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驅動橋橋殼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驅動橋橋殼總成,包括橋殼本體和油塞座,所述橋殼本體包括相互配合連接的上橋殼體和下橋殼體,上橋殼體包括上橋包和上橋臂,上橋包和上橋臂之間的區域為圓弧過渡結構,下橋殼體包括下橋包和下橋臂,下橋包和下橋臂之間的區域為圓弧過渡結構,橋殼本體的后側配合連接一個后油蓋,橋殼本體的前側焊接有成閉合環狀結構的加強環;所述上橋殼體上設有壓應力區,所述下橋殼體上設有拉應力區;本實用新型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其承載能力高,結構緊湊,整體重量輕,橋殼的加工工藝得到了簡化,加工設備投入小、效率高,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驅動橋橋殼總成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驅動橋領域,具體是一種驅動橋橋殼總成。
【背景技術】
[0002]驅動橋處于動力傳動系的末端,其基本功能是增大由傳動軸或變速器傳來的轉矩,并將動力合理的分配給左、右驅動輪,另外還承受作用于路面、車架或車身之間的垂直力、縱向力和橫向力。驅動橋一般由主減速器、差速器、車輪傳動裝置和驅動橋殼等組成。驅動橋殼在汽車行駛時,承受由車輪傳來的路面反作用力和力矩,再經過懸架傳給車架。因此,驅動橋殼在滿足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還要求其質量較輕,以方便主減速器的拆裝和調整;目前所采用驅動橋殼為整體式橋殼,這種橋殼主要存在橋殼的沖壓設備、模具及相關焊接工裝結構復雜、開發周期長且成本高,不能對顧客的需求做出快速響應,和不能滿足顧客日益嚴苛的成本要求等缺點;同時驅動橋殼體上焊接有油塞座,油塞與油塞座之間采用螺紋配合,可將油塞擰下或擰緊,以進行加放油的操作。在油塞擰緊時,位于油塞和油塞座之間的純銅密封墊圈上下兩側平面被壓緊,起到密封作用,由于純銅密封墊圈在每次擰緊密封時都會產生微量的塑性變形,經過幾次拆裝后,會因密封不良出現漏油情況。同時這種結構對油塞及油塞座密封端面的粗糙度、平面度及垂直度都要求很高,制造難度和成本較大,對零件的防護要求相應也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驅動橋橋殼總成,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驅動橋橋殼總成,包括橋殼本體和油塞座,所述橋殼本體包括相互配合連接的上橋殼體和下橋殼體,上橋殼體包括上橋包和上橋臂,上橋包和上橋臂之間的區域為圓弧過渡結構,下橋殼體包括下橋包和下橋臂,下橋包和下橋臂之間的區域為圓弧過渡結構,橋殼本體的后側配合連接一個后油蓋,橋殼本體的前側焊接有成閉合環狀結構的加強環;所述上橋殼體上設有壓應力區,壓應力區位于上橋包處的壁厚為15mm,壓應力區中位于上橋臂最外端的壁厚為20mm,所述下橋殼體上設有拉應力區,拉應力區位于下橋包處的壁厚為18mm,拉應力區中位于下橋臂最外端的壁厚為2 2mm;所述下橋殼體的一側設有油塞座,油塞座內設有油塞,油塞座與油塞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所述密封墊圈包括第一連接圈與第二連接圈,第一連接圈的厚度小于第二連接圈的厚度,第一連接圈的直徑大于第二連接圈的直徑,第一連接圈內壁與第二連接圈外壁連接;所述下橋殼體兩側均焊接有后鋼板彈簧座總成,上橋殼體焊接有油管支架。
[0006]進一步的,所述后油蓋的中部的壁厚為13mm。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圈的材料為金屬。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連接圈的材料為橡膠。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連接圈的材料為金屬,第二連接圈的材料為橡膠,第一連接圈實現對油塞的支撐作用,保持油塞的緊固力矩,保護由彈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連接圈不被壓潰,保證整個密封圈重復使用的可靠性,同時其反復拆裝不會變形,其表面進行涂層防腐處理;第二連接圈由橡膠制成,主要用于密封,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本實用新型為分體式結構,橋殼本體包括相互配合連接的上橋殼體和下橋殼體,各個零部件單獨機加工,加工要求低,橋殼總成組裝后,其承載能力高,結構緊湊,橋殼的加工工藝得到了簡化,加工設備投入小、效率高,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本實用新型的橋殼設計為不等厚結構,降低了橋殼整體的重量,實現輕量化,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驅動橋橋殼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11 ]圖2為驅動橋橋殼總成中后油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驅動橋橋殼總成中油塞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14]請參閱圖1-3,一種驅動橋橋殼總成,包括橋殼本體I和油塞座4,所述橋殼本體I包括相互配合連接的上橋殼體11和下橋殼體12,上橋殼體11包括上橋包111和上橋臂112,上橋包111和上橋臂112之間的區域為圓弧過渡結構,下橋殼體12包括下橋包121和下橋臂122,下橋包121和下橋臂122之間的區域為圓弧過渡結構,橋殼本體I的后側配合連接一個后油蓋2,后油蓋2的中部的壁厚為13_,橋殼本體I的前側焊接有成閉合環狀結構的加強環3,加強環3對橋殼本體I起到有效的加強作用;所述上橋殼體11上設有壓應力區101,壓應力區101位于上橋包111處的壁厚為15mm,壓應力區101中位于上橋臂112最外端的壁厚為20mm,所述下橋殼體12上設有拉應力區102,拉應力區102位于下橋包121處的壁厚為18mm,拉應力區102中位于下橋臂122最外端的壁厚為22mm;所述下橋殼體12的一側設有油塞座4,油塞座4內設有油塞6,油塞座4與油塞6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5;所述密封墊圈5包括第一連接圈51與第二連接圈52,第一連接圈51的厚度小于第二連接圈52的厚度,第一連接圈51的直徑大于第二連接圈52的直徑,第一連接圈51內壁與第二連接圈52外壁連接;第一連接圈51的材料為金屬,第二連接圈52的材料為橡膠,第一連接圈51實現對油塞6的支撐作用,保持油塞6的緊固力矩,保護由彈性材料制成的第二連接圈52不被壓潰,保證整個密封圈重復使用的可靠性,同時其反復拆裝不會變形,其表面進行涂層防腐處理;第二連接圈52由橡膠制成,主要用于密封,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所述下橋殼體12兩側均焊接有后鋼板彈簧座總成7,上橋殼體11焊接有油管支架8。
[0015]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驅動橋橋殼總成,包括橋殼本體和油塞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橋殼本體包括相互配合連接的上橋殼體和下橋殼體,上橋殼體包括上橋包和上橋臂,上橋包和上橋臂之間的區域為圓弧過渡結構,下橋殼體包括下橋包和下橋臂,下橋包和下橋臂之間的區域為圓弧過渡結構,橋殼本體的后側配合連接一個后油蓋,橋殼本體的前側焊接有成閉合環狀結構的加強環;所述上橋殼體上設有壓應力區,壓應力區位于上橋包處的壁厚為15mm,壓應力區中位于上橋臂最外端的壁厚為20mm,所述下橋殼體上設有拉應力區,拉應力區位于下橋包處的壁厚為18mm,拉應力區中位于下橋臂最外端的壁厚為2 2mm;所述下橋殼體的一側設有油塞座,油塞座內設有油塞,油塞座與油塞之間設置有密封墊圈;所述密封墊圈包括第一連接圈與第二連接圈,第一連接圈的厚度小于第二連接圈的厚度,第一連接圈的直徑大于第二連接圈的直徑,第一連接圈內壁與第二連接圈外壁連接;所述下橋殼體兩側均焊接有后鋼板彈簧座總成,上橋殼體焊接有油管支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橋橋殼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油蓋的中部的壁厚為13mm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橋橋殼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圈的材料為金屬O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橋橋殼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圈的材料為橡膠。
【文檔編號】B60B35/16GK205706003SQ20162052927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日
【發明人】李且根, 張鳳儀, 劉劍敏, 龔泉, 李會聰, 曹民, 鄧劍波
【申請人】江西省分宜驅動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