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將列尾主機鎖固在列車尾部的裝置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對列車風壓報警系統中的列尾主機執行鎖緊的方法和裝置,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掛桿式列尾主機鎖緊方法以及相應的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為了消除由于取消了鐵路貨運列車的守車(車長)而無法及時了解列車尾部車廂狀況的安全隱患,普遍采用了在列車尾部安裝風壓報警設備的措施。在采用上述設計方案的情況下,一般需要在列車尾部的固定一個列尾裝置,該裝置通過無線電臺與牽引機車進行通訊,從而實現了多項功能顯示列車尾部風壓值、確認列車的完整性、以及對風管的泄露進行自動檢測等,因此,該列尾裝置也被稱為列尾主機。
列尾主機通常被可拆卸地固定到列車的尾部上,以便能根據列車的編組、解編、以及現場工作條件而進行拆卸或鎖緊安裝。在現有技術中,列尾主機在列車上的安裝采用尾鉤卡接式,方式單一。
在現有的技術方案中,為了在列車的尾部安裝或緊固信號標志或車載設備,而設置了一定形式的鎖具或懸掛機構,例如可參見專利文件CN 2502960 Y和CN 2141379 Y。本裝置是在原有鎖緊裝置的基礎上新增加的掛接鎖緊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用于將列尾主機鎖固在列車尾部上的方法及裝置。與現有技術中的方案顯著不同的是,本發明的掛接方式為掛桿式,該方式利用列車尾部車鉤的提鉤桿作為列尾主機的掛接支架。本發明的鎖固裝置掛接、摘卸方便,而且,該裝置具有堅固耐用、防水防塵、可靠性高的優點。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用于將列尾主機鎖固在列車尾部上的方法,其中,在列尾主機的殼體上設置一鎖緊裝置,其與列尾主機的殼體固為一體,該鎖緊裝置具有兩種狀態張開狀態和閉鎖狀態;將處于張開狀態的鎖緊裝置掛接到列車的提鉤桿上,然后將鎖緊裝置置于閉鎖狀態,以此將列尾主機鎖固到列車的尾部上。
由于將鎖緊裝置與列尾主機制為一體,且鎖緊裝置適于掛接到列車的提鉤桿上,因而無需在列車尾部為列尾主機設置任何專門的連接機構,而且能可靠地鎖固著列尾主機,同時也簡化了拆裝作業。另外,由于與列尾主機殼體成一體的鎖緊裝置具有防水、防電池掉落的作用,所以還能實現防雨、防塵的功效。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所述鎖緊裝置采用了棘輪嚙合的方式,且設置有防止脫落的防護桿。這樣就能確保鎖緊裝置的工作可靠性,并使裝置的結構合理、尺寸緊湊。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用于將列尾主機鎖固在列車尾部上的裝置,該裝置與列尾主機的殼體為一個整體,其包括一鎖緊機構和一防護機構,所述鎖緊機構可鎖夾在列車尾部的提鉤桿上,防護機構則用于防止設備的脫落。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方面,其中的鎖緊機構采用了棘輪嚙合的鎖固方式,防護機構包括基于杠桿原理的防護桿。
從下文參照附圖所作的詳細描述,可更加清楚地領會本發明上述的內容和其它的特征和優點。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列尾主機鎖緊裝置的正視圖;以及圖2是從側面對圖1所示鎖緊裝置所作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1,根據本發明的鎖緊裝置2與一列尾主機1的殼體結合為一體,該鎖緊裝置2起到了電池盒盒蓋的作用,具有防水、防電池跌落的功能,當需要更換電池時,只要開啟列尾主機的機殼鎖便能脫開鎖緊裝置,以便于更換電池。鎖緊裝置主要由一鎖緊機構和一防護機構兩部分組成。其中的鎖緊機構采用了棘輪嚙合的緊固形式,其通過鎖卡3的圓周運動而形成鎖卡3與齒板4之間的嚙合,以此將列車上的提鉤桿夾置在其中,從而完成鎖緊動作。防護機構包括一基于杠桿原理的防護桿6,通過輕壓(向設備前面)一拉桿提手5,帶動防護桿6作垂直運動,有助于完成設備的掛接及摘卸作業,起到了防止設備脫落的二次保護作用。
本發明鎖緊裝置的主要材料均采用優質A3鋼板和35#結構鋼,為保證其安全可靠及長期使用,除了在組裝零部件前對它們作優質的表面涂覆處理之外,還對零部件的連接部位執行了防松動工藝處理,以確保部件的內在質量。
當鎖卡3處于開啟狀態時,用手向前(列尾主機1的正面)輕壓拉桿提手5,使防護桿6向上提起,對正列車尾部的提鉤桿,將列尾主機1推入,鎖卡3自然向內旋轉并與齒板4咬合,松開提手拉桿5,防護桿6自然向下,完成掛接。
下面更進一步地詳細介紹該鎖緊裝置的工作原理。
在執行掛接時(1)在掛接前首先檢查列尾主機1的殼體是否與鎖緊裝置2保持鎖定,在確定兩者鎖定完好的情況下,繼續下一步;(2)當鎖卡3處于開啟狀態時,用手向前(列尾主機1正面)輕壓拉桿提手5,使防護桿6向上完全提起,使鎖卡3的張口對正列車尾部的提鉤桿,將列尾主機推入,即可完成掛接,如果鎖卡3處于鎖定狀態時,用鑰匙順時針旋轉,使鎖卡3開啟;(3)完成掛接后,檢查掛接是否牢固可靠。
在執行摘卸時設備安裝人員用專用鑰匙插入鎖緊裝置1左側的帶三角軸的鎖孔內,順時針旋轉三角軸,同時用右手向前輕壓拉桿提手5,使防護桿6向上完全提起,順勢將列尾主機1從列車提鉤桿上拉下。
盡管上文中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了描述,但這僅是示例性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領會到在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內,還可以有多種其它的實施方式,且所有基于本發明設計思想的實施方式都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將列尾主機鎖固到列車尾部上的方法,其中在列尾主機的殼體上設置一鎖緊裝置,其與列尾主機的殼體固為一體,所述鎖緊裝置具有兩種狀態—張開狀態和鎖閉狀態;以及將處于張開狀態的所述鎖緊裝置掛接到列車的提鉤桿上,然后將鎖緊裝置置于鎖閉狀態,以此將列尾主機鎖固到列車的尾部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裝置采用了棘輪嚙合的方式,且設置有防止脫落的防護桿。
3.一種用于將列尾主機鎖固在列車尾部上的裝置,該裝置與列尾主機的殼體為一個整體,其包括一鎖緊機構和一防護機構,所述鎖緊機構可鎖夾在列車尾部的提鉤桿上,所述防護機構則用于防止設備的脫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鎖緊裝置的材料為優質A3鋼板和35#結構鋼,且除了對該裝置的零部件進行表面涂覆處理之外,還對零部件之間的連接部位執行了防松動工藝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機構采用了棘輪嚙合的緊固形式,其通過一鎖卡的圓周運動而形成鎖卡與一齒板之間的嚙合,以此將列車上的提鉤桿夾置在其中,從而完成鎖緊動作。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機構包括一基于杠桿原理的防護桿,可通過輕壓一拉桿提手來帶動該防護桿作垂直運動。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鎖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裝置上設置有可由鑰匙進行操作的鎖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將列尾主機鎖固在列車尾部的方法及裝置。在本發明中,列尾主機的掛接方式為掛桿式,即利用列車尾部車鉤的提鉤桿作為列尾主機的掛接支架,且將鎖緊裝置與列尾主機的殼體制為一體,無需在列車尾部另外設置專門的連接裝置。本發明的鎖固裝置采用了棘輪鎖止機構,掛接、摘卸方便,而且,該裝置具有堅固耐用、防水防塵、可靠性高的優點。
文檔編號B61L23/00GK1586961SQ200410074080
公開日2005年3月2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3日
發明者田秀臣, 王國梁, 葛鷹龍, 冷盛祥, 李曉偉 申請人:北京世紀東方國鐵電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