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平推自卸車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用平推自卸車箱,包括外箱、平推體,還包括內箱、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外箱的底部設有導向槽,內箱的底部設有導向滑座,內箱位于外箱內,內箱的導向滑座穿過外箱底部的導向槽與外箱形成滑動配合,平推體滑動配合在內箱的內部,所述第一油缸的缸體固定在內箱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桿與平推體連接,第二油缸位于外箱外底部的下方,第二油缸的缸體與內箱上的導向滑座固定連接,第二油缸的活塞桿固定在外箱的底部。本實用新型能夠滿足井下巷道的使用條件,具有有效容積大、運輸效率高、故障率低等特點。
【專利說明】礦用平推自卸車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用平推自卸車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自卸運輸車的卸料方式主要分為舉升自卸、滑動平移自卸、平推自卸等,舉升自卸是將車箱舉起靠貨物自身重量使貨物自行滑落完成卸料,滑動平移自卸卸料時先將車箱舉起一定角度,使車箱沿導軌向后滑移,后部著地,車輛向前運動實現卸料,在井下巷道中因為部分工作面頂部過低,運輸物料附著系數較大,導致車箱無法大角度舉起,滑動平移自卸也需將車箱舉起一定高度,且滑移后角度較小對附著系數較大物料無法實現自卸。平推自卸為依靠車箱內部機構的連續動作將車箱內物料水平推出的卸貨方式,目前現有的平推自卸車箱因內部布置多根油缸和機構,導致車箱有效容積小,運輸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礦用平推自卸車箱,本實用新型能夠滿足井下巷道的使用條件,具有有效容積大、運輸效率高、故障率低等特點。
[0004]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礦用平推自卸車箱,包括外箱、平推體,還包括內箱、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外箱的底部設有導向槽,內箱的底部設有導向滑座,內箱位于外箱內,內箱的導向滑座穿過外箱底部的導向槽與外箱形成滑動配合,平推體滑動配合在內箱的內部,所述第一油缸的缸體固定在內箱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桿與平推體連接,第二油缸位于外箱外底部的下方,第二油缸的缸體與內箱上的導向滑座固定連接,第二油缸的活塞桿固定在外箱的底部。
[0006]所述內箱中沿著該內箱的縱向布置有導軌,所述平推體與導軌滑動配合。
[0007]所述導軌由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組成,第二導軌位于內箱底部居中,第一導軌分布在內箱內部兩側。
[0008]所述內箱的底面上設有耐磨條。
[0009]采用了上述方案,通過對油缸的布置,使動力機構的布置簡單,節省了箱體內部的空間,加上通過平推的方式,解決了現有車箱因巷道高低度無法實現舉升卸料,或平推自卸車箱因內部機構復雜導致的容積較小的問題。該井下輔助運輸車卸料車箱裝配工藝簡單,維護方便,車箱內部不包含任何凸起和臺階,內部容積大運輸效率高。
[001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現了低矮巷道內自動卸料功能;在箱體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增大了車箱有效容積,提高整車的運輸能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的主視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的仰視圖;[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運料時的狀態圖;
[0015]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卸料時的狀態圖;
[0016]圖中,I為外箱,2為導向槽,3為限位板,4為內箱,5為平推體,6為第一導軌,7為第二導軌,8為第一油缸,9為后開門機構,10為第二油缸,11為導向滑座,12為耐磨條。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8]參照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包括外箱1、平推體5,還包括內箱4、第一油缸8、第二油缸10。外箱I的底部設有導向槽2,內箱4的底部設有導向滑座11,內箱4位于外箱I內,內箱4的導向滑座11穿過外箱I底部的導向槽2與外箱I形成滑動配合,平推體5滑動配合在內箱I的內部。第一油缸8的缸體固定在內箱I上,第一油缸8的活塞桿與平推體5連接,第二油缸10位于外箱I外底部的下方,第二油缸10的缸體與內箱上的導向滑座11固定連接,第二油缸10的活塞桿固定在外箱I的底部。導向滑座11通過螺栓與固定連接,所述內箱中沿著該內箱的縱向布置有導軌,所述平推體5與導軌滑動配合。所述導軌由第一導軌6和第二導軌7組成,第二導軌7位于內箱的底部局中,第一導軌6分布在內箱4的兩側。導軌安裝順序為:平推體5裝配后再將第一導軌6和第二導軌7用螺栓旋緊固定,防止因導軌的焊接變形而導致無法裝配。內箱4的底面上設有耐磨條12。四條內箱底部耐磨條12起到內箱支撐作用,減小內箱4與外箱I的摩擦力。內箱4和外箱I之間的導向滑座為螺栓連接結構,內箱4裝入外箱I后再安裝固定,運動時依靠導向滑座2導向和限位板3限位。平推體5位于內箱4和外箱I的后開門機構9之間,平推體5運動時依靠第一導軌6和第二導軌7導向。
[0019]參照圖4和圖5,本實用新型的卸料的運動順序為:先啟動第二油缸10動作,第二油缸10的活塞桿保持不動,其缸體運動,使內箱4與平推體5整體運動行程的一半后,然后啟動第一油缸動作,推動平推體5位移(即動作推動行程的后一半),物料從后開門機構推動。縮回時運動順序相反。圖5為車箱內運載物料全部卸載完成狀態,這時車箱底部的第二油缸10為最短狀態,內箱4位于外箱I最后端,第一油缸8為全部伸長狀態,平推體5位于內箱4的最后端,通過平推體5后部的突起件后開門機構頂起。
[0020]上述實例僅是本實用新型專利提供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提供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中,內箱、外箱、平推體、油缸的連接和使用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中的設置方式,凡采用平推自卸式井下輔助運輸車輛用車箱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礦用平推自卸車箱,包括外箱、平推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內箱、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夕卜箱的底部設有導向槽,內箱的底部設有導向滑座,內箱位于外箱內,內箱的導向滑座穿過外箱底部的導向槽與外箱形成滑動配合,平推體滑動配合在內箱的內部,所述第一油缸的缸體固定在內箱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桿與平推體連接,第二油缸位于外箱外底部的下方,第二油缸的缸體與內箱上的導向滑座固定連接,第二油缸的活塞桿固定在外箱的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箱中沿著該內箱的縱向布置有導軌,所述平推體與導軌滑動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由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組成,第二導軌位于內箱的底部居中,第一導軌分布在內箱內部的兩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平推自卸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箱的底面上設有耐磨條。
【文檔編號】B61D9/00GK203580954SQ201320731520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9日
【發明者】劉偉, 白進輝, 尚麗, 嵇永強, 楊慶豐, 宋家寶, 陸惠炳, 韓宇 申請人:常州聯力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