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基于2015年12月22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2015-249231),其內容通過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申請涉及一種門線束的布設結構,該門線束要布設在車輛的車體上和門上,從而跨越車體和門而延伸。
背景技術:
門線束被布設在車輛的車體和門上,從而跨越車體和門而延伸。門線束包括門線束本體、連接器以及護線套(例如,參見jp-a-2013-172611)。門線束本體包括多條電線。連接器被分別設置在門線束本體的末端處。護線套例如由橡膠制成。門線束本體被插入到護線套中。如此構成的門線束的一個末端通過對應的一個連接器而電連接到車體側。門線束的另一末端通過另一個連接器而連接到各種配件。
護線套被安置在門的打開/關閉部分中。通過能夠在轉動方向上打開/關閉的鉸鏈將門裝接于車體。護線套的一端部形成為在門線束本體已經插入到護線套中的狀態下,能夠與車體側上的壁部中的通孔接合的形狀。另外,護線套的另一端部形成為在相同的狀態下能夠與門內板的鉸鏈側上的壁部中的通孔接合的形狀。護線套的中間部分形成為當門打開和關閉時能夠伸展和收縮的形狀。護線套充當用于防止水分等通過通孔而侵入的部件。
在前述的構造和結構中,能夠如下地進行將門線束布設在門的打開/關閉部分中的操作。即,首先將門線束插入到門內板中的開口部中,即,裝接有門飾板的壁部中形成的開口部中。然后門線束穿過門內板的內部空間。其后,從鉸鏈側上的壁部中的通孔引出護線套的一部分。最終,在車體側上的壁部中的通孔的位置處,連接連接器。
在背景技術中,門線束本體的從護線套的另一端部引出的部分被收容在門內板的內部空間中。因此,存在這樣的問題:門線束本體的被收容的部分受到例如從在門中升起/下降的門玻璃而侵入門內板內部空間的水分的影響。
另外,在背景技術中,當門線束被安裝在門的打開/關閉部分中時(特別地,當門線束穿過門內板的內部空間時),門線束本體可能扭轉,并且門線束本體可能受到該扭轉的影響。結果,存在門線束本體柔性劣化的問題。
此外,在背景技術中,當線束本體(電線)穿過門內板的內部空間時,門線束本體可能撞擊或者摩擦門內板的開口部等的邊緣。從而,存在門線束本體可能損壞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前述情況而做出了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門線束的布設結構,其能夠確保在門內板內部的門線束的防水性,并且能夠改進門線束的柔性,或者防止門線束扭轉,并且進一步地,能夠防止門線束受損。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公開的門線束的布設結構是:一種門線束的布設結構,該門線束要被布設為使得所述門線束跨越車輛的車體和門而延伸,所述門通過能夠在轉動方向上打開/關閉的鉸鏈而裝接于所述車體,并且所述門線束的一部分穿過所述門的門內板中的第一通孔和所述門中的在所述鉸鏈附近的第二通孔,其中:
所述門線束包括:
門線束本體,該門線束本體包括多條電線;以及
護線套,所述門線束插入到所述護線套中;
所述護線套包括:
護線套本體,該護線套本體被安置在所述門的打開/關閉空間中,在該打開/關閉空間處,所述門能夠通過所述鉸鏈而打開和關閉;以及
被容納部,該被容納部連續地設置于所述護線套本體,并且被容納在所述門內板的內部空間中;
在所述被容納部的一端部處設置第一接合部,該第一接合部構造為與所述第一通孔接合;在所述被容納部的另一端部處設置第二接合部,該第二接合部構造為與所述第二通孔接合;并且在所述被容納部的所述第一接合部與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間設置彎曲容許部和恢復力產生部兩者;并且
所述彎曲容許部容許所述門線束在所述內部空間中彎曲,并且所述恢復力產生部產生恢復力以抵抗所述門線束中產生的扭轉力。
根據以上構造,存在能夠確保在門內板內部的門線束的防水性的優勢效果。另外,根據本發明的構造,存在能夠改進門線束的柔性或者防止門線束扭轉的另一優勢效果。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構造,存在能夠防止門線束受損的另一優勢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門線束的布設結構的示意圖(實施例1)。
圖2是示出圖1中的門線束的構成和結構的視圖(實施例1)。
圖3是示出用于布設圖1中的門線束的操作的視圖(實施例1)。
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門線束的布設結構的示意圖(實施例2)。
圖5a是示出圖4中的門線束的構成和結構的視圖,并且圖5b是示出圖5a中的護線套的構成和結構的視圖(實施例2)。
圖6是示出用于布設圖4中的門線束的操作的視圖(實施例2)。
具體實施方式
門線束被布設在車輛的車體和門上,從而跨越車體和門而延伸。門線束包括門線束本體和護線套。門線束本體包括多條電線。護線套由橡膠或彈性體制成,并且是軟的且能夠恢復原狀的。門線束本體被插入到護線套中。護線套包括護線套本體和被容納部。護線套本體被安置在門的能夠利用鉸鏈而打開和關閉門的打開/關閉部分中。被容納部被連續地連接到護線套本體,并且被收容在門內板的內部空間中。能夠與門內板的兩個通孔接合的孔接合部分別形成在被容納部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處。另外,彎曲容許部和恢復力產生部形成在被容納部的中間部分處。彎曲容許部使得門線束能夠在門內板的內部空間中彎曲?;謴土Ξa生部產生恢復力,其抵抗在門線束中產生的扭轉力。
[實施例1]
下面將參考附圖描述實施例1。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門線束的布設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圖1中的門線束的構成和結構的視圖。圖3是示出布設圖1中的門線束的操作的視圖。
<關于整體構成>
在圖1中,車體2和門3被設置在車輛1中。通過能夠在轉動方向上打開/關閉的未示出的鉸鏈,將門3裝接于車體2。圖示的門3例如為右前側門。門3被描繪為打開狀態。圖1中的參考標號4表示門線束。門線束4被布設在車體2和門3上,從而跨越車體2和門3而延伸。本發明的特征在于用于布設門線束4的結構。假定布設結構不限于前述右前側門,而還可以用于左前側門、左后側門和右后側門等(未示出)。首先,將說明前述的構成部件。
<關于車體2>
在圖1和圖3中,車體2設置有車體板5,該車體板5由金屬制成為預定形狀。在車體板5中形成以例如圓形而開口的車體通孔6。連接器8被設置在車體線束7的末端處,該車體線束7被安置在車體板5內側,并且在車體通孔6附近。在車體線束7與門線束4之間設置連接器8用于電連接。
<關于門3>
在圖1和圖3中,門3包括門外板9、門內板10、未示出的門飾板以及未示出的門玻璃。門外板9由金屬制成,并且位于外側上。門內板10以相同的方式由金屬制成,并且被安置在內外板9的內側。門飾板裝接于門內板10的在車廂11側上的壁部。在門外板9和門內板10上方的位置處,門玻璃升起/下降。在如此構成的門3中,參考標號12表示門內板10的內部空間。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形成在門內板10中。第一通孔13形成為圓形地貫穿在未示出的門飾板側上的壁部15。另一方面,第二通孔14形成為圓形地貫穿在未示出的鉸鏈側上的壁部16。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形成并且被安置在如圖所示的相對互相靠近的位置處(由于這樣的布局,使得存在這樣的優勢效果:能夠縮短門線束4中護線套20的總長度(稍后描述的區域e1和區域e2兩者的總和)(以有助于可操作性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關于門線束4>
在圖1和圖2中,門線束4被布設為跨越車體2和門3而延伸,如上所述。如此布設的門線束4被用作用于操作門3側上的未示出的配件的門模塊(未示出)的一部分。門線束4包括門線束本體18、連接器19和護線套20。門線束本體18包括多條電線17。連接器19被分別設置在門線束本體18的末端處。護線套20由橡膠或彈性體制成,并且是軟的且能夠恢復原狀的。門線束本體18被插入到護線套20中。
圖示出的一個連接器19被設置用于門線束4與車體線束7之間的電連接。另一個未示出的連接器被設置用于與門3側上的未示出的配件的電連接。
<關于護線套20>
在圖1和圖2中,護線套20包括護線套本體21和被容納部22。護線套本體21被安置在門3的打開/關閉部分中,在該打開/關閉部分處,門3能夠利用未示出的鉸鏈而打開和關閉。被容納部22連續地連接到護線套本體21。在本發明中,區域e1的部位對應于護線套本體21,而區域e2的部位對應于被容納部22(在本發明中,將在假定稍后會描述的第二接合部28包括在被容納部22的構造中的情況下進行說明)。
<關于護線套本體21>
在圖2和圖1中,護線套本體21是要跨越車體2與門3之間而伸展的筒狀部。車體側孔接合部23和連接器保持部24形成在護線套本體21的一端部處。另外,可延伸的且可彎折的波紋管部25形成在護線套本體21的中間部分處,并且接續到被容納部22的接續部26形成在護線套本體21的另一端部處。車體側孔接合部23形成為能夠與車體板5的車體通孔6(參見圖1和圖3)的邊緣部水密地接合的部分。另一方面,連接器保持部24形成為能夠保持連接器19的部分。
<關于被容納部22>
在圖2和圖1中,被容納部22是要被收容在門內板10的內部空間12中的筒狀部分。第一接合部27形成在被容納部22的遠離護線套本體21的一端部處。另外,第二接合部28形成在與護線套本體21連續的一側上的另一端部處。在被容納部22的中間部分中,形成了彎曲容許部29和恢復力產生部30。
第一接合部27形成為能夠與門內板10的第一通孔13的邊緣部水密地接合的部分。以相同的方式,第二接合部28形成為能夠與第二通孔14的邊緣部水密地接合部分。被容納部22形成為使得:當將被容納部22直線狀地放置時,第一接合部27與第二接合部28之間的長度能夠比第一通孔13與第二通孔14之間的直線長度(圖1中的假想線l的長度)長。
<關于彎曲容許部29>
在圖2和圖1中,彎曲容許部29形成能夠容許門線束4在門內板10的內部空間12內彎曲的部分。在實施例中,彎曲容許部29形成為像波紋管一樣的形狀,其能夠在第二接合部28側上延伸和彎曲(假定像波紋管一樣的形狀是一個實例,并且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形狀,只要其為足夠軟以能彎曲即可)。
<關于恢復力產生部30>
在圖2和圖1中,恢復力產生部30形成為能夠產生恢復力的部分,該恢復力抵抗門線束4(門線束本體18)中發生的扭轉力。在實施例中,恢復力產生部30形成并安置在彎曲容許部29與第一接合部27之間。另外,在實施例中,恢復力產生部30還形成為能夠以與彎曲容許部29相同的方式允許彎曲的部分。
恢復力產生部30形成為使得恢復力產生部30的整體或部分的內徑能夠比門線束本體18(未示出)的外徑稍小。換句話說,恢復力產生部30形成為包括能夠向內擠壓門線束本體18的外表面(與該外表面緊密接觸)的部分。如果當在門線束本體18中產生扭轉力時,恢復力產生部30與門線束本體18緊密接觸,則將難以產生恢復力。在實施例1中,使用將在稍后描述的具有實施例2的圖5中所示的不同外徑的恢復力產生部30的形狀,也是有效的。
順便提及,被容納部22的整個中間部分可以形成為彎曲容許部29和恢復力產生部30。在這種情況下,被容納部22的整個中間部分充當能夠允許彎曲并且產生恢復力的部分。
<關于門線束4的布設操作和布設結構>
接著,將基于前述構成和結構,描述在門3的打開/關閉部分中門線束4的布設操作和布設結構。
在圖3中的箭頭所示的方向上進行并且完成門線束4的布設操作。將參考圖3和圖1進行具體說明。以如下步驟的順序完成門3的打開/關閉部分中的布設操作并且完成布設結構:(1)從前方帶有連接器19的護線套本體21側,將門線束4插入到門內板10的第一通孔13中;(2)穿過門內板10的內部空間12放置門線束4,而后從第二通孔14引出門線束4;(3)將連接器19連接到車體線束7的連接器8;(4)將護線套本體21的車體側孔接合部23與車體板5的車體通孔6的邊緣部水密地接合;(5)將被容納部22的穿過門內板10的內部空間12的第二接合部28與門內板10的第二接合孔14的邊緣部水密地接合;并且最后(6)將被容納部22的第一接合部27與門內板10的第一通孔13的邊緣部水密地接合。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如以上參考圖1至圖3所述,在要收容在門內板10的內部空間12中的部分和門3的打開/關閉部分已經被護線套20覆蓋的狀態下,布設門線束4。因此,根據本發明的門線束4的布設結構,存在能夠確保在門內板10內部的門線束4(門線束本體18)的防水性的效果。
另外,在要收容在門內板10的內部空間12中的部分中,即使在門線束本體18已經被護線套20的被容納部22覆蓋的狀態下,門線束4也能夠靈活地彎曲,與此同時,能夠在護線套20中產生恢復力,抵抗在布設操作期間在門線束4中產生的扭轉力。因此,根據本發明的門線束4的布設結構,存在能夠改進門線束4的柔性或者防止門線束4扭轉的另一個效果。
此外,護線套20與門內板10的開口部分(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接合,并且要收容在門內板10的內部空間12中的整個部分被護線套20的被容納部22覆蓋。因此,不存在門線束本體18自身可能撞擊或者摩擦門內板10的邊緣(第一通孔13等的邊緣部)的擔憂。因此,根據本發明的門線束4的布設結構,存在能夠防止門線束4受損的另一個效果。
順便提及,雖然本發明(權利要求的范圍)的特征在于門線束4的布設結構,但是這可以重寫為門線束4自身的發明,其特征如下。
即,門線束4的特征在于:一種門線束4,其被布設成使得門線束4能夠跨越車輛1的車體2和門3而延伸,該門3通過能夠在轉動方向上打開/關閉的鉸鏈而裝接到車體2,并且門線束4的一部分能夠插入到門3的門飾板向門內板10開口的一側上的第一通孔13與鉸鏈側上的第二通孔14之間,其中:
門線束4包括門線束本體18和護線套20,門線束本體18包括多條電線17,護線套20由橡膠或者彈性體制成,并且是軟的且能夠恢復原狀的,門線束本體18插入到護線套20中;
護線套20包括護線套本體21和被容納部22,護線套本體21被安置在門3的打開/關閉部分處,在此處門3能夠通過鉸鏈而打開和關閉,被容納部22連續地連接到護線套本體21,并且被收容在門內板10的內部空間12中;并且
能夠與第一通孔13接合的第一接合部27形成在被容納部22的一端部處,同時能夠與第二通孔14接合的第二接合部28形成在被容納部22的另一端部處,并且彎曲容許部29和恢復力產生部30形成在被容納部22的中間部分處,彎曲容許部29允許門線束4在內部空間12中彎曲,恢復力產生部30產生抵抗在門線束4中產生的扭轉力的恢復力。
另外,門線束4的布設結構可以由具有本發明的特征的扭轉防止結構替代。
[實施例2]
下面將參考附圖描述實施例2。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門線束的布設結構的示意圖。圖5a是示出圖4中的門線束的構造和結構的視圖,并且圖5b是示出圖5a中的護線套的構造的結構的視圖。圖6是示出布設圖4中的門線束的操作的視圖。順便提及,對應地參考與實施例1中的構成部件基本相同的構成部件,并且將省略它們的具體說明。
<關于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
在圖4至圖6中,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護線套20的被容納部22形成為被分割為兩部分的形狀。因此,為了簡化將僅說明該區別。
<關于護線套20>
在圖4和圖5中,護線套20包括護線套本體21和被容納部22。第一接合部27形成在被容納部22的一端部處,而第二接合部28形成在另一端部處。另外,彎曲容許部29和恢復力產生部30形成在被容納部22的中間部分處。
根據實施例2的被容納部22形成為這樣的形狀:其在與距離第二接合部28預定長度(圖5b中的尺寸a)相對應的位置處被分割為兩部分。假定連續地連接到護線套本體21的一側是被容納部本體22a,由參考標號22b所指定的一側用作可替換本體。制備多種圖5b中尺寸b不同部件作為可替換本體22b。從而,存在這樣的優勢效果:即使當門內板中的第一通孔13與第二通孔14之間的布設路徑的距離例如根據車輛的類型改變時,也能夠應對該改變,而不整體替換護線套20。
兩個被分割的部分互相疊置,并且形成為互相緊密接觸。另外,帶31施加到上述兩部分,使得上述兩部分形成為它們相對于彼此不能軸向地轉動或移動的固定狀態。順便提及,考慮護線套20應當彎曲或應當產生恢復力的位置,而設定使上述兩部分彼此一體化的位置。
<關于門線束4的布設操作和布設結構>
根據實施例2的門線束4的布設操作和布設結構與根據實施例1的布設操作和布設結構相似。通過在如圖6中的箭頭所示的方向上進行的布設操作,完成布設結構(省略具體說明)。
<關于本發明的效果>
根據實施例2中的本發明的布設結構,如以上參考圖4至圖6所述,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存在能夠確保門內板內部的門線束本體的防水性的效果。另外,存在能夠改進門線束4的柔性或者防止門線束4扭轉的另一個效果。此外,存在能夠防止門線束4損壞的另一效果。
能夠注意到實施例2的特有效果是:能夠利用簡單的結構,改變要收容在門內板10的內部空間12中的部分的長度。
另外,不用說,能夠在不改變本發明的主旨的情況下,對本發明做出各種改變。
此處,如下地總結了以上實施例的細節。
提供了一種門線束的布設結構,該門線束要被布設為使得門線束跨越車輛的車體和門而延伸,該門通過能夠在轉動方向上打開/關閉的鉸鏈而裝接到所述車體,所述門線束的一部分穿過所述門的門內板中的第一通孔和所述門中的在所述鉸鏈附近的第二通孔,其中,所述門線束包括:具有多條電線的門線束本體;以及護線套,所述門線束本體插入到所述護線套中;所述護線套包括:護線套本體,其被安置在所述門的能夠利用所述鉸鏈而打開和關閉所述門的打開/關閉空間中;以及被容納部,其連續地設置到所述護線套本體,并且被容納在所述門內板的內部空間中;被構造為與所述第一通孔接合的第一接合部被設置在所述被容納部的一端部處,被構造為與所述第二通孔接合的第二接合部被設置在所述被容納部的另一端部處,并且彎曲容許部和恢復力產生部兩者被設置在所述被容納部的所述第一接合部與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間;并且所述彎曲容許部容許所述門線束在所述內部空間中彎曲,并且所述恢復力產生部產生恢復力以抵抗所述門線束中產生的扭轉力。
根據以上構造,在被收容在門內板的內部空間中的部分和門的打開/關閉部分被護線套覆蓋的狀態下,布設門線束。雖然被收容在門內板的內部空間中的部分被護線套覆蓋,但是門線束在該部分處能夠靈活地彎曲,并且能夠通過護線套而產生抵抗在布設操作期間在門線束中產生的扭轉力的恢復力。在門線束中,護線套與門內板的兩個通孔接合。另外,被收容在門內板的內部空間中的部分整體被護線套覆蓋。因此,不存在門線束本體自身可能撞擊或者摩擦例如門內板的邊緣的擔憂。
而且,存在能夠確保在門內板內部的門線束的防水性的優勢效果。另外,根據本發明的構造,存在能夠改進門線束的柔性或者防止門線束扭轉的另一優勢效果。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構造,存在能夠防止門線束損壞的另一優勢效果。
例如,被容納部由作為兩個被分割的部分的被容納部本體和可替換本體構成,被容納部設置有第二接合部,并且可替換本體設置有第一接合部。
根據以上構造,為了應對在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之間的布設路徑的長度的改變,而使得即使布設路徑的長度例如與車輛類型的差異相對應地改變,也無需整體替換護線套,在兩個被分割的部分中,可以制備多個類型的部件作為第一接合部的位置處的部分。
而且,存在能夠容易地改變要收容在門內板的內部空間中的部分的長度的優勢效果。
例如,被容納部本體的一端部疊置在可替換本體的一端部處的連接部利用纏繞在連接部上的帶而一體化。
根據以上構造,兩個被分割的部分互相疊置,使得該兩部分能夠形成為互相緊密接觸。另外,該兩部分被帶纏繞,使得該部分固定地形成,以防止相對于彼此軸向轉動或移動。順便提及,不用說,在適當地考慮一體化的兩部分的布局的情況下,門線束的彎曲或者恢復力的產生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兩個被分割的部分能夠利用簡單的結構一體化,使得兩部分不能夠相對于彼此軸向轉動或移動。
例如,護線套由橡膠或彈性體制成,并且具有柔性且能夠恢復原狀。
例如,護線套本體被安置在車體與門之間。
例如,護線套的被容納部覆蓋門線束本體的穿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兩者并且被安置在門內板的內部空間中的整個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