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滑動組件及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93332閱讀:439來源:國知局
一種滑動組件及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滑動組件及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滑動組件及使用此滑動組件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



背景技術:

傳統的皮卡型貨車具有被用來攜帶不同的貨物的車廂。通常,車廂被一個車廂蓋所覆蓋,車廂蓋可拆卸的夾緊在車廂上并延展覆蓋在車廂上方,以便保護所運載的貨物不被不利天氣影響,同時皮卡型貨車也更為美觀。車廂蓋包括有硬頂型車廂蓋和軟頂型車廂蓋兩種,其中,硬頂型車廂蓋設有如金屬、玻璃纖維等剛性材料制成的剛性的頂部;而軟頂型車廂蓋則設有如帆布、乙烯基塑料或抗風化面料等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的頂部。此外,車廂蓋還可設計成可折疊的,以幫助使用者更方便的展開或收攏儲存所述車廂蓋。

圖1、2、3為一種傳統的硬頂型可折疊車廂蓋皮卡型貨車的車廂蓋系統的示意圖,其中,車廂蓋系統10用于遮蓋皮卡型貨車20的車廂21,可拆卸的車廂蓋系統10包括多個框架部11、12、13、多個鉸接件14、多個剛性蓋板組件15和多個夾緊組件16。剛性蓋部分15的數量與框架部11-13(如有三個)的數量相一致。剛性蓋板組件15由剛性材料制成,并可配合固定在對應的框架部11-13上。每個框架部11-13分別都由多個框架組件構成。框架部12通過一到兩個鉸接件14連接在相鄰地框架部11或13的中間,因而所有的框架部11-13可以處于展開狀態或折疊位置。夾緊組件16通常設置在位于最前或最后的框架部11、13上的較低的表面上。

當框架部11處于如圖2所示的展開狀態時,框架部11-13水平的展開在車廂21的兩側壁22和后擋板23的頂部,并由夾緊組件16固定,以覆蓋車廂21的內部空間。當框架部11-13處于如圖3所示的折疊位置時,框架部11-13折疊并堆放在兩側壁22的前端,使車廂21的內部空間露出以便取放貨物。

不論是硬頂型車廂蓋或軟頂型車廂蓋都需要滑塊能在滑軌中順暢的滑動,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滑動更為順暢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滑動組件及使用此滑動組件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滑動更為順暢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滑動組件及使用此滑動組件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滑動組件,所述的滑動組件包括:一滑塊和一滑軌機構;

所述的滑塊包括:

滑槽主體、第一卡塊、第二卡塊,

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分別設置在所述滑槽主體的同一側的兩端,

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一端與所述的滑槽主體連接,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相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之間的間隙形成一開口,所述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和所述滑槽主體之間的間隙形成一中央滑槽;所述的中央滑槽設置在所述滑塊面對所述滑軌機構的一面的中央;所述中央滑槽的最寬位置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開口的寬度;

對應的,所述的滑軌機構包括:

滑肋底座,

與所述滑肋底座連接的滑肋根部,

與所述滑肋根部連接的兩個滑肋,

所述的滑肋根部卡入所述的滑塊的所述開口中,所述的兩個滑肋卡入所述中央滑槽中并沿所述中央滑槽的兩側伸展;

所述兩個滑肋伸展所形成的寬度大于所述滑肋根部的寬度;

其中,

所述滑肋在所述的中央滑槽中滑動,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通過其最外沿與所述滑肋底座的內壁接觸;所述中央滑槽包括由所述第一卡塊或第二卡塊所形成的第一內側壁,以及由所述滑槽主體所形成的第二內側壁;

所述滑肋與當前位置處對應的滑肋底座之間的第一距離(h1)大于所述第一內側壁與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朝向所述滑肋底座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在當前位置處的第二距離(h2);

所述滑肋與當前位置處對應的滑肋底座之間的第一距離(h1)小于所述第二內側壁與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朝向所述滑肋底座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在當前位置處的第三距離(h3);

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向所述滑槽主體的方向傾斜內收,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朝向所述滑肋底座的表面與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朝向所述滑肋底座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的距離為第四距離(h4),所述第四距離(h4)沿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各自的第二端方向是逐漸增大的;

所述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與所述滑肋底座接觸的表面呈弧面。

同時,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滑動組件,所述的滑動組件包括:一滑塊和一滑軌機構;

所述滑塊上設有一滑塊滑動配合結構,所述的滑塊滑動配合結構設置在所述滑塊面對所述滑軌機構的一面的中央;

所述滑軌機構在對應于滑塊的滑動位置設置有一滑塊滑動配合結構;

其中,

所述的滑塊滑動配合結構或所述的滑軌滑動配合結構包括:

滑槽主體、第一卡塊、第二卡塊,

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的滑槽主體的一側面的兩端部連接,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相向延伸,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之間的間隙形成一開口,所述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和所述滑槽主體之間的間隙形成一中央滑槽;所述中央滑槽的最寬位置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開口的寬度;

對應的,所述的滑軌滑動配合結構或所述的滑塊滑動配合結構包括:

滑肋底座,

與所述滑肋底座連接的滑肋根部,

與所述滑肋根部連接的兩個滑肋,

所述的滑肋根部卡入所述的滑塊的所述開口中,所述的兩個滑肋卡入所述中央滑槽中并沿所述中央滑槽的兩側伸展;

所述兩個滑肋伸展所形成的寬度大于所述滑肋根部的寬度。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滑肋在所述的中央滑槽中滑動,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通過其最外沿與所述滑肋底座的內壁接觸;所述中央滑槽包括由所述第一卡塊或第二卡塊所形成的第一內側壁,以及由所述滑槽主體所形成的第二內側壁;

所述滑肋與當前位置處對應的滑肋底座之間的第一距離(h1)大于所述第一內側壁與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朝向所述滑肋底座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在當前位置處的第二距離(h2);

所述滑肋與當前位置處對應的滑肋底座之間的第一距離(h1)小于所述第二內側壁與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朝向所述滑肋底座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在當前位置處的第三距離(h3)。這樣的設計使得在將所述滑塊裝配到所述滑軌機構中后,所述滑塊所述滑軌機構中滑動時,滑塊和滑軌機構之間僅通過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最外沿和所述滑肋底座相接觸,而所述滑肋在所述中央滑槽中是懸空的,與所述中央滑槽的第一內側壁和第二內側壁都不接觸,減小了滑動過程中的摩擦力,使得滑動更為順暢。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向所述滑槽主體的方向傾斜內收,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朝向所述滑肋底座的表面與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朝向所述滑肋底座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的距離為第四距離(h4),所述第四距離(h4)沿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各自的第二端方向是逐漸增大的。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向所述滑槽主體的方向傾斜內收的設計,減少了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與所述滑肋底座之間的接觸面積,在減少了摩擦的同時,還使得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可以對滑肋卡的更緊。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與所述滑肋底座接觸的表面呈弧面。這樣的設計進一步的減少了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與所述滑肋底座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得滑動更為順滑。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滑槽主體在朝向所述開口的位置處設置有一中央凸塊,所述中央凸塊的表面為一弧面;對應的,所述滑肋與所述滑肋根部連接的位置朝向所述中央凸塊的表面也呈與所述中央凸塊的表面對應的一弧形凹面。相互弧形配合的中央凸塊和弧形凹面可以使得所述滑肋在中央滑槽中滑動的更為順暢的同時,還能起到輔助定位的作用。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塊和所述第二卡塊的第二端朝向所述中央凸塊的位置處為一平滑的弧面,所述弧面與所述中央凸塊的對應位置處的弧面相對應。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得所述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既不會干涉所述滑肋在中央滑槽中的滑動,又能提供更多的夾持保障,避免因所述皮卡型貨車的強烈振動而導致所述的滑肋從所述開口處不正常的脫出。所述的弧面與所述中央凸塊的對應位置處的弧面之間的間距恒定且大于所述滑肋的厚度。

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弧形凹面中央位置處的曲率大于所述中央凸塊中央位置處的曲率;弧形凹面的中央位置與滑肋底座的內壁所在平面之間的第五距離(h5)大于所述中央凸塊的中央位置與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朝向所述滑肋底座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的第六距離(h6)。這樣的設計使得當滑塊在滑軌機構上滑動時,所述的滑塊與滑軌機構之間通過弧形凹面的中央位置和中央凸塊的中央位置一線性接觸面主要支撐,使得滑動更為順滑。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滑塊上的滑動配合結構為一設置在滑塊中央的滑槽,所述的滑軌機構上的滑動配合結構為一滑肋,所述滑軌機構的滑肋嵌入所述滑塊的滑槽,所述的滑塊上的滑槽包裹所述滑軌機構上的滑肋;所述的滑軌機構還包括兩側壁,所述側壁的底部與所述的滑肋底座的兩端部連接,所述側壁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滑塊的高度。這樣的設計使得滑塊在滑動中即使有晃動,接觸到的也是滑軌機構的側壁的內表面,相對于直接接觸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的凹槽的較粗糙的側壁表面來說,其滑動更順暢。另外,兩側壁的設計可以加強滑軌機構本身的強度,而且,在將所述滑軌機構裝配固定到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上后,可折疊車廂蓋的整體強度也能得到提高。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滑軌機構還包括兩內延蓋板,所述的內延蓋板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的側壁的頂部并向所述滑軌機構的中軸方向延伸;所述兩內延蓋板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塊的寬度。兩內延蓋板的設置則能起到對所述滑塊進行輔助限位的作用。由于滑塊和滑軌機構之間的接觸都在滑塊底部,若用戶超期使用而疏于檢修,滑塊和滑軌機構接觸的地方可能會發生磨損損壞,而若萬一滑塊從滑軌機構中脫離,就可能導致整個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整個脫離,這在皮卡型貨車高速行進時是非常危險的。而兩內延蓋板的設計則使得這種危險情況不會發生,由于滑塊的頂部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與所述滑軌機構的內延蓋板接觸的,因此滑塊的頂部和滑軌機構的內延蓋板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生磨損,而若當所述滑軌機構的滑肋從滑塊的中央滑槽意外脫離,滑塊會被兩內延蓋板限位在滑軌機構內,同時還會在滑軌機構內產生不正常的噪音,提醒使用者檢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滑軌機構還包括兩外延蓋板,所述的外延蓋板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的側壁的頂部并向所述滑軌機構的兩外側方向延伸;所述的每個內延蓋板分別包括一個臺階面,所述內延蓋板的臺階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外延蓋板的高度,所述兩內延蓋板的兩個臺階面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塊的寬度;所述的滑軌機構是一體成型的。所述的兩外延蓋板用于固定到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的一凹槽的外延處,所述滑軌機構的側壁的高度與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的一凹槽的深度相一致;所述的滑軌機構通過外延蓋板完全遮蔽了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的凹槽,因此一體成型的滑軌機構就不用再另外單設蓋板或蓋子,不僅精簡了結構更為美觀,也減少了裝配的步驟,節省了成本。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外延蓋板的遠離所述滑軌機構的側壁的一端還設有一向所述滑軌機構的滑肋底座方向延伸的反向凸起。這樣的設計使得所述反向凸起、外延蓋板及相鄰的側壁之間可以形成一凹槽,用以在將所述滑軌機構膠粘到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的凹槽中時容納所述的黏膠。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滑塊上的滑動配合結構為一設置在滑塊中央的滑槽,所述的滑軌機構上的滑動配合結構為一滑肋,所述滑軌機構的滑肋嵌入所述滑塊的滑槽,所述的滑塊上的滑槽包裹所述滑軌機構上的滑肋;所述滑軌機構的滑肋底座的底面中央對應所述滑肋根部的位置處設置有一凹槽,所述的凹槽的寬度小于所述滑肋根部的寬度。由于滑肋根部的存在,所述滑肋底座在對應滑肋根部的位置處的厚度較厚,在此處開設一凹槽可以在不影響所述滑軌機構整體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少滑軌機構的重量;同時,滑肋底座的底面中央的凹槽可以在將所述滑軌機構膠粘到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的凹槽中時,用于容納所述的黏膠。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使用了上述的滑動組件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包括上述滑動組件;所述的滑動組件包括:

一滑軌機構,

一滑塊,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對應的滑軌機構內;

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還包括夾緊組件,所述的夾緊組件包括:

一棒狀構件,可旋轉的耦合到所述的滑動組件的滑塊;

一鎖閉構件,可滑動的耦合到所述的棒狀構件,且可在鎖緊位置和松開位置之間切換,當所述的鎖閉構件處于所述鎖緊位置時,所述鎖閉構件是可操作性的嚙合到所述皮卡型貨車的車廂的側壁;當所述的鎖閉構件處于松開位置時,所述鎖閉構件是允許可從車廂的側壁上松開。

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滑塊和滑軌機構的滑塊滑動方向的中央設置對應的中央滑槽和滑肋作為滑動配合結構,滑塊在滑軌中滑動時,滑塊的受力可以以更少的損失傳遞到滑塊和滑軌機構接觸配合的一對滑動配合結構上,相對于在滑塊的兩側同時設置相互配合的滑動配合結構來說,就避免了因滑塊左右滑動不協調,滑塊左右兩側滑行速度稍有不同,滑塊就會在滑動中發生轉動,滑塊每一側的前后位置就會與滑軌機構卡緊,造成滑塊在滑軌機構中卡頓的情況的發生,可以減少滑塊本身的轉動所帶來的在滑軌機構中的卡頓,使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滑動組件的滑動更為順暢。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一種現有的皮卡型貨車的硬頂型可折疊車廂蓋系統的透視圖;

圖2是如圖1所示的現有的硬頂型可折疊車廂蓋系統的水平展開狀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如圖1所示的現有的硬頂型可折疊車廂蓋系統的折疊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仰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俯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滑軌機構、后夾緊組件、緩沖件的局部放大爆炸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滑軌機構、后夾緊組件、緩沖件在所述后夾緊組件處于倉儲位置時局部放大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8是圖7中的所述滑軌機構、后夾緊組件、緩沖件俯視的局部放大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滑軌機構、前夾緊組件和緩沖件的局部放大爆炸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滑軌機構、前夾緊組件、緩沖件在所述前夾緊組件處于倉儲位置時局部放大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11圖10中的所述滑軌機構、前夾緊組件、緩沖件俯視的局部放大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的展開位置的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的折疊位置的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所述的緩沖件的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所述的緩沖件的示意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所述的緩沖件的示意圖;

圖1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所述的緩沖件的示意圖;

圖18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前夾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9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后夾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0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21是圖20所示的滑塊的底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2是圖20所示的滑塊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3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滑軌的結構示意圖;

圖24是圖23所示的滑軌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5是圖20和圖23中所示的滑塊和滑軌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26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滑塊和滑軌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27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中的滑塊容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8是圖27中所示的滑塊容器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29是圖27中所示的滑塊容器的俯視示意圖;

圖30是圖29中所示的滑塊容器沿A--A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1是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中的滑塊容器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32是圖30中所示的滑塊容器蓋的底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3是圖30中所示的滑塊容器蓋的俯視示意圖;

圖34是圖33中所示的滑塊容器蓋沿B--B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結構和技術,請參考以下優選的實施例和附圖。本實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內”、“外”、“側面”“縱向/豎直”、“橫向/水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于說明及理解本實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附圖和說明被認為在本質上是示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圖中,結構相似的單元是以相同標號表示。另外,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圖中示出的每個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附圖中,為了清晰起見,夸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附圖中,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層和區域的厚度。將理解的是,當例如層、膜、區域或基底的組件被稱作“在”另一組件“上”時,所述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間組件。

另外,在說明書中,除非明確地描述為相反的,否則詞語“包括”將被理解為意指包括所述組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組件。此外,在說明書中,“在......上”意指位于目標組件上方或者下方,而不意指必須位于基于重力方向的頂部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滑動組件可以設置在硬頂型車廂蓋上,也可以設置在軟頂型車廂蓋上,下面僅以硬頂型車廂蓋為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滑動組件進行說明。

圖4、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仰視圖和俯視圖。圖中,皮卡型貨車80(如圖12-13中所示)的可折疊車廂蓋30包括至少兩個框架部31-33,一墊片軌道34,多個隱蔽型隱藏鉸接件35,多個防水彈性條36,至少兩個上剛性蓋37,至少兩個下剛性蓋38,至少兩對滑軌機構41,至少兩個互聯軌道42,至少兩對環狀蓋板43,一對后夾緊組件50,兩對緩沖件60,一對前夾緊組件70。上述各組件將在下文進一步描述。

如圖4圖5所示,框架部31-33的數量可以為兩個、三個、四個甚至更多。在本實施例中,可折疊車廂蓋30包括第一框架部31(如最后端的那個框架部),第二框架部32(如中間的框架部),第三框架部33(如最前端的那個框架部),但是并不限于還可包括附加的框架部。進一步的,墊片軌道34設置在第二框架部32和第三框架部33之間,以方便的折起這三個框架部31-33。所述第一框架部31具有多個第一框架組件311,一個上剛性蓋37,一個下剛性蓋38,一個泡棉芯部(未顯示)。第一框架組件311的數量可以是四個,所述第一框架組件可以由金屬(如鋁、鐵、不銹鋼、銅,或其合金)或工程塑料制成。每一組第一框架組件311可以用于組成一個大致是矩形的框并在矩形的框內形成一個矩形空間。上剛性蓋37和下剛性蓋38由剛性材料制成,如可用工程塑料(例如聚酰胺6(PA6),聚酰胺66(PA66),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聚碳酸酯(PC)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或金屬(例如鋁,鐵,不銹鋼,銅,或其合金)。所述的上剛性蓋37和下剛性蓋38分別從上方和下方適配覆蓋固定到第一框架組件311上,比如,第一框架組件311支撐上剛性蓋37和下剛性蓋38。泡棉芯部(如由聚胺酯發泡材料制成)填入在矩形的框架內形成的矩形空間中。

類似的,所述第二框架部32同樣包括有多個第二框架組件321、一個上剛性蓋37,一個下剛性蓋38,一個泡棉芯部(未顯示),所述第三框架部33可同樣包括有多個第三架組件331、一個上剛性蓋37,一個下剛性蓋38,一個泡棉芯部(未顯示)。

進一步的,如圖4、5、6所示,其中一對滑軌機構41安裝在所述第一框架部31(如為最后側的框架部)中,其中,上述一對滑軌機構41中,其中一個滑軌機構41通過其最較近端耦合到一個第一框架組件311上,而其較遠端由互聯軌道42的一端所支撐,所述互聯軌道42的另一端耦合到所述另一個滑軌機構41的較遠端。每個滑軌機構41包括一滑軌411、一開口412,一對凸緣413,多個定位部414,一嵌入凸塊415,和一T型插入塊416。所述滑軌411設置在滑軌機構41內并沿滑軌機構41延伸。所述開口412形成在滑軌411的末端,且開口412的寬度寬于所述滑軌411的寬度,以便在安裝時將所述后夾緊組件50的滑塊51放置到滑軌411中。所述滑軌411的兩側邊伸出形成所述兩個凸緣,以使所述的滑軌411的橫截面呈T形。因此,所述滑塊51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滑軌411中,但不能從所述滑軌411中分離。所述定位部414在所述滑軌機構41的兩側邊形成并從滑軌機構41的兩側邊突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部414的數量可以有六個,而所述定位部414被螺紋孔穿過,所述環狀蓋板43(如可為一環形鐵盤)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定位部414上的螺紋孔相配合的通孔,通過多個螺釘(圖中未示出)螺接,穿過所述的通孔和所述的螺紋孔以將所述的環狀蓋板43和所述的滑軌機構41分別固定到下剛性蓋38的外表面和內表面。所述的嵌入凸塊415從所述滑軌機構41的一較遠端突出,以用于連接所述的互聯軌道42的一端。所述的T型插入塊416從所述滑軌機構41的一較近端突出,以用于連接所述的一個第一框架組件311。

進一步的,所述的兩個后夾緊組件50分別可滑動的沿所述固定到第一框架部31的滑軌機構41安裝,每個后夾緊組件50包括:一滑塊51、一樞軸52、一棒狀構件53、一鎖閉構件54、一手柄55和一可移動樞軸56。所述滑塊51可滑動的收納在所述對應的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中。所述樞軸52安裝在所述的滑塊51中。所述棒狀構件53的一端設置有一樞接部531可旋轉的耦合到所述的樞軸52中,因而所述的棒狀構件53可以旋轉的樞接到所述的滑塊51。同時,所述棒狀構件53的另一端具有一螺紋部532,其中,所述的鎖閉構件54具有:一與棒狀構件53上的螺紋部可移動的螺紋連接的螺紋孔541,一用與所述皮卡型貨車80(如圖12-13中所示)的車廂82的一個側壁83嚙合的鉤部542,和一對朝向所述手柄55的導向槽543。所述的手柄55可為一平桿,所述手柄55包括:一對凸肋551和一對螺紋孔552,所述凸肋551放置在所述的導向槽542中并且可在所述導向槽542中滑動;所述螺紋孔552用于插入可移動樞軸56。所述可移動樞軸56可沿所述棒狀構件53的螺紋部532移動,以使得所述手柄55可相對于所述可移動樞軸56和所述的棒狀構件53為中心轉動,以偏置所述的閉鎖構件54。因而,所述的手柄55可控制所述鎖閉構件54的鉤部542在可操作性的嚙合到所述車廂82的側壁83的鎖緊位置和允許可從所述側壁83上松開的松開位置之間切換。所述的后夾緊組件50和其鎖緊位置及松開位置的具體設計在此不再贅述。

如圖5,6,7和8中所示,所述的第一框架部31的下剛性蓋38上為每個后夾緊組件50均設置有一夾具存儲結構,其中所述的夾具存儲結構包括一緩沖件60,所述緩沖件60安裝在所述的第一框架部31的下剛性蓋38上,且位于上述第一框架部31的滑軌機構41的較遠端的上方。所述緩沖件60可采用軟性或彈性的緩沖材料制成,此緩沖材料例如為橡塑發泡材料,如可采用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所述的緩沖件60設置有一存儲槽61,所述存儲槽61上設有一開口,所述開口上設有兩個向內相對設置的凸緣62,以使所述存儲槽61在沿一縱向垂直于所述下剛性蓋38方向的橫截面呈一倒T型或一燕尾型。所述由其兩凸緣62形成的倒T型或燕尾型橫截面的存儲槽61中,凸緣62處的開口寬度小于所述后夾緊組件50的手柄55(如上述的平桿手柄)的末端的寬度,因而所述的倒T型或燕尾型橫截面的存儲槽61可以用于緊緊的定位所述后夾緊組件50的手柄55的末端,當所述的后夾緊組件50沿所述滑軌411滑動并偏轉到一倉儲位置時,若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在所述車廂81的前端處于折疊位置(如圖13中所示),而可以避免所述手柄55的末端因皮卡型貨車80在行進中產生的振動而從存儲槽61中脫離的可能。

另外,在倉儲位置時,所述手柄55和所述棒狀構件53大致呈線形對齊,所述手柄55和所述棒狀構件53都向所述第一框架部31的下剛性蓋38傾斜(當然也向所述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傾斜),其中,所述手柄55(或所述棒狀構件53)與下剛性蓋38之間的傾斜角可在5°到30°之間,例如10°、15°、20°或25°。另外,整個所述的手柄55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滑軌411之外,所述鎖閉構件54的(或整個所述的后夾緊組件50)與所述下剛性蓋38之間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緩沖件60與所述第一框架部31的下剛性蓋38之間的高度。因此,當所述可折疊車廂蓋30處于折疊位置時(如圖13所示),所述存儲槽61的開口所在的表面可以彈性的抵住所述第三框架部33的上剛性蓋37,以增加對振動的吸收或減少空間的占用且能避免被突出的手柄55或鎖閉構件54干擾。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的長度可短于所述手柄55的末端到所述棒狀構件53(所述棒狀構件53與所述滑塊51樞接)的樞軸端531的長度,所述緩沖件60安裝在所述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的一較遠端。因而,將可非常方便的將所述后夾緊組件50的手柄55的末端放置在所述的緩沖件60的存儲槽61中,而且所述手柄55的末端不必整個放入所述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中,將手柄55從滑軌411中拉出也非常方便。同時,由于減少了所述下剛性蓋38的切割長度,也減輕了對所述下剛性蓋38的整體強度的影響。

同樣的,如圖4、5和9所示,所述的一對滑軌機構41安裝在所述第三框架部33(如可為最前方的框架部),其中一個所述的滑軌機構41通過其一較近端耦合到所述的一個框架組件331上,所述滑軌機構41的一較遠端由一互聯軌道41的一端支撐,所述互聯軌道42的另一端耦合到所述的一對滑軌機構41中的另一個所述滑軌機構41的較遠端。每個滑軌機構41分別具有一滑軌411,一開口412,一對凸緣413,多個定位部414,一嵌入凸塊415,和一T型插入塊416。所述的滑軌411設置在滑軌機構41內并沿滑軌機構41延伸。所述開口412形成在滑軌411的末端,且開口412的寬度寬于所述滑軌411的寬度,以便在安裝時將所述前夾緊組件70的滑塊71放置到滑軌411中。所述滑軌411的兩側邊伸出形成所述兩個凸緣,以使所述的滑軌411的橫截面呈T形。因此,所述滑塊71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滑軌411中,但不能從所述滑軌411中分離。所述定位部414在所述滑軌機構41的兩側邊形成并從滑軌機構41的兩側邊突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部414的數量可以有六個,而所述定位部414被螺紋孔穿過,所述環狀蓋板43(如可為一環形鐵盤)上設置有多個與所述定位部414上的螺紋孔相配合的通孔,通過多個螺釘(圖中未示出)螺接,穿過所述的通孔和所述的螺紋孔以將所述的環狀蓋板43和所述的滑軌機構41分別固定到下剛性蓋38的外表面和內表面。所述的嵌入凸塊415從所述滑軌機構41的一較遠端突出,以用于連接所述的互聯軌道42的一端。所述的T型插入塊416從所述滑軌機構41的一較近端突出,以用于連接所述的一個第三框架組件331。

進一步的,所述的兩個前夾緊組件70分別可滑動的沿所述固定到第三框架部33的滑軌機構41安裝,每個前夾緊組件70包括:一滑塊71、一樞軸72、一棒狀構件73、一鎖閉構件74、至少一個塑料套筒75、76和一手柄77。所述滑塊71可滑動的收納在所述對應的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中。所述樞軸72安裝在所述的滑塊71中。所述棒狀構件73設有一樞接部733,樞接部733是設置于棒狀構件73的一端,并可旋轉的耦合到所述的樞軸72中,因而所述的棒狀構件73可以旋轉的樞接到所述的滑塊71。同時,所述棒狀構件73的另一端具有一螺紋部732,其中,所述的鎖閉構件74由剛性的金屬或合金(如鋁或鋁合金)制成,而所述的鎖閉構件74包括:一供所述的塑料套筒75穿過的通孔741,一在所述的鎖閉構件74內部形成的中空部742,所述中空部742可為所述的鎖閉構件74提供一輕微的形變,以及一用與所述皮卡型貨車80(如圖12-13中所示)的車廂82的一個側壁83嚙合的鉤部743,所述的兩個塑料套筒75、76依次套在所述的棒狀構件73的螺紋部732上,所述的塑料套筒75通過所述閉鎖構件74的通孔741,并緊固在與所述通孔741中。因而所述的兩個塑料套筒75、76可防止所述金屬制成的鎖閉構件74與所述手柄77和所述滑塊71直接接觸而引起噪音或表面的磨損。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手柄77可為一旋鈕,其包括:一螺紋孔571,所述螺紋孔與所述棒狀構件73的螺紋部732螺紋連接,因而所述手柄77可水平的以所述棒狀構件73為中心旋轉,以偏置所述的閉鎖構件74或從所述鎖閉構件74中脫離。因而,所述的手柄77可控制所述鎖閉構件74的鉤部743在可操作性的嚙合到所述車廂82的側壁83的鎖緊位置和允許可從所述側壁83上松開的松開位置之間切換。其中,所述的前夾緊組件70和其鎖緊位置及松開位置的具體設計在此不再贅述。

如圖5、9、10、11所示,所述的第三框架部33的下剛性蓋38上為每個前夾緊組件70均設置有一夾具存儲結構,其中所述的夾具存儲結構包括:一緩沖件60,安裝在所述的第三框架部33的下剛性蓋38上,且位于上述第三框架部33的滑軌機構41的較遠端的上方。所述緩沖件60可采用橡塑發泡材料制成,如可采用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所述的緩沖件60設置有一存儲槽61,所述存儲槽61上設有一開口,所述開口上設有兩個向內相對設置的凸緣62,以使所述存儲槽61在沿一縱向垂直于所述下剛性蓋38方向的橫截面呈一倒T型或一燕尾型。所述由其兩凸緣62形成的倒T型或燕尾型橫截面的存儲槽61中,存儲槽61的凸緣62處的開口寬度小于所述前夾緊組件70的手柄77(如前所述的旋鈕)的最寬處的寬度,因而所述的倒T型或燕尾型橫截面的存儲槽可以用于緊緊的定位所述前夾緊組件70的手柄77,當所述的前夾緊組件70沿所述滑軌411滑動并偏轉到一倉儲位置時,若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在完全從所述車廂81中脫離并處于一折疊位置時(未示出),可以避免所述手柄77從存儲槽61中脫離的可能。

另外,在倉儲位置時,所述手柄77(如前所述旋鈕)和所述棒狀構件73大致呈線形對齊,所述手柄77和所述棒狀構件73都向所述第三框架部31的下剛性蓋38傾斜(當然也向所述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傾斜),其中,所述手柄77(或所述棒狀構件73)與下剛性蓋38之間的傾斜角可在5°到30°之間,如10°、15°、20°或25°。另外,整個所述的手柄77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滑軌411之外,所述鎖閉構件74的(或整個所述的前夾緊組件70)與所述下剛性蓋38之間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緩沖件60與所述第三框架部33的下剛性蓋38之間的高度。因此,當所述可折疊車廂蓋30由所屬夾緊組件70夾緊處于折疊位置,且完全與所述車廂81分離放置于地面或車廂81內的底部時,所述的緩沖件60朝上(圖中未示出),所述存儲槽61的開口所在的表面可以彈性的抵住疊放在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30上的某物,以增加對振動的吸收或減少空間的占用且能避免被突出的手柄55或鎖閉構件54干擾。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的長度可短于所述手柄77的末端到所述棒狀構件73(所述棒狀構件73與所述滑塊71樞接)的樞軸端733的長度,所述緩沖件60安裝在所述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的一較遠端。因而,將可非常方便的將所述前夾緊組件70的手柄77的末端放置在所述的緩沖件60的存儲槽61中,而且所述手柄77的末端不必整個放入所述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中,將手柄77從滑軌411中拉出也非常方便。同時,由于減少了所述下剛性蓋38的切割長度,也減輕了對所述下剛性蓋38的整體強度的影響。

附圖12、13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30在展開位置和折疊位置的示意圖。所述第一框架部31(如為最后方的框架部)、第二框架部32(如為中間的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33(如為最前方的框架部)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要調節為展開位置或折疊位置。當所述的框架部31-33處于如附圖12所示的展開位置時,所述的框架部31-33在所述皮卡型貨車80的車廂81的側壁上方水平展開,并通過一對后夾緊組件50和一對前夾緊組件70固定到所述的兩側壁82上,從而蓋住所述車廂81的內部空間。當所述的框架部31-33呈如附圖13所示的折疊位置時,所述的框架部31-33折疊并堆放在兩側壁82的前端,使車廂81的內部空間露出以便取放貨物。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倒T型或燕尾型橫截面的存儲槽61可以用于緊緊的定位所述后夾緊組件50的手柄55的末端,當所述的后夾緊組件50沿所述滑軌411滑動并偏轉到一倉儲位置時,若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在所述車廂81的前端處于折疊位置,而可以避免所述手柄55的末端因皮卡型貨車80在行進中產生的振動而從存儲槽61中脫離的可能。另外,所述緩沖件60與所述下剛性蓋38之間的高度大致等于當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30處于折疊位置時所述可折疊車廂蓋30的第一框架部31(如為最后方的框架部)和第三框架部33(如為最前方的框架部)之間的高度差。因此,安裝在所述第一框架部31的緩沖件60可以彈性的抵住所述第三框架部33的上剛性蓋37,可以有效吸收所述皮卡型貨車在運動中產生的振動。

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的緩沖件60的示意圖,其中,實施例二中所述的緩沖件60可以用于存儲實施例一中所述的后夾緊組件50的手柄55或所述的前夾緊組件70的手柄77。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實施例二中所述的緩沖件60同樣設有一存儲槽61,但并不具有實施例一中所述的兩凸緣62以形成倒T型或燕尾型橫截面。實施例二中所述的緩沖件60包括:一緊固帶63,所述緊固帶63的第一端固定到所述緩沖件60的一側(如緩沖件的左側或右側),所述緊固帶63的第二端64跨過所述的存儲槽61以緊固到設置在所述緩沖件60的另一側(如緩沖件的右側或左側)的一緊固件65上,以使所述手柄55/77同樣可以存儲在所述存儲槽61中。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緊固帶63的第二端64上可設有魔術貼的刺毛(hook fastener)面或圓毛(loop fastener)面,而對應的所述緊固件65則設置魔術貼的對應的另一面即圓毛(loop fastener)面或刺毛(hook fastener)面。或者,所述的緊固帶63的第二端64也可選擇設置一對按扣中的公扣或母扣,而對應的所述緊固件65則設置對應的母扣或公扣。

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的緩沖件60的示意圖,其中,實施例三中所述的緩沖件60可以用于存儲實施例一中所述的前夾緊組件70的手柄77和所述的鎖閉構件74。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實施例三中所述的緩沖件60還設置有從所述緩沖件60的主體延伸出的一延伸部66,所述的延伸部66用于所述滑軌機構41的滑軌411的較遠端。所述的延伸部66具有一傾斜面67,所述的傾斜面67上形成有一凹槽68,所述的傾斜面67向所述滑軌411的底部傾斜,所述傾斜面67的傾斜角與所述手柄77(或所述棒狀構件73)與下剛性蓋38之間的傾斜角一致,如所述的傾斜面67的傾斜角可以為5°-30°,如可為10°、15°、20°或25°。所述凹槽68為一盲孔,以收容所述鎖閉構件74的鉤部743,而所述的凹槽68可也設置有兩凸緣(未示出)以便定位固定所述鉤部743。因而,當所述的前夾緊組件70偏置到倉儲位置時,所述的鎖閉構件74的鉤部743可部分或全部收納并固定在所述的凹槽68中,以防止在所述的前夾緊組件70處于倉儲位置時所述的鉤部743會振動并引起噪音或使其表面受損。

如上所述,與現有的收納在所述的夾具軌道的通道末端的袋裝結構中的夾緊組件相比,如圖4-13中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折疊車廂蓋30提供了至少一種夾具存儲結構分別都具有一安裝到框架部31,33的下剛性蓋38上的緩沖件60,且位于所述滑軌機構41的較遠端的上方,其中所述緩沖件60具有一存儲槽61,以在所述的后夾緊組件50/前夾緊組件70移至倉儲位置時至少部分容納所述后夾緊組件50/前夾緊組件70的手柄55/77。在倉儲位置時,所述的手柄55/77向下剛性蓋38傾斜,但卻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41之外。因而,可以更方便的手動操作所述手柄55/77,皮卡型貨車80在移動中的振動可以被吸收,所述的手柄55/77可以緊緊的定位在所述的儲存槽中,而同時也保證了下剛性蓋38的整體強度。

圖1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中的緩沖件60的示意圖,其中,實施例四中所述的緩沖件60可以用于存儲實施例一中所述的后夾緊組件50的手柄55或所述的前夾緊組件70的手柄77。實施例四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的緩沖件60同樣的設置有一存儲槽61,所述存儲槽61有兩側壁611,所述兩側壁611形成一開口,所述存儲槽61的開口的深度大于所述后夾緊組件50的手柄55(如上述的平桿手柄)或前夾緊組件70的手柄77(如上述的旋鈕手柄)的末端嵌入所述存儲槽61中的部分的厚度,使得所述的手柄55可以完全嵌入所述存儲槽61中。所述手柄55的末端與所述存儲槽61的兩側壁611之間為過盈配合,即所述存儲槽61的兩側壁的間距略小于所述后夾緊組件50的手柄55(如上述的平桿手柄)的末端的寬度,因而所述手柄55的末端可以直接塞入到所述緩沖塊60的存儲槽61中卡緊固定,所述的存儲槽61產生彈性形變并緊緊的定位所述后夾緊組件50的手柄55的末端。為了更美觀,也更方便使用者從存儲槽中取放手柄55,所述的存儲槽61在其開口處倒圓角。當所述的后夾緊組件50沿所述滑軌411滑動并偏轉到一倉儲位置時,若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在所述車廂81的前端處于折疊位置(如圖13中所示),可以避免所述手柄55的末端因皮卡型貨車80在行進中產生的振動而從存儲槽61中脫離的可能。

圖1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中的緩沖件60的示意圖,其中,實施例五中所述的緩沖件60可以用于存儲實施例四中所述的前夾緊組件70的手柄77和所述的鎖閉構件74。實施例五與實施例四的區別在于:所述的存儲槽61的底面612為一傾斜面。所述傾斜面向所述滑軌411的底部傾斜,所述傾斜面的傾斜角與所述手柄77(或所述棒狀構件73)與下剛性蓋38之間的傾斜角一致,如所述的傾斜面的傾斜角可以為5°~30°,如可為10°、15°、20°或25°。這樣的設計可以使所述手柄可以沿其本身的傾斜角度完全貼合到所述存儲槽底面的傾斜面上。

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所述的皮卡型貨車80的結構如圖12、13、18和19所示,和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滑動更為順暢的滑軌機構和滑塊。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30包括至少兩個框架部31-33,一墊片軌道34,多個隱蔽型隱藏鉸接件35,多個防水彈性條36,至少兩個上剛性蓋37,至少兩個下剛性蓋38,至少兩對滑動組件,一對后夾緊組件50,兩對緩沖件60,一對前夾緊組件70。所述的滑動組件設置在所述包括:一滑軌機構91,安裝在所述框架部上,一滑塊93,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對應的滑軌機構91內。上述各組件將在下文進一步描述。

如圖18所示,其中一對滑軌機構91安裝在所述第一框架部(如可為最后方的框架部)的下剛性蓋38上設置的凹槽381中。所述的滑塊93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91中。所述的兩個后夾緊組件50分別可滑動的沿所述滑軌機構91安裝,每個后夾緊組件50包括:一樞軸52、一棒狀構件53、一鎖閉構件54、一手柄55和一可移動樞軸56。所述樞軸52安裝在所述的滑塊93中。所述棒狀構件53的一端設置有一樞接部531可旋轉的耦合到所述的樞軸52中,因而所述的棒狀構件53可以旋轉的樞接到所述的滑塊93。同時,所述棒狀構件53的另一端具有一螺紋部532,其中,所述的鎖閉構件54具有:一與棒狀構件53上的螺紋部可移動的螺紋連接的螺紋孔541,一用與所述皮卡型貨車80(如圖12-13中所示)的車廂82的一個側壁83嚙合的鉤部542,和一對朝向所述手柄55的導向槽543。所述的手柄55可為一平桿,所述手柄55包括:一對凸肋551和一對螺紋孔552,所述凸肋551放置在所述的導向槽542中并且可在所述導向槽542中滑動;所述螺紋孔552用于插入可移動樞軸56。所述可移動樞軸56可沿所述棒狀構件53的螺紋部532移動,以使得所述手柄55可相對于所述可移動樞軸56和所述的棒狀構件53為中心轉動,以偏置所述的閉鎖構件54。因而,所述的手柄55可控制所述鎖閉構件54的鉤部542在可操作性的嚙合到所述車廂82的側壁83的鎖緊位置和允許可從所述側壁83上松開的松開位置之間切換。所述的后夾緊組件50和其鎖緊位置及松開位置的具體設計在此不再贅述。

具體的,如圖18、20-22所示,所述的滑塊93包括:滑槽主體931、第一卡塊932、第二卡塊932’,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分別設置在所述滑槽主體931的同一側的兩端,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一端9321、9321’與所述的滑槽主體931連接,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二端9322、9322’相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二端之間的間隙形成一開口933,所述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和所述滑槽主體931之間的間隙形成一中央滑槽934;所述的中央滑槽934設置在所述滑塊93面對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一面的中央;所述中央滑槽934的最寬位置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開口933的寬度。

所述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包括由所述第一卡塊932或第二卡塊932’所形成的第一內側壁9159341,以及由所述滑槽主體931所形成的第二內側壁9159342;所述滑槽主體931在朝向所述開口933的位置處設置有一中央凸塊935,所述中央凸塊935的表面為一弧面;所述第一卡塊932和所述第二卡塊932’的第二端朝向所述中央凸塊935的位置處為一平滑的弧面,所述弧面與所述中央凸塊935的對應位置處的弧面相對應。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得所述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既不會干涉所述滑肋913在中央滑槽934中的滑動,又能提供更多的夾持保障,避免因所述皮卡型貨車的強烈振動而導致所述的滑肋913從所述開口933處不正常的脫出。所述的弧面與所述中央凸塊935的對應位置處的弧面之間的間距恒定且大于所述滑肋913的厚度。

對應的,如圖23、24、25所示,所述的滑軌機構91包括:滑肋913底座911,與所述滑肋913底座911連接的滑肋913根部912,與所述滑肋913根部912連接的兩個滑肋913,與滑肋913底座911連接的兩側壁915、以及與兩側壁915分別連接的兩內延蓋板916和兩外延蓋板917。所述的滑軌機構91通過封塊416與第一框架組件311連接。

所述的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根部912卡入所述的滑塊93的所述開口933中,所述的兩個滑肋913卡入所述中央滑槽934中并沿所述中央滑槽934的兩側伸展;所述兩個滑肋913伸展所形成的寬度大于所述滑肋913根部912的寬度。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在所述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中滑動,所述滑塊93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通過其最外沿與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底座911的內壁9111接觸。所述滑塊93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與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底座911接觸的表面呈弧面,進一步的減少了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與所述滑肋913底座911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得滑動更為順滑。

所述滑肋913與所述滑肋913根部912連接的位置朝向所述滑塊93的中央凸塊935的表面也呈與所述滑塊93的中央凸塊935的表面對應的一弧形凹面914,相互弧形配合的滑塊93的中央凸塊935和滑軌機構91的弧形凹面914可以使得所述滑肋913在中央滑槽934中滑動的更為順暢的同時,還能起到輔助定位的作用。

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與當前位置處對應的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底座911之間的第一距離(h1)大于所述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的第一內側壁9159341與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朝向所述滑肋913底座911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在當前位置處的第二距離(h2);所述滑肋913與當前位置處對應的滑肋913底座911之間的第一距離(h1)小于所述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的第二內側壁9159342與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朝向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底座911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在當前位置處的第三距離(h3);這樣的設計使得在將所述滑塊93裝配到所述滑軌機構91中后,所述滑塊93所述滑軌機構91中滑動時,滑塊93和滑軌機構91之間僅通過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最外沿和所述滑肋913底座911相接觸,而所述滑肋913在所述中央滑槽934中是懸空的,與所述中央滑槽934的第一內側壁9159341和第二內側壁9159342都不接觸,減小了滑動過程中的摩擦力,使得滑動更為順暢。

所述滑塊93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二端向所述滑塊93的滑槽主體931的方向傾斜內收,所述滑塊93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朝向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底座911的表面與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朝向所述滑肋913底座911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的距離為第四距離(h4),所述第四距離(h4)沿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各自的第二端方向是逐漸增大的。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二端向所述滑槽主體931的方向傾斜內收的設計,減少了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與所述滑肋913底座911之間的接觸面積,在減少了摩擦的同時,還使得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可以對滑肋913卡的更緊。

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915的底部與所述的滑肋913底座911的兩端部連接,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915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滑塊93的高度。這樣的設計使得滑塊93在滑動中即使有晃動,接觸到的也是滑軌機構91的側壁915的內表面,相對于直接接觸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91的凹槽381的較粗糙的側壁915表面來說,其滑動更順暢。另外,兩側壁915的設計可以加強滑軌機構91本身的強度,而且,在將所述滑軌機構91裝配固定到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上后,可折疊車廂蓋的整體強度也能得到提高。所述滑軌機構91為金屬材質,如可采用鋁合金制成,以使所述滑塊93可以更加順滑的在滑軌機構91中滑動,同時,不僅使滑軌機構91本身可具有更高的強度,而且在將所述滑軌機構91裝配固定到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后,可折疊車廂蓋的整體強度也可以得以提升。

所述滑軌機構91的內延蓋板916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915的頂部并向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中軸方向延伸;所述兩內延蓋板916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塊93的寬度。兩內延蓋板916的設置則能起到對所述滑塊93進行輔助限位的作用。由于滑塊93和滑軌機構91之間的接觸都在滑塊93底部,若用戶超期使用而疏于檢修,滑塊93和滑軌機構91接觸的地方可能會發生磨損損壞,而若萬一滑塊93從滑軌機構91中脫離,就可能導致整個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整個脫離,這在皮卡型貨車高速行進時是非常危險的。而兩內延蓋板916的設計則使得這種危險情況不會發生,由于滑塊93的頂部在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與所述滑軌機構91的內延蓋板916接觸的,因此滑塊93的頂部和滑軌機構91的內延蓋板916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發生磨損,而若當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從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意外脫離,滑塊93會被兩內延蓋板916限位在滑軌機構91內,同時還會在滑軌機構91內產生不正常的噪音,提醒使用者檢修。

所述滑軌機構91的外延蓋板917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915的頂部并向所述滑軌機構91的兩外側方向延伸;所述的每個內延蓋板916分別包括一個臺階面9161,所述內延蓋板916的臺階面9161的高度高于所述外延蓋板917的高度,所述兩內延蓋板916的兩個臺階面9161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塊93的寬度;所述的滑軌機構91是一體成型的。所述的兩外延蓋板917用于固定到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一凹槽381的外延處,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915的高度與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一凹槽381的深度相一致;所述的滑軌機構91通過外延蓋板917完全遮蔽了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91的凹槽381,因此一體成型的滑軌機構91就不用再另外單設蓋板或蓋子,不僅精簡了結構更為美觀,也減少了裝配的步驟,節省了成本。

所述的滑軌機構91的外延蓋板917的遠離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915的一端還設有一向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底座911方向延伸的反向凸起9171,所述反向凸起9171、外延蓋板917及相鄰的側壁915之間形成一凹槽,用以在將所述滑軌機構91膠粘到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91的凹槽中時容納所述的黏膠。

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底座911的底面中央對應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根部912的位置處設置有一凹槽9112,所述的凹槽9112的寬度小于所述滑肋913根部912的寬度。由于滑肋913根部912的存在,所述滑肋913底座911在對應滑肋913根部912的位置處的厚度較厚,在此處開設一凹槽可以在不影響所述滑軌機構91整體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少滑軌機構91的重量;同時,滑肋913底座911的底面中央的凹槽9112可以在將所述滑軌機構91膠粘到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滑軌機構91的凹槽中時,用于容納所述的黏膠。

如圖25所示,當所述的滑塊93在滑軌機構91中正常滑動時,所述的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根部912卡入所述的滑塊93的所述開口933中,所述的兩個滑肋913卡入所述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中并沿所述中央滑槽934的兩側伸展,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在所述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中滑動,所述滑塊93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通過其弧形表面的最外沿與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底座911的內壁9111接觸,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與所述的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表面大部分時間并不直接接觸,因此進一步減小了滑塊93與滑軌機構91之間的摩擦阻力,滑塊93的受力可以以更少的損失傳遞到滑塊93和滑軌機構91接觸配合的一對滑動配合結構上,相對于在滑塊93的兩側同時設置相互配合的滑動配合結構來說,就避免了因滑塊93左右滑動不協調,滑塊93左右兩側滑行速度稍有不同,滑塊93就會在滑動中發生轉動,滑塊93每一側的前后位置就會與滑軌機構91卡緊,造成滑塊93在滑軌機構91中卡頓的情況的發生,可以減少滑塊93本身的轉動所帶來的在滑軌機構91中的卡頓,使皮卡型貨車的可折疊車廂蓋的滑動組件的滑動更為順暢。

如圖26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實施例中,所述滑軌機構91的弧形凹面914中央位置處的曲率大于所述滑塊93的中央凸塊935中央位置處的曲率;滑軌機構91的弧形凹面914的中央位置與滑肋913底座911的內壁9111所在平面之間的第五距離(h5)大于所述滑塊93的中央凸塊935的中央位置與所述滑塊93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朝向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底座911的最外沿所在平面(P)之間的第六距離(h6)。這樣的設計和上一實施例相比,使得當滑塊93在滑軌機構91上滑動時,所述的滑塊93與滑軌機構91之間通過弧形凹面914的中央位置和中央凸塊935的中央位置一線性接觸面主要支撐,而所述滑塊93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最外沿和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底座911之間不接觸,滑塊93在滑軌機構91中滑動也非常順滑。

同樣的,如圖19所示,所述的一對滑軌機構91安裝在所述第三框架部33(如可為最前方的框架部)的下剛性蓋38上設置的凹槽中。所述的滑塊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中。所述安裝在第三框架部33上滑塊和滑軌機構的結構和和前述的安裝在第一框架部31上的滑塊和滑軌機構的結構相同。所述的兩個前夾緊組件70分別可滑動的沿所述固定到第三框架部33的滑軌機構91安裝,所述滑軌機構91和滑塊的結構如圖20-25所示。每個前夾緊組件70包括:一樞軸72、一棒狀構件73、一鎖閉構件74、至少一個塑料套筒75、76和一手柄77。所述滑塊可滑動的收納在所述對應的滑軌機構91中。所述樞軸72安裝在所述的滑塊中。所述棒狀構件73設有一樞接部733,樞接部733是設置于棒狀構件73的一端,并可旋轉的耦合到所述的樞軸72中,因而所述的棒狀構件73可以旋轉的樞接到所述的滑塊。同時,所述棒狀構件73的另一端具有一螺紋部732,其中,所述的鎖閉構件74由剛性的金屬或合金(如鋁或鋁合金)制成,而所述的鎖閉構件74包括:一供所述的塑料套筒75穿過的通孔741,一在所述的鎖閉構件74內部形成的中空部742,所述中空部742可為所述的鎖閉構件74提供一輕微的形變,以及一用與所述皮卡型貨車80(如圖12-13中所示)的車廂82的一個側壁側壁83嚙合的鉤部743,所述的兩個塑料套筒75、76依次套在所述的棒狀構件73的螺紋部732上,所述的塑料套筒75通過所述閉鎖構件74的通孔741,并緊固在與所述通孔741中。因而所述的兩個塑料套筒75、76可防止所述金屬制成的鎖閉構件74與所述手柄77和所述滑塊直接接觸而引起噪音或表面的磨損。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手柄77可為一旋鈕,其包括:一螺紋孔571,所述螺紋孔與所述棒狀構件73的螺紋部732螺紋連接,因而所述手柄77可水平的以所述棒狀構件73為中心旋轉,以偏置所述的閉鎖構件74或從所述鎖閉構件74中脫離。因而,所述的手柄77可控制所述鎖閉構件74的鉤部743在可操作性的嚙合到所述車廂82的側壁側壁83的鎖緊位置和允許可從所述側壁側壁83上松開的松開位置之間切換。其中,所述的前夾緊組件70和其鎖緊位置及松開位置的具體設計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的滑塊93上的滑動配合結構為一設置在滑塊93中央的中央滑槽934,所述的滑軌機構91上的滑動配合結構為一滑肋913,所述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嵌入所述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所述的滑塊93上的滑槽包裹所述滑軌機構91上的滑肋913;即:所述的滑塊93滑動配合結構包括:滑槽主體931、第一卡塊932、第二卡塊932’,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的滑槽主體931的一側面的兩端部連接,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二端相向延伸,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二端之間的間隙形成一開口933,所述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和所述滑槽主體931之間的間隙形成一中央滑槽934;所述中央滑槽934的最寬位置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開口933的寬度;對應的,所述的滑軌滑動配合結構包括:滑肋913底座911,與所述滑肋913底座911連接的滑肋913根部912,與所述滑肋913根部912連接的兩個滑肋913,所述的滑肋913根部912卡入所述的滑塊93的所述開口933中,所述的兩個滑肋913卡入所述中央滑槽934中并沿所述中央滑槽934的兩側伸展;所述兩個滑肋913伸展所形成的寬度大于所述滑肋913根部912的寬度。這樣的設計使得較大的滑軌的結構可以相對簡單,可采用金屬擠出的形式加工成型;而滑塊93的結構相對復雜,則可采用尼龍加玻纖的材質注塑成型。當然,所述的滑塊93上的滑動配合結構也可以為設置在滑塊93中央的滑肋913,所述的滑軌機構91上的滑動配合結構為設置在滑軌機構91上的中央滑槽934;所述滑塊93上的滑肋913嵌入所述滑軌機構91上的滑槽,所述的滑軌機構91上的滑槽包裹所述滑塊93上的滑肋913;即:所述的滑塊93滑動配合結構包括:滑肋913底座911,與所述滑肋913底座911連接的滑肋913根部912,與所述滑肋913根部912連接的兩個滑肋913,所述的滑肋913根部912卡入所述的滑塊93的所述開口933中,所述的兩個滑肋913卡入所述中央滑槽934中并沿所述中央滑槽934的兩側伸展;所述兩個滑肋913伸展所形成的寬度大于所述滑肋913根部912的寬度;所述的滑軌滑動配合結構包括:滑槽主體931、第一卡塊932、第二卡塊932’,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的滑槽主體931的一側面的兩端部連接,所述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二端相向延伸,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的第二端之間的間隙形成一開口933,所述的第一卡塊932和第二卡塊932’和所述滑槽主體931之間的間隙形成一中央滑槽934;所述中央滑槽934的最寬位置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開口933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結構如圖18、19、27-34中所示,和上一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增加了滑塊容器432和與其配合的滑塊容器蓋431,在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一端形成一滑塊置換空間,所述滑塊容器蓋431可移動的固定在所述滑塊置換空間上方;在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蓋上后,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將所述滑塊93限位在滑軌機構91內;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打開后,所述滑塊93在所述滑塊置換空間時可以從所述滑軌機構91中滑出,并從打開的滑塊容器蓋431的位置處取出。因此,在需要對滑動組件進行檢修或更換磨損的滑塊93時,不必將滑軌整個拆開卸下,只要打開所述滑塊容器蓋431就可以使滑塊93可以從滑軌機構91一端的滑塊容器蓋431的開口處移出,更換更為方便。

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30包括至少兩個框架部31-33,多個隱蔽型隱藏鉸接件35,至少兩個上剛性蓋37,至少兩個下剛性蓋38,至少兩對滑動組件,一對后夾緊組件50,一對前夾緊組件70。所述的滑動組件設置在所述包括:一安裝在所述框架部上的滑軌機構91,一可滑動的設置在所述對應的滑軌機構91內的滑塊93,裝配在所述滑軌機構91一端的滑塊容器432、蓋設在所述滑塊容器432上方的滑塊容器蓋431。

所述的滑塊93包括:滑槽主體931、第一卡塊、第二卡塊,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分別設置在所述滑槽主體931的同一側的兩端,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一端與所述的滑槽主體931連接,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相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之間的間隙形成一開口,所述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和所述滑槽主體931之間的間隙形成一中央滑槽934;所述的中央滑槽934設置在所述滑塊93面對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一面的中央;所述中央滑槽934的最寬位置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開口的寬度;對應的,所述的滑軌機構91包括:滑肋底座911,與所述滑肋底座911連接的滑肋根部912,與所述滑肋根部912連接的兩個滑肋913,所述的滑肋根部912卡入所述的滑塊93的所述開口中,所述的兩個滑肋913卡入所述中央滑槽934中并沿所述中央滑槽934的兩側伸展;所述兩個滑肋913伸展所形成的寬度大于所述滑肋根部912的寬度;兩側壁,所述側壁的底部與所述的滑肋底座911的兩端部連接,所述側壁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滑塊93的高度;兩外延蓋板917和兩內延蓋板916,所述的外延蓋板917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的頂部并向所述滑軌機構91的兩外側方向延伸;所述的內延蓋板916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的頂部并向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中軸方向延伸;所述兩內延蓋板916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塊93的寬度;所述的內延蓋板916包括一個臺階面,所述內延蓋板916的臺階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外延蓋板917的高度,所述兩內延蓋板916的兩個臺階面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塊93的寬度;所述的滑軌機構91是一體成型的;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可移動的固定在所述滑塊容器432上方,所述滑塊容器432和所述滑塊容器蓋431之間形成一滑塊置換空間;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蓋上后,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將所述滑塊93限位在滑軌機構91內;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打開后,所述滑塊93可滑動進入所述的滑塊置換空間,所述的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從所述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中滑出,并從打開的滑塊容器蓋431的位置處取出。

所述的滑動組件還包括:裝配在所述滑軌機構91一端的滑塊容器432,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可移動的固定在所述滑塊容器432上方,所述滑塊容器432和所述滑塊容器蓋431之間形成所述的滑塊置換空間。通過滑塊容器432以形成容納所述滑塊93從滑軌機構91內移出時所需要經過的滑塊置換空間,這樣的設計使得可以通過滑塊容器432的材料來調整所述滑塊置換空間表面的粗糙度,所述滑軌機構91的結構也可以更加簡單。所述的滑塊93包括:滑槽主體931、第一卡塊、第二卡塊,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分別設置在所述滑槽主體931的同一側的兩端,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一端與所述的滑槽主體931連接,所述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相向延伸,所述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的第二端之間的間隙形成一開口,所述的第一卡塊和第二卡塊和所述滑槽主體931之間的間隙形成一中央滑槽934;所述的中央滑槽934設置在所述滑塊93面對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一面的中央;所述中央滑槽934的最寬位置處的寬度大于所述開口的寬度;對應的,所述的滑軌機構91包括:滑肋底座911,與所述滑肋底座911連接的滑肋根部912,與所述滑肋根部912連接的兩個滑肋913,所述的滑肋根部912卡入所述的滑塊93的所述開口中,所述的兩個滑肋913卡入所述中央滑槽934中并沿所述中央滑槽934的兩側伸展;所述兩個滑肋913伸展所形成的寬度大于所述滑肋根部912的寬度。在滑塊93和滑軌機構91的滑塊93滑動方向的中央設置對應的滑動配合結構,滑塊93滑動時,滑塊93的受力可以以更少的損失傳遞到滑塊93和滑軌機構91接觸配合的一對滑動配合結構上,以避免或減少滑塊93本身的轉動所帶來的在滑軌機構91中的卡頓。所述的滑軌機構91還包括兩側壁,所述側壁的底部與所述的滑肋底座911的兩端部連接,所述側壁的高度不低于所述滑塊93的高度;所述滑軌機構91還包括兩外延蓋板917和兩內延蓋板916,所述的外延蓋板917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的頂部并向所述滑軌機構91的兩外側方向延伸;所述的內延蓋板916設置在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的頂部并向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中軸方向延伸;所述兩內延蓋板916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塊93的寬度;所述的內延蓋板916包括一個臺階面,所述內延蓋板916的臺階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外延蓋板917的高度,所述兩內延蓋板916的兩個臺階面之間的間距小于所述滑塊93的寬度;所述的滑軌機構91是一體成型的;對應的,如圖31-34所示,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包括容器蓋本體4311以及兩個容器蓋插板4312;所述兩個容器蓋插板4312分別設置在所述容器蓋本體4311鄰接所述滑軌機構91的同一個側邊上,所述的容器蓋插板4312最上沿的高度低于所述容器蓋本體4311的最上沿的高度,所述容器蓋本體4311高于所述容器蓋插板4312的高度與所述滑軌機構91的臺階面的厚度相一致;在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安裝到所述的滑軌機構91上時,所述的兩個容器蓋插板4312分別插入所述滑軌機構91的兩個臺階面的下表面,所述的滑軌機構91的兩個臺階面的上表面與所述滑塊容器蓋431的容器蓋本體4311的上表面平齊。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通過容器蓋插板4312固定到所述的滑軌機構91的內延蓋板916內。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在所述滑軌機構91長度方向的兩側壁為傾斜面,對應的,所述滑軌機構91的兩內延蓋板916的臺階面與兩外延蓋板917之間的側壁也為傾斜面,在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安裝到所述的滑軌機構91上時,所述滑塊容器蓋431的傾斜面與所述滑軌機構91的傾斜面是平齊的。

如圖27-30所示,所述滑塊容器432包括:一容器面板4321,一對容器插板4322,設置在所述容器面板4321一端鄰接所述滑軌機構91的位置;所述容器插板4322用于插接固定到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一端;所述的一對容器插板4322之間形成一通道4327;所述的容器面板4321上下沉形成一第一下沉空間4323,所述第一下沉空間4323即為所述的滑塊置換空間;所述第一下沉空間4323鄰接與所述的通道4327,以在所述滑塊93從所述滑軌機構91中滑出時容納所述滑塊93;所述的第一下沉空間4323的寬度大于所述通道4327的寬度。所述的第一下沉空間4323的寬度大于所述通道4327的寬度的設計使得在講所述的滑塊93從所述滑軌機構91中滑出,并到達所述的第一下沉空間4323中后,可以有更大的空間余地將所述滑塊93從所述第一下沉空間4323中取出,即使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是固定在皮卡型貨車上,可折疊車廂蓋的滑軌和滑塊93朝下設置時,使用者也可以比較方便的從所述第一下沉空間4323中取出。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容器蓋本體4311兩側邊的兩蓋板4313,所述容器蓋本體4311的寬度小于所述滑塊容器432的第一下沉空間4323的寬度;所述蓋板4313的高度低于所述容器蓋本體4311的高度;在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安裝到所述的滑塊容器432上時,所述容器蓋本體4311兩側邊的兩蓋板4313遮蓋所述第一下沉空間4323。這樣的設計使得僅通過蓋板4313遮蓋更寬的第一下沉空間4323,而容器蓋本體4311的寬度可以更小。

所述的滑塊容器432的容器面板4321上還形成一第二下沉空間4324,所述第二下沉空間4324相鄰的設置所述第一下沉空間4323遠離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一側;所述第二下沉空間4324上設有一安裝孔4325(如一螺釘孔);對應的,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上對應位置也設置一安裝孔4315,所述滑塊容器蓋431上的安裝孔4315向所述滑塊容器432上的第二下沉空間4324方向突出,通過所述滑塊容器蓋431上的安裝孔4325和所述滑塊容器432上的安裝孔,將所述滑塊容器蓋431固定在所述的滑塊容器432上(如可通過螺釘鎖附的形式將兩安裝孔固定);所述的第二下沉空間4324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下沉空間4323的深度。第二下沉空間4324的設計使得在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通過安裝孔固定到所述的滑塊容器432上時,滑塊容器蓋431與滑塊容器432在固定的位置處因所述的第二下沉空間4324形成有一空間間隙,而使得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上的安裝孔可以向所述第二下沉空間4324方向突出延長,使得滑塊容器蓋431與滑塊容器432之間的固定更為緊固;另外,由于所述第二下沉空間4324形成的空間間隙的存在,所述滑塊容器蓋431在固定到滑塊容器432上時可以產生一輕微變形,也可以提高所述滑塊容器蓋431與所述滑塊容器432之間的緊固力。所述第二下沉空間4324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下沉空間4323的寬度。所述第二下沉空間4324的寬度的設計可以調整所述滑塊容器蓋431與滑塊容器432之間在固定時的形變幅度,因而可以調整所述滑塊容器蓋431與滑塊容器432之間的緊固力。為了加強所述滑塊容器蓋431的強度,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的內壁還縱橫設置有加強筋4316。

所述的滑塊容器432的一對容器插板4322中,所述的容器插板4322的遠離另一個容器插板4322的一面與所述滑軌機構91的側壁的內部表面的弧度一致,以貼合所述滑軌機構91側壁的內部表面插入到所述滑軌機構91中;所述的容器插板4322的面對另一個容器插板4322的一面上設置有多個橫向的凹槽4328,所述凹槽4328之間形成的所述容器插板4322的壁厚與所述滑塊容器432的容器面板4321的壁厚相一致。這樣的設計使得滑塊容器432的容器插板4322可以貼合著所述滑軌機構91側壁的內部表面插入到所述的滑軌機構91中,所述的滑塊容器432與所述的滑軌機構91的固定可以更穩定;而由于滑軌機構91側壁的內部表面有一定弧度,就導致所述的容器插板4322處的壁厚增大,因此,在容器插板4322上設置多個橫向的凹槽4328,并使得凹槽4328之間形成的所述容器插板4322的壁厚與所述滑塊容器432的容器面板4321的壁厚相一致,可以使整個滑塊容器432的整體壁厚幾乎是一致的,這樣在滑塊容器432的制作以及使用中,各部位形變的幅度一致,可以提高所述滑塊容器432合格率及使用壽命。

所述的滑塊容器432的容器面板4321上還設置有一凸塊4326;所述的凸塊4326與所述第二下沉空間4324相鄰,所述的凸塊4326設置在所述第二下沉空間4324遠離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一側;在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固定在所述的滑塊容器432上后,所述的滑塊容器432的凸塊4326與所述滑塊容器蓋431的容器蓋本體4311相鄰,所述的滑塊容器432的凸塊4326的頂部和所述滑塊容器蓋431的容器蓋本體4311的頂部表面平齊。在將所述滑塊容器蓋431放置在所述的滑塊容器432上后,所述凸塊4326在滑塊容器蓋431外側對所述滑塊容器蓋431在滑塊93滑動的方向上進行一預定位,可以使得附加其他緊固件以鎖緊滑塊容器蓋431和所述滑塊容器432的安裝過程更為方便;同時,凸塊4326也可以起到在滑塊容器蓋431外側對所述滑塊容器蓋431在滑塊93滑動的方向上進行輔助定位的功能,使得在所述的可折疊車廂蓋在振動較強的使用環境中減少對所述滑塊容器蓋431和所述滑塊容器432之間的緊固件的損壞。

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在所述滑軌機構91長度方向的兩側壁為傾斜面,對應的,所述滑軌機構91的兩內延蓋板916的臺階面與兩外延蓋板917之間的側壁也為傾斜面,在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安裝到所述的滑軌機構91上時,所述滑塊容器蓋431的傾斜面4314與所述滑軌機構91的傾斜面是平齊的;所述凸塊4326的寬度大于所述的第二下沉空間4324的寬度;所述的滑塊容器432的凸塊4326的外側也有一傾斜面4329,在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安裝到所述的滑塊容器432和所述的滑軌機構91上時,所述的凸塊4326的傾斜面4329與所述滑塊容器蓋431的傾斜面4314是平齊的。

所述的滑塊容器432的容器面板4321在其背面的外沿設置有一反向突起4330;所述反向凸起、容器蓋面板的背面及所述的第一下沉空間4323的側壁之間形成一凹槽4331,用以在將所述容器蓋面板膠粘到所述可折疊車廂蓋上用于安裝所述容器蓋面板的凹槽4328中時容納所述的黏膠。

在將所述的滑軌機構91安裝到所述的框架部的下剛性蓋38上設置的凹槽381中后,將所述的滑塊容器432通過所述滑塊容器432的容器插板4322插接固定到所述滑軌機構91的一端;所述的滑塊容器432通過膠粘一并固定到所述框架部的下剛性蓋38上設置的凹槽381中。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通過兩個容器蓋插板4312分別插入所述滑軌機構91的兩個臺階面的下表面,所述的滑軌機構91的兩個臺階面的上表面與所述滑塊容器蓋431的容器蓋本體4311的上表面平齊。所述滑塊容器蓋431的兩蓋板4313嵌入所述滑塊容器432的第一下沉空間4323,并從容器蓋本體4311兩側邊遮蓋所述第一下沉空間4323。為了進一步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和所述的滑塊容器432固定,可通過鎖附件(如螺釘)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是的安裝孔和滑塊容器432是的安裝孔鎖附固定。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將所述滑塊93限位在滑軌機構91內;將所述的滑塊容器蓋431打開后,所述滑塊93可滑動進入所述的滑塊置換空間,所述的滑軌機構91的滑肋913從所述滑塊93的中央滑槽934中滑出,并從打開的滑塊容器蓋431的位置處取出。

雖然各種方法、設備、及系統的例子已被描述于本文中,但本揭示內容涵蓋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相反地,本揭示內容涵蓋所有合理地落在權利要求界定的范圍內的方法、設備、系統及制造之物,權利要求的范圍應依據已被建立的申請專利范圍解釋原理來加以解讀。

上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其他形式或改變,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广西| 四会市| 得荣县| 大宁县| 临泽县| 永丰县| 龙江县| 丹巴县| 泗洪县| 墨玉县| 武强县| 蕲春县| 明星| 思南县| 巴彦县| 涪陵区| 临城县| 正蓝旗| 常宁市| 和田县| 萨迦县| 突泉县| 襄汾县| 吴桥县| 辽源市| 获嘉县| 丹棱县| 恭城| 尖扎县| 焉耆| 上高县| 东莞市| 陇川县| 南城县| 浦东新区| 潮安县| 苍山县| 沅陵县| 永兴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