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搗固鎬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鐵路養護機械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搗固鎬。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用于鐵路道渣搗固的小型搗固鎬常見的有三種(1)申請號為 “03245911. 4”、名稱為“便攜式內燃高頻搗固機”的實用新型專利所提供的裝置,(2)申請號 為“200420010881. 7”、名稱為“帶有減速機構的便攜式內燃高頻搗固機”的實用新型專利所 提供的搗固機,(3 )申請號為“ 200710180544. O ”、名稱為“帶有自潤滑功能的偏心搗固鎬”發 明專利所提供的搗固鎬。這三種類型的搗固鎬存在下述缺點1.汽油機輸出軸與振動棒棒 殼的中心線的方向是平行的,這種布置方式不太利于汽油機的工作,使得汽油機在受到振 動后比較容易損壞;2.但是都采用軟軸傳遞動力,其使用壽命短,同時軟軸在轉動過程中, 易彎曲產生振動,影響汽油機的工作,操作手柄時也不舒適;3.減振效果不好,手柄上振動 較大,操作起來不舒適。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便攜式搗固鎬,能夠延長汽 油機的使用壽命,具有較好的減振效果,使得手柄操作比較舒服。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一種便攜式搗固鎬,包括把手、驅動裝置 和振動棒,驅動裝置的汽油機輸出軸的中心線與振動棒棒殼的中心線之間相互垂直,汽油 機輸出軸與振動棒滾錐之間設置齒輪機構。
所述齒輪機構是兩個相互嚙合的錐齒輪,錐齒輪I和錐齒輪II,錐齒輪II固定在 傳動軸上,錐齒輪I固定在摩擦碗的輸出軸上。
所述齒輪機構是蝸輪蝸桿機構。
所述驅動裝置和振動棒滾錐之間設置扭簧,扭簧由軸承支撐在套管中。
所述驅動裝置和振動棒之間設置至少兩個扭簧,相鄰兩個扭簧之間設有扭簧定位 柱,扭簧定位柱由軸承支撐在套管內。
所述驅動裝置和振動棒之間設置至少兩個扭簧,相連兩個扭簧之間設有軸,軸兩 端通過軸承支撐在套管內。
所述驅動裝置和箱體相連,箱體上設有第一夾板,振動棒棒殼與套管相連,套管上 設置第二夾板,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之間設有第一橡膠彈簧。
所述第一橡膠彈簧包括橡膠體和預埋在橡膠體內的彈簧,在橡膠體兩端預埋有緊 固螺桿。
所述振動棒棒殼與套管相連,套管上設置第三夾板,手柄與第四夾板相連,第三夾 板和第四夾板之間設有第二橡膠彈簧,第四夾板內孔的孔徑大于套管的外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本發明在汽油機的輸出軸與振動棒之間設置了齒輪機構,改變了汽油機的安裝位置和汽油機輸出軸的方向,進而使得汽油機的輸出軸和振動棒棒殼的中心線之間保持垂 直,有利于汽油機的工作,延長了汽油機的使用壽命。
2.本發明在驅動裝置和振動棒滾錐之間設置扭簧,與現有技術相比,不需要使用 軟軸連接驅動裝置和振動棒,改用扭簧將驅動裝置和振動棒滾錐連接,克服了軟軸使用壽 命短、軟軸旋轉時彎曲產生振動的問題。
3.本發明在搗固鎬的驅動裝置和振動棒之間設置第一橡膠彈簧,在使用的時候, 第一橡膠彈簧衰減了振動棒所帶來的影響,減少了搗固鎬其他部位如汽油機受振動的影 響,延長了汽油機的使用壽命。
4.本發明在振動棒棒殼與手柄之間設有第二橡膠彈簧,第二橡膠彈簧衰減了振 動棒所帶來的振動,使手柄操作起來更舒服。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中齒輪機構的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第一扭簧端頭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中扭簧定位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第一橡膠彈簧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第四夾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便攜式搗固鎬,包括把手31、驅動裝置和振動棒1,驅動裝置中汽油 機21輸出軸的中心線與振動棒I棒殼150的中心線之間相互垂直,汽油機21輸出軸與振 動棒I滾錐103之間設置齒輪機構。所述齒輪機構是兩個相互嚙合錐齒輪I 24和錐齒輪II35,錐齒輪II 35固定在傳動軸33上,錐齒輪I 24固定在摩擦碗20的輸出軸上,輸出 軸33由軸承支撐在箱體26內,汽油機21的離合器與摩擦碗20的內孔配合,摩擦碗20由 軸承支撐在箱體26內。本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渦輪蝸桿取代兩個錐齒輪實現傳動。
所述驅動裝置和振動棒I之間設置兩個扭簧,相鄰兩個扭簧之間設有軸14。其 具體結構如下輸出軸33與第一彈扭簧定位柱19螺紋相連,第一彈扭簧定位柱19與第一 扭簧18上端相連,第一扭簧18下端與第三彈扭簧定位柱17-1相連,所述第三扭簧定位柱 17-1與軸14螺紋相連,軸14與第三扭簧定位柱52是一體式結構,第三扭簧定位柱52和第 二扭簧定位柱10之間設有第二扭簧11,第二扭簧定位柱10和振動棒I的滾錐103相連,軸 14兩端頭由軸承支撐,上端軸承設在套管15內,下端的軸承設在連接套12內,連接套12 — 端與振動棒I棒殼150相連,另一端與套管15相連。所述第一扭簧18是圓柱扭簧,圓柱扭 簧的兩端折彎呈橫桿18-1,橫桿18-1分別設置在各扭簧定位柱定位槽100內,本實施例中 各個扭簧的結構相同。采用兩個扭簧將驅動裝置輸出軸的動力傳遞給振動棒的滾錐103,其 使用壽命長,并且扭簧能起到一定的減振作用。
箱體26與振動棒棒殼150之間設置第一橡膠彈簧46。其具體結構如下箱體26上 設有第一夾板42,套管15上設置第二夾板48,第一夾板42和第二夾板48之間設有2 6個第一橡膠彈簧46。比如說2、3、4、5或者6個第一橡膠彈簧46。所述第一橡膠彈簧46包括 橡膠體46-1和預埋在橡膠體46-1內的彈簧46-2,在橡膠體46_1兩端預埋有緊固桿46_3。 所述緊固桿46-3是螺栓桿,這樣第一橡膠彈簧46通過螺栓桿就可以很方便的與搗固鎬的 其他零件連接。本實施例通過在驅動裝置和振動棒之間設置了第一橡膠彈簧46,減少了振 動棒工作時對汽油機21影響,延長了汽油機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中所述振動棒棒殼150與手柄31之間設有第二橡膠彈簧45。其具體結構 如下所述棒殼150與連接套12相連,連接套12與套管15相連,套管15上設置第三夾板 50,手柄31與第四夾板49相連,第三夾板50和第四夾板49之間設有第二橡膠彈簧45,第 四夾板49內孔49-1的孔徑大于套管15的外徑,工作時第四夾板49的內孔49_1不與套管 15接觸,減少了振動棒振動時對手柄的影響。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三夾板50和第四夾板 49之間設有2飛個第二橡膠彈簧,比如說2、3、4、5或者6個第二橡膠彈簧。第二橡膠彈簧 45的結構和第一橡膠彈簧結構相同。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手柄和振動棒棒殼之間設置第二橡膠彈簧,減少手柄31上的 振動,操作起來更為舒適。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所述驅動裝置和振動棒I滾錐103之間設置三個扭簧,相鄰兩 個扭簧之間設有扭簧定位柱,扭簧定位柱由軸承支撐在套管15內。其具體連接方式如下 輸出軸33與第一扭簧定位柱19螺紋相連,第一扭簧定位柱19與第一扭簧18上端相連,第 一扭簧18下端與左中間扭簧定位柱17相連,左中間扭簧定位柱17與中間扭簧101 —端相 連,中間扭簧101另一端與右中間扭簧定位柱102相連,右中間扭簧定位柱102和第二扭簧 定位柱10之間設有第二扭簧11,第二扭簧定位柱10和振動棒I的滾錐103相連。左中間 扭黃定位柱17和右中間扭黃定位柱102由軸承支撐。
所述第一扭簧18是圓柱扭簧,圓柱扭簧的兩端折彎呈橫桿18-1,橫桿18-1分別設 置在扭簧定位柱定位槽100內,各個扭簧的結構相同。第一扭簧定位柱和第二扭簧定位柱 上只設有一個定位槽,而左中間扭簧定位柱17和右中間扭簧定位柱102的兩側都設有定位槽。
本實施例采用三個扭簧將驅動裝置輸出軸的動力傳遞給振動棒I的滾錐103,能 起到一定的減振作用。
本實施例其他結構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一種便攜式搗固鎬,包括把手、驅動裝置和振動棒,其特征在于驅動裝置的汽油機輸出軸的中心線與振動棒棒殼的中心線之間相互垂直,汽油機輸出軸與振動棒滾錐之間設置齒輪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搗固鎬,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機構是兩個相互嚙合的錐齒輪,錐齒輪I和錐齒輪II,錐齒輪II固定在傳動軸上,錐齒輪I固定在摩擦碗的輸出軸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搗固鎬,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機構是蝸輪蝸桿機 構。
4.根據權利要求f3之一所述的便攜式搗固鎬,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和振動棒滾錐之間設置扭簧,扭簧由軸承支撐在套管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攜式搗固鎬,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和振動棒之間設置至少兩個扭簧,相鄰兩個扭簧之間設有扭簧定位柱,扭簧定位柱由軸承支撐在套管內。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攜式搗固鎬,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和振動棒之間設置至少兩個扭簧,相連兩個扭簧之間設有軸,軸兩端通過軸承支撐在套管內。
7.根據權利要求f3之一所述的便攜式搗固鎬,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和箱體相連,箱體上設有第一夾板,振動棒棒殼與套管相連,套管上設置第二夾板,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之間設有第一橡膠彈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便攜式搗固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膠彈簧包括橡膠體和預埋在橡膠體內的彈簧,在橡膠體兩端預埋有緊固螺桿。
9.根據權利要求r3之一所述的便攜式搗固鎬,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動棒棒殼與套管相連,套管上設置第三夾板,手柄與第四夾板相連,第三夾板和第四夾板之間設有第二橡膠彈簧,第四夾板內孔的孔徑大于套管的外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便攜式搗固鎬,包括把手、驅動裝置和振動棒,驅動裝置的汽油機輸出軸的中心線與振動棒棒殼的中心線之間相互垂直,汽油機輸出軸與振動棒滾錐之間設置齒輪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延長了汽油機的使用壽命。2.克服了軟軸使用壽命短、軟軸旋轉時彎曲產生振動的問題。3.減少了搗固鎬其他部位如汽油機受振動的影響,延長了汽油機的使用壽命。4.使手柄操作起來更舒服。
文檔編號E01B27/14GK103015275SQ2011102989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8日
發明者白光明, 王秋生, 原群英, 張家會, 謝麗芳, 王志賓 申請人:安陽振動器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