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通信鐵塔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智慧通信鐵塔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通信鐵塔由塔體、平臺、避雷針、爬梯、天線支撐等鋼構件組成,并經熱鍍鋅防腐處理,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無線網絡信號的傳輸與發射等。為了保證無線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行,一般把通訊天線安置到最高點以增加服務半徑,以達到理想的通訊效果。而通訊天線必須有通訊塔來增加高度,所以通訊鐵塔在通訊網絡系統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現代通訊及廣播電視信號發射塔工程建設當中,無論用戶選擇地平面或樓頂通信鐵塔,均起到架高通訊天線,增加通訊或電視發射信號服務半徑,達到理想的專業通訊效果。另外樓頂還起到大樓的防雷接地、航空警示及裝點辦公大樓的雙重功效。
然而,傳統的通信鐵塔往往僅起到無線電裝置的支撐作用,其良好的高度優勢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城市將承載越來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部分地區"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所謂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基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概念,建設智慧通信鐵塔勢在必行,所謂智慧通信鐵塔就是充分利用通信鐵塔,在通信鐵塔上綜合多種功能,使通信鐵塔能更好的服務于人們的生活。
人們進一步認識到,科學的、綠色的、可持續的發展才是亙古不變的永恒話題,繼而依賴煤炭石油等消耗自然能源的企業也向著綠色環保轉型,越來越多綠色資源得到開發,諸如電動汽車被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電動汽車往往需要到指定的地點充電,為人們出行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提供一種多功能智慧通信鐵塔充電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多功能智慧通信鐵塔充電裝置,它包括通信鐵塔、儲能裝置、照明裝置和儲能艙體,其特征在于:通信鐵塔桿體固定安裝在地面上,通信鐵塔桿體為中空結構,通信鐵塔桿體的中下部內固定設置有儲能艙體,儲能艙體內設置有儲能裝置,通信鐵塔頂部設置有照明裝置;通信鐵塔兩側等距地間隔設置有直流充電裝置和交流充電裝置,儲能裝置通過導線分別與直流充電裝置與照明裝置相連,交流充電裝置與市電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照明裝置為LED路燈,LED路燈通過支架固定安裝于通信鐵塔上。
進一步的,所述直流充電裝置與交流充電裝置外殼均為SMC玻璃鋼材質。
進一步的,所述直流充電裝置與交流充電裝置之間的距離為標準車位的長度。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多功能智慧通信鐵塔充電裝置,能通有效利用通信鐵塔數量多的優勢,在通信鐵塔上添加充電裝置,既能充分地利用充電裝置劃分停車區域,同時能為停泊于該區域的車輛充電,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通信鐵塔,2、儲能裝置,3、照明裝置,4、儲能艙體,5、充電裝置,51、直流充電裝置,52、交流充電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多功能智慧通信鐵塔充電裝置,它包括通信鐵塔1、儲能裝置2、照明裝置3和儲能艙體4,其特征在于:通信鐵塔1桿體固定安裝在地面上,通信鐵塔1桿體為中空結構,通信鐵塔1桿體的中下部內固定設置有儲能艙體4,儲能艙體4內設置有儲能裝置2,通信鐵塔1頂部設置有照明裝置3;通信鐵塔1兩側等距地間隔設置有直流充電裝置51和交流充電裝置52,儲能裝置2通過導線分別與直流充電裝置51與照明裝置3相連,交流充電裝置52與市電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照明裝置3為LED路燈,LED路燈通過支架固定安裝于通信鐵塔1上。
進一步的,所述直流充電裝置51與交流充電裝置52外殼均為SMC玻璃鋼材質。
進一步的,所述直流充電裝置51與交流充電裝置52之間的距離為標準車位的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