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平頂板以及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高速鉄路的車輛制造技木,尤其涉及一種車輛平頂板以及車輛。
背景技術: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高效、環保、節能、安全的交通運輸方式越來越受到青睞。高速鉄路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順應了這種需求。高鐵為乘客提供了便捷、舒適的服務,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如何進ー步提高動車組的運行速度,同時保證動車組的安全和舒適,成為了ー個 很重要的課題。減輕高鐵動車組的車身重量,是提高動車組運行速度的ー個重要手段。車輛平頂板作為高鐵動車組內頂部裝飾元件,同時集成了很多其他元件,例如內部照明設備,揚聲器,門控元件,空調風ロ等,在現有高鐵動車組中,車輛平頂板多采用整體的膠板或者鋼板。然而膠板和鋼板的質量偏重,不利于降低車輛重量,并且由于自重較大,安裝使用后也容易發生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平頂板以及車輛。ー種車輛平頂板,包括頂板框架,以及固定在所述頂板框架內的頂板,所述頂板包括設置為一體的上平面板,下平面板,以及位于所述上平面板和下平面板之間的瓦楞狀板。如上所述的車輛平頂板,其中,所述下平面板外還粘貼有泡沫材料層。如上所述的車輛平頂板,其中,所述泡沫材料層的厚度為50mm。一種車輛,包括車體,車輛平頂板,所述車輛平頂板通過兩個以上的連接件固定在所述車體的頂部。如上所述的車輛,其中,還包括揚聲器、照明設備、門控元件與空調出風ロ、空調進風口中的至少ー個,所述揚聲器、照明設備、門控元件或空調出風ロ、空調進風ロ通過栓接或鉚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車輛平頂板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平頂板以及車輛,通過將車輛平頂板設置為上平面板、下平面板以及位于上平面板和下平面板之間的瓦楞狀板,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采用整體結構的膠板或者鋼板重量過大的問題,減輕了車輛平頂板自身的重量,從而減輕了車身重量,有效地提高了高速鉄路車輛的運行速度。
圖I為車輛平頂板結構俯視圖。圖2為車輛平頂板與泡沫材料層連接結構圖。圖3為車輛平頂板結構主視圖。圖4為車輛平頂板結構側視圖。圖5為車輛平頂板結構剖面圖。[0016]圖6為圖5中A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I為頂板結構俯視圖,圖2為車輛平頂板與泡沫材料層連接結構圖。下面結合圖I、圖2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平頂板結構進行進ー步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平頂板,包括頂板框架7,以及固定在該頂板框架7內的頂板1,頂板I包括設置為一體的上平面板9,下平面板11,以及位于所述上平面板9與下平面板11之間的瓦楞狀板10??蛇x的上平面板9、下平面板11與瓦楞狀板10可以通過粘接復合或其他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并且,下平面板11為車輛平頂板安裝到車體后的可見面,上平面板9、下平面板11與瓦楞狀板10材質可以為鋁制或鋁合金等。通過采用上平面板9與下平面板11之間固設瓦楞狀板10的結構,有效地減少的由于車輛平頂板自身重量造成的車輛自身重量過重,提高了車輛的運行速度。并且采用上平面板9與下平面板11之間固設瓦楞狀板10的結構能夠支撐連接在車輛平頂板的其他附 件,起到良好的固定支撐作用,不會發生形變,保證了車輛的運行安全。同時由于這種結構造成的中空空間能夠有效地吸收噪音,減少車輛內的噪音污染。繼續參照圖2,如上述車輛平頂板,在車輛平頂板的頂板I 一側固接一泡沫材料層12,可選的該泡沫材料層12厚度一般為50mm,并且粘接于頂板I上側,該泡沫材料層12有良好隔音吸音的效果,與頂板I固接后有效地降低車輛內部的噪音污染。圖3為車輛平頂板結構主視圖,圖4為車輛平頂板結構側視圖,圖5為車輛平頂板結構剖面圖,圖6為圖5中A處的放大圖。下面結合圖I、圖4、圖5和圖6來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進行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包括車體,以及上述車輛平頂板,其中車輛平頂板需要通過至少兩個連接件2固定在所述的車體頂部。連接件2固接在頂板框架7上。車輛平頂板的具體結構上文中已進行了說明,此處不再贅述。通過將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車輛平頂板固接在車頂上,在保證車體質量安全的同時有效地降低了車體自身的重量,減少了車體內的噪聲污染。對于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車體及車輛平頂板做進ー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還包括揚聲器、照明設備、門控元件、空調出風ロ或空調進風口中的至少ー個,并且這些附件都通過栓接或者鉚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車輛平頂板的頂板I上,參照圖3,揚聲器通過連接部件3被固接在頂板I上側,照明設備、門控元件、空調出風ロ或空調進風ロ則可以通過連接部件4、連接部件5、連接部件6來固接在車輛平頂板上。這樣使得這個車輛的內部空間整潔美觀,同時便于安裝和維修。優選的,所有金屬部件與車輛平頂板之間都增加Imm厚的毛氈條或3_厚的毛氈塊來減震,從而避免車輛在運行中,各部件震動產生的噪音。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ー種車輛平頂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頂板框架,以及固定在所述頂板框架內的頂板,所述頂板包括設置為一體的上平面板,下平面板,以及位于所述上平面板和下平面板之間的瓦楞狀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輛平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平面板外還粘貼有泡沫材料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平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材料層的厚度為50mm。
4.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以及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輛平頂板,所述車輛平頂板通過兩個以上的連接件固定在所述車體的頂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揚聲器、照明設備、門控元件與空調出風ロ、空調進風口中的至少ー個,所述揚聲器、照明設備、門控元件、空調出風ロ或空調進風ロ通過栓接或鉚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車輛平頂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平頂板及車輛,包括頂板框架,以及固定在頂板框架內的頂板,頂板包括設置為一體的上平面板,下平面板,以及位于上平面板和下平面板之間的瓦楞狀板。下平面板外還粘貼有泡沫材料層。泡沫材料層的厚度為50mm。一種車輛,包括車體,車輛平頂板通過兩個以上的連接件固定在車體的頂部。還包括揚聲器、照明設備、門控元件與空調出風口、空調進風口中的至少一個,揚聲器、照明設備、門控元件、空調出風口或空調進風口通過栓接或鉚接的方式固定在車輛平頂板上。通過采用了設置為一體的上平面板,下平面板,以及位于上平面板和下平面板之間的瓦楞狀板,減少了車體自重,從而提高了車輛運行速度。
文檔編號B61D17/12GK202657038SQ201220348859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8日
發明者丁立卿, 熊力, 沈立偉, 高國燕, 賈煥英 申請人: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