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兩點隱藏式車門防刮條。
背景技術:
車門防刮條是車身上一種常見的外飾件。目前,防刮條通常是通過注塑成型,需要進行咬花、噴漆或電鍍等工藝。防刮條通過卡扣、雙面膠帶等附加連接件固定在車門外板上。傳統的車門防刮條背面直接與膠帶粘貼會造成防刮條作為裝飾面的外表面出現縮痕,影響外表面質量,另外在更換時,需要清除粘貼在車門上膠帶,不便于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兩點隱藏式車門防刮條,它不僅全方位保證了車門防刮,便于安裝,并徹底解決了傳統防刮條由于更換而影響車門外觀的問題。為解決傳統防刮條工藝復雜,安裝替換不方便的問題,本專利提出一種兩點隱藏式車門防刮條。該防刮條通過連桿機構與驅動電機進行連接,防刮條與車門相接觸的部分由橡膠制成,連桿之間采用鉸鏈連接。其中,車門開閉信號決定電,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兩點隱藏式車門防刮條,包括驅動電機,該驅動電機安裝在車門內側,且該驅動電機的開閉開關通過行車電腦控制器與車門連通,實現車門的開閉來控制驅動電機的開閉,連桿的一端與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實現驅動電機轉動時,連桿繞著連桿一端轉動,在連桿的另一端通過插銷與拉桿連接實現連桿與拉桿為鉸接關系,在拉桿底部固定設置刮條尾部,在刮條尾部一側設置由橡膠制成的防刮條。
前述的一種兩點隱藏式車門防刮條中,所述拉桿與刮條尾部為垂直結構。
前述的一種兩點隱藏式車門防刮條中,防掛條橫截面為v字結構,且該防掛條的a面與車門外表面保持平行。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能更全面地保護車門,并易于安裝拆換。以往車門防刮條只在車門側面中部安裝,只能保護車門側面不受撞擊或刮擦,對于車門底部沒有任何防護。本專利則設計在車門側面中部與底部分別安裝一個防刮條,構成兩點式,對車門各部分提供防護;本發(fā)明在車門打開時貼合在車門外側對車門進行防護,平常隱藏于車門內,不影響汽車外部整體線條及美觀;本發(fā)明通過行車電腦控制電機的正反轉來實現防刮條的自動彈出與收回,且不需要人去調整防刮條位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fā)明的中車門與驅動電機的連接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fā)明中防刮條的工作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種兩點隱藏式車門防刮條,如附圖所示,包括驅動電機7,該驅動電機7安裝在車門6內側,且該驅動電機7的開閉開關通過行車電腦控制器8與車門7連通,實現車門的開閉來控制驅動電機的開閉,連桿1的一端與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實現驅動電機轉動時,連桿1繞著連桿1一端轉動,在連桿1的另一端通過插銷1與拉桿3連接實現連桿1與拉桿3為鉸接關系,在拉桿3底部固定設置刮條尾部4,在刮條尾部4一側設置由橡膠制成的防刮條5。
其中該拉桿3與刮條尾部4為垂直結構,防掛條5橫截面為v字結構,且該防掛條5的a面與車門外表面保持平行。
具體工作原理是:
連桿1的右端與驅動電機相連接,連桿1與拉桿3之間通過銷2連接,拉桿3與防刮條尾部4為一個整體,防刮條與車門相接觸部分(即防刮條)由橡膠制成,車門打開時,行車電腦控制器相應控制電機進行正向轉動,帶動與之同軸的連桿1做以其右端為圓心的圓周運動,將防刮條5推出(如附圖2,連桿做逆時針轉動,則防刮條既向左運動,又向下運動,直到拉桿3與連桿1運動到同一直線上,然后連桿1繼續(xù)轉動,此時防刮條則繼續(xù)向下運動,同時向右運動),直到防刮條5與車門6貼合在一起,對車門外側進行保護,車門關閉時,行車電腦檢測到相應車門關閉,給對應車門伺服電機電流信號,伺服電機反方向轉動,帶動拉桿1反轉,拉桿3與防刮條尾部4為一體,防刮條5與車門6脫離拉回;此時車門關閉后防刮條隱藏于車門內,從汽車外側看不到防刮條。
以上僅僅是本發(fā)明的部分實施方式的設計思路,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