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火車營運方法,屬于鐵路軌道交通領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目前鐵路系統的列車站均為固定式,通過列車的到站停靠來上下旅客,達到輸送旅客的目的。但這種運作方式存在很多不足,如火車到站停靠后再上下旅客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火車的運行效率,旅客排隊上車浪費時間,其次,從高速制動到再啟動加速的過程存在較大的能源浪費,另外,為了從一定程度上保障列車的高速運行,只能盡可能的降低停靠頻次,導致火車站點覆蓋面積小,乘客出行站點選擇較遠,出行時間安排上受限,為此改變傳統列車營運模式顯得刻不容緩。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能使鐵路交通停靠頻次高、營運時間合理、乘客上下車自然錯峰、站點及候車廳等基礎設施簡化的火車營運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火車營運方法,包括列車及軌道N,所述列車包括車頭、車尾及串聯在兩者之間的車廂,所述車頭和車尾均具有獨立的動力和制動系統,按照以下步驟營運:
A)、在原有火車站內完成購票及對乘客進行分類,將乘坐同一班次的乘客安排至帶有車頭或車尾的同一上客車廂;
B)、在列車本體行進至站點X前,將需要下車的乘客集中安排至一個或多個下客車廂,所述下客車廂與列車頭或列車尾連接;
C)、在軌道N上至少有一條附軌道M,附軌道M與軌道N相交于分道點及并道點;
D)、在列車行進至分道點時,下客車廂與車頭或車尾一起脫離列車,列車沿附軌道M繼續前行,下客車廂繼續沿軌道N行進至站點X停車,下車乘客下車,同時可對車廂及車頭或車尾進行檢修,當做之后的上客車廂備用;
E)、當行進列車通過并道點時,步驟A中的上客車廂加速追上行進中的列車,且并入列車往下一站點行進。
作為優選,在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可以在軌道交通與火車站之間設置專用列車軌道。
作為優選,步驟C中可以根據需要建設一條不進城區的鐵路軌道作為附軌道M。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中上、下客車廂分點脫離與并入,主行列車保持持續行進,能有效、自然的緩解站點上下客集中而帶來的擁堵,減少站臺、候車廳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列車在行進中只需合理減速,但不需要制動,減少列車能耗,節省時間,提高利用率,適宜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
一種如圖1火車營運方法,包括列車及軌道N,所述列車包括車頭、車尾及串聯在兩者之間的車廂,所述車頭和車尾均具有獨立的動力和制動系統,按照以下步驟營運:
A)、在原有火車站內完成購票及對乘客進行分類,將乘坐同一班次的乘客安排至帶有車頭或車尾的同一上客車廂;
B)、在列車本體行進至站點X前,將需要下車的乘客集中安排至一個或多個下客車廂,所述下客車廂與列車頭或列車尾連接;
C)、在軌道N上至少有一條附軌道M,附軌道M與軌道N相交于分道點及并道點;
D)、在列車行進至分道點時,下客車廂與車頭或車尾一起脫離列車,列車沿附軌道M繼續前行,下客車廂繼續沿軌道N行進至站點X停車,下車乘客下車,同時可對車廂及車頭或車尾進行檢修,當做之后的上客車廂備用;
E)、當行進列車通過并道點時,步驟A中的上客車廂加速追上行進中的列車,且并入列車往下一站點行進。
在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可以在軌道交通與火車站之間設置專用列車軌道,用于接待列車乘客,步驟C中可以根據需要建設一條不進城區的鐵路軌道作為附軌道M,使得主列車不進城區,降低城區污染,提高人們生活環境質量。
本發明中上、下客車廂分點脫離與并入,主行列車保持持續行進,能有效、自然的緩解站點上下客集中而帶來的擁堵,減少站臺、候車廳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列車在行進中只需合理減速,但不需要制動,減少列車能耗,節省時間,提高利用率,適宜推廣應用。
以上對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