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輪轂輔助器具的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汽車輪轂的新型發光定標結構。
背景技術:
輪轂又叫輪圈、轱轆、胎鈴,是輪胎內廓支撐輪胎的圓桶形的、中心裝在軸上的金屬部件。隨著技術的發展,轎車已經廣泛的使用轎車輪轂單元。
現有的輪轂不具有發光功能,若于夜間行車,行人不慎碰到輪轂等,可能造成較大的安全事故,危及人身安全;隨著輪轂發光定標結構的出現,雖克服了前述缺點,但是這些輪轂發光定標結構制作復雜,工藝繁瑣,不能批量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汽車輪轂的新型發光定標結構,其提高了PCB板的強度,整體結構更加緊湊,穩定性增強,且提高了各發光體的視覺效果,有效提高了整體的防水性能,進而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正常使用,結構和工藝簡單,適合大批量生產,生產成本低,應用范圍廣,實用性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汽車輪轂的新型發光定標結構,包括PCB板,所述PCB板與一托板相連接,該托板中部設有一驅動裝置,該PCB板上設有若干發光體,于該PCB板邊緣處設有若干電子元器件,各該電子元器件與各發光體通過一防水層封裝在PCB板上。
所述PCB板中心設有連接孔,該連接孔用以安裝定位,與該PCB板相連接的托板中心設有突起,該突起與連接孔相連接,該托板中心還設有中心孔,該中心孔與驅動裝置相連接。
所述驅動裝置為一電機,該驅動裝置通過一固定擋圈連接在托板的中心。
所述各發光體環形陣列分布于PCB板中部,各發光體之間的間距相一致,各該發光體分別為一LED燈珠。
所述各電子元器件分布于PCB板邊緣,各電子元器件之間的間距相一致。
所述防水層為一覆蓋于PCB板、各發光體以及各電子元器件上的防水膠所形成的結構層。
所述各發光體包含有紅色、綠色、藍色三種顏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過托板,提高了PCB板的強度;托板通過固定擋圈與驅動裝置相連接,通過驅動裝置帶動托板和PCB板旋轉,整體結構更加緊湊,穩定性增強,且提高了各發光體的視覺效果;于PCB板、發光體和電子元器件上覆蓋防水層,有效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防水性能,進而保證了本實用新型的正常使用;另外,托板采用塑膠或樹脂或合金材質表面電鍍/鍍膜/噴漆以及拋光處理的制作工藝,外觀較佳;加之,其結構和工藝簡單,適合大批量生產,生產成本低,應用范圍廣,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 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附圖標號說明:
1-PCB板;11-連接孔;2-托板;21-突起;3-驅動裝置;4-發光體;5-固定擋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汽車輪轂的新型發光定標結構,包括PCB板1,PCB板1與一托板2相連接,該托板2中部設有一驅動裝置3,該PCB板1上設有若干發光體4,于該PCB板1邊緣處設有若干電子元器件(未圖示),各該電子元器件與各發光體4通過一防水層封裝在PCB板1上。
如圖1-2所示,PCB板1中心設有連接孔11,該連接孔11用以安裝定位,與該PCB板1相連接的托板2中心設有突起21,該突起21與連接孔11相連接,該托板2中心還設有中心孔,該中心孔與驅動裝置3相連接。
如圖1-2所示,驅動裝置3為一電機,該驅動裝置3通過一固定擋圈5連接在托板2的中心。
如圖1-2所示,各發光體4環形陣列分布于PCB板1中部,各發光體4之間的間距相一致,各該發光體4分別為一LED燈珠,各該發光體4包含有紅色、綠色、藍色三種顏色的LED燈珠,該PCB板1中集成了控制各發光體4發光方式的控制電路,并伸出四個端腳,其中三個腳分別連接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發光體4,另一個接地,各該發光體4隨著電流電壓(根據車運行馬力的大小)的變化,分別接通任意兩個腳或全部接通,進而發出不同顏色光。
各電子元器件分布于PCB板1邊緣,各電子元器件之間的間距相一致(未圖示)。
防水層為一覆蓋于PCB板1、各發光體4以及各電子元器件上的防水膠所形成的結構層(未圖示)。
以上所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裝飾,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