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裝載機制動系統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氣制動系統用儲氣罐。
背景技術:
:
裝載機用儲氣罐分為布置于車架子外側和布置于車架子內側,對于布置于內側的儲氣罐放水比較困難,傳統的放水是人鉆到車架內側去放水,缺點是容易把水和塵土濺到身上,或是采用軟軸對放水閥遠距離操縱,缺點是放水閥易出現卡滯,容易出現漏氣。
現有的儲氣罐放水結構,放水閥直接固定在儲氣罐的下面,人需要鉆到車架子里面放水,而車架底部空間狹小,水和塵土容易濺到身上,致使放水困難。現有技術中,中國專利號CN201620547374.X公開了一種商用車氣制動儲氣筒放水裝置,其主體結構包括放水閥、拉索及固定支架,放水閥設置于儲氣筒端部的下方最低處,放水閥與儲氣筒內部相連通,在放水閥的外端設置有拉環,拉索的一端與拉環固定連接。該專利的不足之處在于雖能通過拉索牽動拉環方便地打開放水閥,但其拉開后在排氣閥彈簧的作用下復位,彈簧復位閥容易被雜質卡住,導致漏氣不可靠。
技術實現要素:
: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儲氣罐放水裝置存在的放水困難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氣制動系統用儲氣罐,利用排水管把放水閥引到車架外側,手動放水,有效解決了放水困難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氣制動系統用儲氣罐,包括儲氣罐,所述氣制動系統用儲氣罐設有放水裝置;所述放水裝置包括放水閥、過渡塊和排水管,放水閥上設有把手,儲氣罐的排水口通過接頭與排水管的一端連接,排水管的另一端通過接頭與過渡塊連接,過渡塊的底端通過螺紋與放水閥的一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氣制動系統用儲氣罐還設有防護罩,防護罩內部安裝有過渡塊和放水閥,放水閥貫穿在防護罩底部的過渡塊安裝孔中,放水閥的把手安裝在過渡塊安裝孔的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過渡塊通過螺釘連接在裝載機后車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排水管通過管夾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排水管為耐高溫氣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把放水閥從車架內側引到外側,讓排水口朝下放置,直接手動放水,避免了氣和水濺到人身上,有效地解決了放水困難的問題;采用耐高溫氣管,耐高溫,耐水氣,延長了管道的壽命,避免了重復修理;采用防護罩對放水閥進行防護,防止塵土進入,保證放水閥清潔;采用管夾固定排水管,避免了裝載機工作時,排水管和其他物體發生干涉碰撞,造成排水管破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防護罩安裝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放水閥;2、把手;3、過渡塊;4、過渡塊安裝孔;5、防護罩;6、螺釘;7、排水管;8、儲氣罐;9、裝載機后車架;10、管夾。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涉及的氣制動系統用儲氣罐,如圖1所示,其包括儲氣罐8,氣制動系統用儲氣罐設有放水裝置;放水裝置包括放水閥1、過渡塊3和排水管7,放水閥1上設有把手2,儲氣罐8的排水口通過接頭與排水管7的一端連接,排水管7的另一端通過接頭與過渡塊3連接,過渡塊3的底端通過螺紋與放水閥1的一端連接;通過排水管7和過渡塊3把放水閥1引到車架外側,方便放水,避免了氣和水噴濺到人體上。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涉及的一種氣制動系統用儲氣罐,其主體組成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還設有防護罩5,防護罩5內部安裝有過渡塊3和放水閥1,放水閥1貫穿在防護罩5底部的過渡塊安裝孔4中,放水閥1的把手2安裝在過渡塊安裝孔4的下方,防護罩5通過螺釘6分別和裝載機后車架9上的對應位置進行螺釘連接,采用防護罩5對放水閥1進行防護,防止塵土進入,方便放水的同時又保證了過渡塊3和放水閥1的清潔。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涉及的一種氣制動系統用儲氣罐,其主體組成結構與實施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排水管7為耐高溫氣管,耐高溫,耐水氣,延長了管道的壽命,避免了重復修理;排水管7通過管夾10固定,如圖3所示,管夾為U型管夾,防止裝載機工作時,排水管和其他物體發生干涉碰撞,造成排水管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