,該運輸裝備的組裝系統包括兩個組裝單元,該組裝單元包括第五組裝單元8,兩個第五組裝單元8之間為氣墊車運輸通道2。
上述組裝單元的布置方式為縱向布置,上下為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五組裝單元8,兩個第五組裝單元8之間為30m寬的氣墊車運輸通道2,該布置方式結構整齊、整體視覺效果好,并且組裝生產非常方便。該實施方式綜合了第一種實施方式和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優點,車下較大零部件可以從無組裝高架平臺的一側送入車體下面,然后進行安裝;工作人員還可以從組裝臺位301的兩側進入車體內部進行組裝,同時組裝用零部件存放在車體兩側,方便零部件的存取。
進一步地,氣墊車運輸通道2的寬度為30m,組裝高架平臺為二層組裝高架平臺或三層組裝高架平臺。
組裝高架平臺設有上平臺樓梯,樓梯設置在平臺內部,不占用平臺以外的空間,這樣使組裝高架平臺可以占用最小面積,以便為車間布置留有更大空間。
二層高架平臺主要作為車下件組裝和車內件組裝的工裝設備。車下件組裝時操作工人應能方便、高效快捷的進行工作,因此組裝平臺的下平面最低高度設計為1.8m左右,按操作工平均身高1.7m,然后操作面為1.8m左右(架車支撐高約1.8m),正好適合人員操作。車下件如車下垃圾箱、污物處理器、逆變器、制動管件、水管件、車下機器接線等零部件的安裝。車內件組裝時,操作工人可以從高架平臺的二層直接進入車內進行組裝工作。組裝高架平臺二層設計高度與車體的車門高度一致,這樣操作工人可以直接由平臺進入車內,進行組裝。車內件如墻板、頂板、衛生間、座椅、行李架、車內線纜等零部件安裝。
三層高架平臺是在二層高架平臺的基礎上再加一層平臺,平臺頂部與車頂基本一致,高約為4.4m。因為車體地板到車頂的高度約為2.6m(不含受電弓,CRH2型車高2600mm,CRH3型車高2630mm),架車支撐高度為1.8m,因此車頂高度為4.4m。一層、二層平臺仍然為車下件組裝和車內件組裝,三層平臺主要為車頂設備件的組裝。車頂設備件如空調、受電弓、高壓絕緣端子、車頂配線、管連接等零部件的安裝。
組裝高架平臺的寬度一般確定為3m及以上,因為典型的動車組車體寬度CRH2型車為3380mm,CRH3型車為3265mm。因此車下件寬度均在3m以內。由于高速動車組組裝用零部件可以在高架平臺的下面臨時存放,因此平臺寬度要大于等于其最寬件尺寸。綜合以上因素,組裝高架平臺寬度為3m或3m以上。又因為各種廠房的具體跨度及臺位布置不盡相同,所以平臺寬度也會隨之改變。例如,緊鄰墻邊的高架平臺寬度一般會小于3m,此處平臺僅具有方便上下車功能,無組裝零部件存放功能,零部件的存放放在車體的另一側。假如組裝高架平臺的上部或下部需要存放較多的組裝用零部件,而且在臺位數量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加大平臺的寬度,從而增加零部件的存放面積,以便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運輸的次數。這樣可以使車間更加整潔、安全。
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運輸裝備的組裝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將待組裝的車體坐落到架車支撐上,然后將上述的氣墊車移動到架車支撐下面,然后氣墊車開始工作將架車支撐和車體一起進行移動到上述的組裝系統的組裝臺位處,然后組裝車體。
該架車支撐高約1.8m左右,將需組裝的車體坐落在其上面;氣墊車移動到該工裝下面,然后氣墊車開始工作將該架車支撐連同待組裝的車體一起進行移動,移到所需組裝臺位處進行組裝或者將組裝完成后的車輛移動到下一道工序繼續進行其他工作。上述運輸裝備的組裝工藝充分利用了上述氣墊車以及組裝系統,具有組裝簡便易行以及組裝速度快的優點。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