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輪胎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問題]為了提供可以提高靜音性和耐久性而沒有降低轉向穩定性的輪胎(2)。[方案]該輪胎(2)設有:一對胎圈(12);胎體(14),該胎體橫跨在這兩個胎圈(12)之間;以及一對帶(24),所述帶沿胎體(14)從胎圈(12)在徑向方向上基本向外延伸。胎圈(12)設有芯(34)、第一三角膠條(36)和第二三角膠條(38)。胎體(14)設有胎體簾布層(44),并且主要部分(46)和折疊部分(48)形成在胎體簾布層(44)中。折疊部分(48)定位在第一三角膠條(36)和第二三角膠條(38)之間。折疊部分(48)在比第一三角膠條(36)的外端部(42)更徑向外側接觸主要部分(46)。帶(24)的外端部(64)的位置在徑向方向上與表示最大寬度的位置(PB)重合,或者帶(24)的外端部(64)比表示最大寬度的所述位置(PB)定位在更徑向內側。
【專利說明】
充氣輪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充氣輪胎。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用于乘用車的充氣輪胎。
【背景技術】
[0002] 輪胎包括一對胎圈。胎體在兩側的胎圈上并且在所述胎圈之間延伸。
[0003] 各胎圈包括芯和三角膠條。三角膠條在徑向方向上從芯向外延伸。三角膠條由高 硬度的交聯橡膠形成,并且通常具有大約35_的長度。
[0004] 輪胎的胎體通過將胎體簾布層繞著芯翻起而形成。因此,胎體簾布層包括:主要部 分,該主要部分從赤道平面向著各芯延伸;以及翻起部分,該翻起部分均沿著三角膠條從芯 向外徑向延伸。
[0005] 在輪胎中,胎圈部分配合到輪輞中。在運行狀態下,胎圈部分處于重負載下。因此, 胎圈部分中的耐久性是重要的。針對胎圈部分中的耐久性進行了各種研究。在JP2005-255047中公開了研究的實施例。
[0006] 如上所述,在運行狀態下,胎圈部分處于重負載下。因此,胎圈部分的剛度是重要 的。
[0007] 針對布置胎圈部分的結構并且控制這個部分的剛度進行了各種研究。在JP2012-025280中公開了研究的實施例。在該文中公開的輪胎中,長度比傳統三角膠條小的三角膠 條(下文中,也被稱為小三角膠條)用于胎圈。另外,另一個三角膠條(下文中,也被稱為支承 層)設置在胎體的翻起部分的軸向外側。在輪胎中,通過如此布置胎圈部分的結構,提高了 耐久性并且減輕了重量。
[0008] 引用列表
[0009] 專利文獻
[0010] 專利文獻 1JP2005-255047
[0011] 專利文獻 2JP2012-025280
【發明內容】
[0012]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13]通常,輪胎具有設置在胎圈的軸向外側的胎搭接部。這些胎搭接部接觸輪輞的凸 緣。
[0014] 如上所述,在運行狀態下,胎圈部分處于重負載下。翻起部分設置在胎搭接部和胎 圈之間。因此,有可能出現變形集中在翻起部分上。變形的集中會造成松動。為了防止松動, 例如,使用厚度大的胎搭接部,并且在一些情況下,為三角膠條賦予高抗彎剛度。然而,通過 調節剛度,影響輪胎的轉向穩定性。
[0015] 在運行狀態下,輪胎反復變形和復原。這個反復可造成生熱。以上描述的輪胎胎圈 部分具有大體積。因此,胎圈部分中生成的熱量大。另外,熱被儲存在橡膠內。熱對輪胎的耐 久性施加影響。
[0016] 因向胎圈部分賦予高抗彎剛度,這對輪胎的豎直剛度施加影響。高豎直剛度不僅 對乘坐舒適度施加影響,而且造成80Hz至100Hz的頻率范圍內的噪聲增加。在輪胎中,靜音 性會受損。
[0017]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善了靜音性和耐久性而沒有降低轉向穩定性的充氣 輪胎。
[0018] 為了提高燃料效率,強烈需要輪胎的重量減輕。在如JP2012-025280中公開的輪胎 中一樣使用小三角膠條和支承層的輪胎中,相比于使用傳統三角膠條的輪胎,胎圈部分的 厚度可減小。使用小三角膠條和支承層有助于減輕輪胎的重量。同時,此輪胎的問題在于, 相比于傳統輪胎,橫向剛度不足并且轉向穩定性不夠。
[0019]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減輕了重量同時不會降低轉向穩定性的充氣輪 胎。本發明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抑制質量增加的同時提高了轉向穩定性的充氣輪 胎。
[0020] 問題的解決方案
[0021 ]根據第一方面,本發明的一種充氣輪胎包括:胎面,該胎面具有形成胎面表面的外 表面;一對胎側,所述胎側在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面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一對胎搭接 部,所述胎搭接部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側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一對胎圈,所述 胎圈在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胎搭接部的內側;胎體,該胎體沿著所述胎面和所述胎 側的內側在所述胎圈中的一個和所述胎圈中的另一個上并且在這兩個胎圈之間延伸;以及 一對帶,所述帶在所述徑向方向上沿著所述胎體分別從所述胎圈幾乎向外延伸。所述胎圈 包括:芯;第一三角膠條,該第一三角膠條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所述芯向外延伸;以及第二 三角膠條,該第二三角膠條在所述軸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一三角膠條的外側。所述胎體 包括胎體簾布層。所述胎體簾布層在所述軸向方向上從內側向著外側繞著所述芯翻起,并 且所述胎體簾布層包括主要部分和通過將所述胎體簾布層翻起而形成的翻起部分。所述翻 起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一三角膠條和所述第二三角膠條之間。所述翻起部分在所述第一三角 膠條的外端部的徑向外側的部分中接觸所述主要部分。所述第二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所述 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翻起部分的端部外側。各帶的外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徑向方向上等于 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最大寬度時所在的位置,或者各帶的外端部設置在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所 述最大寬度時所在的所述位置的徑向內側。各帶的復合彈性模量高于或等于60MPa且不高 于70MPa。
[0022]根據第二方面,本發明的另一種充氣輪胎包括:胎面;一對胎側;一對胎圈;胎體; 以及一對補強層。所述胎側在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面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所述胎圈 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胎側的內側。所述胎體沿著所述胎面和所述胎側的內側 在所述胎圈中的一個和所述胎圈中的另一個上并且在這兩個胎圈之間延伸。所述補強層在 軸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胎體的外側。所述胎圈包括芯和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芯向 外延伸的三角膠條。所述補強層在所述徑向方向上沿著所述胎體從所述三角膠條的外端部 附近的部分向外延伸,并且各補強層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該補強層的內部部分向外逐漸變 細。當參考位置被定義為所述充氣輪胎的外表面上的如下位置時,所述三角膠條的外端部 中的每個在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參考位置的內側,其中所述位置對應于當將所述充 氣輪胎安裝到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正常內部壓力時所述充氣輪胎和所述輪輞彼此接 觸的接觸表面的徑向外邊緣。各補強層的內端部設置在與所述三角膠條中的對應三角膠條 的外端部在徑向向外方向上相距l〇mm的位置的內側。
[0023]根據第三方面,本發明的又一種充氣輪胎包括:胎面;一對胎側;一對胎搭接部;一 對胎圈;胎體;一對帶;以及一對支承層。所述胎側在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面的端部幾 乎向內延伸。所述胎搭接部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側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所述 胎圈在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胎搭接部的內側。所述胎體沿著所述胎面和所述胎側的 內側在所述胎圈中的一個和所述胎圈中的另一個上并且在這兩個胎圈之間延伸。所述胎圈 包括芯和在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芯的外側的三角膠條。所述胎體包括胎體簾布層。 所述胎體簾布層在所述軸向方向上從內側向著外側繞著所述芯翻起。所述胎體簾布層包括 主要部分和通過將所述胎體簾布層翻起而形成的翻起部分。所述帶分別在所述三角膠條的 徑向外側的部分中在所述徑向方向上沿著所述主要部分延伸。所述支承層在所述軸向方向 上分別設置在所述帶的外側。當參考位置被定義為所述充氣輪胎的外表面上的如下位置 時,各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參考位置的內側,其中所述位置對 應于當所述充氣輪胎安裝到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正常內部壓力時所述充氣輪胎和所 述輪輞彼此接觸的接觸表面的徑向外邊緣。各支承層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所述參考位置附 近的部分幾乎向外延伸。
[0024] 本發明的有利效果
[0025] 在根據本發明的充氣輪胎中,在胎體簾布層的翻起部分和胎搭接部之間設置第二 三角膠條。相比于傳統輪胎,在該輪胎中,翻起部分定位在軸向內部部分中。這個定位允許 禁止變形集中在翻起部分上。可減少松動的產生,由此輪胎的耐久性優異。
[0026]在輪胎中,各翻起部分設置在第一三角膠條和第二三角膠條之間。翻起部分在第 一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徑向外側的一部分中接觸胎體的主要部分。第二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 徑向方向上設置在翻起部分的端部的外側。輪胎的第一三角膠條小于傳統輪胎的三角膠 條。小的第一三角膠條允許主要部分具有適宜的輪廓(也被稱為殼體線)。具體地,在輪胎 中,在垂直于周向方向的剖視圖上,主要部分具有類似于單個弧的輪廓。該輪廓允許禁止變 形集中。該輪廓有助于耐久性。另外,該輪廓允許禁止在胎側部分中形成具有特定剛度的一 部分。在輪胎中,胎側部分的整體適宜地變形。在輪胎中,胎側部分的整體有效地有助于剛 度。此變形有助于輪胎的轉向穩定性。
[0027] 輪胎包括沿著胎體從胎圈延伸的帶。各帶的外端部的位置在徑向方向上等于得到 最大寬度所在的位置,或者外端部設置在得到最大寬度所在的位置的徑向內側。第二三角 膠條設置在帶和第一三角膠條之間。帶與第二三角膠條一起有助于輪胎的面內抗扭剛度。 帶和第二三角膠條有助于轉向穩定性。
[0028] 在輪胎中,不需要使用為了耐久性需要而增加厚度的胎搭接部。在輪胎中,胎圈部 分具有小體積。小體積允許生熱減少。生熱減少有助于輪胎的耐久性。
[0029] 上述小體積允許胎圈部分具有柔性結構。該柔性結構致使輪胎中的豎直剛度低。 因此,振蕩減少,由此輪胎中的噪聲減小。特別地,在輪胎中,可減少頻率范圍在80Hz至 100Hz內的噪聲。輪胎的靜音性優異。
[0030] 因此,根據本發明,可得到提高了靜音性和耐久性而沒有降低轉向穩定性的充氣 輪胎。
[0031] 在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種充氣輪胎中,使用小三角膠條,并且適宜地調節補強層相 對于三角膠條的位置。胎圈部分的厚度可減小,由此輪胎的重量可減小。由于可得到高面內 抗扭剛度,因此盡管橫向剛度低,但轉向穩定性是有利的。根據本發明,可得到重量減輕而 沒有降低轉向穩定性的充氣輪胎。
[0032] 在根據本發明的又一種充氣輪胎中,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參考 位置的內側。在輪胎中,使用具有小于傳統三角膠條的長度的三角膠條。三角膠條有助于減 輕重量。輪胎具有帶,帶在三角膠條的徑向外側的部分中在徑向方向上沿著主要部分延伸。 帶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輪胎對轉向輪的操作進行快速反應。輪胎的轉向穩定性優異。輪胎 還包括支承層,支承層在帶的軸向外側的部分中在徑向方向上從參考位置附近的部分幾乎 向外延伸。支承層允許在如轉向輪在速度是大約8〇km/h時轉動的情況下一樣的加速度高的 狀態下增強穩定性。支承層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轉向穩定性。根據本發明,可得到提高了轉向 穩定性同時禁止了質量增加的充氣輪胎。
【附圖說明】
[0033][圖1]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0034][圖2]圖2是圖1中示出的輪胎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0035][圖3]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0036][圖4]圖4是圖3中示出的輪胎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0037][圖5]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0038][圖6]圖6是圖5中示出的輪胎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 將酌情參考附圖,下文基于優選實施方式來詳細描述本發明。
[0040] [第一實施方式]
[0041] 圖1示出根據第一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2。在圖1中,上下方向代表充氣輪胎2的徑 向方向,左右方向代表充氣輪胎2的軸向方向,與附圖紙張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代表充氣輪胎 2的周向方向。在圖1中,長短交替的虛線CL代表充氣輪胎2的赤道平面。除了胎面花紋之外, 充氣輪胎2的形狀相對于赤道平面是對稱的。在圖1中,實線BBL代表胎圈基線。胎圈基線是 限定上面安裝充氣輪胎2的輪輞(未示出)的輪輞直徑(參見JATMA)的線。胎圈基線在軸向方 向上延伸。
[0042]充氣輪胎2包括胎面4、穿透部分6、胎側8、胎搭接部10、胎圈12、胎體14、帶束層16、 簾布筒18、內襯20、胎圈包布22和帶24。充氣輪胎2是無內胎型。充氣輪胎2被安裝于乘用車。 [0043]在圖1中,參考符號Pb代表充氣輪胎2的內表面上的點。在點Pb處,充氣輪胎2具有 在內表面的輪廓上表現的軸向最大寬度。在充氣輪胎2中,最大寬度被表現為點Pb處的左側 表面和右側表面(胎側8的外表面)之間的軸向方向上的長度。換句話講,點Pb代表充氣輪胎 2具有最大寬度的位置。
[0044]胎面4具有徑向向外伸出的形狀。胎面4形成可接觸道路表面的胎面表面26。在胎 面4中形成有凹槽28。通過凹槽28形成胎面花紋。胎面4包括基體層30和胎冠層32。胎冠層32 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基體層30的外側。胎冠層32層合在基體層30上方。基體層30由粘附性 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基體層30的典型基體橡膠是天然橡膠。胎冠層32由耐磨性、耐熱性和 抓地性能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
[0045] 穿透部分6穿透胎面4。穿透部分6的一個端部暴露在胎面表面26上。穿透部分6的 另一個端部接觸簾布筒18。穿透部分6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穿透部分6是環狀的。充氣輪胎2 可包括多個穿透部分6,這些穿透部分6沒有形成環狀形狀并且在周向方向上彼此分隔開。 穿透部分6由導電交聯橡膠形成。
[0046] 胎側8幾乎在徑向方向上從胎面4的端部向內延伸。胎側8的徑向內側端部接合胎 搭接部10。胎側8由耐切割和耐候性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胎側8防止胎體14受損。
[0047] 胎搭接部10幾乎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胎側8的內側。胎搭接部10幾乎在徑向方向 上從胎側8的端部向內延伸。胎搭接部10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胎圈12和胎體14的徑向外側。 胎搭接部10由耐磨性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胎搭接部10接觸輪輞的凸緣。
[0048]胎圈12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胎搭接部10的內側。各胎圈12包括芯34、第一三角膠 條36和第二三角膠條38。芯34是環形形狀的,包括不可拉伸繞線。繞線的典型材料是鋼。第 一三角膠條36在徑向方向上從芯34向外延伸。第一三角膠條36徑向向外逐漸變細。第二三 角膠條38設置在第一三角膠條36的軸向外側。第二三角膠條38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胎搭接 部10和胎體14之間。在充氣輪胎2中,第二三角膠條38的外端40設置在第一三角膠條36的外 端42的徑向外側。
[0049]在充氣輪胎2中,通過正交聯的橡膠混合物來形成第一三角膠條36。也就是說,第 一三角膠條36是交聯橡膠。橡膠混合物的優選基體橡膠是二烯烴橡膠。二烯烴橡膠的具體 示例包括天然橡膠(NR)、聚異戊二烯(IR)、聚丁二烯(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和聚 氯丁烯(CR)。可組合使用兩種或更多種類型的橡膠。
[0050]第一三角膠條36的橡膠混合物優選地包括硫磺。橡膠的分子通過硫磺交聯。作為 硫磺的補充或替代,可使用另一種交聯劑。可通過電子束執行交聯。
[0051 ]第一三角膠條36的橡膠混合物包括硫磺和硫化促進劑。例如,可使用基于亞磺酰 胺的硫化促進劑、基于胍的硫化促進劑、基于噻唑的硫化促進劑、基于秋蘭姆的硫化促進劑 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硫化促進劑。
[0052]第一三角膠條36的橡膠混合物包括補強劑。補強劑通常是炭黑。可使用諸如FEF、 GPF、HAF、ISAF和SAF的炭黑。從第一三角膠條36的強度的角度來看,每100份(按重量計)的 基體橡膠的炭黑的量優選地大于或等于5份(按重量計)。從第一三角膠條36的柔性的角度 來看,炭黑的量優選地不大于50份(按重量計)。作為炭黑的補充或替代,可使用二氧化硅。 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干二氧化硅和濕二氧化硅。
[0053]第一三角膠條36的橡膠混合物包括軟化劑。軟化劑的優選示例包括石蠟加工油、 環烷加工油和芳香族加工油。從第一三角膠條36的柔性的角度來看,基體橡膠的100份(按 重量計)中的軟化劑的量優選地大于或等于10份(按重量計)。從第一三角膠條36的強度的 角度來看,軟化劑的量優選地不大于40份(按重量計)。
[0054]酌情地,向第一三角膠條36的橡膠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氧化鋅、抗氧化劑、蠟、交 聯活性劑等。
[0055]在充氣輪胎2中,通過正交聯的橡膠混合物來形成第二三角膠條38。橡膠混合物的 優選基體橡膠是二烯烴橡膠。二烯烴橡膠的具體示例包括天然橡膠(NR)、聚異戊二烯(IR)、 聚丁二烯(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和聚氯丁烯(CR)。可組合使用兩種或更多種類 型的橡膠。
[0056]第二三角膠條38的橡膠混合物優選地包括硫磺。橡膠的分子通過硫磺交聯。作為 硫磺的補充或替代,可使用另一種交聯劑。可通過電子束執行交聯。
[0057]第二三角膠條38的橡膠混合物包括硫磺和硫化促進劑。例如,可使用基于亞磺酰 胺的硫化促進劑、基于胍的硫化促進劑、基于噻唑的硫化促進劑、基于秋蘭姆的硫化促進劑 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硫化促進劑。
[0058]第二三角膠條38的橡膠混合物包括補強劑。補強劑通常是炭黑。可使用諸如FEF、 GPF、HAF、ISAF和SAF的炭黑。從第二三角膠條38的強度的角度來看,基體橡膠的100份(按重 量計)中的炭黑的量優選地大于或等于5份(按重量計)。從第二三角膠條38的柔性的角度來 看,炭黑的量優選地不大于50份(按重量計)。作為炭黑的補充或替代,可使用二氧化硅。在 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干二氧化硅和濕二氧化硅。
[0059]第二三角膠條38的橡膠混合物包括軟化劑。軟化劑的優選示例包括石蠟加工油、 環烷加工油和芳香族加工油。從第二三角膠條38的柔性的角度來看,基體橡膠的100份(按 重量計)中的軟化劑的量優選地大于或等于10份(按重量計)。從第二三角膠條38的強度的 角度來看,軟化劑的量優選地不大于40份(按重量計)。
[0060]酌情地,向第二三角膠條38的橡膠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氧化鋅、抗氧化劑、蠟、交 聯活性劑等。
[0061 ]胎體14包括胎體簾布層44。胎體簾布層44在兩側的胎圈12上并且在胎圈12之間延 伸。胎體簾布層44沿著胎面4和胎側8的內側延伸。胎體簾布層44在軸向方向上從內側向著 外側繞著各芯34翻起。通過這個翻起,胎體簾布層44包括主要部分46和翻起部分48。在充氣 輪胎2中,翻起部分48的端部50均從得到最大寬度的位置Pb徑向向內設置。翻起部分48的端 部50在徑向方向上從胎搭接部10的外端部52向內設置。翻起部分48的各端部50在徑向方向 上設置在第二三角膠條38的內端部54和外端部40之間。翻起部分48的端部50設置在芯34附 近。胎體14具有所謂的"低翻起結構"。
[0062]胎體簾布層44包括彼此對準的多個簾線和貼膠橡膠。各簾線相對于赤道平面的角 度的絕對值是75°至90°。換句話講,胎體14形成徑向結構。簾線由有機纖維形成。有機纖維 的優選示例包括聚酯纖維、尼龍纖維、人造絲纖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纖維和芳族聚酰胺 纖維。胎體14可包括兩個或更多個胎體簾片44。從對質量的影響的角度來看,胎體14優選地 由一個胎體簾布層44形成。
[0063] 帶束層16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胎面4的內側。帶束層16層合在胎體14上方。帶束層 16加固胎體14。帶束層16包括內層56和外層58。如從圖1中清楚的,在軸向方向上,內層56的 寬度略大于外層58的寬度。內層56和外層58中的每個包括彼此對準的多個簾線和未示出的 貼膠橡膠。各簾線相對于赤道平面傾斜。傾斜角的絕對值通常大于或等于10°且不大于35°。 內層56的簾線相對于赤道平面的傾斜方向與外層58的簾線相對于赤道平面的傾斜方向相 反。簾線的優選材料是鋼。有機纖維可用于簾線。帶束層16在軸向方向上的寬度優選地大于 或等于充氣輪胎2的最大寬度的0.7倍。帶束層16可包括三個或更多個層。
[0064] 簾布筒18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帶束層16外側。在軸向方向上,簾布筒18的寬度大 于帶束層16的寬度。簾布筒18包括簾線和未示出的貼膠橡膠。簾線被螺旋纏繞。簾布筒18具 有所謂的無接頭結構。簾線基本上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簾線相對于周向方向的角度小于或 等于5°,更優選地,小于或等于2°。帶束層16被簾線保持,由此,禁止帶束層16被抬起。簾線 由有機纖維形成。有機纖維的優選示例包括尼龍纖維、聚酯纖維、人造絲纖維、聚萘二甲酸 乙二醇酯纖維和芳族聚酰胺纖維。
[0065]內襯20設置在胎體14內側。內襯20接合胎體14的內表面。內襯20由氣密性優異的 交聯橡膠形成。內襯20的典型基體橡膠是異丁烯-異戊二烯橡膠或鹵化異丁烯-異戊二烯橡 膠。內襯20保持充氣輪胎2的內部壓力。
[0066]胎圈包布22設置在胎圈12的附近。如從附圖中清楚的,胎圈包布22在軸向方向上 從內側向著外部繞著胎圈12翻起。各胎圈包布22的一個端部60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胎體14 的外側。胎圈包布22的這個端部60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翻起部分48和胎搭接部10之間。各 胎圈包布22的另一個端部62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胎體14的內側。胎圈包布22的另一個端部 62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第一三角膠條36的外端部42的內側。當將充氣輪胎2安裝到輪輞上 時,胎圈包布22接觸輪輞。通過這個接觸,胎圈12附近的一些部分受到保護。在本實施方式 中,胎圈包布22由織物和浸乳在織物中的橡膠形成。
[0067] 帶24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胎體簾布層44的主要部分46的外側。帶24在徑向方向上 沿著主要部分46從胎圈12幾乎向外延伸。各帶24的外端部64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胎搭接部 10的外端部52的外側。各帶24的內端部66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主要部分46和胎搭接部10之 間。帶24的內端部66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翻起部分48的端部50的外側。
[0068]在充氣輪胎2中,通過正交聯的橡膠混合物來形成帶24。橡膠混合物的優選基體橡 膠是二烯烴橡膠。二烯烴橡膠的具體示例包括天然橡膠(NR)、聚異戊二烯(IR)、聚丁二烯 (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和聚氯丁烯(CR)。可組合使用兩種或更多種類型的橡膠。
[0069] 帶24的橡膠混合物優選地包括硫磺。橡膠的分子通過硫磺交聯。作為硫磺的補充 或替代,可使用另一種交聯劑。可通過電子束執行交聯。
[0070] 帶24的橡膠混合物包括硫磺和硫化促進劑。例如,可使用基于亞磺酰胺的硫化促 進劑、基于狐的硫化促進劑、基于_唑的硫化促進劑、基于秋蘭姆的硫化促進劑和^?硫代氣 基甲酸酯硫化促進劑。
[0071] 帶24的橡膠混合物包括補強劑。補強劑通常是炭黑。可使用諸如FEF、GPF、HAF、 ISAF和SAF的炭黑。從帶24的強度的角度來看,每100份(按重量計)的基體橡膠的的炭黑的 量優選地大于或等于5份(按重量計)。從帶24的柔性的角度來看,炭黑的量優選地不大于50 份(按重量計)。作為炭黑的補充或替代,可使用二氧化硅。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干二氧化 硅和濕二氧化硅。
[0072]帶24的橡膠混合物包括軟化劑。軟化劑的優選示例包括石蠟加工油、環烷加工油 和芳香族加工油。從帶24的柔性的角度來看,每100份(按重量計)的基體橡膠的軟化劑的量 優選地大于或等于10份(按重量計)。從帶24的強度的角度來看,軟化劑的量優選地不大于 40份(按重量計)。
[0073] 酌情地,向帶24的橡膠混合物中添加硬脂酸、氧化鋅、抗氧化劑、蠟、交聯活性劑 等。
[0074] 圖2示出圖1中示出的充氣輪胎2的一部分。圖2示出充氣輪胎2的胎圈12部分。在圖 2中,上下方向代表充氣輪胎2的徑向方向,左右方向代表充氣輪胎2的軸向方向,與附圖紙 張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代表充氣輪胎2的周向方向。
[0075]在充氣輪胎2中,第二三角膠條38設置在胎體簾布層44的翻起部分48和胎搭接部 10之間。在充氣輪胎2中,相比于傳統輪胎的翻起部分,翻起部分48設置在軸向內側部分。這 個定位允許禁止變形集中在翻起部分48上。可減少松動的產生,由此,充氣輪胎2的耐久性 優異。
[0076]在充氣輪胎2中,各翻起部分48設置在第一三角膠條36和第二三角膠條38之間。翻 起部分48在第一三角膠條36的外端部42徑向外側的一部分中接觸胎體簾布層44的主要部 分46。第二三角膠條38的外端部40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翻起部分48的端部50的外側。充氣 輪胎2的第一三角膠條36小于傳統輪胎的三角膠條。小的第一三角膠條36允許主要部分46 具有適宜的輪廓(也被稱為殼體線)。具體地,在充氣輪胎2中,在垂直于周向方向的剖視圖 上,從帶束層16的端部的附近到芯34的附近的主要部分46的輪廓被表達為具有設置在充氣 輪胎2的內表面內側的中心的圓形的弧線。換句話講,在充氣輪胎2的剖視圖上,主要部分46 具有近似于單個弧線的輪廓。該輪廓允許禁止變形集中。該輪廓有助于耐久性。
[0077]如上所述,在充氣輪胎2中,主要部分46具有近似于單個弧的輪廓。該輪廓允許禁 止在充氣輪胎2的胎側8部分中形成具有特定剛度的一部分。在充氣輪胎2中,胎側8部分的 整體酌情地變形。在充氣輪胎2中,胎側8部分的整體有效有助于剛度。此變形有助于充氣輪 胎2的轉向穩定性。
[0078]充氣輪胎2包括帶24,帶24沿著胎體14從胎圈12延伸。各帶24的外端部64的位置在 徑向方向上等于得到最大寬度的位置Pb,或者外端部64設置在得到最大寬度的位置Pb的徑 向內側。第二三角膠條38設置在帶24和第一三角膠條36之間。帶24沿著主要部分46從第二 三角膠條38的外端部40向外徑向延伸。帶24與第二三角膠條38-起有助于充氣輪胎2的面 內抗扭剛度。帶24和第二三角膠條38有助于轉向穩定性。另外,在充氣輪胎2中,外端部64沒 有設置在得到最大寬度的位置Pb的徑向外側,由此帶24對質量和滾動阻力的影響減小。
[0079] 在充氣輪胎2中,不需要使用為了耐久性而增大厚度的胎搭接部10。在充氣輪胎2 中,胎圈12部分具有比傳統輪胎的體積小的體積。小體積允許生成的熱減少。生成的熱減少 有助于充氣輪胎2的耐久性。
[0080] 上述的小體積允許胎圈12部分具有柔性結構。柔性結構致使充氣輪胎2中的豎直 剛度低。因此,振動減小,由此充氣輪胎2中的噪聲減少。特別地,在充氣輪胎2中,從80Hz至 100Hz的頻率范圍內的噪聲可減少。充氣輪胎2的靜音性優異。
[00811因此,在充氣輪胎2中,第一三角膠條36、第二三角膠條38和帶24有助于主要部分 46的適宜輪廓、面內抗扭剛度的提高、和胎圈12部分的體積減小。因此,在充氣輪胎2中,改 善了靜音性和耐久性,而沒有降低轉向穩定性。也就是說,根據本發明,可得到改善了靜音 性和耐久性而沒有降低轉向穩定性的充氣輪胎2。
[0082]在充氣輪胎2中,帶24的復合彈性模量Es高于或等于60Mpa且不高于70Mpa。當彈性 模量Es被設置成高于或等于60MPa時,帶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2的轉向穩定性 優異。當彈性模量Es被設置成不高于70MPa時,帶24對剛度的影響可減少。在充氣輪胎2中, 適宜地保持乘坐舒適度。
[0083]在本發明中,遵從標準"JIS K 6394",測量帶24的復合彈性模量Es。測量條件如 下。以與復合彈性模量Es相同的方式,測量如下所述的第一三角膠條36的復合彈性模量E1 或第二三角膠條38的復合彈性模量E2。
[0084] 粘彈性頻譜儀:Iwamoto Seisakusho的 "VESF-3"
[0085] 初始應變:10%
[0086] 動態應變:±1%
[0087] 頻率:l〇Hz [0088]變形模式:張緊 [0089] 測量溫度:70°C
[0090]在充氣輪胎2中,第一三角膠條36的復合彈性模量El優選地高于或等于60MPa且優 選地不高于70MPa。當彈性模量E1被設置成高于或等于60MPa時,第一三角膠條36有助于支 承充氣輪胎2。充氣輪胎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當彈性模量E1被設置成不高于70MPa時,第一 三角膠條36對剛度的影響減小。在充氣輪胎2中,適宜地保持乘坐舒適度。
[0091]在充氣輪胎2中,第二三角膠條38的復合彈性模量E2優選地高于或等于60MPa且優 選地不高于70MPa。當彈性模量E2被設置成高于或等于60MPa時,第二三角膠條38有助于面 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當彈性模量E2被設置成不高于70MPa時,第二三 角膠條38對剛度的影響減小。在充氣輪胎2中,適宜地保持乘坐舒適度。
[0092]如上所述,在充氣輪胎2中,帶24由交聯橡膠形成。第二三角膠條38由交聯橡膠形 成。第一三角膠條36由交聯橡膠形成。從生產率的角度來看,第二三角膠條38優選地由交聯 橡膠形成,類似于帶24的交聯橡膠。從同一角度來看,第一三角膠條36優選地由交聯橡膠形 成,類似于帶24的交聯橡膠。特別優選地,第一三角膠條36和第二三角膠條38均由與帶24的 交聯橡膠類似的交聯橡膠形成,也就是說,第一三角膠條36、第二三角膠條38和帶24由正交 聯的相同橡膠混合物形成。
[0093] 在圖2中,參考符號F代表各胎圈12附近的、從胎體14到側表面的距離最大的位置。 雙頭箭頭M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位置F的高度。高度Hf對應于充氣輪胎2裝配 在其中的輪輞的凸緣的高度。總體上,高度M?被設置成大于或等于25mm且不大于30mm。雙頭 箭頭He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胎圈包布22的一個端部60的高度。
[0094] 充氣輪胎2被裝配在輪輞中,進行使用。在使用狀態下,在充氣輪胎2中的與輪輞的 凸緣的徑向方向上的外端部對應的位置,產生大變形。如上所述,在充氣輪胎2中,在位置F 處,從胎體14到側表面的厚度(圖2中的雙頭箭頭t)最大。在充氣輪胎2中,有效防止使用狀 態下的大變形的影響。充氣輪胎2的耐久性優異。
[0095]在充氣輪胎2中,胎圈包布22的一個端部60優選的設置在上述位置F的徑向內側。 因此,胎圈包布22對成本和質量的影響減小,另外,防止變形集中在胎圈包布22的一個端部 60上。由于防止在胎圈包布中產生松動,因此充氣輪胎2的耐久性優異。從這個角度來看,高 度He優選地小于或等于22mm,更優選地,小于或等于15mm。
[0096]如上所述,胎圈包布22接觸輪輞。在使用狀態下,胎圈包布22被壓貼輪輞。在充氣 輪胎2中,胎圈包布22的一個端部60夾在翻起部分48和胎搭接部10之間。胎圈包布22的一個 端部60沒有接觸輪輞,由此,在充氣輪胎2中,有效防止胎圈包布22被從充氣輪胎2去除。充 氣輪胎2的耐久性優異。從這個角度來看,上述高度He優選地不小于5mm,更優選地,不小于 8mm 〇
[0097]在圖2中,雙頭箭頭L1代表第一三角膠條36的長度。長度L1被表示為從第一三角膠 條36的底表面的軸向方向上的中心(圖2中的參考符號Pa)到其外端部42的長度。
[0098]在充氣輪胎2中,長度L1優選地大于或等于5mm且優選地不大于15mm。當長度L1被 設置成大于或等于5mm時,第一三角膠條36可有效地有助于橫向剛度。充氣輪胎2的轉向穩 定性優異。當長度L1被設置成不大于15_時,可得到具有適宜輪廓的胎體14。胎體14有助于 充氣輪胎2的耐久性和轉向穩定性。另外,小的第一三角膠條36有助于減少噪聲。
[0099]在圖2中,雙頭箭頭Lp代表從第一三角膠條36的外端部42到翻起部分48的端部50 的長度。如上所述,在第一三角膠條36的外端部42徑向外側的部分中,翻起部分48接觸主要 部分46。長度Lp還代表主要部分46和翻起部分48彼此重疊的長度。
[0100] 在充氣輪胎2中,長度Lp優選地大于或等于10mm。因此,翻起部分48與主要部分46 的接觸充足。這種充分接觸防止在翻起部分48中產生松動。從對質量和成本的影響的角度 來看,長度Lp優選地不大于20mm,更優選地,不大于15_。
[0101]在圖2中,雙頭箭頭Ls代表帶24的長度。長度Ls被表示為從帶24的內端部66到其外 端部64的長度。沿著帶24測量長度Ls。
[0102] 在充氣輪胎2中,長度Ls優選地大于或等于40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70mm。當長度Ls 被設置成大于或等于40mm時,帶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從 這個角度來看,長度Ls更優選地大于或等于50mm。當長度Ls被設置成不大于70mm時,帶24對 剛度的影響減小。在充氣輪胎2中,適宜地保持乘坐舒適度。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度Ls更優選 地不大于60mm。在充氣輪胎2中,從轉向穩定性和質量的角度來看,帶24的厚度優選地大于 或等于0.5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2mm。
[0103]在圖1中,雙頭箭頭Hb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得到最大寬度的位置Pb 的高度。在本發明中,高度Hb代表參考高度。雙頭箭頭Hs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 帶24的外端部64的高度。雙頭箭頭H2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第二三角膠條38的 外端部40的高度。雙頭箭頭Hr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翻起部分48的端部50的高 度。
[0104]如上所述,在充氣輪胎2中,帶24的外端部64的位置在徑向方向上等于得到最大寬 度的位置Pb,或者帶24的外端部64設置在得到最大寬度的位置Pb的徑向內側。因此,高度Hs 與參考高度Hb的比率小于或等于1。因此,帶24對滾動阻力的影響減小。從得到充足面內抗 扭剛度的角度來看,該比率優選地不小于〇. 7。
[0105]在充氣輪胎2中,從第二三角膠條38對剛度的適宜幫助的角度來看,高度H2優選地 大于或等于30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40mm。
[0106]在充氣輪胎2中,從翻起部分48對剛度的適宜幫助的角度來看,高度Hr優選地大于 或等于20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80mm。
[0107]在本發明中,在充氣輪胎2安裝到正常輪輞上并且被充入空氣達到正常內部壓力 的狀態下,測量充氣輪胎2的各組件的尺寸和角度。在進行測量期間,沒有向充氣輪胎2施加 負載。在本文中的描述中,正常輪輞意指在充氣輪胎2遵從的標準下指定的輪輞。JATMA標準 下的"標準輪輞"、TRA標準下的"設計輪輞"和ETRT0標準下的"測量輪輞"是正常輪輞。在本 文中的描述中,正常內部壓力意指在充氣輪胎2遵從的標準下指定的內部壓力。JATMA標準 下的"最高空氣壓力"、TRA標準下的"各冷充氣壓力下的輪胎負荷限值"中敘述的"最大值" 和ETRT0標準下的"膨脹壓力"是正常內部壓力。當充氣輪胎2用于乘用車時,在內部壓力是 180kPa的狀態下測量尺寸和角度。還以與針對充氣輪胎2相同的方式,測量下述根據第二實 施方式的充氣輪胎和根據第三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的組件的尺寸和角度。
[0108] [第二實施方式]
[0109] 圖3示出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102。在圖3中,上下方向代表充氣輪胎102 的徑向方向,左右方向代表充氣輪胎102的軸向方向,與附圖紙張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代表充 氣輪胎102的周向方向。在圖3中,長短交替的虛線CLa代表充氣輪胎102的赤道平面。除了胎 面花紋之外,充氣輪胎102的形狀相對于赤道平面是對稱的。
[0110] 充氣輪胎102安裝到輪輞Ra上。輪輞Ra是正常輪輞。充氣輪胎102被充入空氣。充氣 輪胎102的內部壓力是正常內部壓力。
[0111] 在安裝到輪輞Ra上的充氣輪胎102中,充氣輪胎102的一部分接觸輪輞Ra。在圖3 中,參考標號Paa代表充氣輪胎102的外表面上的特定位置。位置Paa對應于當充氣輪胎102 安裝到輪輞Ra上并且被充入空氣達到正常內部壓力時充氣輪胎102和輪輞Ra彼此接觸所在 的表面的徑向外邊緣。在本發明中,位置Paa被稱為參考位置。
[0112] 在圖3中,實線BBLa代表胎圈基線。胎圈基線是限定上面安裝充氣輪胎102的輪輞 Ra的輪輞直徑(參見JATMA)的線。胎圈基線在軸向方向上延伸。雙頭箭頭Haa代表在徑向方 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參考位置Paa的高度。高度Haa的范圍通常是從20mm至25mm。雙頭箭頭 Ha代表充氣輪胎102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徑向外端部(也被稱為赤道)的高度。高 度Ha是充氣輪胎102的橫切面高度。
[0113] 充氣輪胎102包括胎面104、穿透部分106、一對胎側108、一對胎搭接部110、一對胎 圈112、胎體114、帶束層116、一對邊緣簾布筒118、內襯120、一對胎圈包布122和一對補強層 124。充氣輪胎102是無內胎型。充氣輪胎102被安裝于乘用車。
[0114] 在圖3中,參考符號Pba代表充氣輪胎102的內表面上的特定位置。在位置Pba處,充 氣輪胎102具有在內表面的輪廓上表現的軸向最大寬度。在充氣輪胎102中,位置Pba處的左 側表面和右側表面(胎側108的外表面)之間的軸向方向上的長度被表示為充氣輪胎102的 最大寬度(也被稱為剖視寬度)。在本發明中,位置Pba是充氣輪胎102具有最大寬度的位置。
[0115] 胎面104具有徑向向外伸出的形狀。胎面104形成可接觸道路表面的胎面表面126。 在胎面104中形成有凹槽128。通過凹槽128形成胎面花紋。胎面104包括基體層130和胎冠層 132。胎冠層132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基體層130的外側。胎冠層132層合在基體層130上方。 基體層130由粘附性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基體層130的典型基體橡膠是天然橡膠。胎冠層 132由耐磨性、耐熱性和抓地性能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
[0116] 穿透部分106穿透胎面104。穿透部分106的一個端部暴露在胎面表面126上。穿透 部分106的另一個端部接觸帶束層116。穿透部分106在周向方向上延伸。換句話講,穿透部 分106是環狀的。充氣輪胎102可包括多個穿透部分106,這些穿透部分106沒有形成環狀形 狀并且在周向方向上彼此分隔開。穿透部分106由導電交聯橡膠形成。
[0117] 胎側108分別在徑向方向上幾乎從胎面104的端部向內延伸。胎側108的徑向外側 部分接合胎面104。胎側108的徑向內側端部接合胎搭接部110。胎側108由耐切割和耐候性 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胎側108防止胎體114受損。
[0118] 胎搭接部110分別在徑向方向上幾乎從胎側108的端部向內延伸。胎搭接部110在 軸向方向上設置在胎面112和胎體114的外側。胎搭接部110由耐磨性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 胎搭接部11 〇接觸輪輞Ra的凸緣Fa。
[0119]胎圈112在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胎搭接部110的內側。胎搭接部110在徑向方向 上幾乎從胎側108的端部向內延伸。因此,胎圈112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胎側108的內側。各 胎圈112包括芯134和三角膠條136。芯134是環形形狀的,包括不可拉伸繞線。繞線的典型材 料是鋼。三角膠條136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芯134的外側。三角膠條136在徑向方向上從芯 134向外延伸。三角膠條136徑向向外逐漸變細。三角膠條136由高硬度交聯橡膠形成。三角 膠條136也被稱為第一三角膠條。
[0120]在充氣輪胎102中,通過正交聯的橡膠混合物來形成三角膠條136。橡膠混合物的 優選基體橡膠是二烯烴橡膠。二烯烴橡膠的具體示例包括天然橡膠(NR)、聚異戊二烯(IR)、 聚丁二烯(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和聚氯丁烯(CR)。可組合使用兩種或更多種類 型的橡膠。
[0121]三角膠條136的橡膠混合物包括補強劑。補強劑通常是炭黑。可使用諸如FEF、GPF、 HAF、ISAF和SAF的炭黑。從三角膠條136的強度的角度來看,每100份(按重量計)的基體橡膠 的炭黑的量優選地大于或等于5份(按重量計)。從三角膠條136的柔性的角度來看,炭黑的 量優選地不大于50份(按重量計)。從因變形造成的生熱減少的角度來看,作為炭黑的補充 或替代,可使用二氧化硅。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干二氧化硅和濕二氧化硅。
[0122] 酌情地,向三角膠條136的橡膠混合物中添加交聯劑、軟化劑、硬脂酸、氧化鋅、抗 氧化劑、蠟、交聯活性劑等。
[0123] 胎體114包括一個胎體簾布層138。胎體簾布層138沿著胎面104、胎側108和胎搭接 部110的內側在兩側的胎圈112上并且在胎圈112之間延伸。胎體簾布層138在軸向方向上從 內側向著外側繞著各芯134翻起。通過這個翻起,胎體簾布層138包括主要部分140和翻起部 分142。胎體114的結構被稱為"1-0結構"。胎體114可包括兩個或更多個胎體簾布層138。
[0124] 如從圖3中清楚的,翻起部分142的端部144設置在參考位置Paa附近。翻起部分142 有助于充氣輪胎102的胎圈112部分的剛度。翻起部分142的端部144因此設置在參考位置 Paa附近的胎體114的結構被稱為低翻起(LTU)結構。胎體114可被構造成,使得翻起部分142 的端部144設置在充氣輪胎102具有最大寬度的位置Pba的徑向外側。具有這種結構的胎體 114的結構被稱為高翻起(HTU)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在充氣輪胎102中,翻起部分142主要有 助于從最大寬度位置Pba到芯134的區域中的剛度。具有翻起部分142的長度長的高翻起結 構的胎體114有助于充氣輪胎102的剛度。同時,具有翻起部分142的長度短的低翻起結構的 胎體114有助于充氣輪胎102的重量減輕。
[0125] 在圖3中,雙頭箭頭Hwa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最大寬度位置Pba的高 度。雙頭箭頭Hca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翻起部分142的端部144的高度。
[0126] 如上所述,在充氣輪胎102中,胎體114具有LTU結構。在充氣輪胎102中,高度Hca與 高度Hwa的比率大于或等于0.2且不大于0.4。當胎體114具有HTU結構時,高度Hca與高度Hwa 的比率大于或等于1.1且不大于1.3。
[0127] 胎體簾布層138包括彼此對準的多個簾線和貼膠橡膠。各簾線相對于赤道平面的 角度的絕對值是75°至90°。換句話講,胎體114形成徑向結構。簾線由有機纖維形成。有機纖 維的優選示例包括聚酯纖維、尼龍纖維、人造絲纖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纖維和芳族聚酰 胺纖維。
[0128] 帶束層116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胎面104的內側。帶束層116層合在胎體114上方。 帶束層116加固胎體114。帶束層116包括內層146和外層148。如從圖3中清楚的,在軸向方向 上,內層146的寬度略大于外層148的寬度。內層146和外層148中的每個包括彼此對準的多 個簾線和未示出的貼膠橡膠。各簾線相對于赤道平面傾斜。傾斜角的絕對值通常大于或等 于10°且不大于35°。內層146的簾線相對于赤道平面的傾斜方向與外層148的簾線相對于赤 道平面的傾斜方向相反。簾線的優選材料是鋼。有機纖維可用于簾線。帶束層116在軸向方 向上的寬度優選地大于或等于充氣輪胎102的最大寬度的0.7倍。帶束層116可包括三個或 更多個層。
[0129] 邊緣簾布筒118設置在帶束層116的徑向外側,分別在帶束層116的端部附近。各邊 緣簾布筒118包括簾線和未示出的貼膠橡膠。簾線被螺旋纏繞。邊緣簾布筒118具有所謂的 無接頭結構。簾線基本上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簾線相對于周向方向的角度小于或等于5°,更 優選地,小于或等于2°。帶束層116的端部被簾線保持,由此,禁止帶束層116被抬起。簾線由 有機纖維形成。有機纖維的優選示例包括尼龍纖維、聚酯纖維、人造絲纖維、聚萘二甲酸乙 二醇酯纖維和芳族聚酰胺纖維。
[0130]內襯120設置在胎體114內側。內襯120接合胎體114的內表面。內襯120由氣密性優 異的交聯橡膠形成。內襯120的典型基體橡膠是異丁烯-異戊二烯橡膠或鹵化異丁烯-異戊 二烯橡膠。內襯120保持充氣輪胎102的內部壓力。
[0131]胎圈包布122分別設置在胎圈112的附近。當將充氣輪胎102安裝到輪輞Ra上時,胎 圈包布122接觸輪輞Ra。通過該接觸,胎圈112附近的一些部分受到保護。在本實施方式中, 胎圈包布122由織物和浸乳在織物中的橡膠形成。胎圈包布122可與胎搭接部110形成一體。 在這種情況下,胎圈包布122的材料與胎搭接部110的材料相同。
[0132] 補強層124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胎體114的外側。如從附圖中清楚的,補強層124在 胎體114的軸向外側層合在胎體114上方。各補強層124從其徑向內側部分向外徑向逐漸變 細。補強層124也被稱為帶。補強層124也被稱為第二三角膠條。
[0133] 在充氣輪胎102中,通過正交聯的橡膠混合物來形成補強層124。橡膠混合物的優 選基體橡膠是二烯烴橡膠。二烯烴橡膠的具體示例包括天然橡膠(NR)、聚異戊二烯(IR)、聚 丁二烯(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和聚氯丁烯(CR)。可組合使用兩種或更多種類型 的橡膠。
[0134] 補強層124的橡膠混合物優選地包括補強劑。補強劑通常是炭黑。可使用諸如FEF、 6??、1^、154?和54?的炭黑。從補強層124的強度的角度來看,每100份(按重量計)的基體橡 膠的炭黑的量優選地大于或等于5份(按重量計)。從補強層124的柔性的角度來看,炭黑的 量優選地不大于50份(按重量計)。從因變形造成的生熱減少的角度來看,作為炭黑的補充 或替代,可使用二氧化硅。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干二氧化硅和濕二氧化硅。
[0135] 酌情地,向補強層124的橡膠混合物中添加交聯劑、軟化劑、硬脂酸、氧化鋅、抗氧 化劑、蠟、交聯活性劑等。
[0136] 在圖3中,雙頭箭頭Laa代表三角膠條136的長度。長度Laa被表示為從三角膠條136 的底表面150的徑向方向上的中心(圖3中的參考符號Pea)到其外端部152的長度。
[0137] 在充氣輪胎102中,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參考位置Paa的 內側。在充氣輪胎102中,三角膠條136的長度小于傳統三角膠條的長度。使用小三角膠條 136允許設計出具有小厚度的胎圈112部分。三角膠條136有助于充氣輪胎102的重量減輕。 另外,小三角膠條136允許胎體簾布層138具有適宜的輪廓(也被稱為殼體線)。具體地,在垂 直于充氣輪胎102的周向方向的剖視圖上,胎體簾布層138的輪廓近似于與充氣輪胎102的 周向方向垂直的剖視圖上的單個弧線。該輪廓允許禁止變形集中。小三角膠條136還有助于 提高耐久性。另外,由于胎體簾布層138具有適宜的輪廓,因此在充氣輪胎102中,胎側108部 分的整體變形。禁止胎側108部分以特定方式變形,由此,胎側108部分的整體有助于充氣輪 胎102的剛度。胎體簾布層138的輪廓有助于充氣輪胎102的轉向穩定性。從這個角度來看, 三角膠條136的長度Laa優選地小于或等于15mm。在充氣輪胎102中,長度Laa優選地不小于 5mm。長度Laa被設置成不小于5mm的三角膠條136有助于胎圈112部分的剛度。三角膠條136 允許避免生產充氣輪胎102有困難。
[0138] 在充氣輪胎102中,各補強層124沿著胎體114從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附近的 一部分徑向向外延伸。如從附圖中清楚的,補強層124設置在從三角膠條136的附近到最大 寬度位置Pba的區域中。補強層1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補強層124對轉向輪的操作進行快 速反應。充氣輪胎1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
[0139] 如上所述,參考位置Paa對應于充氣輪胎102和輪輞Ra彼此接觸所在的表面的徑向 外邊緣。在參考位置Paa徑向內側的一部分中,充氣輪胎102接觸輪輞Ra。也就是說,充氣輪 胎102的在參考位置Paa徑向內側的一部分被輪輞Ra保持。同時,在參考位置徑向外側的一 部分中,充氣輪胎102不接觸輪輞Ra。也就是說,充氣輪胎102的在參考位置Paa徑向外側的 一部分脫離輪輞Ra。在充氣輪胎102中,在參考位置Paa部分中,有可能出現變形集中。
[0140] 在充氣輪胎102中,補強層124的內端部154設置在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附近。 如上所述,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參考位置Paa的內側。補強層124 有效發揮作用,以減小充氣輪胎102的參考位置Paa部分的變形。補強層124有助于進一步提 高面內抗扭剛度。補強層124還允許在如轉向輪在速度是大約80km/h時轉動的情況下一樣 的加速度高的狀態下增強穩定性(接近空檔的狀態下的穩定性)。充氣輪胎102的轉向穩定 性優異。
[0141] 在充氣輪胎102中,使用小三角膠條136,并且適宜地調節補強層124相對于三角膠 條136的位置。胎圈112部分的的厚度可減小,由此充氣輪胎102的重量可減輕。由于可得到 高面內抗扭剛度,因此充氣輪胎102中的轉向穩定性是有利的,盡管使用小三角膠條136造 成橫向剛度減小。根據本發明,可得到其重量減輕而轉向穩定性不會降低的充氣輪胎102。
[0142] 圖4示出圖3中示出的充氣輪胎102的一部分。在圖4中,上下方向代表充氣輪胎102 的徑向方向,左右方向代表充氣輪胎102的軸向方向,與附圖紙張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代表充 氣輪胎102的周向方向。
[0143] 在圖4中,雙頭箭頭Da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到補強層 124的內端部154的距離。在本發明中,當補強層124的內端部24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三角膠 條136的外端部152的內側時,距離Da被表示為負值。當補強層124的內端部154在徑向方向 上設置在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的外側時,距離Da被表示為正值。
[0144] 在充氣輪胎102中,距離Da小于10mm。換句話講,補強層124的內端部154設置在與 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在徑向向外方向上相距10mm的位置的徑向內側。因此,補強層124 的內端部154被設置成更靠近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在充氣輪胎102中,補強層124對面 內抗扭剛度的幫助進一步增強。充氣輪胎1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從這個角度來看,距離Da 優選地小于或等于5mm并且更優選地小于或等于3mm。
[0145] 在充氣輪胎102中,補強層124的內端部154的位置在徑向方向上更優選地等于三 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或者補強層124的內端部154更優選地設置在三角膠條136的外端 部152的徑向內側。換句話講,距離Da更優選地小于或等于0mm。因此,補強層124的內端部 154被設置成更加靠近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在充氣輪胎102中,補強層124對面內抗扭 剛度的幫助進一步增強。充氣輪胎1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
[0146] 在充氣輪胎102中,當補強層124的內端部154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三角膠條136的 外端部152的內側時,補強層124的內端部154的位置更優選地在徑向方向上等于與三角膠 條136的外端部152在徑向向內方向上相距10mm的位置,或者補強層124的內端部154更優選 地設置在與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152在徑向向內方向上相距10mm的位置的徑向外側。換句 話講,上述距離Da更優選地不小于-10mm。因此,補強層124對質量的影響有效減小。從這個 角度來看,距離Da更優選地不小于-5mm并且特別優選地不小于-3mm。
[0147] 在充氣輪胎102中,補強層124的比重高于或等于1.18且不高于1.28。胎搭接部110 的比重高于或等于1.0且不高于1.15。補強層124具有高于胎搭接部110的比重。補強層124 對充氣輪胎102的質量的影響大于胎搭接部110對充氣輪胎102的質量的影響。
[0148] 在充氣輪胎102中,補強層124的內端部154更優選地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三角膠 條136的外端部152和三角膠條136的底表面150之間,如附圖中所示。因此,在各補強層124 的內端部154的徑向內側的一部分被胎搭接部110的交聯橡膠填充,該交聯橡膠對充氣輪胎 102的質量施加的影響較小。在充氣輪胎102中,補強層124對質量的影響有效減小。
[0149] 補強層124的外端部156的位置影響充氣輪胎102的加強筋的移動。加強筋的大移 動影響充氣輪胎102的滾動阻力。在充氣輪胎102中,補強層124的外端部156的位置優選地 等于徑向方向上的輪胎102的最大寬度位置Pba,或者補強層124的外端部156優選地設置在 最大寬度位置Pba的徑向內側。因此,可有效抑制加強筋的移動。在充氣輪胎102中,滾動阻 力可減小。
[0150] 在圖4中,雙頭箭頭Hra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補強層124的外端部156 的高度。
[0151] 在充氣輪胎102中,高度Hra與剖視圖高度Ha的比率優選地大于或等于0.4。當該比 率被設置成大于或等于0.4時,補強層1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盡管使用小三角膠條136造 成橫向剛度減小,但充氣輪胎1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從這個角度來看,該比率更優選地大 于或等于0.42,甚至更優選地大于或等于0.45。
[0152] 在圖4中,雙頭箭頭Lra代表補強層124的長度。長度Lra被表示為從補強層124的內 端部154到其外端部的長度。沿著補強層124的內表面測量長度Lra。
[0153] 在充氣輪胎102中,長度Lra優選地大于或等于30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80mm。當長 度Lra被設置成大于或等于30mm時,補強層1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102的轉向穩 定性優異。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度Lra更優選地大于或等于40mm,甚至更優選地大于或等于 50mm,特別優選地大于或等于60mm。當長度Lra被設置成不大于80mm時,補強層124對質量和 乘坐舒適度的影響可減小。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度Lra更優選地不大于70mm。
[0154] 在圖4中,雙頭箭頭tra代表補強層124的厚度。沿著在軸向方向上貫穿三角膠條 136的外端部152的直線測量厚度tra。
[0155] 在充氣輪胎102中,厚度tra優選地大于或等于1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3mm。當厚度 tra被設置成大于或等于1mm時,補強層1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102的轉向穩定 性優異。當厚度tra被設置成不大于3mm時,補強層124對質量的影響可減小。充氣輪胎102具 有適宜的質量,由此成本和滾動阻力的增大可減小。
[0156] 在充氣輪胎102中,如圖3和圖4中所示,胎體簾布層138的翻起部分142夾在其主要 部分140和補強層124之間。因此,翻起部分142被保持,由此向胎體簾布層138施加適宜的張 力。由于胎體簾布層138具有高張力,因此在充氣輪胎102中產生高轉向力。充氣輪胎102的 轉向穩定性優異。
[0157] 對于充氣輪胎102,不需要設置除了補強層124之外的構件來提高面內抗扭剛度。 在充氣輪胎102中,構件的數量小于具有除了補強層124之外的用于提高面內抗扭剛度的構 件的輪胎中。當構件的數量減少時,一個構件和另一個構件彼此接合所在的表面的數量減 少,也就是說,邊界表面的數量減少。由于邊界表面的數量減少,因此當運行狀態下的車輛 改變車道時,充氣輪胎102更平穩地變形。平穩的變形造成平穩的變換車道。充氣輪胎102的 轉向穩定性優異。
[0158]當通過多個構件形成補強層124時,補強層124具有一個構件和另一個構件彼此接 合所在的表面,也就是說,具有邊界表面。邊界表面阻礙充氣輪胎102在運行狀態下的車輛 改變車道時平穩變形。具有邊界表面的補強層124影響變換車道的轉向穩定性。從這個角度 來看,各補強層124優選地由一個構件形成。因此,可得到沒有邊界表面的補強層124。補強 層124有助于充氣輪胎102在變換車道時平穩變形。充氣輪胎1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
[0159]在充氣輪胎102中,補強層124的硬度高于或等于80且不高于95。當硬度被設置成 高于或等于80時,補強層1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1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當硬度 被設置成不高于95時,適宜地保持補強層124的剛度。充氣輪胎102的乘坐舒適度優異。 [0160]使用遵從標準"JIS K6253"的A型硬度計來測量補強層124的硬度。將硬度計壓貼 圖3中示出的剖視表面,以測量硬度。在23°C的溫度下執行測量。以與針對補強層124的硬度 相同的方式,測量下述的三角膠條136的硬度。
[0161] 在充氣輪胎102中,三角膠條136的硬度高于或等于80且不高于95。當硬度被設置 成高于或等于80時,三角膠條136有效地有助于將充氣輪胎102固定于輪輞Ra。充氣輪胎102 的轉向穩定性優異。當硬度被設置成不高于95時,適宜地保持三角膠條136的剛度。充氣輪 胎102的乘坐舒適度優異。
[0162] 如上所述,在充氣輪胎102中,三角膠條136由交聯橡膠形成。補強層124由交聯橡 膠形成。從生產率的角度來看,補強層124優選地由與三角膠條136的交聯橡膠類似的交聯 橡膠形成。換句話講,通過正交聯的相同橡膠混合物形成三角膠條136和補強層124。
[0163] 在充氣輪胎102中,從減少滾動阻力的角度來看,補強層124的損耗角正切(tanS) 優選地小于或等于0.18。因此,補強層124中的生熱減少。生熱減少造成充氣輪胎102的滾動 阻力減小。因此,充氣輪胎102有助于減少車輛的燃料消耗。從這個角度來看,損耗角正切更 優選地小于或等于0.14。損耗角正切越小,結果越好。因此,沒有限定損耗角正切的下限。
[0164] 在本發明中,遵從標準"JIS K6394"測量補強層124的損耗角正切。測量條件如下。 還以與針對補強層124的損耗角正切相同的方式,測量下述的三角膠條136的損耗角正切。
[0165] 粘彈性頻譜儀:Iwamoto Seisakusho的 "VESF-3"
[0166] 初始應變:10%
[0167] 動態應變:±1%
[0168]頻率:l〇Hz
[0169] 變形模式:張緊
[0170] 測量溫度:70°C
[0171]在充氣輪胎102中,從減小滾動阻力的角度來看,三角膠條136的損耗角正切優選 地小于或等于0.18。因此,三角膠條136中的生熱減少。生熱減少造成充氣輪胎102的滾動阻 力減小。因此,充氣輪胎102有助于減少車輛的燃耗。從這個角度來看,損耗角正切更優選地 小于或等于0.14。損耗角正切越小,結果越好。因此,沒有限定損耗角正切的下限。
[0172][第三實施方式]
[0173]圖5示出根據第三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202。在圖5中,上下方向代表充氣輪胎202 的徑向方向,左右方向代表充氣輪胎202的軸向方向,與附圖紙張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代表充 氣輪胎202的周向方向。在圖5中,長短交替的虛線CLb代表充氣輪胎202的赤道平面。除了胎 面花紋之外,充氣輪胎202的形狀相對于赤道平面是對稱的。
[0174] 充氣輪胎202安裝到輪輞Rb上。輪輞Rb是正常輪輞。充氣輪胎202被充入空氣。充氣 輪胎202的內部壓力是正常內部壓力。
[0175] 在安裝到輪輞Rb上的充氣輪胎202中,充氣輪胎202的一部分接觸輪輞Rb。在圖5 中,參考標號Pab代表充氣輪胎202的外表面上的特定位置。位置Pab對應于當充氣輪胎202 安裝到輪輞Rb上并且被充入空氣達到正常內部壓力時充氣輪胎202和輪輞Rb彼此接觸所在 的表面的徑向外邊緣。在本發明中,位置Pab被稱為參考位置。
[0176] 充氣輪胎202包括胎面204、穿透部分206、一對胎側208、一對胎搭接部210、一對胎 圈212、胎體214、帶束層216、一對邊緣簾布筒218、內襯220、一對胎圈包布222、一對帶224和 一對支承層226。充氣輪胎202是無內胎型。充氣輪胎202被安裝于乘用車。
[0177]在圖5中,參考符號Pbb代表充氣輪胎202的內表面上的特定位置。在位置Pbb處,充 氣輪胎202具有在內表面的輪廓上表現的軸向最大寬度。在充氣輪胎202中,位置Pba處的左 側表面和右側表面(胎側208的外表面)之間的軸向方向上的長度被表示為充氣輪胎202的 最大寬度(也被稱為剖視寬度)。在本發明中,位置Pbb是充氣輪胎202具有最大寬度的位置。
[0178] 胎面204具有徑向向外伸出的形狀。胎面204形成可接觸道路表面的胎面表面228。 在胎面204中形成有凹槽230。通過凹槽230形成胎面花紋。胎面204包括基體層232和胎冠層 234。胎冠層234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基體層232的外側。胎冠層234層合在基體層232上方。 基體層232由粘附性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基體層232的典型基體橡膠是天然橡膠。胎冠層 234由耐磨性、耐熱性和抓地性能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
[0179] 穿透部分206穿透胎面204。穿透部分206的一個端部暴露在胎面表面228上。穿透 部分206的另一個端部接觸帶束層216。穿透部分206在周向方向上延伸。換句話講,穿透部 分206是環狀的。充氣輪胎202可包括多個穿透部分206,這些穿透部分206沒有形成環狀形 狀并且在周向方向上彼此分隔開。穿透部分206由導電交聯橡膠形成。
[0180]胎側208分別在徑向方向上幾乎從胎面204的端部向內延伸。胎側208的徑向外側 部分接合胎面204。胎側208的徑向內側部分接合胎搭接部210。胎側208由耐切割和耐候性 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胎側208防止胎體214受損。
[0181] 胎搭接部210分別在徑向方向上幾乎從胎側208的端部向內延伸。胎搭接部210在 軸向方向上設置在胎面212和胎體214的外側。胎搭接部210由耐磨性優異的交聯橡膠形成。 胎搭接部210接觸輪輞Rb的凸緣Fb。
[0182] 胎圈212在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胎搭接部210的內側。胎搭接部210在徑向方向 上幾乎從胎側208的端部向內延伸。因此,胎圈212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胎側208的內側。各 胎圈212包括芯236和三角膠條238。芯236是環形形狀的,包括不可拉伸繞線。繞線的典型材 料是鋼。三角膠條238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芯236的外側。三角膠條238在徑向方向上從芯 236向外延伸。三角膠條238徑向向外逐漸變細。三角膠條238由高硬度交聯橡膠形成。三角 膠條238也被稱為第一三角膠條。
[0183] 在充氣輪胎202中,通過正交聯的橡膠混合物來形成三角膠條238。橡膠混合物的 優選基體橡膠是二烯烴橡膠。二烯烴橡膠的具體示例包括天然橡膠(NR)、聚異戊二烯(IR)、 聚丁二烯(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和聚氯丁烯(CR)。可組合使用兩種或更多種類 型的橡膠。
[0184] 三角膠條238的橡膠混合物包括補強劑。補強劑通常是炭黑。可使用諸如FEF、GPF、 HAF、ISAF和SAF的炭黑。從三角膠條238的強度的角度來看,每100份(按重量計)的基體橡膠 的炭黑的量優選地大于或等于5份(按重量計)。從三角膠條238的柔性的角度來看,炭黑的 量優選地不大于50份(按重量計)。從因變形造成的生熱減少的角度來看,作為炭黑的補充 或替代,可使用二氧化硅。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干二氧化硅和濕二氧化硅。
[0185] 酌情地,向三角膠條238的橡膠混合物中添加交聯劑、軟化劑、硬脂酸、氧化鋅、抗 氧化劑、蠟、交聯活性劑等。
[0186] 胎體214包括一個胎體簾布層240。胎體簾布層240沿著胎面104、胎側208和胎搭接 部210的內側在兩側的胎圈212上并且在胎圈212之間延伸。胎體簾布層240在軸向方向上從 內側向著外側繞著各芯236翻起。通過這個翻起,胎體簾布層240包括主要部分242和翻起部 分244。胎體214的結構被稱為"1-0結構"。胎體214可包括兩個或更多個胎體簾布層240。
[0187] 如從圖5中清楚的,翻起部分244的端部246設置在充氣輪胎202的最大寬度位置 Pbb的徑向外側。翻起部分244主要有助于從最大寬度位置Pbb到充氣輪胎202中的芯236的 區域中的剛度。其中翻起部分244的端部246因此設置在最大寬度位置Pbb的徑向外側的胎 體214的結構也被稱為高翻起(HTU)結構。胎體214可被構造成,使得翻起部分244的端部246 設置在上述參考位置Pab附近。具有這種結構的胎體214的結構被稱為低翻起(LTU)結構。在 這種情況下,胎體214對質量的影響減小。低翻起(LTU)結構有助于減輕充氣輪胎202的重 量。
[0188] 在圖5中,實線BBLb代表胎圈基線。胎圈基線是限定其上安裝有充氣輪胎202的輪 輞Rb的輪輞直徑(參見JATMA)的線。胎圈基線在軸向方向上延伸。雙頭箭頭Hwb代表在徑向 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最大寬度位置Pbb的高度。雙頭箭頭Hcb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 基線到翻起部分244的端部246的高度。
[0189] 在充氣輪胎202中,當胎體214具有HTU結構時,高度Hcb與高度Hwb的比率大于或等 于1.1且不大于1.3。當胎體214具有LTU結構時,該比率大于或等于0.2且不大于0.4。
[0190] 胎體簾布層240包括彼此對準的多個簾線和貼膠橡膠。各簾線相對于赤道平面的 角度的絕對值是75°至90°。換句話講,胎體214形成徑向結構。簾線由有機纖維形成。有機纖 維的優選示例包括聚酯纖維、尼龍纖維、人造絲纖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纖維和芳族聚酰 胺纖維。
[0191] 帶束層216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胎面204的內側。帶束層216層合在胎體214上方。 帶束層216加固胎體214。帶束層216包括內層248和外層250。如從圖5中清楚的,在軸向方向 上,內層248的寬度略大于外層250的寬度。內層248和外層250中的每個包括彼此對準的多 個簾線和未示出的貼膠橡膠。各簾線相對于赤道平面傾斜。傾斜角的絕對值通常大于或等 于10°且不大于35°。內層248的簾線相對于赤道平面的傾斜方向與外層250的簾線相對于赤 道平面的傾斜方向相反。簾線的優選材料是鋼。有機纖維可用于簾線。帶束層216在軸向方 向上的寬度優選地大于或等于充氣輪胎202的最大寬度的0.7倍。帶束層216可包括三個或 更多個層。
[0192] 邊緣簾布筒218設置在帶束層216的徑向外側,分別在帶束層216的端部附近。各邊 緣簾布筒218包括簾線和未示出的貼膠橡膠。簾線被螺旋纏繞。邊緣簾布筒218具有所謂的 無接頭結構。簾線基本上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簾線相對于周向方向的角度小于或等于5°,更 優選地,小于或等于2°。帶束層216的端部被簾線保持,由此,禁止帶束層216被抬起。簾線由 有機纖維形成。有機纖維的優選示例包括尼龍纖維、聚酯纖維、人造絲纖維、聚萘二甲酸乙 二醇酯纖維和芳族聚酰胺纖維。
[0193] 內襯220設置在胎體214內側。內襯220接合胎體214的內表面。內襯220由氣密性優 異的交聯橡膠形成。內襯220的典型基體橡膠是異丁烯-異戊二烯橡膠或鹵化異丁烯-異戊 二烯橡膠。內襯220保持充氣輪胎202的內部壓力。
[0194] 胎圈包布222分別設置在胎圈212的附近。當將充氣輪胎202安裝到輪輞Rb上時,胎 圈包布222接觸輪輞Rb。通過該接觸,胎圈212附近的一些部分受到保護。在本實施方式中, 胎圈包布222由織物和浸乳在織物中的橡膠形成。胎圈包布222可與胎搭接部210形成一體。 在這種情況下,胎圈包布222的材料與胎搭接部210的材料相同。
[0195] 帶224在徑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三角膠條238的外側。如從附圖中清楚的,帶224在 軸向方向上設置在主要部分242的外側。帶224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胎體簾布層240的翻起 部分244的內側。在充氣輪胎202中,帶224分別設置在主要部分242和翻起部分244之間。換 句話講,帶224分別夾在主要部分242和翻起部分244之間。
[0196] 在充氣輪胎202中,通過正交聯的橡膠混合物來形成帶224。橡膠混合物的優選基 體橡膠是二烯烴橡膠。二烯烴橡膠的具體示例包括天然橡膠(NR)、聚異戊二烯(IR)、聚丁二 烯(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和聚氯丁烯(CR)。可組合使用兩種或更多種類型的橡 膠。
[0197] 帶224的橡膠混合物優選地包括補強劑。補強劑通常是炭黑。可使用諸如FEF、GPF、 HAF、ISAF和SAF的炭黑。從帶224的強度的角度來看,每100份(按重量計)的基體橡膠的炭黑 的量優選地大于或等于5份(按重量計)。從帶224的柔性的角度來看,炭黑的量優選地不大 于50份(按重量計)。從因變形造成的生熱減少的角度來看,作為炭黑的補充或替代,可使用 二氧化硅。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干二氧化硅和濕二氧化硅。
[0198] 酌情地,向帶224的橡膠混合物中添加交聯劑、軟化劑、硬脂酸、氧化鋅、抗氧化劑、 蠟、交聯活性劑等。
[0199] 支承層226在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帶224的外側。如上所述,在充氣輪胎202中, 胎體214具有高翻起結構,帶224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翻起部分244的內側。如從附圖中清楚 的,在充氣輪胎202中,在翻起部分244的徑向外側,支承層226層合在翻起部分244上方。支 承層226在徑向方向上沿著翻起部分244延伸。當胎體214具有上述的低翻起結構時,各翻起 部分244的端部246設置在參考位置Pab附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在帶224的徑向外側,支 承層226層合在帶224上方。在這種情況下,支承層226在徑向方向上沿著帶224延伸。支承層 226還被稱為第二二角膠條。
[0200] 在充氣輪胎202中,通過正交聯的橡膠混合物來形成支承層226。橡膠混合物的優 選基體橡膠是二烯烴橡膠。二烯烴橡膠的具體示例包括天然橡膠(NR)、聚異戊二烯(IR)、聚 丁二烯(BR)、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和聚氯丁烯(CR)。可組合使用兩種或更多種類型 的橡膠。
[0201] 支承層226的橡膠混合物優選地包括補強劑。補強劑通常是炭黑。可使用諸如FEF、 6卩?、1^、154?和54?的炭黑。從支承層226的強度的角度來看,每100份(按重量計)的基體橡 膠的炭黑的量優選地大于或等于5份(按重量計)。從支承層226的柔性的角度來看,炭黑的 量優選地不大于50份(按重量計)。從因變形造成的生熱減少的角度來看,作為炭黑的補充 或替代,可使用二氧化硅。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干二氧化硅和濕二氧化硅。
[0202] 酌情地,向支承層226的橡膠混合物中添加交聯劑、軟化劑、硬脂酸、氧化鋅、抗氧 化劑、蠟、交聯活性劑等。
[0203]在圖5中,雙頭箭頭Lab代表三角膠條238的長度。長度Lab被表示為從三角膠條238 的底表面的徑向方向上的中心(圖5中的參考符號Pcb)到其外端部252的長度。
[0204]在充氣輪胎202中,三角膠條238的外端部252設置在上述參考位置Pab的徑向內 偵k在充氣輪胎202中,三角膠條238的長度小于傳統三角膠條的長度。使用小三角膠條238 允許設計出具有小厚度的胎圈212部分。三角膠條238有助于充氣輪胎202的重量減輕。另 外,小三角膠條238允許胎體簾布層240具有適宜的輪廓(也被稱為殼體線)。具體地,在垂直 于充氣輪胎202的周向方向的剖視圖上,胎體簾布層240的輪廓近似于與充氣輪胎202的周 向方向垂直的剖視圖上的單個弧線。該輪廓允許禁止變形集中。小三角膠條238還有助于提 高耐久性。另外,由于胎體簾布層240具有適宜的輪廓,因此在充氣輪胎202中,胎側208部分 的整體變形。禁止胎側208部分以特定方式變形,由此,胎側208部分的整體有助于充氣輪胎 202的剛度。胎體簾布層240的輪廓有助于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定性。從這個角度來看,三 角膠條238的長度Lab優選地小于或等于15mm。在充氣輪胎202中,長度Lab優選地不小于 5mm。長度Lab被設置成不小于5mm的三角膠條238有助于胎圈212部分的剛度。具有適宜大小 的三角膠條238允許避免生產充氣輪胎202有困難。
[0205]在充氣輪胎202中,各帶224在三角膠條238的徑向外側的一部分處在徑向方向上 沿著胎體簾布層240的主要部分242延伸。如從附圖中清楚的,各帶224設置在從三角膠條 238的附近到最大寬度位置Pbb的區域中。帶2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在充氣輪胎202中,盡 管使用小三角膠條238造成橫向剛度減小,但對轉向輪的操作的反應快速。充氣輪胎202的 轉向穩定性優異。
[0206]帶224的外端部254的位置影響充氣輪胎202的加強筋的移動。加強筋的大移動影 響充氣輪胎202的滾動阻力。在充氣輪胎202中,帶224的外端部254的位置優選地等于徑向 方向上的輪胎202的最大寬度位置Pbb,或者帶224的外端部254優選地設置在最大寬度位置 Pbb的徑向內側。因此,可有效抑制加強筋的移動。在充氣輪胎202中,滾動阻力可減小。在本 發明中,當帶224的外端部254和充氣輪胎202的最大寬度位置Pbb之間的距離小于或等于 1mm時,帶224的外端部254的位置被定義為等于充氣輪胎202的最大寬度位置Pbb。
[0207]在圖5中,雙頭箭頭Lsb代表帶224的長度。長度Lsb被表示為從帶224的內端部256 到其外端部254的長度。沿著帶224測量長度Lsb。雙頭箭頭Hsb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 基線到帶224的外端部254的高度。
[0208] 在充氣輪胎202中,長度Lsb優選地大于或等于30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70mm。當長 度Lsb被設置成大于或等于30mm時,帶2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定性 優異。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度Lsb優選地大于或等于40m。當長度Lsb被設置成不大于70mm時, 帶224對質量和乘坐舒適度的影響減小。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度Lsb優選地不大于60m。
[0209] 在充氣輪胎202中,上述的高度Hsb與高度Hwb的比率優選地大于或等于0.5。因此, 帶2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從這個角度來看,該比率更優 選地大于或等于0.6。如上所述,從滾動阻力的角度來看,帶224的外端部254的位置在徑向 方向上優選地等于充氣輪胎202的最大寬度位置Pbb,或者帶224的外端部254優選地設置在 充氣輪胎202的最大寬度位置Pbb的徑向內側。因此,該比率優選地不大于1。
[0210]在參考位置Pab徑向內側的一部分中,充氣輪胎202接觸輪輞Rb。也就是說,充氣輪 胎202的在參考位置Pab徑向內側的一部分被輪輞Rb保持。同時,在參考位置Pab徑向外側的 一部分中,充氣輪胎202不接觸輪輞Rb。也就是說,充氣輪胎202的在參考位置Pab徑向外側 的一部分脫離輪輞Rb。在充氣輪胎202中,在參考位置Pab部分中,有可能出現變形集中。
[0211] 在充氣輪胎202中,支承層226在帶224的徑向外側的一部分中在徑向方向上從參 考位置Pab的附近幾乎向外延伸。支承層226的外端部258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參考位置Pab 的外側。支承層226發揮作用,以禁止充氣輪胎202的參考位置Pab部分變形。支承層226有助 于面內抗拒剛度。支承層226還允許在如轉向輪在速度是大約80km/h時轉動的情況下一樣 的加速度高的狀態下增強穩定性(接近空檔的狀態下的穩定性)。支承層226有助于進一步 提高轉向穩定性。
[0212] 如上所述,在充氣輪胎202中,小三角膠條238有助于減輕充氣輪胎202的重量。帶 224和支承層226允許提高面內抗扭剛度,由此有利于轉向穩定性。根據本發明,得到提高了 轉向穩定性同時抑制了質量增加的充氣輪胎202。
[0213] 在圖5中,雙頭箭頭Lrb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支承層226的內端部260到其外端部 258的長度。在本發明中,長度Lrb是支承層226的長度。
[0214] 在充氣輪胎202中,長度Lrb優選地大于或等于10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50mm。當長 度Lrb被設置成大于或等于10mm時,支承層226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 定性優異。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度Lrb優選地大于或等于20m。當長度Lrb被設置成不大于 50mm時,支承層226對質量和乘坐舒適度的影響減小。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度Lrb優選地不大 于40mm 〇
[0215]圖6示出圖5中示出的充氣輪胎202的一部分。在圖6中,上下方向代表充氣輪胎202 的徑向方向,左右方向代表充氣輪胎202的軸向方向,與附圖紙張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代表充 氣輪胎202的周向方向。在圖6中,雙頭箭頭Hbb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圖6中的實 線BBLb)到參考位置Pab的高度。高度Hbb的范圍通常是20mm至25mm。
[0216] 在圖6中,雙頭箭頭Dab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參考位置Pab到支承層226的內端部 260的距離。在本發明中,當支承層226的內端部260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參考位置Pab的內 側時,距離Dab被表示為負值。當支承層226的內端部260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參考位置Pab 的外側時,距離Dab被表示為正值。
[0217] 在充氣輪胎202中,距離Dab優選地小于或等于10mm。因此,支承層226的內端部260 被設置成更靠近參考位置Pab。在充氣輪胎202中,支承層226對面內抗扭剛度的幫助進一步 增強。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
[0218] 在充氣輪胎202中,支承層226的內端部260的位置在徑向方向上更優選地等于參 考位置Pab,或者支承層226的內端部260更優選地設置在參考位置Pab的徑向內側。換句話 講,距離Dab更優選地小于或等于0mm。因此,支承層226有效發揮作用,以減小充氣輪胎202 的參考位置Pab部分的變形。在充氣輪胎202中,進一步提高轉向穩定性。從支承層226對質 量的影響的角度來看,距離Dab優選地不小于-10mm。在本發明中,當支承層226的內端部260 和參考位置Pab之間的距離小于或等于1mm時,支承層226的內端部260的位置被定義為等于 參考位置Pab。
[0219] 如上所述,從轉向穩定性的角度來看,距離Dab優選地小于或等于10mm,更優選地, 小于或等于〇mm。從減輕重量的角度來看,距離Dab優選地不小于-10mm。也就是說,在充氣輪 胎202中,從轉向穩定性和減輕重量的角度來看,支承層226優選地被設置成,使得各支承層 226的內端部260設置在從徑向向內方向上與參考位置Pab相距10mm的位置到徑向向外方向 上與參考位置Pab相距10mm的位置的區域中。從進一步提高轉向穩定性的角度來看,支承層 226更優選地被設置成,使得各支承層226的內端部260設置在從徑向向內方向上與參考位 置Pab相距10mm的位置到參考位置Pab的區域中。
[0220]在圖6中,雙頭箭頭Dbb代表在徑向方向上的從參考位置Pab到支承層226的外端部 258的距離。
[0221] 在充氣輪胎202中,距離Dbb優選地大于或等于10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40mm。換句 話講,支承層226優選地被設置成,使得各支承層226的外端部258設置在從徑向向外方向上 與參考位置Pab相距10mm的位置到徑向向外方向上與參考位置Pab相距40mm的位置的區域 中。當距離Dbb被設置成大于或等于10mm時,支承層226有效地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 胎2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當距離Dbb被設置成不大于40mm時,支承層226對質量的影響減 小。對剛度的影響也減小,由此在充氣輪胎202中保持優異的乘坐舒適度。
[0222] 在圖6中,雙頭箭頭tsb代表帶224的厚度。雙頭箭頭trb代表支承層226的厚度。厚 度tsb和厚度trb均被表示為最大厚度。
[0223] 在充氣輪胎202中,厚度tsb優選地大于或等于0.5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2mm。當厚 度tsb被設置成大于或等于0.5mm時,帶2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定 性優異。當厚度tsb被設置成不大于2mm時,帶224對質量的影響可減小。由于充氣輪胎202具 有適宜的質量,因此成本和滾動阻力的增大可減小。
[0224] 在充氣輪胎202中,厚度trb優選地大于或等于1mm并且優選地不大于2mm。當厚度 trb被設置成大于或等于1mm時,支承層226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定 性優異。當厚度trb被設置成不大于2mm時,支承層226對質量的影響減小。由于充氣輪胎202 具有適宜的質量,因此成本和滾動阻力的增大可減小。
[0225]在充氣輪胎202中,如圖5和圖6中所示,胎體簾布層240的翻起部分244優選地分別 夾在帶224和支承層226之間。因此,翻起部分244被保持,由此向胎體簾布層240施加適宜的 張力。由于胎體簾布層240具有高張力,因此在充氣輪胎202中產生高轉向力。充氣輪胎202 的轉向穩定性優異。當在充氣輪胎202中胎體214具有LTU結構時,翻起部分244的端部246可 分別夾在帶224和支承層226之間。因此,可得到相同效果。
[0226]當充氣輪胎202變形時,充氣輪胎202的胎側208部分的內側部分被壓縮,并且其外 側部分被牽動、伸長。在充氣輪胎202中,帶224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翻起部分244的內側。因 此,相比于沒有帶224的傳統輪胎的翻起部分,翻起部分244設置在軸向外側部分中。在充氣 輪胎202中,在翻起部分244中產生比傳統輪胎的翻起部分中產生的張力高的張力。在其內 產生高張力的翻起部分244有助于充氣輪胎202的剛度。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
[0227] 在充氣輪胎202中,支承層226的硬度優選地高于或等于80并且優選地不高于95。 當硬度被設置成高于或等于80時,支承層226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 定性優異。當硬度被設置成不高于95時,適宜地保持支承層226的剛度。充氣輪胎202的乘坐 舒適度優異。
[0228] 使用遵從標準"JIS K6253"的A型硬度計來測量支承層226的硬度。將硬度計壓貼 圖5中示出的剖視表面,以測量硬度。在23°C的溫度下執行測量。以與針支承層226的硬度相 同的方式,測量下述的帶224和三角膠條238中的每個的硬度。
[0229] 在充氣輪胎202中,帶224的硬度優選地高于或等于80并且優選地不高于95。當硬 度被設置成高于或等于80時,帶224有助于面內抗扭剛度。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 當硬度被設置成不高于95時,適宜地保持帶224的剛度。充氣輪胎202的乘坐舒適度優異。 [0230]在充氣輪胎202中,三角膠條238的硬度優選地高于或等于80并且優選地不高于 95。當硬度被設置成高于或等于80時,三角膠條238有效地有助于將充氣輪胎202固定于輪 輞Rb。充氣輪胎202的轉向穩定性優異。當硬度被設置成不高于95時,適宜地保持三角膠條 238的剛度。充氣輪胎202的乘坐舒適度優異。
[0231]如上所述,在充氣輪胎202中,三角膠條238由交聯橡膠形成。帶224由交聯橡膠形 成。支承層226由交聯橡膠形成。從生產率的角度來看,帶224優選地由與三角膠條238的交 聯橡膠類似的交聯橡膠形成。從同一角度來看,支承層226優選地由與三角膠條238的交聯 橡膠類似的交聯橡膠形成。特別優選地,帶224和支承層226均由與三角膠條238的交聯橡膠 類似的交聯橡膠形成,也就是說,通過正交聯的相同橡膠混合物形成三角膠條238、帶224和 支承層226。
[0232]在充氣輪胎202中,從減少滾動阻力的角度來看,支承層226的損耗角正切(tanS) 優選地小于或等于0.18。因此,支承層226中的生熱減少。生熱減少造成充氣輪胎202的滾動 阻力減小。因此,充氣輪胎202有助于減少車輛的燃料消耗。從這個角度來看,損耗角正切更 優選地小于或等于0.14。損耗角正切越小,結果越好。因此,沒有限定損耗角正切的下限。
[0233] 在本發明中,遵從標準"JIS K6394"測量支承層226的損耗角正切。測量條件如下。 還以與針對支承層226的損耗角正切相同的方式,測量下述的帶224和三角膠條238的損耗 角正切。
[0234] 粘彈性頻譜儀:Iwamoto Seisakusho的 "VESF-3"
[0235] 初始應變:10%
[0236] 動態應變:±1%
[0237] 頻率:l〇Hz [0238]變形模式:張緊 [0239] 測量溫度:70°C
[0240]在充氣輪胎202中,從減小滾動阻力的角度來看,帶224的損耗角正切優選地小于 或等于0.18。因此,帶224中的生熱減少。生熱減少造成充氣輪胎202的滾動阻力減小。因此, 充氣輪胎202有助于減少車輛的燃料消耗。從這個角度來看,損耗角正切更優選地小于或等 于0.14。損耗角正切越小,結果越好。因此,沒有限定損耗角正切的下限。
[0241]在充氣輪胎202中,從減小滾動阻力的角度來看,三角膠條238的損耗角正切優選 地小于或等于0.18。因此,三角膠條238中的生熱減少。生熱減少造成充氣輪胎202的滾動阻 力減小。因此,充氣輪胎202有助于減少車輛的燃料消耗。從這個角度來看,損耗角正切更優 選地小于或等于0.14。損耗角正切越小,結果越好。因此,沒有限定損耗角正切的下限。
[0242] 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具有如子段落[1]至[19]中描述的特征。
[0243] [ 1 ] -種充氣輪胎,該充氣輪胎包括:胎面,該胎面具有形成胎面表面的外表面;一 對胎側,所述胎側在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面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一對胎搭接部,所述 胎搭接部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側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一對胎圈,所述胎圈在 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胎搭接部的內側;胎體,該胎體沿著所述胎面和所述胎側的內 側在所述胎圈中的一個和所述胎圈中的另一個上并且在這兩個胎圈之間延伸;以及一對 帶,所述帶在所述徑向方向上沿著所述胎體分別從所述胎圈幾乎向外延伸,其中,
[0244]所述胎圈包括:芯;第一三角膠條,該第一三角膠條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所述芯向 外延伸;以及第二三角膠條,該第二三角膠條在所述軸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一三角膠條 的外側,
[0245] 所述胎體包括胎體簾布層,
[0246] 所述胎體簾布層在所述軸向方向上從內側向著外側繞著所述芯翻起,并且所述胎 體簾布層包括主要部分和通過將所述胎體簾布層翻起而形成的翻起部分,
[0247] 所述翻起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一三角膠條和所述第二三角膠條之間,并且所述翻起 部分在所述第一三角膠條的外端部的徑向外側的部分中接觸所述主要部分,
[0248] 所述第二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翻起部分的端部外側,
[0249] 各帶的外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徑向方向上等于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最大寬度所在的 位置,或者各帶的外端部設置在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所述最大寬度所在的所述位置的徑向內 側,并且
[0250] 各帶的復合彈性模量高于或等于60MPa且不高于70MPa。
[0251] [2]根據上述[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第一三角膠條的長度大于或等于5mm且 不大于15mm 〇
[0252] [3]根據上述[1]或[2]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從各第一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到所述 翻起部分中的對應翻起部分的端部的長度大于或等于l〇mm。
[0253] [4]根據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所述充氣輪胎包括:
[0254] -對胎圈包布,所述胎圈包布在所述軸向方向上分別從內側向著外側繞著所述胎 圈翻起,其中,
[0255] 各胎圈包布的個纟而部在所述軸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翻起部分中的對應翻起部 分和所述胎搭接部中的對應胎搭接部之間,
[0256] 從胎圈基線到各胎圈包布的所述一個端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mm且不大于22mm, 并且
[0257] 當所述充氣輪胎安裝到輪輞上時,所述胎圈包布接觸所述輪輞。
[0258] [5]根據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帶在所述徑向方向上 沿著所述主要部分從所述第二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向外延伸。
[0259] [6]-種充氣輪胎,該充氣輪胎包括:胎面;一對胎側;一對胎圈;胎體;以及一對補 強層,其中,
[0260] 所述胎側在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面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
[0261] 所述胎圈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胎側的內側,
[0262] 所述胎體沿著所述胎面和所述胎側的內側在所述胎圈中的一個和所述胎圈中的 另一個上并且在這兩個胎圈之間延伸,
[0263] 所述補強層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胎體的外側,
[0264] 所述胎圈包括芯和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芯向外延伸的三角膠條,
[0265] 所述補強層在所述徑向方向上沿著所述胎體從所述三角膠條的外端部附近的部 分向外延伸,并且各補強層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該補強層的內部分向外逐漸變細,
[0266] 當參考位置被定義為所述充氣輪胎的外表面上的如下位置時,所述三角膠條的外 端部中的每個在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參考位置的內側,其中所述位置對應于當所述 充氣輪胎安裝到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正常內部壓力時所述充氣輪胎和所述輪輞彼此 接觸的接觸表面的徑向外邊緣,并且
[0267] 各補強層的內端部設置在與所述三角膠條中的對應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徑向向 外方向上相距l〇mm的位置的內側。
[0268] [7]根據上述[6]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補強層的外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徑向方 向上等于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最大寬度時所在的位置,或者各補強層的外端部設置在所述充 氣輪胎具有所述最大寬度時所在的所述位置的徑向內側。
[0269] [8]根據上述[6]或[7]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在所述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 各補強層的外端部的高度相對于所述充氣輪胎的橫切面高度的比率大于或等于0.4。
[0270] [9]根據上述[6]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補強層的內端部的位置 在所述徑向方向上等于所述三角膠條中的對應三角膠條的外端部,或者各補強層的內端部 設置在所述三角膠條中的對應三角膠條的外端部的徑向內側。
[0271] [10]根據上述[9]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當各補強層的內端部設置在所述三角膠 條中的對應三角膠條的外端部的徑向內側時,各補強層的內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徑向方向上 等于與所述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徑向向內方向相距l〇mm的位置,或者所述補強層的內端部 設置在與所述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徑向向內方向上相距l〇mm的所述位置的徑向外側。
[0272] [11]根據上述[6]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補強層的厚度大于或 等于1mm且不大于3mm。
[0273] [12]根據上述[6]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補強層的長度大于或 等于60mm且不大于80mm。
[0274] [ 13 ] -種充氣輪胎,該充氣輪胎包括:胎面;一對胎側;一對胎搭接部;一對胎圈; 胎體;一對帶;以及一對支承層,其中,
[0275] 所述胎側在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面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
[0276] 所述胎搭接部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側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
[0277] 所述胎圈在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胎搭接部的內側,
[0278] 所述胎體沿著所述胎面和所述胎側的內側在所述胎圈中的一個和所述胎圈中的 另一個上并且在這兩個胎圈之間延伸,
[0279] 所述胎圈包括芯和在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芯的外側的三角膠條,
[0280] 所述胎體包括胎體簾布層,所述胎體簾布層在所述軸向方向上從內側向著外側繞 著所述芯翻起,并且所述胎體簾布層包括主要部分和通過將所述胎體簾布層翻起而形成的 翻起部分,
[0281] 所述帶分別在所述三角膠條的徑向外側的部分中在所述徑向方向上沿著所述主 要部分延伸,
[0282] 所述支承層在所述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帶的外側,以及
[0283] 當參考位置被定義為所述充氣輪胎的外表面上的如下位置時,各三角膠條的外端 部在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參考位置的內側,其中所述位置對應于當所述充氣輪胎安 裝到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正常內部壓力時所述充氣輪胎和所述輪輞彼此接觸的接觸 表面的徑向外邊緣,并且
[0284] 各支承層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所述參考位置附近的部分幾乎向外延伸。
[0285] [14]根據上述[13]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在所述徑向方向上的從所述參考位置 到所述支承層中的對應支承層的內端部的距離小于或等于l〇mm。
[0286] [15]根據上述[14]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支承層的內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徑向 方向上等于所述參考位置,或者各支承層的內端部設置在所述參考位置的徑向內側。
[0287] [16]根據上述[13]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支承層的長度大于 或等于20mm且不大于40mm。
[0288] [17]根據上述[13]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支承層的厚度大于 或等于lmm且不大于2mm。
[0289] [18]根據上述[13]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帶的外端部的位置 在所述徑向方向上等于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最大寬度時所在的位置,或者各帶的外端部設置 在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所述最大寬度時所在的所述位置的徑向內側。
[0290] [19]根據上述[13]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翻起部分分別設 置在所述帶和所述支承層之間。
[0291 ]實施例
[0292]下文中,根據實施例,本發明的效果將變得清楚。然而,基于對實施例的描述,不應 該限制性地解釋本發明。
[0293][實驗 1]
[0294] [實施例1]
[0295] 得到具有圖1中示出的基本結構和以下表1中指示的規格的實施例1的充氣輪胎。 充氣輪胎的尺寸是195/65R15。通過正交聯的相同橡膠混合物形成第一三角膠條、第二三角 膠條和帶。
[0296] [比較例1至3]
[0297] 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比較例1至3的輪胎,不同的是,沒有設置第二三 角膠條和帶并且長度L1、高度He和長度Lp是如以下在表1中所指示的。比較例1代表傳統輪 胎。
[0298] [比較例4]
[0299]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比較例4的輪胎,不同的是,沒有設置帶。
[0300] [比較例5]
[0301]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比較例5的輪胎,不同的是,沒有設置第二三角膠 條。
[0302][實施例2和比較例6至7]
[0303] 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2和比較例6至7的輪胎,不同的是,用于帶 的橡膠混合物是不同的并且彈性模量Es是如以下在表2中所指示的。
[0304] [實施例3至5和比較例8]
[0305] 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3至5和比較例8的輪胎,不同的是,帶的長 度Ls是不同的并且比率(Hs/Hb)是如以下在表3中所指示的。
[0306][實施例6至8]
[0307]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6至8的輪胎,不同的是,用于第一三角膠 條的橡膠混合物、用于第二三角膠條的橡膠混合物、用于帶的橡膠混合物是不同的,并且彈 性模量E1、彈性模量E2和彈性模量Es是如以下在表4中所指示的。在實施例6至8中的每個 中,通過正交聯的相同橡膠混合物來形成第一三角膠條、第二三角膠條和帶。
[0308][實施例9至I2]
[0309]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9至12的輪胎,不同的是,第一三角膠條的 長度L1是如以下在表5中所指示的。
[0310][實施例13至17]
[0311]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13至17的輪胎,不同的是,高度He是如以 下在表6中所指示的。
[0312][實施例18至21]
[0313]均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18至21的輪胎,不同的是,長度Lp是如以 下在表7中所指示的。
[0314][測量面內抗扭剛度和轉向力]
[0315]使用平坦帶型輪胎六分量力測量裝置在以下測量條件下測量面內抗扭剛度和轉 向力。
[0316]所使用的輪輞:6.0JJ
[0317] 內部壓力:210kPa
[0318] 負載:2.55kN
[0319] 速度:80km/h
[0320] 外傾角:0°
[0321]側偏角:1.0°
[0322]以下,在表1至表7中指示給定值,其中,比較例1的輪胎的面內抗扭剛度和轉向力 中的每個的值是1〇〇。這些值越大,面內抗扭剛度和轉向力越高。
[0323][評價橫向剛度]
[0324] 在以下條件下測量各輪胎的橫向剛度常數。
[0325] 所使用的輪輞:6.0JJ
[0326] 內部壓力:210kPa
[0327] 負載:4.24kN
[0328] 以下,在表1至表7中指示給定值,其中,比較例1的輪胎的橫向剛度常數的值是 100。值越大,橫向剛度越高。
[0329][轉向穩定性和乘坐舒適度]
[0330]將各輪胎安裝到6.0JJ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210kPa的內部壓力。將輪胎安 裝到發動機排量是ISOOcc的乘用車。讓駕駛員在賽車環道上駕駛乘用車并且評價轉向穩定 性和乘坐舒適度。在評價轉向穩定性時,檢查接近N(空檔)的狀態下的穩定性、改變車道的 穩定性、和干燥跑道上的轉向(DRY轉向)的穩定性。這些結果在以下被指示為表1至表7中的 給定值。值越大,評價越好。
[0331][耐久性]
[0332] 將各輪胎安裝到正常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250kPa的內部壓力。將輪胎安裝 到圓筒型輪胎測試機,向輪胎施加8.15kN的豎直負載。執行將輪胎在具有1.7m半徑的圓筒 上以100km/h的速度運行。測量直到發現輪胎受損之前的運行距離。這些結果在以下被指示 為比較例的值是100的情況下表1至表7中的給定值。值越大,評價越好。
[0333] [質量]
[0334] 測量一個輪胎的質量。這些結果在以下被指示為比較例1的值是100的情況下的表 1至表7中的給定值。值越小,評價越好。
[0335] [噪聲]
[0336]將各輪胎安裝到尺寸為6.0JJ的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210kPa的內部壓力。 將輪胎安裝到發動機排量是ISOOcc的乘用車。使乘用車在具有高粗糙度的瀝青路表面上以 60km/h的速度運行。通過聲音收集麥克風來測量運行期間駕駛員座位處100Hz頻帶下的噪 聲大小(dB)。測得值在以下被指示為比較例的值是100的情況下表1至表7中的給定值。值越 小,道路噪聲越小。
[0337] [表 1]
[0338] 表1評價結果
[0339]
[0340] [表 2]
[0341 ]表2評價結果
[0343] [表 3]
[0344] 表3評價結果
[0345]
[0346] [表 4]
[0347] 表4評價結果
[0349] [表 5]
[0350] 表5評價結果
[0358] 如表1至表7中所指示的,相比于比較例中的輪胎,這些實施例的輪胎中的評價較 高。評價結果明確指示本發明是較好的。
[0359] [實驗2]
[0360][實施例 la]
[0361]生產圖3至圖4中示出的輪胎。輪胎的尺寸是195/65R15。三角膠條的硬度是85。補 強層的硬度是85。在實施例la中,通過相同橡膠混合物來形成三角膠條和補強層。在徑向方 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參考位置Paa的高度Haa是22mm。
[0362][比較例 la]
[0363]比較例la代表傳統輪胎。在比較例la中,使用傳統三角膠條(長度= 35mm),并且不 設置補強層。
[0364] [比較例加]
[0365] 以與實施例la相同的方式,得到比較例2a的輪胎,不同的是,沒有設置補強層。
[0366] [實施例加至3a]
[0367] 均以與實施例la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2a至3a的輪胎,不同的是,補強層的厚度 tra如下在表8中指示。
[0368] [實施例4a 至 10a]
[0369]均以與實施例la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4a至10a的輪胎,不同的是,調節補強層 的長度Lra并且比率(Hra/Ha)如下在表9中指示。在實施例9a中,補強層的外端部的位置等 于徑向方向上的最大寬度位置Pba。在實施例10a中,補強層的外端部設置在最大寬度位置 Pba的徑向外側。
[0370] [實施例11a至15a和比較例3a]
[0371] 均以與實施例la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11a至15a和比較例3a的輪胎,不同的是, 調節補強層的長度Lra并且距離Da如下在表10中指示。
[0372][測量面內抗扭剛度和轉向力]
[0373]使用平坦帶型輪胎六分量力測量裝置在以下測量條件下測量面內抗扭剛度和轉 向力。
[0374]所使用的輪輞:6.0JJ
[0375] 內部壓力:210kPa
[0376] 負載:2.55kN
[0377] 速度:80km/h
[0378] 外傾角:〇°
[0379] 側偏角:1.0°
[0380] 以下,在表8至表10中指示給定值,其中,比較例la的輪胎的面內抗扭剛度和轉向 力中的每個的值是1〇〇。這些值越大,面內抗扭剛度和轉向力越高。
[0381][評價橫向剛度]
[0382]在以下條件下測量各輪胎的橫向剛度常數。
[0383]所使用的輪輞:6.0JJ
[0384] 內部壓力:210kPa
[0385] 負載:4.24kN
[0386] 以下,在表8至表10中指示給定值,其中,比較例la的輪胎的橫向剛度常數的值是 100。值越大,橫向剛度越高。
[0387] [滾動阻力]
[0388]使用滾動阻力測試機器在以下測量條件下測量滾動阻力。
[0389]所使用的輪輞:6.0 J J (由鋁合金制成)
[0390] 內部壓力:210kPa
[0391] 負載:4.82kN
[0392] 速度:80km/h
[0393] 這些結果在以下被指示為比較例la的值是100的情況下的表8至表10中的給定值。 值越小,評價越好。
[0394][質量]
[0395]測量一個輪胎的質量。這些結果在以下被指示為比較例la的值是100的情況下的 表8至表10中的給定值。值越小,評價越好。
[0396][轉向穩定性和乘坐舒適度]
[0397] 將各輪胎安裝到6.0JJ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210kPa的內部壓力。將輪胎安 裝到發動機排量是ISOOcc的乘用車。讓駕駛員在賽車環道上駕駛乘用車并且評價轉向穩定 性和乘坐舒適度。在評價轉向穩定性時,檢查接近N(空檔)的狀態下的穩定性、改變車道的 穩定性、和干燥跑道上的轉向(DRY轉向)的穩定性。這些結果在以下被指示為表8至表10中 的給定值。值越大,評價越好。
[0398] [表 8]
[0399] 表8評價結果
[0401][表9]
[0402] 表9評價結果
[0403]
[0404] [表 10]
[0405] 表10評價結果
[0407] 如表8至表10中所指示的,相比于比較例中的輪胎,這些實施例的輪胎中的評價較 高。評價結果明確指示本發明是較好的。
[0408] [實驗 3]
[0409] [實施例lb]
[0410]生產圖5至圖6中示出的輪胎。輪胎的尺寸是195/65R15。表11中的"胎體的結構"的 方格中的"HTU"指示胎體具有"高翻起"結構。"夾層結構"的單元中的"Y"指示翻起部分設置 在帶和支承層之間。在實施例lb中,通過相同橡膠混合物來形成三角膠條、帶和支承層。帶 的長度Lsb是50mm。帶的厚度tsb是1.0mm。在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參考位置Pab的高 度 Hbb 是 22_。
[0411][比較例lb]
[0412]比較例lb代表傳統輪胎。在比較例lb中,使用傳統三角膠條(長度= 35mm),并且沒 有設置帶和支承層。
[0413] [比較例 2b]
[0414] 以與實施例lb相同的方式,得到比較例2b的輪胎,不同的是,沒有設置支承層。
[0415] [實施例北至4b]
[0416] 均以與實施例lb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2b至4b的輪胎,不同的是,支承層的厚度 trb如下在表11中指示。
[0417] [實施例5b至lib和實施例13b]
[0418] 均以與實施例lb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5b至lib和實施例13b的輪胎,不同的是, 長度Lrb、距離Dab和距離Dbb如下在表12和表13中指示。
[0419][實施例12b]
[0420]均以與實施例lb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12b的輪胎,不同的是,距離Dab和距離 Dbb如下在表13中指示。
[0421] [實施例14b]
[0422] 均以與實施例1 b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14 b的輪胎,不同的是,胎體的結構是低 翻起結構。表14中的"胎體的結構"的單元中的"LTU"指示胎體具有"低翻起"結構。
[0423] [實施例15b 至 17b]
[0424] 均以與實施例lb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15b至17b的輪胎,不同的是,胎體的結構 是低翻起結構,長度Lrb、距離Dab和距離Dbb如下在表14中指示。在實施例17b中,翻起部分 沒有設置在帶和支承層之間。如在表14中的"夾層結構"的單元中的"N"地指示這種狀態。
[0425] [實施例1油至2lb]
[0426] 均以與實施例lb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18b至21b的輪胎,不同的是,支承層的橡 膠混合物是不同的并且其硬度如下在表15中指示。三角膠條和帶類似于實施例lb中的三角 膠條和帶。
[0427] [實施例22b 至 24b]
[0428]均以與實施例lb相同的方式,得到實施例22b至24b的輪胎,不同的是,三角膠條的 長度Lab如下在表16中指示。
[0429][滾動阻力]
[0430]使用滾動阻力測試機器在以下測量條件下測量滾動阻力。
[0431]所使用的輪輞:6.0 J J (由鋁合金制成)
[0432] 內部壓力:210kPa
[0433] 負載:4.82kN
[0434] 速度:80km/h
[0435] 這些結果在以下被指示為比較例lb的值是100的情況下的表11至表16中的給定 值。值越小,評價越好。
[0436] [質量]
[0437] 測量一個輪胎的質量。這些結果在以下被指示為比較例lb的值是100的情況下的 表11至表16中的給定值。值越小,評價越好。
[0438][轉向穩定性和乘坐舒適度]
[0439]將各輪胎安裝到6.0JJ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210kPa的內部壓力。將輪胎安 裝到發動機排量是ISOOcc的乘用車。讓駕駛員在賽車環道上駕駛乘用車并且評價轉向穩定 性和乘坐舒適度。在評價轉向穩定性時,檢查接近N(空檔)的狀態下的穩定性、改變車道的 穩定性、和干燥跑道上的轉向的穩定性。這些結果在以下被指示為表11至表16中的給定值。 值越大,評價越好。
[0440] [表11]
[0441] 表11評價結果
[0442]
[0443] [表 12]
[0444] 表12評價結果
[0445]
[0446] [表13]
[0447] 表13評價結果
[0449] [表 14]
[0450] 表14評價結果
[0452] [表 15]
[0453] 表15評價結果
[0455] [表 16]
[0456] 表16評價結果
[0458] 如表11至表16中所指示的,相比于比較例中的輪胎,這些實施例的輪胎中的評價 較高。評價結果明確指示本發明是較好的。
[0459] 工業實用性
[0460] 上述的充氣輪胎還可應用于各種交通工具。
[0461] 對參考符號的描述
[0462] 2、102、202 …輪胎
[0463] 4、104、204 …胎面
[0464] 8、108、208 …胎側
[0465] 10、110、210 …胎搭接部
[0466] 12、112、212 …胎圈
[0467] 14、114、214 …胎體
[0468] 24、224 …帶
[0469] 26、126、228 …胎面表面
[0470] 34、134、236 …芯
[0471 ] 36…第一三角膠條
[0472] 38…第二三角膠條
[0473] 40…第二三角膠條38的外端部
[0474] 42…第一三角膠條36的外端部
[0475] 44、138、240…胎體簾布層
[0476] 46、140、242 …主要部分
[0477] 48、142、244 …翻起部分
[0478] 50…翻起部分48的端部
[0479] 52…胎搭接部10的外端部
[0480] 54…第二三角膠條38的內端部
[0481 ] 60…胎圈包布22的一個端部
[0482] 64…帶24的外端部
[0483] 124…補強層
[0484] 136、238…三角膠條
[0485] 144…翻起部分142的端部
[0486] 150…三角膠條136的底表面
[0487] 152…三角膠條136的外端部
[0488] 154…補強層124的內端部
[0489] 156…補強層124的外端部
[0490] 226…支承層
[0491 ] 246…翻起部分244的端部
[0492] 252…三角膠條238的外端部
[0493] 254…帶224的外端部
[0494] 256…帶224的內端部
[0495] 258…支承層226的外端部
[0496] 260…支承層226的內端部
【主權項】
1. 一種充氣輪胎,該充氣輪胎包括: 胎面,該胎面具有形成胎面表面的外表面; 一對胎側,所述胎側在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面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 一對胎搭接部,所述胎搭接部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側的端部幾乎向內延 伸; 一對胎圈,所述胎圈在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胎搭接部的內側; 胎體,該胎體沿著所述胎面和所述胎側的內側在所述胎圈中的一個和所述胎圈中的另 一個上并且在這兩個胎圈之間延伸;以及 一對帶,所述帶在所述徑向方向上沿著所述胎體分別從所述胎圈幾乎向外延伸,其中, 所述胎圈包括:芯;第一三角膠條,該第一三角膠條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所述芯向外延 伸;以及第二三角膠條,該第二三角膠條在所述軸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一三角膠條的外 側, 所述胎體包括胎體簾布層, 所述胎體簾布層在所述軸向方向上從內側向著外側繞著所述芯翻起,并且所述胎體簾 布層包括主要部分和通過將所述胎體簾布層翻起而形成的翻起部分, 所述翻起部分設置在所述第一三角膠條和所述第二三角膠條之間,并且所述翻起部分 在所述第一三角膠條的外端部的徑向外側的部分中接觸所述主要部分, 所述第二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翻起部分的端部外側, 各帶的外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徑向方向上等于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最大寬度時所在的位 置,或者各帶的外端部設置在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所述最大寬度時所在的所述位置的徑向內 側,并且 各帶的復合彈性模量高于或等于60MPa且不高于70MPa。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第一三角膠條的長度大于或等于5mm且不 大于15mm 〇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從各第一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到所述翻起 部分中的對應翻起部分的端部的長度大于或等于l〇mm。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所述充氣輪胎包括: 一對胎圈包布,所述胎圈包布在所述軸向方向上分別從內側向著外側繞著所述胎圈翻 起,其中, 各胎圈包布的一個端部在所述軸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翻起部分中的對應翻起部分和 所述胎搭接部中的對應翻起部分之間, 從胎圈基線到各胎圈包布的所述一個端部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mm且不大于22mm,并且 當所述充氣輪胎安裝到輪輞上時,所述胎圈包布接觸所述輪輞。5. 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帶在所述徑向方向上沿著 所述主要部分從所述第二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向外延伸。6. -種充氣輪胎,該充氣輪胎包括: 胎面; 一對胎側; 一對胎圈; 胎體;以及 一對補強層,其中, 所述胎側在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面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 所述胎圈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胎側的內側, 所述胎體沿著所述胎面和所述胎側的內側在所述胎圈中的一個和所述胎圈中的另一 個上并且在這兩個胎圈之間延伸, 所述補強層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胎體的外側, 所述胎圈包括芯和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芯向外延伸的三角膠條, 所述補強層在所述徑向方向上沿著所述胎體從所述三角膠條的外端部附近的部分向 外延伸,并且各補強層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該補強層的內部分向外逐漸變細, 當參考位置被定義為所述充氣輪胎的外表面上的如下位置時,所述三角膠條的外端部 中的每個在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參考位置的內側,其中所述位置對應于當所述充氣 輪胎安裝到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正常內部壓力時所述充氣輪胎和所述輪輞彼此接觸 的接觸表面的徑向外邊緣,并且 各補強層的內端部設置在與所述三角膠條中的對應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徑向向外方 向上相距10mm的位置的內側。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補強層的外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徑向方向上 等于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最大寬度時所在的位置,或者各補強層的外端部設置在所述充氣輪 胎具有所述最大寬度時所在的所述位置的徑向內側。8. 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在所述徑向方向上的從胎圈基線到各補 強層的外端部的高度相對于所述充氣輪胎的橫切面高度的比率大于或等于0.4。9. 根據權利要求6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補強層的內端部的位置在所 述徑向方向上等于所述三角膠條中的對應三角膠條的外端部,或者各補強層的內端部設置 在所述三角膠條中的對應三角膠條的外端部的徑向內側。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當各補強層的內端部設置在所述三角膠條 中的對應三角膠條的外端部的徑向內側時,各補強層的內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徑向方向上等 于與所述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徑向向內方向上相距l〇mm的位置,或者所述補強層的內端部 設置在與所述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徑向向內方向上相距l〇mm的所述位置的徑向外側。11. 根據權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補強層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1mm且不大于3mm。12. 根據權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補強層的長度大于或等于 60mm且不大于80mm。13. -種充氣輪胎,該充氣輪胎包括: 胎面; 一對胎側; 一對胎搭接部; 一對胎圈; 胎體; 一對帶;以及 一對支承層,其中, 所述胎側在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面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 所述胎搭接部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分別從所述胎側的端部幾乎向內延伸, 所述胎圈在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胎搭接部的內側, 所述胎體沿著所述胎面和所述胎側的內側在所述胎圈中的一個和所述胎圈中的另一 個上并且在這兩個胎圈之間延伸, 所述胎圈包括芯和在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芯的外側的三角膠條, 所述胎體包括胎體簾布層,所述胎體簾布層在所述軸向方向上從內側向著外側繞著所 述芯翻起,并且所述胎體簾布層包括主要部分和通過將所述胎體簾布層翻起而形成的翻起 部分, 所述帶分別在所述三角膠條的徑向外側的部分中在所述徑向方向上沿著所述主要部 分延伸, 所述支承層在所述軸向方向上分別設置在所述帶的外側,并且 當參考位置被定義為所述充氣輪胎的外表面上的如下位置時,各三角膠條的外端部在 所述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所述參考位置的內側,其中所述位置對應于當所述充氣輪胎安裝到 輪輞上并且充入空氣達到正常內部壓力時所述充氣輪胎和所述輪輞彼此接觸的接觸表面 的徑向外邊緣,并且 各支承層在所述徑向方向上從所述參考位置附近的部分幾乎向外延伸。14. 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在所述徑向方向上的從所述參考位置到所 述支承層中的對應支承層的內端部的距離小于或等于1 Omm。15. 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支承層的內端部的位置在所述徑向方向 上等于所述參考位置,或者各支承層的內端部設置在所述參考位置的徑向內側。16. 根據權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支承層的長度大于或等于 20mm且不大于40mm。17. 根據權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支承層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1mm且不大于2mm。18. 根據權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各帶的外端部的位置在所述 徑向方向上等于所述充氣輪胎具有最大寬度時所在的位置,或者各帶的外端部設置在所述 充氣輪胎具有所述最大寬度時所在的位置的徑向內側。19. 根據權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所述翻起部分分別設置在所 述帶和所述支承層之間。
【文檔編號】B60C15/06GK106029404SQ201580010688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2月23日
【發明人】宗澤吾郎, 高田匠, 光岡昌典, 小木曾敬紀
【申請人】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