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機械傳動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用壓縮機的動力混合特種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車用壓縮機機械系統動力驅動是機械系統設計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問題之一。當使用單動力傳動線路,傳動功能單一,不能根據制冷系統的要求,調節壓縮機的運轉,能耗比較大。因此提出了雙動力傳動線路。
但是對于現有雙動力傳動線路,由于各線路速度不一樣,需多個傳動機構完成,結構復雜,并且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雙動力傳動線路車用壓縮機的動力混合特種傳動裝置,結構簡單緊湊,并且能夠安全可靠的實現動力選擇、切換以及動力合流,驅動壓縮機運轉。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讓一種動力混合特種傳動裝置,包括筒體、第一動力輸入組件、第二動力輸入組件以及動力輸出組件;
第一動力輸入組件包括發動機動力輸入軸、第一單向超越離合器以及固定軸套;固定軸套固定安裝在筒體的前端面,發動機動力輸入軸沿軸向穿過固定軸套,位于筒體內的一端安裝第一單向超越離合器,位于筒體外的一端與發動機連接;
第二動力輸入組件包括電動機動力輸入軸、第二單向超越離合器以及固定壓蓋;固定壓蓋與筒體后端面止口配合;電動機動力輸入軸沿軸向穿過固定壓蓋,位于筒體內的一端安裝第二單向超越離合器,位于筒體外的一端與電機連接;
第一單向超越離合器和第二單向超越離合器止口配合;發動機動力輸入軸位于筒體內一端的端面和電動機動力輸入軸位于筒體內一端的端面之間保持間隙;
動力輸出組件包括輸出軸套以及壓縮機皮帶輪;所述輸出軸套穿過固定壓蓋一端與第二單向超越離合器固定連接,另一端上固定安裝壓縮機皮帶輪。
為了確保發動機動力輸入軸、電動機動力輸入軸以及輸出軸套的動力的平穩傳輸,該裝置中發動機動力輸入軸與固定軸套之間安裝第一軸承;輸出軸套與筒體之間安裝第二軸承;輸出軸套與電動機動力輸入軸之間安裝第三軸承。
具體來說,發動機動力輸入軸通過法蘭與發動機連接;電動機動力輸入軸通過皮帶輪與電機連接。
具體來說,發動機動力輸入軸與第一單向超越離合器之間以及電動機動力輸入軸與第二單向超越離合器之間均為鍵連接。
為了使筒體內的發動機動力輸入軸、電動機動力輸入軸以及輸出軸套旋轉時更加靈敏且不易磨損,筒體外壁上有注油口和放油口,方便潤滑油進出筒體。
本發明所具有的優點:
1、本發明動力混合特種傳動系統是一種安裝兩套驅動傳動裝置以代替單動力裝置的驅動系統。在擁有兩套驅動裝置的驅動系統中就可以自由選擇傳動路線,實現從動裝置在高速或者低速下隨動。當以一個裝置驅動時,不會帶動另一個驅動裝置,避免不必要的損耗。該動力混合特種傳動裝置是一種集成化傳動系統,其結構緊湊,傳動平穩,成本低,功能多元化。
2、本發明應用于車用壓縮機作為調溫系統它能夠在底盤發動機和電機運轉狀態下實現切換,驅動壓縮機運轉,實現制冷系統工作。
3、本發明以發動機與電動機為動力源,在發動機傳動軸系與電動機傳動軸系的驅動力合流點處,配制兩套單向超越離合器。根據需要,可實現發動機與電動機動力切換或同時工作,驅動壓縮機運轉工作。
4、節能環保,本發明可以發動機與電機同時工作,也可根據需要實現發動機或電機單獨工作,節省能源。
5、本發明采用兩套單向離合器同向并聯布置,外圈采用止口配合,定位套軸向定位,實現動力合流。每個單向離合器兩端用軸承支撐,單向離合器均以內圈作為主動件,外圈作為從動件,通過內圈鎖止外圈來實現動力傳輸。當以一個裝置驅動時,不會帶動另一個驅動裝置,造成不必要的損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發動機作用的工作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電機作用的工作示意圖;
圖4為發明發動機和電機共同作用的工作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1-筒體、2-第一動力輸入組件、3-第二動力輸入組件、4-動力輸出組件、5-發動機動力輸入軸、6-第一單向超越離合器、7-固定軸套、8-輸入法蘭、9-第一軸承、10-電動機動力輸入軸、11-第二單向超越離合器、12-固定壓蓋、13-皮帶輪、14-輸出軸套、15-壓縮機皮帶輪、16-第二軸承、17-第三軸承、18-加油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動力混合特種傳動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筒體1、第一動力輸入組件2、第二動力輸入組件3以及動力輸出組件4;
第一動力傳動組件2包括發動機動力輸入軸5、第一單向超越離合器6以及固定軸套7;固定軸套7固定安裝在筒體1的前端面,發動機動力輸入軸5沿軸向穿過固定軸套7,位于筒體1內的一端安裝第一單向超越離合器6(具體是:第一單向離合器組件的內圈通過平鍵與發動機動力輸入軸連接),位于筒體1外的一端通過輸入法蘭8與發動機連接;發動機動力輸入軸5與固定軸套7之間安裝第一軸承9;
第二動力傳動組件3包括電動機動力輸入軸10、第二單向超越離合器11以及固定壓蓋12;固定壓蓋12與筒體1后端面止口配合;電動機動力輸入10軸沿軸向穿過固定壓蓋12,位于筒體1內的一端安裝第二單向超越離合器11(具體是:第二單向離合器組件的內圈通過平鍵與電動機動力輸入軸連接),位于筒體1外的一端通過皮帶輪13與電機連接;
第一單向超越離合器6和第二單向超越離合器11止口配合(具體是外圈止口配合,通過螺釘相互固定連接);發動機動力輸入軸5位于筒體1內一端的端面和電動機動力輸入軸10位于筒體1內一端的端面之間保持間隙(確保發動機側和電機側的工作互不影響);
動力輸出組件4包括輸出軸套14以及壓縮機皮帶輪15;輸出軸套14穿過固定壓蓋12一端與第二單向超越離合器11固定連接,另一端上固定安裝壓縮機皮帶輪15;輸出軸套14套裝在電動機動力輸入軸10上,且輸出軸套14的內徑大于電動機動力輸入軸10的外徑。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確保發動機動力輸入軸5、電動機動力輸入軸10以及輸出軸套14的動力的平穩傳輸,輸出軸套14與筒體1之間安裝第二軸承16;輸出軸套14與電動機動力輸入軸10之間安裝第三軸承17。
此動力混合特種傳動裝置采用濕式潤滑,在筒體外壁上有加油口18,底部設計有放油口,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定期補充或更換潤滑油。
基于上述動力混合特種傳動裝置,有以下三種工作模式:
1)如圖2所示,發動機轉動,驅動發動機動力輸入軸轉動,發動機動力輸入軸帶動第一單向離合器組件的內圈轉動,第一單向離合器組件的內圈鎖緊帶動外圈轉動,第一單向離合器組件的外圈帶動第二單向離合器部件的外圈轉動,帶動輸出軸套轉動從而驅動壓縮機。此時,電機及第二單向離合器部件的內圈不轉。
2)如圖3所示,電機轉動,通過電機皮帶輪驅動電動機動力輸入軸轉動,電動機動力輸入軸帶動第二單向離合器部件的內圈轉動,第二單向離合器部件的內圈鎖緊帶動外圈轉動,第二單向離合器部件的外圈帶動第一單向離合器組件的外圈和輸出軸套同時轉動從而驅動壓縮機。此時,發動機以及第一單向離合器組件的內圈不轉。
3)如圖4所示,由發動機驅動第一單向離合器組件的內圈,電機驅動第二單向離合器部件的內圈,第一單向離合器組件的外圈與第二單向離合器組件的外圈處于結合狀態,共同帶動壓縮機輸出軸工作,實現動力合流,輸出軸套的旋轉根據發動機動力輸入軸和電動機動力輸入軸的轉速較大的一側輸出動力(發動機動力輸入軸和電動機動力輸入軸的旋轉方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