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充電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充電樁排線結(jié)構。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qū)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各項要求的車輛,對環(huán)境影響相對傳統(tǒng)汽車較小。目前在國家提倡綠色出行主導思想下,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使用電動汽車作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但是,電動汽車時常需要充電,國家也積極推進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即充電樁、換電站、充電站等,其數(shù)量和規(guī)模也急劇增加。
目前市場上的主流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內(nèi)部功率單元采用多個模塊并聯(lián)設計,接線較長,走線復雜,功率線纜多,而且由于線經(jīng)較粗,布置起來不易于故障檢修,也不利用大規(guī)模加工生產(chǎn)。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功率單元接線不易于故障檢修,和大規(guī)模加工生產(chǎn)的問題,提供一種功率單元接線易于故障檢修,和大規(guī)模加工生產(chǎn)的充電樁排線結(jié)構。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充電樁排線結(jié)構,包括設置在充電樁箱體上的功率母排,所述功率母排內(nèi)設置有若干功率線,所述功率線之間絕緣隔離且疊層排列,所述功率母排上還設置有若干母排輸入端子和母排輸出端子,各所述母排輸入端子和所述母排輸出端子分別與所述功率線的輸入端和輸出端一一對應連接;
交流模塊的輸出端與所述功率母排的交流輸入端子連接,所述功率母排的交流輸出端子與功率單元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功率單元的輸出端與所述功率母排的直流輸入端子連接,所述功率母排的直流輸出端子與直流模塊的輸入端連接。
其中,所述交流模塊的輸入端與電源連接。
其中,所述直流模塊的輸出端與充電槍連接。
其中,還包括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與所述功率單元連接,用于控制所述功率單元的功率分配。
其中,所述母排輸出端子和所述母排輸入端子為延伸出所述功率母排外部且外部絕緣的連接孔。
其中,還包括柔性插接件,所述柔性插接件的一端為連接端子,所述連接端子與所述母排輸出端子或所述母排輸入端子配合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功率單元或所述直流模塊或交流模塊連接。
其中,所述連接端子為硬質(zhì)件。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電樁排線結(jié)構,功率單元之間及功率單元與直流模塊和交流模塊的連接都是通過功率母排連接,在所述功率母排內(nèi)設置有若干相互絕緣隔離且疊層排列的功率線,充電樁排線結(jié)構的接線和布線簡單,易于故障檢修,和大規(guī)模加工生產(chǎn)。
2.本實用新型的控制模塊,與所述功率單元連接,用于控制所述功率單元的功率分配。
3.本實用新型的所述母排輸出端子和所述母排輸入端子延伸出所述功率母排外部,方便母排輸出端子和母排輸入端子與交流模塊、功率單元和直流模塊的連接,簡化接線。
4.本實用新型中柔性插接件的設置,可以提高功率母排與多種功率單元連接的兼容性,減少功率母排與功率單元直接連接帶來的扭曲和變形,極大提高了充電樁在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功率回路連接可靠性,且提高安裝過程中的結(jié)構設計便利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示意簡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連接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功率母排;11-交流輸入端子;12-交流輸出端子;13-直流輸入端子;14-直流輸出端子;2-母排端子;3-柔性插接件;4-電源;5-交流模塊;7-功率單元;8-直流模塊;9-充電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充電樁排線結(jié)構,如圖1所示,包括設置在充電樁箱體上的功率母排1,功率母排1內(nèi)設置有若干功率線,功率線之間絕緣隔離且疊層排列。功率母排1上還設置有若干母排端子2,若干母排端子2分為若干母排輸入端子和母排輸出端子,母排輸出端子和母排輸入端子為延伸出功率母排1外部且外部絕緣的連接孔;母排輸入端子和母排輸出端子更具體的可區(qū)分為交流輸入端子11、交流輸出端子12、直流輸入端子13和直流輸出端子14,各母排輸入端子和母排輸出端子分別與功率線的輸入端和輸出端一一對應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充電樁上設有電源4、交流模塊5、直流模塊8、功率單元7和控制模塊。
如圖2所示,電源4與交流模塊5的輸入端連接,交流模塊5的輸出端與功率母排1的交流輸入端子11連接,功率母排1的交流輸出端子12與功率單元7的輸入端連接,功率單元7的輸出端與功率母排1的直流輸入端子13連接,功率母排1的直流輸出端子14與直流模塊8的輸入端連接,直流模塊8的輸出端與充電槍9連接。
控制模塊分別與交流模塊5、功率單元7和直流模塊8連接,作為動力系統(tǒng)的控制,同時用于控制功率單元7的功率分配。
還包括柔性插接件3,柔性插接件3的一端為連接端子,連接端子與母排輸出端子或母排輸入端子配合連接,另一端與功率單元7或直流模塊8或交流模塊5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端子為硬質(zhì)件。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